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18章 武帝薨逝

白话三国志 第18章 武帝薨逝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冬十月,曹操率军返回洛阳。(《曹瞒传》记载:曹操重新修缮北部尉官署,规模比以前更大。)此时,孙权为了自身利益,派遣使者向曹操上书,表示愿意讨伐关羽,以此来向曹操效力。曹操得知后,决定从洛阳南征关羽。还没等曹操的大军赶到,徐晃已经向关羽发起进攻,并成功击败关羽。关羽见势不妙,仓皇逃走,曹仁的樊城之围得以解除。曹操率军进驻摩陂,在这里指挥调度各方事务。(《魏略》记载:孙权上书向曹操称臣,并提及天命。曹操将孙权的书信展示给众人看,说:“这个小子是想把我架在火上烤啊!”侍中陈群、尚书桓阶上奏说:“汉朝自安帝以来,政权旁落,国统多次断绝,到如今,汉朝只剩下一个名号,土地和百姓都不再归汉朝所有,国运早已衰败,历数也已终结,并非今日才如此。所以在桓帝、灵帝时期,那些精通图纬的人,都说‘汉朝气数已尽,黄家应当兴起’。殿下顺应天命,已经拥有天下十分之九的土地,却依旧侍奉汉朝,百姓对您充满期待,远近之人都为您鸣不平。如今孙权在远方称臣,这是上天和百姓的共同回应。我们认为,虞、夏两朝没有因为谦逊而推辞天命,殷、周两朝也不忌讳诛杀流放反对者,敬畏天命,就不应有所谦让。”《魏氏春秋》记载:夏侯惇对曹操说:“天下人都知道汉朝国运已尽,新的朝代即将兴起。自古以来,能够为民除害、让百姓归附的人,就是百姓的君主。如今殿下征战三十多年,功德在百姓中广为传颂,深受天下人拥戴,顺应天命和民心,您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曹操说:“只要能对国家施行政令,这也是在治理国政。如果天命在我,我就做周文王吧。”《曹瞒传》和《世语》都记载桓阶劝说曹操称帝,夏侯惇认为应该先灭掉蜀国,蜀国灭亡后吴国自然会归服,两国平定后,再遵循舜、禹的旧例称帝,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等到曹操去世,夏侯惇后悔之前的建议,发病而死。孙盛评论说:夏侯惇以担任汉朝官职为耻,请求接受魏国印绶,桓阶与夏侯惇相比,有正直的气节;考察相关传记,《世语》的记载有误。)

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曹操再次来到洛阳。此时,孙权成功击败关羽,并将关羽的首级传送过来,这场持续许久的荆州之战终于落下帷幕,而天下局势也在这一系列的事件后,悄然发生着变化。

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庚子日,一代枭雄曹操在洛阳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六岁。(《世语》记载:曹操从汉中返回洛阳后,下令修建建始殿。在建殿伐树时,砍伐濯龙祠的树木,树干竟流出鲜血。《曹瞒传》也有类似记载:曹操让工匠苏越移栽一棵美丽的梨树,挖掘时,树根受伤,涌出鲜血。苏越将此事报告给曹操,曹操亲自去查看,心中十分厌恶,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回宫后便卧病在床。)曹操临终前留下遗令:“如今天下尚未安定,丧葬之事不必遵循古制。葬礼结束后,大家就可以脱去丧服。那些领兵屯守边疆的将士,都不许离开驻地。各级官员要各自履行职责。入殓时,给我穿上平时的衣服就行,不要在墓中陪葬金玉珍宝。”曹操死后,谥号为武王。二月丁卯日,他被安葬在高陵。

(《魏书》对曹操的一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曹操自掌控天下以来,铲除众多奸佞之徒,他行军作战,大致遵循孙武、吴起的兵法,又能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奇谋,以奇计战胜敌人,用兵变化如神。他亲自撰写兵书十万多字,众将出征时,都按照他所着的兵书行事。临战时,他又亲自指挥调度,听从他命令的将领往往能够获胜,违背他教导的则大多战败。在战场上,曹操与敌人对峙时,神情悠闲,仿佛并不想作战。然而一旦抓住战机,乘胜追击,他的气势便如汹涌的潮水般澎湃,所以每次作战都能取胜,从没有侥幸获胜的情况。曹操善于识别人才,洞察秋毫,很难被人用伪装迷惑。他从行伍中提拔于禁、乐进,从俘虏中选用张辽、徐晃,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辅佐他成就大业、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此外,还有无数出身低微却被他提拔为州牧、太守的人。曹操开创大业,文治武功并行。他统领军队三十多年,手不释卷,白天研究军事策略,夜晚思考经史典籍。每次登高,他都要赋诗,所作的新诗,配上音乐后,都成为了美妙的乐章。曹操才华横溢,能力超群,他能亲手射中飞鸟,亲自擒获猛兽,曾在南皮一天内射得六十三只野鸡。在建造宫室、修缮器械方面,他都制定了规范和法则,凡事都尽心尽力。他生性节俭,不喜欢奢华。后宫之人的衣服没有锦绣,侍从的鞋子也没有两种以上的颜色,帷帐屏风坏了就修补再用,被褥只求温暖,没有多余的装饰。每当攻克城池,缴获珍贵美丽的物品,他都会全部赏赐给有功之人。对于有功劳、应当受赏的人,他毫不吝啬,即使赏赐千金也在所不惜;而对于没有功劳却想得到赏赐的人,他分毫不给。各地进献的物品,他也会与部下一同分享。曹操认为,丧葬的规制和随葬品的数量,过于繁杂且没有实际意义,而世俗的做法又太过奢靡,所以他提前为自己准备了四箱送终的衣服。《傅子》记载:曹操怜悯嫁娶之事过于奢侈僭越,他的女儿出嫁时,用的都是黑色帷帐,陪嫁的婢女不超过十人。张华的《博物志》提到:汉代时,安平的崔瑗、崔瑗的儿子崔寔、弘农的张芝以及张芝的弟弟张昶都擅长草书,曹操的草书水平仅次于他们。桓谭、蔡邕精通音乐,冯翊的山子道、王九真、郭凯等人擅长围棋,曹操在这些方面也都能与他们相媲美。曹操还喜好养生之法,懂得一些方药,招揽了许多方术之士,庐江的左慈、谯郡的华佗、甘陵的甘始、阳城的郤俭等人都纷纷前来投奔。据说曹操还尝试吃一尺长的野葛,也少量饮用过鸩酒。《傅子》还记载:东汉末年,王公贵族大多舍弃官服,以裹头巾为高雅之举,所以袁绍、崔钧等人,虽然身为将帅,却都戴着细绢头巾。曹操鉴于天下灾荒,物资匮乏,仿照古代皮弁的样式,用细绢裁剪成帢帽,既符合简易、顺应时势的原则,又通过颜色来区分贵贱,这种做法一直沿用至今,这可以说是军队的服饰规范,而非国家的正式服饰。《曹瞒传》记载:曹操为人洒脱随意,缺乏威严庄重。他喜爱音乐,身边常常有歌舞艺人相伴,从早到晚都在享乐。他穿着轻薄的丝绸衣服,身上佩戴着小皮囊,用来装手巾等小物件,有时还戴着帢帽会见宾客。每次与人交谈,他都尽情地开玩笑、诵读诗文,毫无保留。高兴大笑时,甚至会把头埋在杯案之中,饭菜都弄脏了头巾,他就是如此随意。然而,曹操执法严峻苛刻,对于那些计谋超过自己的将领,他往往会找借口依法诛杀。对于曾经有过嫌隙的旧人,他也绝不留情。他在刑杀这些人时,虽然会对着他们流泪叹息,表现出悲痛之情,但最终还是不会放过他们。当初,袁忠担任沛相时,曾想依法惩治曹操,沛国的桓邵也轻视曹操。后来曹操在兖州时,陈留的边让在言语中对曹操多有冒犯,曹操便杀了边让,并将其全家灭族。袁忠、桓邵都逃到交州避难,曹操派人到交州太守士燮那里,将他们两家全部灭族。桓邵后来自首,在庭院中向曹操跪拜谢罪,曹操却冷冷地说:“你以为下跪就能免除死罪吗!”于是将他杀害。曹操曾率军出行,路过麦田时,下令:“士兵们不许践踏麦子,违反的人处死。”骑兵们都下马,小心翼翼地扶着麦子前行。这时,曹操的马突然受惊,冲进麦田。曹操让主簿给自己议罪,主簿依据《春秋》的大义,认为刑罚不能加于尊者。曹操却说:“制定法令却自己违反,还怎么统率部下?但我身为军队主帅,不能自杀,那就请让我自罚吧。”于是他拔剑割下自己的头发,扔在地上。曹操有一个受宠的姬妾,常常陪他白天睡觉。一次,曹操枕着她入睡,告诉她:“过一会儿叫醒我。”姬妾见曹操睡得安稳,便没有及时叫醒他。等曹操醒来后,竟用棍棒将姬妾打死。还有一次,曹操讨伐贼寇时,军中粮食不足,他私下问主管官员:“这该怎么办?”主管官员说:“可以用小斛来给士兵发粮,这样就能解决问题。”曹操说:“好。”后来军中传言曹操欺骗众人,曹操便对主管官员说:“只能借你的死来平息众怒,不然事情无法解决。”于是将主管官员斩首,还在首级上题字示众:“用小斛发粮,盗窃官谷,在军门斩首。”曹操的这些行为,充分展现了他酷虐、多变且狡诈的一面。)

评曰:东汉末年,天下陷入大乱,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崛起。袁绍占据冀、青、幽、并四州,势力强盛,无人能敌。曹操则运筹帷幄,施展谋略,纵横捭阖于天下。他兼采申不害、商鞅的法家治国之术,融会韩信、白起的奇谋妙计,根据人才的能力授予官职,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他能克制自己的情感,运用智谋,不计较过去的仇怨。曹操最终能够掌控朝廷的大政方针,成就宏伟霸业,正是因为他拥有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谋略。他真可谓是一位非凡之人,是超越时代的豪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