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70章 袁绍的崛起困境与错失良机

白话三国志 第70章 袁绍的崛起困境与错失良机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董卓得知胡母班被杀的消息后,恼羞成怒,将袁绍留在洛阳的宗族,包括太傅袁隗等全部诛杀。一时间,袁家遭遇灭顶之灾。但这一暴行不仅没有吓倒袁绍,反而让天下豪杰更加痛恨董卓,纷纷归附袁绍,都想着为袁绍报仇。各地州郡也纷纷响应袁绍,以讨伐董卓为名,纷纷起兵,这些势力都打着袁绍的旗号,袁绍的影响力愈发扩大。

韩馥让出冀州后,心中始终惴惴不安。他深知袁绍的野心,害怕袁绍对自己不利,于是便向袁绍请求离开,前往投靠张邈。袁绍同意后,韩馥便离开了。此前,袁绍任命河内朱汉为都官从事,朱汉曾经受到过韩馥的无礼对待,心中一直怀恨在心。他为了迎合袁绍,擅自发动城中的士兵,包围了韩馥的府邸,还持刀登上屋顶。韩馥吓得急忙跑上楼,朱汉没能抓到韩馥,便抓住了韩馥的大儿子,残忍地打断了他的双腿。袁绍得知此事后,立刻将朱汉抓起来处死。但这件事还是让韩馥心中充满了恐惧,所以他才坚决要离开袁绍。

后来,袁绍派遣使者去见张邈,与张邈商议事情,两人在交谈时小声耳语。韩馥当时也在座,他以为袁绍和张邈在谋划对付自己,心中惊恐万分。没过多久,韩馥便起身来到厕所,在绝望中自杀身亡。

在这期间,公孙瓒在青州大破黄巾军,随后屯兵广宗。他擅自更换青州的太守和县令,冀州长吏们见公孙瓒势力强大,纷纷望风响应,打开城门迎接他。袁绍得知后,决定亲自率军征讨公孙瓒。双方在界桥南二十里处展开大战。

公孙瓒率领着三万多步兵,列成方阵,骑兵分为两翼,左右各有五千多匹战马,他的精锐部队“白马义从”作为中坚力量,也分成两校,左右开弓,一时间旌旗招展,铠甲在阳光下闪耀,整个战场都被映照得明亮夺目。袁绍则命令麹义率领八百精兵作为先锋,一千张强弩在两侧掩护,自己则亲率数万步兵在后面列阵。

麹义长期在凉州作战,熟悉羌人的战斗方式,他率领的士兵个个骁勇善战。公孙瓒见麹义的兵力较少,便想凭借骑兵的优势,一举冲垮对方。当公孙瓒的骑兵冲过来时,麹义的士兵们都躲在盾牌下,一动不动。等到骑兵距离只有数十步时,麹义一声令下,士兵们同时起身,扬尘大喊,奋勇向前冲击,强弩也如雷鸣般发射,被射中的敌人纷纷倒下。麹义的军队在阵前斩杀了公孙瓒任命的冀州刺史严纲,还斩获了一千多首级。公孙瓒的军队顿时大乱,步兵和骑兵纷纷逃窜,不敢再回营。

麹义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界桥。公孙瓒的殿后部队在桥上与麹义交战,结果又被麹义击败。麹义一路追到公孙瓒的营地,拔掉了他的牙门大旗,营中的士兵们见状,纷纷四散而逃。

此时袁绍还在后面,距离桥还有十几里地。他下马休息,卸下马鞍,以为公孙瓒已经被彻底击败,便没有做太多防备,身边只带着几十张强弩和一百多名手持大戟的士兵。没想到,公孙瓒的两千多骑兵突然赶到,将袁绍重重包围,一时间箭如雨下。别驾从事田丰见状,急忙扶起袁绍,想要躲进旁边的空墙内。袁绍却将头盔狠狠地摔在地上,大声说道:“大丈夫应当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战死又何妨,躲在墙里苟且偷生,算什么英雄!”说完,他命令强弩手反击,一时间又杀伤了不少敌人。公孙瓒的骑兵并不知道被包围的是袁绍,见对方抵抗顽强,便渐渐退去。恰好此时麹义赶来救援,公孙瓒的骑兵这才全部散去。

公孙瓒每次与敌人交战,都喜欢骑着白马,他箭术高超,百发百中,多次取得胜利。敌人都十分惧怕他,互相告诫说:“遇到白马一定要避开。”公孙瓒得知后,挑选了数千匹白马,选拔擅长骑射的士兵,组建了“白马义从”。也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胡夷中强健的人常常骑着白马,公孙瓒有数千名强健的骑兵,大多骑着白马,所以才将这支军队命名为“白马义从”。

袁绍击败公孙瓒后,率军向南来到薄落津。他正与宾客和将领们聚会时,突然得知魏郡发生叛乱,叛军与黑山贼于毒一起攻陷了邺城,还杀死了太守栗成。当时,聚集在邺城中的贼寇有十几部,人数多达数万。在座的宾客中,有家在邺城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惊恐万分,脸色大变,有的甚至起身哭泣。而袁绍却神色镇定,依旧像往常一样自若。

贼寇中有一个叫陶升的人,他原本是内黄的小吏,为人善良。他独自率领部众翻越西城进入邺城,关闭城门,不让其他贼寇进城,还用车子将袁绍的家人以及在邺城的官员们都送了出来,亲自护送他们到斥丘后才返回。袁绍得知此事后,十分感激陶升,便屯兵斥丘,还任命陶升为建义中郎将。

随后,袁绍率军进入朝歌鹿场山苍岩谷,讨伐于毒。他率军围攻了五天,终于攻破了敌军,斩杀了于毒以及长安朝廷所任命的冀州牧壶寿。接着,袁绍又沿着山势向北进军,攻打其他贼寇,像左髭丈八等贼寇首领都被他斩杀。他还攻打了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贼寇,将他们的营寨全部摧毁,贼寇们四处逃窜,袁绍的军队斩获了数万首级。战后,袁绍又回到邺城屯兵。

初平四年,天子派遣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前来调解关东各势力之间的矛盾。赵岐来到河北,袁绍亲自到百里之外迎接,恭敬地奉受皇帝的命令。赵岐在袁绍的营中住下后,写信告知公孙瓒调解之事。公孙瓒收到信后,也派使者给袁绍送来一封信,信中写道:“赵太仆有着周公、召公那样的品德,奉命前来调解,宣扬朝廷的恩泽,让我们和睦相处,这就如同拨开云雾见到太阳一样,实在是令人欣喜!昔日贾复、寇恂也曾为了争夺士卒而差点互相伤害,幸好遇到光武帝的宽厚,他们得以一同进宫面见皇帝,还同乘一辆车出行,当时的人们都以此为荣。如今我身处边境之地,能与将军一同接受这份福泽,这实在是将军的眷顾,也是我的荣幸。”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麹义因为屡立战功,逐渐变得骄横跋扈。袁绍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便找机会将麹义杀掉。

自董卓乱政,汉室衰微,皇帝的废立皆由权臣掌控。当今皇帝的即位,并非袁绍的本意。当皇帝流亡河东时,袁绍派遣颍川人郭图前去探听消息。郭图归来后,向袁绍进言,建议他将天子迎接到邺城,以此作为都城。袁绍却陷入了沉思,并未听从这一建议。

当时,沮授也曾劝说袁绍:“将军家族世代辅佐汉室,忠义之名远扬。如今朝廷流亡在外,宗庙也遭到毁坏。看看各州郡,表面上打着义兵的旗号,实则相互图谋攻伐,没有一个真正为君主和百姓着想的。现在咱们冀州城初步安定,应当迎接天子,让天子在邺城安稳居住。这样一来,我们便能挟天子以令诸侯,积蓄兵马,讨伐那些不服从朝廷的势力,还有谁能抵挡呢?”袁绍听后,心中颇为赞同,正打算听从沮授的建议。

然而,郭图和淳于琼却提出了反对意见:“汉室衰微已经很久了,想要复兴谈何容易!如今各路英雄占据着州郡,军队动辄数以万计,正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要是把天子接到身边,以后一举一动都得向天子奏明,听从天子的命令,我们的权力就会被削弱;要是违抗天子的命令,又会落个抗命的罪名,这可不是什么好计策。”

沮授急忙反驳道:“如今迎接朝廷,既是大义之举,也是顺应时势的大计。如果不早点行动,必定会有人抢先一步。把握时机至关重要,将军一定要尽快谋划!”但袁绍最终还是没有采纳沮授的建议。(注:此处《献帝传》中关于郭图、沮授之计的记载,与本传有所出入。)

后来,曹操抢先一步迎接天子,并将都城定在许昌。曹操凭借着天子的名义,收复了河南之地,关中地区也纷纷归附于他。袁绍得知此事后,懊悔不已,他试图让曹操把天子迁到鄄城,这样就能离自己更近一些,方便掌控。曹操自然拒绝了袁绍的要求。

天子为了安抚袁绍,封他为太尉,之后又转任大将军,还封他为邺侯。袁绍却认为自己的地位不应在曹操之下,看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心中十分恼怒,愤愤地说:“曹操好几次都差点死了,都是我出手救他才得以存活,如今他竟然恩将仇报,还挟着天子来命令我!”曹操听说后,为了避免与袁绍发生冲突,便主动把大将军的职位让给了袁绍。但袁绍还是拒绝接受邺侯的封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