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105章 曹爽传

白话三国志 第105章 曹爽传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曹爽,字昭伯,年少时便因身为宗室子弟,为人谨慎持重,备受明帝曹叡的喜爱。彼时,曹叡尚在东宫为太子,与曹爽相处甚密,对他关怀备至。等到明帝即位,曹爽仕途顺遂,先是被任命为散骑侍郎,凭借自身的能力与宗室身份,一路迁升,先后担任城门校尉、散骑常侍,后又转任武卫将军,所受的恩宠与待遇远超常人。

明帝病重之时,将曹爽唤至卧榻前,委以重任,任命他为大将军,赐予假节钺的权力,令其都督中外诸军事,并兼管尚书事。曹爽与太尉司马懿一同接受遗诏,肩负起辅佐年幼少主的重任。明帝驾崩后,齐王曹芳即位,曹爽的权势进一步提升,被加任侍中,改封为武安侯,食邑多达一万二千户,还被赐予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特殊礼遇。这些特权使得曹爽在朝堂上地位尊崇,无人能及。

在丁谧的谋划下,曹爽向天子进言,奏请下诏将司马懿转任为太傅。表面上,这是用尊崇的名号抬高司马懿的地位;实际上,他们企图让尚书奏事时,先经过曹爽,以便曹爽掌控事务的轻重缓急,进而独揽大权。(《魏书》记载:曹爽让弟弟曹羲上表说:“臣已故的父亲曹真,侍奉过三代君主,在朝中担任要职,外出则为上将。先帝因臣是宗室后裔,对臣奖掖提拔,让臣掌管禁军。然而,臣往前没有积累忠诚恪守的功绩,往后也缺乏像羔羊般奉公守法的气节。先帝病重时,臣虽奔波侍奉,为其尝药治病,却未能让先帝的病情有所好转,实在惭愧。如今,臣与太尉司马懿一同接受遗诏,心中既惭愧又惶恐,不知如何是好。臣听闻虞舜选拔贤才,以稷、契为先;成汤褒奖功臣,以伊尹、吕尚为首。审慎选拔、广泛举荐人才,使优劣各得其所,这确实是辅佐君主、治理百姓的重要原则,也是记录功勋、酬报功臣的典范,自古以来从未缺失。如今臣才疏学浅,却位居朝臣之首,自觉越次,心中愧疚不安。因此,臣斗胆竭尽愚诚,陈述实情。天下通行的道理有三条,即品德、爵位、年龄。司马懿原本就凭借高尚的品德和公正的处事方式,身居高位,其名声足以镇服众人,道义足以表率臣下,此为其一。他胸怀大略,文韬武略兼备,屡立征伐战功,远近之人皆对其归功,此为其二。他征战归来,亲受先帝遗诏,辅佐皇室,朝廷内外都对他寄予厚望,此为其三。再加上他年高德劭,能够治理国家,熟悉朝政;论品德,他超过吉甫、樊仲;论功绩,他胜过方叔、召虎。这诸多优点,司马懿都兼而有之。臣空有虚名却位居其右,天下人恐怕会认为臣因宗室身份而得到偏袒,只知进身而不知退让。陛下聪慧英明,若能明察臣的这番话,臣认为应当任命司马懿为太傅、大司马。这样一来,对上能彰显陛下进贤的英明,对中能凸显司马懿的文武才能,对下也能让臣免受他人的指责。”于是,明帝让中书监刘放、令孙资起草诏书说:“昔日吴汉辅佐光武帝,有平定四方的大功,被任命为大司马,其声名至今为人称道。太尉司马懿为人正直,功盖天下,先帝此前多次想给他更换职位,却因种种原因未能长久施行,所以一直拖延。如今大将军举荐太尉为大司马,既符合先帝的本意,又体现了推让贤能、崇尚功勋的美德,是为了彰显贤良、区分等级、顺应长幼秩序。即便如周公旦、召公奭尊崇姜太公吕望那样,也不过如此!朕对此非常赞赏。朕想到先帝深知君子乐天知命,些许疑虑不足为惧,但又顾虑到柏人、彭亡这类谶语,所以才犹豫不决,未能如愿。这也充分体现了先帝敬重大臣、恩爱深厚的心意。昔日周成王设立太保、太傅等官职,近代汉显宗任命邓禹为太傅,都是为了优待尊崇贤能之士,必有其深意。现任命太尉司马懿为太傅。”)

曹爽得势后,他的弟弟曹羲被任命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兼侍讲。其余诸弟也都凭借列侯的身份在皇帝身边侍从,能够自由出入宫廷。曹家兄弟权势显赫,恩宠无人能及。

南阳的何晏、邓飏、李胜,沛国的丁谧,东平的毕轨,这些人在当时都颇有名声,一心追逐权势。明帝在世时,认为他们为人浮华,不务实际,便对他们加以压制贬黜。等到曹爽掌权,这些人又得到重用。邓飏等人想让曹爽在天下树立威名,劝说他征伐蜀汉,曹爽听信了他们的建议。司马懿极力劝阻,却未能阻止曹爽的行动。

正始五年,曹爽亲率大军西进长安,征调六七万士兵,从骆谷进军攻打蜀汉。当时,关中地区以及氐、羌等少数民族负责转运军粮,但由于路途遥远、条件艰苦,牛马骡驴累死无数,百姓和少数民族在道路上痛哭流涕。曹爽的军队进入骆谷数百里后,发现蜀军凭借山势险阻,坚守不出,曹军无法前进。曹爽的参军杨伟见状,向曹爽分析当前形势,认为应当尽快撤军,否则必将失败。(《世语》记载:杨伟,字世英,是冯翊人。明帝修建宫室时,杨伟进谏说:“如今修建宫室,砍伐百姓墓地上的松柏,毁坏碑兽石柱,这是对逝者的冒犯,会让孝子伤心,不能成为后世的典范。” )邓飏却与杨伟在曹爽面前争论起来,杨伟愤怒地说:“邓飏、李胜这样做会败坏国家大事,应当斩首!”曹爽听后很不高兴,但也没有听从杨伟的建议。(《汉晋春秋》记载:司马懿对夏侯玄说:“春秋时期,对德行高尚、责任重大的人要求更严格。昔日武皇帝曹操两次进入汉中,几乎遭遇大败,这你是知道的。如今兴平一带地势极为险要,蜀军早已占据有利地形。如果我军前进无法与敌军交战,后退又被截断退路,必然会全军覆没。到时候,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夏侯玄听后十分害怕,将这番话转告给曹爽,曹爽这才决定撤军。费祎率领蜀军进兵占据三岭,截断曹爽的退路。曹爽的军队为了通过,在险地与蜀军展开苦战,历经艰难才得以逃脱。此次出征,为转运物资征用的牛马几乎死光,羌、胡等少数民族心生怨恨,而关右地区的人力、物力也因此消耗殆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