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9章 北征袁氏

白话三国志 第9章 北征袁氏

作者:诗韵拾梦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4 来源:小说旗

袁绍起初得知曹操去攻打淳于琼时,还自信满满地对长子袁谭说:“就算他去攻打淳于琼等人,我只要攻下他的大营,他就无处可归了!”于是,袁绍派张合、高览前去攻打曹洪。然而,张合、高览听闻淳于琼战败的消息后,深知大势已去,便阵前倒戈,向曹操投降。袁绍的军队见此情形,顿时军心大乱,全线溃败。袁绍和袁谭惊慌失措,弃军而逃,一路渡过黄河。曹操率军追击,但终究没能追上。不过,曹军缴获了袁绍大量的辎重、图书、珍宝,还俘虏了众多袁军士兵。

据《献帝起居注》记载,曹操向朝廷上奏说:“大将军邺侯袁绍,之前与冀州牧韩馥谋划拥立已故大司马刘虞,还刻制金玺,派原任长毕瑜前往刘虞处,宣扬所谓的天命符录。袁绍还曾给我写信说:‘可以把都城定在鄄城,到时候应当有所拥立。’他擅自铸造金银印玺,各地的孝廉、计吏都前往投奔他。他的堂弟济阴太守袁叙在给袁绍的信中说:‘如今天下大乱,天意显然在我们袁家,神灵已经有了征兆,应当落在您兄长身上。南方的臣下想要拥立您兄长即位,您兄长说,论年龄,北方的兄长更大,论地位,北方的兄长更重要。本打算送去玉玺,却被曹操阻断了道路。’袁绍宗族世代蒙受国家的重恩,却做出如此凶逆无道的事。我于是整军备战,与他在官渡交战。凭借着圣朝的威严,我军斩杀了袁绍大将淳于琼等八人,大败袁军。袁绍和他的儿子袁谭只能轻装逃走。此次战役,我军共斩首七万多级,缴获的辎重财物更是不计其数。”

曹操在缴获的袁绍信件中,发现了许多许都和自己军中的人暗中与袁绍勾结的信件。曹操并未追究这些人,而是将信件全部烧毁。《魏氏春秋》记载,曹操说:“当袁绍强盛之时,我自己都难以自保,更何况其他人呢!”经此一役,冀州的许多郡县纷纷举城投降曹操。

想当初,汉桓帝在位的时候,在楚、宋两国的分野之处,有一颗黄星闪耀出现。辽东有个叫殷馗(“馗”,就是古字“逵”,在《三苍》中可查)的人,此人精通天文之术。他曾预言,此后五十年,会有真命天子在梁、沛之间崛起,其锋芒无人能挡。时光悠悠流转,到如今刚好过去了五十年,曹操在官渡大破袁绍,一时间,天下再没有能与他抗衡的人,仿佛真应了当年殷馗的预言。

建安六年夏四月,曹操在黄河之畔整军扬威,向袁绍驻扎在仓亭的军队发起进攻。曹军士气高昂,攻势凌厉,一举击破袁军。袁绍吃了败仗,狼狈退回,却并未就此一蹶不振。他重新收拢那些离散的士兵,又去攻打平定那些背叛他的郡县,试图重振旗鼓。

同年九月,曹操班师回朝,回到许都。在袁绍还未被打败的时候,他曾派遣刘备去攻略汝南。汝南当地的贼寇共都等人纷纷响应刘备,一时间声势浩大。曹操派蔡扬前去攻打共都,然而战事不顺,蔡扬反被共都击败。曹操得知后,决定亲自率军南征刘备。刘备听说曹操亲自前来,心中大惊失色,不敢应战,赶忙逃往刘表处寻求庇护。共都等人见刘备已逃,顿时树倒猢狲散,各自散去。

建安七年春正月,曹操率领军队来到谯县。看着这片曾经熟悉的故土,如今却因战乱变得满目疮痍,曹操心中感慨万千,他下令道:“我兴起义兵,本意是为天下百姓铲除暴乱。可如今,故乡的百姓大多在战乱中死去,我在城中整日行走,却几乎遇不到一个相识之人,心中满是凄凉悲怆。自起义兵以来,那些为国家奋战而断绝后嗣的将士们,我要寻找他们的亲戚,让这些亲戚作为他们的后嗣,赐予他们土地和耕田的牛,还要为他们安排学师进行教导。为那些还在世的将士建立宗庙,让他们能够祭祀自己的先人。若是逝者的灵魂有知,我百年之后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之后,曹操率军来到浚仪,组织人手治理睢阳渠,以保障当地的水利和民生。他还特意派遣使者,用太牢之礼祭祀桥玄。(《褒赏令》中记载了曹操的祭祀文章:“已故的太尉桥公,品德高尚,广施仁爱,胸怀宽广,能包容万物。国家铭记他的英明训诫,士人思念他的良策。如今,他的灵魂已归于幽冥,身体也已化为尘土,令人追思却又遥不可及!我在年幼之时,有幸得以登门拜访,得以与他相识。以我顽劣粗鄙的资质,却能得到桥公这样的大君子接纳。我能增添荣耀、开阔眼界,全都是因为他的鼓励和帮助。就如同孔子称赞自己不如颜渊,李生深切赞叹贾复一样,我对桥公满怀感激。士为知己者死,这份恩情我永远不会忘怀。桥公还曾与我从容交谈,并立下约定:‘我去世之后,你若路过我的墓地,要是不用斗酒只鸡来祭拜我,等你的车过去三步之后,我要是让你肚子疼可别见怪!’虽然这只是当时玩笑般的话语,但若不是关系至亲至厚,又怎会说出这样的话呢?我并非害怕桥公的灵魂会发怒让我生病,只是怀念往昔的情谊,每每想起,心中就满是凄怆。如今我奉命东征,军队驻扎在故乡附近,向北遥望桥公的墓地,心中满是思念。我备下这微薄的祭品,希望桥公能够享用!”)祭祀完毕,曹操又率军进驻官渡,时刻准备应对新的战事。

袁绍自从在官渡战败之后,心情抑郁,积郁成疾,常常吐血。到了建安七年夏五月,他终究还是没能挺过去,一命呜呼。袁绍死后,他的小儿子袁尚接替了他的位置,大儿子袁谭则自封车骑将军,屯兵在黎阳。

这年秋九月,曹操决定征讨袁谭和袁尚。双方一交战,便陷入了激烈的战斗。袁谭和袁尚的军队接连败退,但他们凭借着坚固的城防,拼死固守,曹操一时间也难以攻克。

建安八年春三月,曹操改变策略,开始攻打黎阳的外城。袁谭和袁尚见曹操来势汹汹,终于按捺不住,出城迎战。曹操指挥若定,曹军士气高昂,奋勇杀敌,一举大破袁军。袁谭和袁尚见势不妙,趁着夜色仓皇逃窜。夏四月,曹操乘胜进军,直逼邺城。然而,五月时曹操又率军回到许都,只留下贾信屯守黎阳。

五月己酉日,曹操颁布了一道命令:“《司马法》中说‘将军死绥’(据《魏书》解释,‘绥’就是退却的意思,要求将士们前进一尺也不能后退一寸),所以赵括的母亲才会请求不因赵括战败而受牵连获罪。由此可见,在古代,将领在战场上打了败仗,他的家人在国内也会受到惩罚。但如今我军出征,只奖赏有功之人,却不惩罚有罪之人,这不符合国家的典章制度。现在我命令,各位将领出征时,若是打了败仗,必须承担罪责;作战失利的,要免去官职和爵位。”(《魏书》中还记载了庚申日颁布的另一道命令:“有人认为,军中的官吏虽然有功劳和才能,但德行不足以胜任郡国的选拔,就像古人说的‘可以和他一起遵循正道,却不可以和他一起权衡变通’。管仲说过:‘让贤能的人凭借才能获得俸禄,君主就会受到尊崇;让战士凭借战功获得赏赐,士兵就会不惧死亡。在国家中实行这两条,天下就能得到治理。’从未听说过无能的人和不作战的人,都能接受俸禄和赏赐,却还能立功兴国的。所以英明的君主不会任用没有功劳的臣子,不会奖赏不作战的士兵;国家太平的时候崇尚德行,有战事的时候奖赏功劳。那些议论的人,就像是从竹管里看老虎,见识太浅薄了!” )

建安八年秋七月,曹操又下达了一道命令:“自天下大乱以来,已经过去了十五年。年轻的一代从未见过仁义礼让的风气,对此我深感痛心。现在我命令各郡国要重视文化教育,人口满五百户的县要设置学校,选拔当地的优秀人才进行教育培养。希望先代圣贤的思想和学说不会荒废,从而对天下有所裨益。”

八月,曹操决定征讨刘表,他率领军队进驻西平。就在曹操离开邺城向南进军的时候,袁谭和袁尚为了争夺冀州,展开了激烈的争斗。袁谭不敌袁尚,被打得节节败退,最后只能逃往平原,据城自保。袁尚乘胜追击,对平原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袁谭走投无路,只好派辛毗向曹操乞降求救。曹操的将领们对此都心存疑虑,不知是否该答应袁谭的请求。关键时刻,荀攸站出来劝说曹操答应袁谭,(据《魏书》记载,曹操说:“我攻打吕布的时候,刘表没有趁机侵扰;官渡之战时,他也没有救援袁绍,他就是个只求自保的人,我们可以以后再对付他。袁谭和袁尚狡猾多端,我们应该趁着他们内乱的机会出击。就算袁谭心怀狡诈,不会一直乖乖听话,但只要我们能打败袁尚,占领他的部分土地,对我们也是大有好处的。”于是曹操便答应了袁谭的请求。)曹操听了荀攸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便率领军队返回。

这年冬十月,曹操的军队抵达黎阳。为了进一步巩固与袁谭的联盟关系,曹操还为儿子曹整和袁谭的女儿定下了婚约。(臣松之考证:从袁绍去世到此时,仅仅过了五个月多一点。袁谭虽然过继给了他的伯父,但也不应该在袁绍去世还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举行这样的喜事,这实在是违背了礼制。曹操或许是出于权宜之计,才与袁谭约定此事;如今说结婚,未必就是在这一年举行婚礼。)

袁尚听说曹操的军队向北返回,担心曹操会趁机攻打邺城,于是便放弃了对平原的围攻,撤回邺城。此时,东平的吕旷、吕翔背叛了袁尚,他们率领部众屯驻在阳平,随后向曹操投降。曹操为了嘉奖他们,封二人为列侯。(《魏书》记载,袁谭的围困解除后,他私下将将军的印绶送给吕旷。吕旷接受印绶后,将此事告知曹操。曹操说:“我就知道袁谭会耍些小手段。他是想让我去攻打袁尚,这样他就能趁机抢夺百姓、聚集兵力。等袁尚被打败,他就可以壮大自己,再来趁我疲惫的时候攻打我。但他没想到,等袁尚被打败,我的势力更强大了,他又能趁我什么‘疲惫’呢?”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