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羽念春时好 > 第77章 起法事

羽念春时好 第77章 起法事

作者:爱吃红烧牛杂的花飞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21:20:48 来源:小说旗

这时,刘贤富走了过来,说道:“嘉航,别人送来的祭品,你要一一记清楚,以后,人家有白事了,你得要还回去,礼尚往来!”

白事主要指与死亡相关的丧葬仪式及相关事务。在中国文化中,白色常常与哀悼、肃穆联系在一起,所以丧葬之事被称为白事。红事代表喜庆、吉祥的事情,主要是指婚庆等欢乐的庆典活动。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喜庆、热情、幸福,所以这类喜庆之事被称为红事。

说完,刘贤富转身在人群里四处张望,很快就锁定了目标,朝着村里的退休老师李老师走去。

李老师六十三岁了,退休已经两年了,鼻梁上挎着一副老花镜,以前是村小学的教师,一直教的是语文,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在村里算是有文化的人。

刘贤富走到李老师身边,给他递了一支烟,说道:“李老师,麻烦您个事儿。葬礼这几天,客人送来的祭品得有个记录,以后好还人情,您老的字写得好,这个事情就拜托给你了,没问题吧?”

李老师一听,眼中顿时闪过一丝光亮,他连忙接过烟,笑着说道:“哎呀,贤富你这说的什么话!这点事儿算啥,我肯定办好!”心里却暗自得意:“我正愁没地儿展示这一手字呢,你这可算是给我机会啦!” 说着,兴奋地轻轻晃了晃手中的烟。

李老师把烟别在耳朵上,走到一旁早已准备好的桌子前。桌上放着一本崭新笔记本、一支中性笔。他先仔细地抚平笔记本的褶皱,坐了下来,他调整了一下坐姿,挺直腰板。

“李老师,先把马老板他们送来的祭品记上吧!”刘贤富站在花圈的旁边,朝李老师喊道,李老师答应了一声,起身去查看了一遍刚放好的祭品,然后在本子上记录着:马玉琴、马老板:花圈一个、花篮一个、火炮一柄。这里的火炮其实就是鞭炮,火炮是本地的地方方言。

陈嘉航走了过去,看了李老师记录的内容,只见字迹工整有力,每一个数字、每一个物品名称都写得规规矩矩,一撇一捺都透着认真劲儿。

见完了这一切,马玉琴这才走到陈嘉航的身边,说道:“嘉航,领我去看看叔叔吧!”

陈嘉航点了点头,说道:“跟我来吧!”

陈嘉航领着马玉琴来到灵堂前,那里早已经放了两个枕头,当作跪拜的蒲团,旁边则放了一口敞口的铁锅,权当烧纸的火盆,一旁放了厚厚的一踏纸钱。

马玉琴神情肃穆,缓缓走上前,轻轻撩了撩大衣的下摆,便双膝跪地。她先是双手合十,置于胸前,微微闭眼,随后,她恭恭敬敬地俯下身,磕了三个头。

磕完头后,马玉琴站起身,走到铁锅前,缓缓蹲下,拿起一沓纸钱,轻轻撕开,一张一张地放入燃烧的火盆中。火苗随着纸钱的投入,“呼呼” 地往上蹿,映红了她的脸庞。看着纸钱在火焰中一点点化为灰烬。

陈嘉航和陈嘉琪走到马玉琴身后,一同跪在另一个枕头上进行回礼。陈嘉航看着马玉琴的后背,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越发觉得马玉琴的到来,给自己在这悲伤的时刻带来了莫大的慰藉。

陈嘉琪则学着哥哥的样子,恭恭敬敬地磕了头,她年纪虽小,但也能感受到此刻氛围的庄重。

做完了这样一切,马玉琴才起身,走出了灵堂,马老板见马玉琴从灵堂出来了,他才走进灵堂,来到陈大庚的棺木前,从西装口袋里拿出一瓶二锅头,拧开盖子,在地上奠了几滴酒,然后嘴对着瓶口,喝了几口,便走出了灵堂。

李明达说今晚就开始起经了,陈嘉航得找刘贤富落实好香灯师,“起经”是地方的叫法,也就是开始给亡人念经了,香灯师是字面意思就是负责负责燃香和点灯的专门人员,一般在灵堂里,除了负责灯火不灭之外,在绕棺的时候,给孝子发放燃烧着的香。

陈嘉航找到刘贤富,他正和几个人在斗地主输钱,陈嘉航只得在一旁等着,待刘贤富一局牌结束后,陈嘉航给他递了一支烟,说道:“二舅,李先生说今晚就要起经了,我们得做好准备工作了!”

刘贤富顺从凳子上站了起来,对旁边一个人说道:“你来接我打吧!”那个人在旁边看了好久,连忙向刘贤富道谢,迫不及待的坐了下去,接着斗地主。

刘贤富回头对陈嘉航说道:“嘉航,我们到外面去说!”说完朝外走去,陈嘉航连忙跟了上去。

刘贤富点燃了手中的烟,吸了一口,对陈嘉航说道:“嘉航,今晚就要起经,我们得先派人去把李先生和他的锣鼓家什先接来!”这里的锣鼓家什指的是道士先生念经用的打击乐器。

陈嘉航连忙笑着说道:“这个当然,要麻烦二舅派个合适的人选去做这件事!”

刘贤富说道:“李明达他们一共有五个人,但是,不集中在一个地方,要逐一去接,这样吧,我开我的车去接来!”刘贤富平时在城乡结合的地方跑车拉客,他的车是一辆七座的面包车,完全能胜任这件事。

陈嘉航连忙道谢,刘贤富接着说道:“至于灵堂里的两个香灯师,那简单,咱们这里一直都是小灰灰和张财力二人在做,到时候叫他们二人做就可以了!”

刘贤富安排得头头是道,陈嘉航不由心里佩服,二舅不愧是老管事,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落实下来之后,刘贤富对陈嘉航说道:“为了表示诚意,嘉航,你和我一起去把先生和他们的锣鼓家什接来吧!”

陈嘉航问道:“这次需不需要带点东西(礼物)?”

刘贤富说道:“礼物上次已经给他们掌堂先生李明达送过了,这一次直接去接就可以了,不用再送东西了!”

说罢,二人一同朝着刘贤富的面包车走去。夜色渐浓,天边最后一抹余晖也慢慢消散,村子里时不时传来几声犬吠,给这原本就带着几分肃穆氛围的夜晚更添了一丝寂静。

刘贤富打开车门,地发动车子,车尾冒出一股浓烟,面包车的大灯 “唰” 地亮了起来,照亮了前方的小路。陈嘉航坐在副驾驶座上,系好安全带,心里默默想着今晚起经的诸多事宜,既期待仪式能够顺利进行,又有些紧张,生怕出了什么岔子。

车子缓缓驶出村子,路上颠簸起伏,陈嘉航看着窗外不断后退的树木和田野,不禁陷入了沉思。刘贤富一边开车,一边和陈嘉航闲聊着。

他们按照李明达之前告知的地址,先来到了一位团队成员的住处。那是一座略显陈旧的小平房,院子里养着几只鸡,此刻正安静地蜷缩在角落里,一旁拴了一条灰色皮毛的狗,见到停在门前的面包,“汪汪”的叫了起来,一蹦老高,像猴子一样,后腿站立,前腿抬了起来。

刘贤富按了按喇叭,“嘀嘀” 几声,那灰狗连连往后退去,不敢再叫,躲在角落里。“呜呜”的哀鸣。

此时,屋里透出一丝光亮,门 “吱呀” 一声开了,一个瘦瘦高高的男人走了出来,嘴巴挺大,让人看了一眼就容易记住的那种人,他肩上扛着一套锣鼓家什,手里还提着一个布袋,里面想必装着念经用的经文之类的物品。

刘贤富摇下车窗,喊道:“李志勤!” 那男人笑着点点头,陈嘉航连忙从副座上下来,从男人的手里接过家伙时,小心翼翼地放在面包车的后座,然后把副驾驶的位置让给了李志勤。

李志勤上了车,和陈嘉航、刘贤富打了招呼。陈嘉航掏出烟来,给二人一人上了一支。

面包车发动起来,继续赶往下一个地方。下一处是在一个稍微偏远的山脚下,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路上坑洼较大,车子开始颠簸起来,陈嘉航紧紧抓着扶手,生怕被甩了出去。

到了目的地,这次出来迎接的是一个年纪稍大的师父(这里的师父是对做道士先生职业的人的一种统称,其实他们这群人的师父只有一个,那就是长堂师李明达),头发有些花白,但精神矍铄。他带着一个箱子,里面装了各种法器。

陈嘉航赶忙下车,帮助那人把箱子搬到车上。这位师父上车后,从兜里掏出一些糖果递给陈嘉航,笑着说:“小伙子,吃颗糖,心里就会甜起来。” 陈嘉航感激地接过糖果,心里涌起一股暖流。陈嘉航抽出一支烟,递给这位师父,师父摆摆手说道:“吃糖,就不抽烟了,不然糖就不甜了!”车上几人不由“哈哈”笑了起来。

就这样,他们一家一家地去接人,每接到一位,车上的气氛就热闹一分。等把李明达和他的团队成员都接上后,面包车的后座已经被塞满满,各种锣鼓家什、法器堆在一起,大家一路上说着笑话,倒不像是去办丧事,更像是一场热闹的出行。

车子朝着村子的方向驶去,月光洒在路面上,泛出银色的光芒。陈嘉航看着满车的人,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想着一切都还算顺利,希望今晚的起经仪式能够圆满完成。

灵堂里,昏黄的灯光在夜色与微风中晃荡,四周弥漫着淡淡的香烛气息,混合着夜晚的凉意,让整个氛围愈发凝重。李明达带着团队成员迅速在灵堂前各就各位,开始为起法事做最后的准备,摆放好各种法器。

李明达站在四方桌前,双目微闭,开始念了起来,双手在身前缓缓舞动,似乎在与天地沟通。接着,在李明达众弟子的配合下,法器开始有节奏的敲打了起来,仿佛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开始了。

香灯师小灰灰和张财力则忙着在灵堂四周布置香烛。小灰灰手里拿着防风打火机,小心翼翼地将灵堂四角及棺木周围的蜡烛逐一点燃,跳动的火苗映在他的脸上。

张财力提着装满菜油的油壶,弯着腰,仔细地给每一盏油灯添油,确保灯火不会在仪式中熄灭,每添完一盏灯,他都会直起身来,轻轻吹去落在灯盏旁的灰尘。

待香烛全部点亮,灵堂内被暖黄色的光笼罩,仿佛在为即将开始的法事营造出一片神秘而庄重的空间。李明达睁开眼睛,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他开始念了起来:““道言:尔时,元始天尊告诸天众曰:乃往过去无量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曰‘无量寿佛’,又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彼佛光明,照于东方恒河沙等世界,亦照西方恒河沙等世界,亦照南方恒河沙等世界,亦照北方恒河沙等世界,亦照下方恒河沙等世界,亦照上方恒河沙等世界。”

李明达念毕,法器的节奏如刚才一般敲打了起来,两遍之后,李明达接着再念:“十方世界,悉皆照耀。其中众生,闻佛名者,自然皆生念佛之心;见佛身者,自然皆生敬佛之意。是故彼佛,名无量寿佛。”

法器以相同的节奏再次敲打起来,李明达和众弟子一起大声唱了起来:“次有佛出世,号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彼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身紫金色,顶有肉髻,项有圆光,面如满月,眉间毫相,白玉为毫,长一丈五尺,莹净明彻,不可具见。眉间毫相,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遇斯光者,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彼佛,名观世音菩萨。

次有佛出世,号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摩诃迦叶尊者’。彼尊者身相端严,如阎浮檀金色,光照十方世界。是故彼佛,名摩诃迦叶尊者。”

此时,灵堂里已经挤满了人,众人身上的味道,混合着香蜡纸烛燃烧发出的味道,令人闻着怪怪的,这是法事灵堂特有的味道。

李明达和众弟子旁边,围了很多的人,大家都神情专注的看着这场法事。李明达站在众人中央,手里拿着一把鼓槌,随着经文的节奏,在空中快速地指点,带起一道道残影。

在李明达身旁,一位弟子手持铜锣,微微侧身,双脚分开站稳,双手紧紧握住锣槌。当李明达念到特定的经文段落时,他高高举起锣槌,在空中停顿片刻,蓄势待发。紧接着,锣槌猛地落下,重重地击打在铜锣上,“哐 ——” 一声巨响,瞬间响彻灵堂,声音悠长而洪亮,震得人们的耳膜嗡嗡作响,声音穿透了夜色,传向远方。

另一位弟子则负责敲钹,他双手各持一片钹,将钹举在胸前。随着仪式的推进,他开始有节奏地将两片钹相互撞击。每一次撞击,都伴随着清脆而尖锐的 “锵锵” 声,这声音在锣声的间隙中响起,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火花,与锣声相互呼应,交织出一种独特而庄重的韵律。

旁边一位弟子坐在凳子上,专注地敲着木鱼。他的右手稳稳地拿着木鱼槌,不紧不慢地敲击着木鱼,发出 “笃笃笃” 的声音。声音沉稳而有规律,如同心跳一般,为整个法事奠定了坚实的节奏基础。

法器发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时而激昂,时而舒缓。激昂时,如同千军万马奔腾而过,让人感受到一种庄严肃穆的力量;舒缓时,又似潺潺流水,安抚着人们悲痛的心灵。围在一旁观看的众人,沉浸在这奇妙的声音世界里,仿佛时间都静止了,他们的目光随着李明达和众弟子的动作而移动,心中充满了敬畏和对逝者的思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