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84章 臧洪的忠义与抉择

白话三国志 第84章 臧洪的忠义与抉择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臧洪身材魁梧,相貌不凡,与常人不同。他被举荐为孝廉,成为一名郎官。当时朝廷挑选三署郎官去补任县长,琅邪人赵昱担任莒长,东莱人刘繇担任下邑长,东海人王朗担任菑丘长,臧洪则担任即丘长。

灵帝末年,天下大乱,臧洪毅然弃官回到家乡。广陵太守张超早就听闻臧洪的才能,邀请他担任功曹。董卓弑杀皇帝,妄图颠覆国家,臧洪得知后,心急如焚,赶忙找到张超,慷慨激昂地说道:“明府您家世代受朝廷的恩泽,您和兄长又分别占据着大郡。如今王室危在旦夕,贼臣董卓还未被铲除,这正是天下忠义之士报答朝廷、效命疆场的时候。现在我们广陵郡完好无损,官吏百姓富足,如果您振臂一呼,发动百姓,能召集两万人马。用这些兵力去讨伐国贼,为天下人带头,这可是大义之举啊!”

张超觉得臧洪说得很有道理,当下便与臧洪一起西行,来到陈留,与兄长张邈商议大事。张邈其实也一直想为朝廷做点什么,兄弟俩在酸枣相聚。张邈见到张超后,问道:“我听说你治理郡守时,政令教化、威严恩德都不是自己决定,而是常常由臧洪来定,这个臧洪到底是什么人?”张超回答:“臧洪的才能、谋略和智慧都远超于我,我十分欣赏他,他可是天下少有的奇士啊!”张邈听了,立刻召见臧洪。一番交谈下来,张邈对臧洪的才华大为惊叹。随后,张邈又把臧洪介绍给兖州刺史刘岱(字公山)、豫州刺史孔伷(字公绪),他们与臧洪都相处得十分融洽。

众人商议后,决定设立坛场,共同盟誓,起兵讨伐董卓。各州郡的长官相互谦让,都不敢担任盟主。最后,大家一致推举臧洪。臧洪大步走上坛场,拿起盘子歃血为盟,大声说道:“汉室遭遇不幸,皇纲失去统绪,贼臣董卓趁机作恶,危害皇帝,虐杀百姓。我们都非常担心国家会灭亡,天下会被颠覆。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广陵太守张超等人,纠集义兵,共赴国难。凡是参与我们同盟的人,都要齐心协力,尽到臣子的职责,哪怕牺牲性命,也绝无二心。如果有人违背此盟,就让他性命不保,子孙断绝。皇天在上,后土在下,祖宗神灵,都在见证着我们的誓言!”臧洪言辞慷慨激昂,泪水横流。在场的人,哪怕是普通士兵和杂役,听了他的话也无不热血沸腾,人人都想着要为国家尽忠。(裴松之按:当时参与这个盟誓的只有刘岱等五人。《魏氏春秋》中无端加入刘表等数人,都不符合事实。刘表占据江、汉地区,自己都未曾离开过,怎么可能与臧洪在同一坛场盟誓呢?)

然而,没过多久,各路义军却都犹豫不决,没有人愿意率先出兵。时间一长,军中粮草耗尽,士兵们也纷纷散去,这场讨伐董卓的行动就这样陷入了困境。

张超深知臧洪的为人,坚信他定会来救自己,便派臧洪前往大司马刘虞处商议大事。然而,臧洪在途中遭遇了诸多变故。当时,公孙瓒与刘虞之间爆发了激烈冲突,臧洪行至河间时,又碰上幽、冀二州交兵,道路阻断,他根本无法完成使命。

就在臧洪辗转之际,他遇到了袁绍。袁绍与臧洪一番交谈后,对他的才能和见识大为赞赏,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便与他结下深厚情谊,希望能将他招致麾下。恰好此时,青州刺史焦和去世,袁绍便让臧洪暂代青州刺史之职,去安抚那里的百姓。

(《九州春秋》记载,初平年间,焦和担任青州刺史。当时各路英雄纷纷崛起,黄巾军肆虐。焦和一门心思地想与各路诸侯结盟,一同进军京城,却无暇顾及百姓的安危。他率领军队渡过黄河向西进发,结果没多久,袁绍、曹操与董卓的军队在荥阳交战,联军战败。黄巾军趁势壮大,攻破了许多城邑,烧杀抢掠。焦和根本无力抵御,虽然他的军队武器精良,士兵众多,但他既不设置侦察巡逻,又轻信谣言,一听到敌军来袭就吓得逃跑,连与敌军正面交锋的勇气都没有。他甚至想制作陷冰丸沉入河中,阻止敌军渡河,还整天祈祷神灵,希望用兵必定胜利,占卜的蓍草常常摆在面前,巫师也不离左右。他在府中高谈阔论,可一到外面,却把政事搞得一团糟,青州的命运可想而知。最终,青州变得萧条破败,一片荒芜。)

臧洪到青州后,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大力整顿治安,打击盗匪。仅仅两年时间,青州境内的盗匪便纷纷逃窜,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袁绍得知后,对臧洪的能力赞叹不已,将他调任为东郡太守,郡治设在东武阳。

后来,曹操将张超围困在雍丘。张超被困后,心中十分笃定地说:“我只指望臧洪,他一定会来救我。”众人却认为,袁绍与曹操当时关系和睦,臧洪又是袁绍举荐任用的,他肯定不会为了张超而破坏与袁绍的关系,冒着大祸前来救援。张超却坚定地说:“子源是天下间重情重义的人,他绝不会背叛自己的本心,我只怕他被袁绍限制,无法及时赶到罢了。”

臧洪得知张超被困的消息后,心急如焚,光着脚放声大哭。他一边整顿自己的军队,一边向袁绍请求增派兵马,想要前去救援张超。可袁绍却认为曹操势力强大,此时与曹操为敌并不明智,所以始终没有答应臧洪的请求。最终,张超孤立无援,被曹操灭了族。

臧洪因此对袁绍心怀怨恨,与他断绝了往来。袁绍见臧洪竟敢违抗自己,勃然大怒,亲自率军围攻臧洪。这场围城之战持续了一年多,袁绍的军队始终没能攻克臧洪坚守的城池。

袁绍见强攻不行,便想通过劝降来拿下臧洪。他让与臧洪同乡的陈琳写了一封信给臧洪,在信中向臧洪分析利害关系,指责他违背了与袁绍之间的恩情和道义。

臧洪收到信后,心中感慨万千,提笔回信:

与你分别后,我常常在睡梦中都思念着你。我们之间的距离本就不远,却因为志向和选择不同,无法相见,心中的悲伤和遗憾,难以言表!前些日子承蒙你来信,信中详细地讲述了祸福,无论公私都分析得十分透彻。我没有立刻回信,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学识浅薄、才能愚钝,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你的诘问;另一方面,你如今追随袁绍,而我与袁绍已然为敌。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我对你坦诚相待,掏心掏肺,也只会被认为是疏远有罪之人,就算话说得再好听,也会被你猜忌。如今我自身都难保,又怎么顾得上别人呢?

以你的才华,饱读诗书,难道会不明白大道理,不理解我的心意吗?然而你却在信中说了那么多,我由此知道你并非真心,只是为了替袁绍挽救局面罢了。如果一定要计较得失,争辩是非,关于是非的言论早已传遍天下,我再去争辩也只会越说越糊涂,不说也不会有什么损失。而且,我实在不忍心做出与故友绝交的事,所以之前一直没有回信,也希望你能明白我的心意,知道我心意已决,不会改变。

如今又收到你的来信,信中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写了六张纸。我就算不想回应,也不能不说话了!

我本是个微不足道的人,只因机缘巧合,才得以治理大州。袁绍对我的恩情深厚,我又怎会愿意与他兵戎相见!每次登上城楼,指挥士兵作战,望着袁绍军队的旗鼓,我都会想起曾经与他的过往,也会想起与故友们的情谊。每当此时,我抚摸着弓箭,泪水就忍不住流满面庞。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曾以为自己辅佐袁绍,是在做一件正确的事,从未后悔过。袁绍对我的礼遇,远超常人。当初我接受任命时,一心想着成就大事,共同尊奉王室。可谁能想到,后来天子并不满意,本州还遭到侵犯,张超陷入困境,我为救援他出谋划策却毫无结果,不仅失去了忠孝之名,还与袁绍分道扬镳,损害了朋友之间的情分。权衡这两者,在忠孝之名和朋友道义之间,我只能做出选择。所以,我擦干眼泪,与袁绍断绝了关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