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78章 曹操定荆及各方人物结局

白话三国志 第78章 曹操定荆及各方人物结局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傅巽听了,赶忙回应道:“顺应和违背道义有着明确的界限,势力的强弱也有固定的趋势。作为臣子却抗拒君主,这是大逆不道;以刚刚建立的荆州对抗曹操掌控的朝廷,实力根本悬殊;让刘备去抵挡曹操,同样也不是对手。这三个方面都是我们的劣势,想要凭借这些去对抗曹操的大军,那是必死无疑的道路。将军您自己想想,您和刘备相比,谁更有能力呢?”刘琮想了想,回答道:“我比不上他。”傅巽接着说:“如果刘备都无法抵御曹操,那么就算我们守住荆州,也难以自保;要是刘备有能力抵御曹操,他又怎会屈居将军之下呢?希望将军不要再犹豫了。”

曹操的大军很快就抵达了襄阳。在众人的劝说下,刘琮最终还是选择了举州投降。刘备得知刘琮投降的消息后,大惊失色,知道自己在荆州已无立足之地,只能匆忙带着手下赶往夏口。

(《傅子》中提到,傅巽,字公悌,此人风度不凡、学识渊博,善于识别人才。他曾被公府征召,担任尚书郎,后来客居荆州。因劝说刘琮投降曹操有功,被赐爵关内侯。魏文帝时期,他担任侍中,太和年间去世。傅巽在荆州时,曾评价庞统只能算半个英雄,还断言裴潜最终会凭借清廉的品行显达于世。后来庞统归附刘备,受到的待遇仅次于诸葛亮;裴潜官至尚书令,两人都很有名望和德行。在魏朝时,魏讽凭借才智闻名,傅巽却认为他必定会谋反,后来果然如他所料。傅巽的侄子傅嘏,另有传记记载。

《汉晋春秋》里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王威曾劝说刘琮:“曹操得知将军投降,刘备又逃走后,肯定会放松警惕,行军时不会做太多防备。如果您能给我几千奇兵,在险要之地设伏截击,定能抓住曹操。抓住曹操,我们就能威震天下,到那时,就算中原再广阔,只需发布一道檄文就能平定,这可比单纯获得一场胜利要重要得多,也不只是保住眼前的局面。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能错过啊!”可惜刘琮并没有采纳王威的建议。

《搜神记》里有这样一则记载,建安初年,荆州流传着一首童谣:“**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意思是从中平年间天下大乱以来,荆州一直安然无恙,百姓生活富足。到了建安八年、九年时,荆州开始走向衰落。所谓“始衰”,指的是刘表的妻子去世,手下的将领们也逐渐凋零。“十三年无孑遗”,则预示着刘表会在这一年去世,荆州也会因此陷入破败。当时,华容有个女子突然啼哭呼喊:“荆州将会有大丧。”她的话有些夸张,县里的官员认为她在传播妖言,便把她关进了监狱。过了一个多月,女子在狱中突然大哭道:“刘荆州今天死了。”华容距离荆州有几百里地,县里赶忙派骑马的官吏去查验,结果刘表真的死了,县里这才把女子放了出来。之后,女子又唱起歌来:“不意李立为贵人。”没过多久,曹操平定荆州,任命涿郡的李立,字建贤,为荆州刺史。)

曹操顺利占据荆州后,为了稳定局势,对刘琮以及荆州的一众官员进行了分封。他任命刘琮为青州刺史,并封其为列侯。(《魏武故事》中记载曹操的命令:“楚地有着江汉山川的险要地势,过去楚国在诸侯中后归服却先强大起来,能与秦国抗衡,荆州便是楚国的旧地。刘镇南(刘表)长期治理这里的百姓。他去世之后,几个儿子却各自为政,虽然难以长久维持,但也能支撑一段时间。青州刺史刘琮,志向高洁,智谋深远,轻视荣华,重视道义,看淡利益,注重品德。他放弃了万里的基业,舍弃了三军的部众,坚守中正的原则,追求美好的声誉,对上能彰显先君的遗风,对下能为后世留下福泽。鲍永放弃并州,窦融离开五郡,都比不上他的这种气魄。虽然封他为列侯,又让他担任一州刺史,但我仍觉得这样的恩宠都配不上他的品行。他之前还写信请求回到荆州。监史这个职位虽然尊贵,但俸禄并不优厚。现在我同意他的请求,任命刘琮为谏议大夫,参与军事事务。”)

蒯越等十五人也都被封侯。蒯越被任命为光禄勋;(据《傅子》记载,蒯越是蒯通的后人,内心深沉,足智多谋,身材魁梧,有英雄的气概。大将军何进听闻他的名声,征召他为东曹掾。蒯越曾劝说何进诛杀宦官,可何进却犹豫不决。蒯越预感到何进必定失败,便请求出任汝阳令。后来他辅佐刘表平定荆州境内的叛乱,刘表也因此变得强大。朝廷下诏任命他为章陵太守,封樊亭侯。荆州平定后,曹操在给荀彧的信中写道:“我得到荆州并不值得高兴,高兴的是得到了蒯异度啊。”建安十九年,蒯越去世。临终前,他写信给曹操,将家人托付给他。曹操回信说:“死者若能复生,生者也不会感到愧疚。我年轻时举荐的人,大多都很有作为。你的灵魂若有感知,也会听到我这番话。”)

韩嵩被任命为大鸿胪;(《先贤行状》记载,韩嵩字德高,是义阳人。他年少时喜爱学习,即便家境贫寒也不改变自己的操守。他知道天下即将大乱,便拒绝了三公的征召,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隐居在郦西山中。黄巾军起义后,韩嵩前往南方避难,刘表强行任命他为别驾,后来又转任从事中郎。刘表想要郊祀天地,韩嵩直言劝谏,刘表却不听,两人渐渐产生了矛盾。韩嵩奉命出使许昌的事情,前面已有记载。荆州平定后,韩嵩身患疾病,曹操就在他养病的地方授予他大鸿胪的印绶。)

邓羲被任命为侍中;(邓羲是章陵人。)刘先被任命为尚书令;其余的人大多也都担任了重要官职。(《零陵先贤传》记载,刘先字始宗,博学强记,尤其喜欢黄老学说,对汉朝的典故了如指掌。他担任刘表的别驾时,奉命带着奏章前往许昌,见到了曹操。当时曹操的宾客们都在座,曹操问刘先:“刘牧(刘表)为什么要郊祀天地呢?”刘先回答说:“刘牧是汉室的宗亲,又身处州牧的高位,然而如今王道不平,群凶当道,他带着玉帛却无处进献,上奏章也无法送达天子手中,所以才通过郊祀天地,来昭告自己的赤诚之心。”曹操又问:“那些凶徒是谁?”刘先说:“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曹操傲然道:“如今我有勇猛的将士,十万步骑兵,奉命讨伐有罪之人,谁敢不服?”刘先毫不畏惧地说:“汉室衰微,百姓困苦,如今没有忠义之士辅佐天子,平定海内,让万邦归服,反而有人拥兵自重,残忍不仁,还觉得自己无人能及,简直就是蚩尤、智伯再世。”曹操听后,沉默不语。后来曹操任命刘先为武陵太守。荆州平定后,刘先先是担任汉朝的尚书,后来又成为魏国的尚书令。刘先的外甥,同郡的周不疑,字元直,是零陵人。《先贤传》称赞周不疑年幼时就才华出众,聪明敏捷。曹操想把女儿许配给他,周不疑不敢接受。曹操的爱子曹仓舒,向来聪明伶俐,曹操觉得他和周不疑不相上下。曹仓舒去世后,曹操心中忌惮周不疑,想要除掉他。曹丕劝谏曹操,认为不可以这样做,曹操却说:“这个人不是你能驾驭的。”于是派刺客杀了周不疑。挚虞的《文章志》记载,周不疑去世时年仅十七岁,着有四篇文论。《世语》记载,刘表死后八十多年,到了晋太康年间,他的坟墓被人发掘。刘表和他妻子的尸体栩栩如生,身上的香气几里之外都能闻到。)

后人评价这段历史时说道:董卓性情凶狠残暴,残忍不仁,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恐怕都找不出像他这样的人。(《英雄记》记载:过去有人见到临洮出现铜人,便铸造了铜人;临洮诞生了董卓,铜人却被毁了。世上有了董卓,大乱便兴起,大乱兴起后董卓也随之灭亡,这其中似乎有着某种因果联系。)

袁术奢侈荒淫,肆意妄为,他的荣华富贵没能善终,完全是咎由自取。(裴松之认为,夏桀、商纣无道,秦朝、王莽放纵暴虐,都是经过很多年,各种恶行才显现出来。董卓从窃取权柄到身死,算起来还不到三年,可他造成的灾祸却如山岳般沉重,毒害遍及四海。他残忍的本性,连豺狼都比不上。说他“书契未有”,一点都不为过。只是评语中既说他“贼忍”,又说他“不仁”,这两个词意思相近,有些重复。袁术没有丝毫的功劳,也没有一点善举,却在当时猖狂行事,妄自尊大,自立为帝,这本来就会让正义之士感到愤怒,人神共愤。就算他能做到恭俭节用,也必定会走向灭亡,而评语仅仅说他“奢淫不终”,不足以体现他的大恶。)

袁绍和刘表,都有着威严的容貌和不凡的气度,在当时颇有名望。刘表雄踞汉南,袁绍称雄河朔,然而他们都外表宽容,内心猜忌,喜欢谋划却不能决断,有才能的人在他们手下得不到重用,听到好的建议也不采纳。他们还废嫡立庶,舍弃礼法,偏爱幼子,最终导致子孙衰败,国家覆灭,这并非是运气不好。昔日项羽不听从范增的谋略,从而失去了王业;袁绍杀害田丰,比起项羽不听范增的话,更加愚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