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 第25章 陇西血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第25章 陇西血

作者:轩辕靖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21:47:53 来源:小说旗

陇右道的沙尘暴在戌初时分达到鼎盛,赤褐色沙砾如凝血般漫卷苍穹。李琰的三千玄甲军已在废弃烽燧潜伏三日,甲胄上的鳞片纹路与烽燧砖石的裂痕严丝合缝,唯有旌旗上暗绣的白虎纹在沙雾中若隐若现。上官婉儿倚着烽燧内墙,指尖在《禹贡九州图》的绢帛上划出淡淡血痕——她昨日为破解图中玄机,已在指尖扎了七处针孔。

“看这里。”她的银簪突然戳在黄河“几”字弯的河套平原,墨线勾勒的青铜鼎阵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宇文述去年在赫连勃勃的统万城遗址起炉,用的是大夏龙雀刀的残料,鼎腹刻着反写的《洛书》,分明是要逆改黄河龙脉。”话音未落,烽燧顶部的望楼传来三声鹧鸪叫——这是斥候发现敌军的信号。

五更钟响在沙砾撞击甲胄的沙沙声中碎成齑粉。宇文氏联军的前锋骑兵果然如幽灵般逼近,马蹄裹着三层浸过桐油的麻布,却不知沙地下埋着玄甲军的“听地鼠”——中空的陶瓮里养着受过训练的沙鼠,蹄声震动刚及地表,鼠群便在瓮中躁动。李琰握紧手中错金银龙节,节首的白虎眼瞳突然闪过幽蓝,那是机关启动的信号。

“放!”

三百只火鸢同时腾空,竹骨蒙皮的鸢身上绑着改良的“鸣镝火箭”,尖啸声刺破沙幕的瞬间,十二架埋在沙丘中的木牛流马轰然炸裂。这些诸葛亮木牛流马的改良版,腹内填满浸过磷粉的火油,表面涂着遇热即燃的鱼胶,火鸢的尾焰刚触及牛首,整架机关兽便化作狂奔的火牛,十二头火牛首尾相连,竟在沙地上犁出周长百丈的火圈,将二十具青铜鼎阵困在中央。

“他们在保护鼎阵!”慕容雪的银枪在月光下划出银弧,枪缨上的狼毫浸透朱砂,这是玄甲军前锋营的标记。她的战马突然人立而起,前蹄踢飞一枚偷袭的弩箭——宇文氏的骑兵竟从火圈缝隙中突入,马蹄铁上嵌着锯齿状的破冰刃,显然早有防备。

“结龟甲阵!”李琰的横刀劈开迎面而来的马槊,刀身上“贞观”二字在火光中明灭。三百具包铁橐驼车突然从烽燧后方冲出,车壁上的暗格同时弹开,浸过见血封喉毒液的弩箭如暴雨般倾泻,宇文氏骑兵的皮甲在毒箭前形同虚设,更可怕的是弩箭尾部的倒刺勾着燃烧的火油,中箭者连人带马瞬间变成火炬。

长安的晨雾中飘着若有若无的血腥,上官婉儿的金丝皂靴踩在贡院青石板上,鞋跟碾碎几瓣早开的槐花。她腰间的璇玑印突然发烫,贴着肌肤的银链传来蜂鸣般的震颤——这是太史局昨夜加急送来的警示,浑天仪的天柱在子时断裂,天枢星位出现血色光斑。

明伦堂的血腥味浓得化不开,主考官郑元礼的尸体端坐在太师椅上,右手紧攥着半幅联名状,左下角盖着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五姓七望的朱红印鉴。“诗赋取士,当循古制……”婉儿冷笑一声,指尖扣住郑元礼的下颌,强行掰开紧咬的牙关,一枚刻着“宇文”暗纹的铜丸滚落地面。

地板暗格的开启声混着虫豸爬动的窸窣,三千份预先写好的答卷整齐码放,每张纸的右下角都有极小的云雷纹水印——那是洛阳宇文氏工坊的标记。婉儿突然抽出袖中银簪,簪头的璇玑玉对准答卷,墨字竟在玉光下浮现出第二层小字,正是今科诗赋题《黄河赋》的标准答案。

“去请李祭酒。”婉儿将联名状收入袖中,指尖抚过案头的《五经正义》,雕版边缘的刀痕里嵌着细小的金粉,“再传话给鸿胪寺,让他们查查最近三个月洛阳来的雕版匠人,尤其是姓宇文的。”她转身时,袖口扫落郑元礼膝上的信笺,落款处“大业十三年”的字迹让她瞳孔骤缩——那是隋末的年号,比大唐建国还早三年。

太史局的观星阁里,阿黛尔的鲛尾在青金石地面拖出长长的血痕。她手中的三叉戟正抵住崩裂的浑天仪,淡金色的血液顺着戟尖流入仪身裂缝,星盘上的二十八宿却依然逆行。“必须用五姓嫡血。”她抬头望向婉儿,瞳孔中映着天枢星的血色,“而且是前隋贵胄之血,宇文氏当年……”

话未说完,璇玑印突然爆发出刺目紫光,婉儿腕间的银链应声而断。李琰的横刀几乎同时出鞘,刀风扫过观星阁木柱的瞬间,十六名蒙面刺客从藻井坠落,手中兵器泛着孔雀蓝的毒光——正是突厥狼卫的“噬星刃”。

“保护阿黛尔!”李琰的刀光化作白虎虚影,首当其冲的刺客连人带刀被劈成两半。婉儿趁机抱起星盘,却发现盘底刻着完整的归墟海图,中心位置标着“大业冢”三个古篆,正是隋炀帝杨广的衣冠冢所在。

卢氏祖祠的槐树下,族长卢承庆的白发被夜风吹得凌乱。他面前的青铜盆里盛着刚取的嫡孙鲜血,血珠在月光下竟呈紫黑色——这是被星厄污染的征兆。“老朽知道瞒不住。”他突然叩首在地,额角撞在石阶上发出闷响,“当年宇文述大人让我卢氏假托汉姓,就是为了……”

祭坛的七星灯突然齐明,婉儿看着自己手腕的血珠融入璇玑仪,星盘上的北斗终于停止倒转。可就在此时,祭坛地砖的龙纹突然逆转,李琰的横刀及时劈中袭来的机关弩,却见地面如活物般翻卷,露出直通地下的青铜甬道,尽头的石匾上刻着“大业永固”四个镏金大字。

东海的风暴在卯时初刻达到顶峰,十二座磁山岛组成的北斗阵正在吞噬鲛人族的战船。阿黛尔的三叉戟第三次被磁山弹开,鲛尾上的鳞片已剥落大半,淡金色血液染红的海水在磁山之间形成旋涡。“他们用的是涿鹿之战的磁石阵!”她看着海底露出的青铜浑天仪,仪身上的星轨竟与长安太史局的完全相反,“当年大禹治水时埋下的定海神针,被他们改成了……”

“族长!”一只小鲛人抱着断裂的船桅漂来,尾鳍上插着刻有“宇文”字样的弩箭,“归墟的水眼开了!”阿黛尔猛然抬头,只见海平面出现巨大的漏斗,海水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倒灌进归墟。她突然笑了,笑容中带着解脱,将头上的鲛皇冠冕摘下,抛向正在驾船赶来的婉儿。

“替我看好那个木头!”她的声音被风暴撕碎,三叉戟划破最后一丝力气,在磁山阵中劈开一条裂缝,“记住,归墟的钥匙在……”话未说完,磁山突然爆发出强光,阿黛尔的身影化作点点金光,融入归墟的漩涡。

婉儿接住皇冠的瞬间,璇玑印再次发烫, 皇冠上的珍珠突然映出陇西战场的景象——李琰正在剖开缴获的青铜鼎,鼎内的《禹贡》铭文竟被改成“宇文代唐”,更骇人的是鼎底暗格,三百枚刻着五姓印记的箭簇泛着幽蓝,正是神策军上月失窃的破甲锥,箭杆上的刻痕显示,它们来自范阳卢氏的私铸工坊。

含元殿的钟鼓声中,李琰的靴底碾碎阶前的槐花瓣。他手中捧着的联名血书还在滴血,十二位陇西李氏长老的指印按在黄麻纸上,如盛开的血色梅花。“启禀陛下,”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范阳卢氏借漕运之便,三年间向吐蕃输送破甲锥三万六千枚,箭头所用玄铁,正是取自宇文氏私铸的……”

“荒谬!”大理寺卿崔元礼突然出列,腰间的鱼符却在此时发出蜂鸣。上官婉儿冷笑一声,抬手挥开屏风,三百名寒门士子抬着《氏族志》残卷步入殿内,最上方的羊皮纸上,朱砂笔圈着“崔氏,原宇文部宇文觉之后”的记载,旁边盖着贞观年间弘文馆的官印。

“崔大人难道不知,”婉儿走上前,指尖划过残卷上的墨迹,“令祖当年在宇文护帐下任中大夫,赐姓宇文,直到开皇年间才改回崔姓?”她忽然看向李琰,发现他掌心的剑伤还在渗血,想起昨夜在祭坛,他为了替自己挡下机关弩,手掌被青铜齿轮划出深可见骨的伤口。

退朝的钟鼓刚刚响起,八百里加急的快马便撞开宫门。信使浑身浴血,怀中的军报浸着海水,上面用朱砂写着:“十二磁山组成北斗阵,归墟水倒灌扬州,漕运断绝!”李琰接过军报的瞬间,婉儿突然发现他袖口露出半截绢帛,正是今早她在贡院暗格找到的密信,落款处“大业冢守陵人”的印章,与祭坛甬道的石匾如出一辙。

“该收网了。”李琰忽然转身,眼中闪过婉儿熟悉的狼顾之相——那是当年在玄武门之变前夜,他决定起兵时的眼神。璇玑印在婉儿腕间轻轻震颤,她忽然明白,这场从陇右道到东海的布局,从科举舞弊到星象异变,不过是更大棋局的开局,而真正的胜负手,藏在杨广衣冠冢的青铜甬道深处,藏在《氏族志》未载的前隋秘辛里,藏在归墟漩涡中阿黛尔未说完的遗言中。

殿外的风沙突然转急,朱雀街的槐花纷纷坠落,像极了陇西战场上火牛阵腾起的血雾。婉儿轻抚鲛皇冠冕上的珍珠,忽然听见珍珠深处传来细不可闻的声音:“去找洛水……定海神针在宇文恺的星图里……”她抬头望向李琰,发现他也正看着自己,眼中有了然,有心疼,更有破局的决绝。

这一刻,含元殿的飞檐在血色天光中勾勒出锋利的线条,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龙争虎斗。而在千里之外的陇西,被火油烧焦的青铜鼎突然发出嗡鸣,鼎内“宇文代唐”的铭文渐渐褪去,露出底层的《大夏龙雀赋》,赋末刻着一行小字:“戊申年,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