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 第10章 瀚海劫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第10章 瀚海劫

作者:轩辕靖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21:47:53 来源:小说旗

第十章 瀚海劫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日头悬在赭红色沙丘之上,将唐军的铁甲晒得能煎熟胡饼。李琰舔了舔龟裂的嘴唇,指腹摩挲着剑柄上的螭龙纹——那是三年前从突厥可汗腰间斩下的战利品,此刻在热浪中泛着暗哑的光。斥候滚鞍落地时,铠甲内倒出的细沙足有半升,他喉咙里发出破风箱般的声响:“启禀殿下,西突厥与大食联军已过疏勒河,十五万兵马携骆驼三万,正沿孔雀河故道推进!”

上官婉儿的月白色襦裙沾满沙粒,她跪坐在胡杨木案前,指尖划过《西域水经》泛黄的羊皮卷,墨线勾勒的楼兰遗址旁,一行小字写着“地底下三丈有伏流,汉将陈汤曾掘井十七处”。“汉代在此修建坎儿井,主渠应在北纬四十一度一线。”她忽然抬头,风沙掠过眉梢,“只是大食军来得太快——”话音未落,西南方向的沙丘后腾起遮天蔽日的烟尘,数千点幽蓝反光刺破热浪,正是大食重装骑兵的锁子甲在烈日下折射的冷光。

齐亚德的骆驼军团列成新月阵型推进,五千峰骆驼的驼铃声震得沙粒簌簌滚落。这些来自两河流域的战驼披挂着鳞片状锁子甲,驼峰间架设的木质塔楼足有两丈高,箭孔里伸出的波斯弯弩闪着青芒。“真主之剑将劈开异教徒的胸膛!”齐亚德的弯刀指向唐军阵列,五百峰重装战驼率先冲出,驼蹄踏碎的沙砾溅起三尺高,塔楼里的弩手已开始齐射。

“推出武刚车!”李琰的令旗划过半空。三百辆改良后的武刚车迅速联动,车厢侧板翻转成盾墙,车顶的伏远弩同时抬起。弓弦绷断的脆响中,碗口粗的弩箭破空而去,却在撞上驼甲时迸出火星——大食人竟在锁子甲内衬了拜占庭进贡的精铁片,箭簇只能浅浅没入甲缝。薛讷啐掉嘴角的沙粒,猛然掀开车厢暗格,露出二十架漆成黑色的铁制器械,蝎尾般的弩臂上刻着狰狞虎纹:“殿下,该用‘百虎齐奔’了!”

这种根据诸葛亮连弩改良的机关弩需三人操作,弩匣可容纳二十支三棱铁矢。当骆驼进入五十步射程,薛讷亲自扣动扳机,霎时间铁矢如暴雨倾盆,专门瞄向塔楼箭孔与骆驼眼窝。前排战驼的左眼被铁矢贯穿,吃痛的驼吼声中,塔楼弩手被接连射落,有的铁矢甚至穿透驼甲,在战驼脖颈处绽开血花。大食骑兵的阵列出现骚动,齐亚德的弯刀狠狠劈在驼首:“稳住阵形!用投石机!”

然而唐军早有准备,三百架暗藏的投石机同时抛出裹着火油的巨石,在骆驼群中炸开。李琰趁乱率领五百玄甲骑迂回至敌军侧翼,却在接近时发现大食步兵的盾牌上绘着诡异的蛇形符——那是波斯萨珊王朝的禁卫军标记。他突然想起上官婉儿昨夜的提醒:“大食重步兵的‘铁盾阵’专克骑兵冲锋,需断其盾链。”当即抽出斩马剑,劈向敌军连接盾牌的牛皮绳,断盾的大食兵还未反应,已被唐军骑兵的马槊挑飞。

日头偏西时,联军暂时退至十里外的沙丘后。李琰带着亲卫潜入干涸的河床,洛阳铲每深入半尺,带出的砂砾便湿润几分。上官婉儿突然摘下银簪,跪地贴耳细听:“地下有潺潺声,像极了《水经注》里记载的‘伏流声’。”众人振奋,铁锨与鹤嘴锄齐下,三丈深的土层下,终于露出汉代青砖砌成的坎儿井暗渠,渠壁上的苔藓虽已枯黄,却仍能看出水流冲刷的痕迹。

“取火药来。”李琰在岩壁画出三个锥形凿孔,“当年陈汤破郅支城,正是用此法定向爆破。”工匠们将岭南运来的硝磺火药填入孔中,引燃的导火线发出“滋滋”轻响。三声闷响过后,岩壁轰然崩塌,暗河的清水如银龙般喷涌而出,在沙地上汇成浅溪。唐军连夜砍伐红柳,编织成网格状冰墙,将溪水围起,西域的严寒让水面在三日内结出三寸厚的冰盖——这招源自高昌商人冬季储冰的智慧,此刻却成了唐军的“生命之池”。

第五日黎明,齐亚德望着唐军营地外单薄的栅栏,纵声大笑:“汉人竟在沙漠里修水塘,真是自寻死路!”他挥动黑色鹰旗,十五万联军发起总攻,骆驼军团在前,西突厥骑兵在后,步兵方阵如潮水般压来。李琰站在冰墙后的了望塔上,看着敌军进入三百步射程,忽然举起绘有白虎的令旗——这是启动“寒鸦箭”的信号。

三百架改良后的床弩从沙帐下显形,弩臂比寻常床弩长三尺,箭杆中空填装西域火油与铁砂。“放!”随着令旗挥落,弩箭拖曳着尾焰腾空,在驼群上空十丈处轰然炸开,火油混着铁砂如暴雨倾盆。锁子甲挡不住高温火油,铁砂更是无孔不入,前排战驼痛吼着在沙地上翻滚,引燃了后续的辎重队。薛讷趁机率领两千陌刀手从左翼杀出,刀刃专门斩向骆驼后腿筋,失去平衡的战驼将背上的塔楼掀翻,大食弩手被压在沙砾中惨叫。

阿史那斛律见势不妙,带着五千亲卫转向西北,企图遁入塔克拉玛干核心的沙暴区。李琰早有防备,三百玄甲轻骑携带特制渔网——网绳浸过桐油,混着铁蒺藜——在沙丘间设伏。当突厥骑兵进入谷口,唐军拉动网绳,整张渔网如巨蟒腾空,铁蒺藜勾住铠甲,骑兵连人带马摔倒在沙坑中。阿史那斛律的战马被渔网缠住四蹄,他刚抽出佩刀,李琰的斩马剑已架在脖颈:“可汗可还记得,三年前在碎叶城屠杀的大唐商队?”

黄昏时分,齐亚德的残军退至葱岭脚下,回望身后的战场,沙地上布满焦黑的骆驼尸体与折断的弩箭。唐军正在清理战利品,从大食辎重车里搜出的波斯地毯上,金线绣着武媚娘的牡丹纹——这证实了上官婉儿的推测:西突厥与大食的结盟,背后果然有长安的暗桩。她蹲在坎儿井旁,指尖划过冰凉的井水,忽然发现井壁刻着新的文字,凑近辨认,竟是汉代戍卒留下的屯田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李琰的帅帐内,地图上用朱砂标出了联军的溃退路线。薛讷满身血污却拒不卸甲,捧着缴获的大食弯刀请命:“末将愿率五千骑追击,趁势荡平碎叶城!”上官婉儿却摇头,手指点在帕米尔高原的标记:“葱岭即将封山,后勤难继。”她展开另一幅羊皮卷,上面画着大食与拜占庭的势力范围,“齐亚德此次败北,大食东扩的脚步至少延缓十年。”

深夜,上官婉儿独自来到储冰池,月光映在冰面上,如同撒了一把碎银。她解开袖口,露出小臂上的刺青——那是与李琰生母杨妃相同的牡丹纹,只是花瓣边缘多了几丝血色。远处传来驼铃声,是运送伤兵的车队启程,伤员们的呻吟混着夜风,仿佛在为这场残酷的胜利奏乐。她忽然听见身后脚步声,李琰披着玄色大氅走来,手中捧着半块从敌军处缴获的椰枣饼:“当年在宫中,你总说西域的椰枣最甜。”

两人相对无言,唯有冰面下的水流声潺潺。上官婉儿咬了口椰枣饼,甜腻中带着沙粒的粗粝,忽然轻笑:“还记得在渤海时,你说冰海劫只是开始。如今瀚海劫后,下一场劫数又在何处?”李琰望向东南方,长安的方向隐没在沙丘之后,那里有太极殿的飞檐,有武媚娘的权谋,还有无数双盯着西域的眼睛。他忽然抽出腰间玉佩,那是杨妃留给他的半枚和田玉环,在月光下与上官婉儿腕间的半枚遥相辉映。

沙暴在远方呼啸,却吹不散坎儿井的清水。唐军在遗址旁立下石碑,正面刻着“汉魏故渠,唐师重开”,背面密密麻麻刻着此战中阵亡的三千将士姓名。上官婉儿用银簪蘸着朱砂,在碑侧添了句小诗:“黄沙埋骨处,胡笳断旧声。可怜闺中月,犹照远征人。”笔尖划过“远征人”三字时,她忽然想起幽州城头的积雪,想起狼山脚下的墓碑,那些年轻的面容,终究是永远留在了这片瀚海黄沙之中。

黎明的第一缕阳光刺破沙雾,照在唐军新铸的“瀚海刀”上——这种刀刃微弯的战刀融合了大食与突厥的锻造工艺,刀鞘上刻着骆驼与胡杨的图案。李琰下令将缴获的三万峰骆驼编入后勤队,这些曾载着敌人来犯的战驼,如今将驮着大唐的丝绸与瓷器,沿着新开的坎儿井商道,走向更远的西方。

齐亚德退回大食都城时,带回的不仅是败绩,还有对唐军的惊叹:“他们在沙漠里掘出了汉人祖先的水脉,用冰雪对抗烈日,用机关弩射落星辰。”而在长安的深宫之中,武媚娘看着密报上的“牡丹纹地毯”,指尖捏碎了手中的西域葡萄,汁液顺着指缝滴落,在黄绫上染出点点血痕——她知道,李琰在西域的胜利,意味着她安插的暗桩已尽数暴露,下一场较量,必将更加残酷。

塔克拉玛干的风沙依旧呼啸,却掩盖不了坎儿井水流的叮咚。那些在烈日下浴血的唐军将士,那些在暗渠里挖掘的工匠,那些在冰墙上守望的斥候,他们的身影终将融入这片瀚海,成为丝绸之路上新的传奇。而“瀚海劫”的故事,也将随着商队的驼铃,传遍东西方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后人谈及大唐军威时,永远不会忘记的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