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 > 第161章 来历

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 第161章 来历

作者:不如退而结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7 来源:小说旗

秦妙清自重生以来没少研究卫辞,做了不少有关卫辞的功课。

她前世就常听人说卫辞侍母极孝,凡事最听他母亲的话。

他的妻子也是因为得到了他母亲的欢心,才让他百般爱重。

如今世道男女大防严重,秦妙清也没什么好的路子接触卫辞。

所以便想着曲线救国,接触他的母亲,得到卫辞母亲的认可。

来京以后她就苦思如何才能接触卫辞的母亲。

看后宅社交显然不太行,因为清流与勋贵和皇室宗亲根本不在一个社交圈子。

她就是想找机会讨好尔雅都找不到。

后来她百般苦思,终于在一日逛绸缎庄的时候,发现绸缎庄有很多夫人小姐来来往往。

于是秦妙清毫不犹豫拿出自己所有的存款。

又变卖了一些金银首饰凑够了一笔钱,买下了这家离卫辞的新宅子不远的绸缎庄。

秦妙清想着卫家离这个店铺极近,定有机会来这家店。

接着她又找人暗中监视卫家人出门的动态。

在听到今日尔雅出门后,她也迫不及待找机会出了门。

谁知尔雅出门竟是去拜访文家夫人的,秦妙清失落不已。

但既然已经出门了,她想着顺便巡查店铺一番也好。

没想到瞎猫碰到死耗子,正当她在里间查账时。

她派去盯尔雅的线人突然来报,说卫辞的母亲踏入她们店里了。

秦妙清闻言欢喜至极,一时却又不知该如何跟尔雅结识。

不过她反应也极快,立刻就想起了自己平时偶尔会看的那些话本子里常有英雄救美的桥段。

秦妙清索性也来个“美人救美”,于是她偷偷把掌柜叫进里间。

让他找机会为难尔雅,自己到时候再出场救人。

如果秦妙清用这一招对付的是别人,那她的计谋一定能成功。

偏偏她遇到的是尔雅,尔雅又是个观察入微的人,秦妙清的一番心血只能白费了。

不过尔雅即使察觉出了不妥,也没有拆穿什么。

反而不动声色的试探秦妙清的来历:

“妙清姑娘今日帮了我,替我解围,我心中实在感激

还不知姑娘家住何处,待来日我也好上门感谢。”

听到尔雅询问自己家住何处,秦妙清更加开心。

但自己身为王爷之女,不好主动开口炫耀身世。

她没有立刻开口回答,但她身后一直默不作声,恍若透明人的丫鬟倒是在此刻开口了:

“夫人,我家小姐乃是靖南王的女儿。”

尔雅闻言心中一惊,她本以为眼前这位小姐可能是太子妃的母家张家的女儿呢。

居然不是,她居然是王爷的女儿,那接近自己意欲何为呢?

卫辞值得一个王爷亲自出手吗?

不过心中在再惊讶尔雅面上都不显,只恰到好处流露出惊叹之色:

“原来姑娘是王爷的贵女,怪不得如此急公好义,令人敬佩。”

秦妙清闻言眼神中闪过一抹自得,被尔雅夸的飘飘然。

心道她如此尊贵的出身,卫辞的母亲应该对她印象更好了吧。

但嘴上却道:

“夫人客气了,还不知夫人住在何处,要不我送夫人回去吧。”

尔雅连忙摇头:

“怎么还敢劳烦你,你帮了我这么大的忙我还没谢你。

妙清姑娘若是不介意,我请你喝杯茶如何?”

秦妙清闻言心中闪过一抹失落,卫家离此地并不远,她都主动提出送卫辞的母亲回家了。

还以为对方也会顺势邀自己到卫家喝杯茶水。

自己说不定还能再见卫辞,也好叫卫辞知道,她帮了他的母亲。

可没想到卫辞的母亲竟不接茬,只邀请自己去茶楼喝茶水。

不过秦妙清还是点头同意了,她总要和卫辞的母亲多接触,才能让她对自己好感更多。

离开绸缎庄之前陆掌柜执意要把尔雅选的两套衣裳送给她赔罪。

但尔雅坚决没要,自己若收了这两件衣服,承的可是秦妙清的人情。

在没搞清楚她的来意与目地之前,尔雅可不愿意欠她太多人情。

今天这样不明不白被陆掌柜一顿羞辱,还要被迫承秦妙清的解围之情,她已经很烦躁了。

出绸缎庄后尔雅与秦妙清一起来到附近的茶楼,今日天气不好,茶楼生意一般。

尔雅选了雅座,两人点了茶水点心。

坐在二楼只要不关门,还能听到楼下大堂说书先生说书的声音。

茶楼小二上完茶水后,秦妙清先挑起话题道:

“夫人,我看你的衣服穿着打扮应该最近刚来京城的吧。

不过你的官话讲的真好,乍一听跟京城人一样。”

尔雅轻抿了口茶水回答:

“我是从青州刚来京城的,我听你讲话倒是有些江南口音,你难道不是在京中长大吗?”

秦妙清点头:

“夫人说的没错,我很小的时候去了江南,我父王是靖南王,他的领地在江南。”

尔雅闻言若有所思,江南,卫辞当年可不是到江南书院读书的吗。

难不成他在江南和这位秦姑娘曾有过交集?

可尔雅不记得卫辞有跟她说过他在江南结识过什么姑娘啊。

尔雅一边喝茶一边回想卫辞跟她讲在江南的经历。

她的记忆力不像卫辞那么出色,人家说什么都能记得牢牢的。

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当初卫辞第一次不参加乡试,说是会发生科举舞弊案。

而提醒他,让他不要参加的人,好像就是一个姓秦的姑娘!

那位秦姑娘尔雅隐约记得,似乎正是个王爷的女儿!

想起这个尔雅心中大惊,她后来跟卫辞探讨过此人,两人都觉得这位秦姑娘可能是重生者。

没想到如今这位秦姑娘还找上尔雅了。

接下来尔雅更不敢大意,直觉告诉她,她遇到了一个天大的机会。

若眼前这位秦姑娘真的是个重生者,那将来这天下谁登基了,她定然一清二楚啊!

她何不借机试探一下,从她口中套出未来的皇帝是谁呢?

若能得出结果,以后卫辞也知道该向谁效力啊!

从龙之功,谁不想要呢?

打定主意后尔雅放下手中的茶盏,然后轻轻拉了一下身后的一根绳子。

门外传来铃铛的“叮叮”作响的声音,听到铃声茶楼的小二很快推门进来:

“夫人,小姐,还有什么吩咐吗?”

尔雅道:

“你去挑几碟江南的点心送上来,茶水也加一壶西湖的龙井。”

小二听完吩咐退下,尔雅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意,对秦妙清礼貌道:

“刚刚不知你从小在江南长大,所以要的茶水点心都是京中人的喜好。”

秦妙清看尔雅对她态度和蔼亲切,举止又这么体贴,一时更加高兴。

接下来两人寒暄聊天,尔雅是想要套秦妙清的话。

自然不能上来就直奔主题,而是要打好关系,让她先放松。

而让一个人放松最好的方法,就是按照她想表达出的效果去夸她。

秦妙清想在尔雅面前营造善良,单纯,活泼,完全没有门户之见,且极其孝顺得人设。

她想着卫辞出身普通,她的母亲在选儿媳时,一定既想要一个出身高贵的儿媳,同时这个儿媳又不会因为出身高而看不起她这个婆婆。

最好为人善良,性子单纯,孝顺知礼,又爱极了她的儿子,肯对她的儿子,帮助她儿子的前程。

所以在跟尔雅交谈时,她会时不时流露出对普通百姓的怜悯之心。

茶楼中有琵琶女,弹琵琶共客人清赏,秦妙清看到后就故意在尔雅面前感叹:

“普通百姓讨生活也实在艰难,那个弹琵琶的女孩看着年纪和我差不多大,却要在此处谋生,真是可怜。”

说完她就拉铃招小二进来,然后打赏了二两银子给那位琵琶女。

尔雅分不清秦妙清这么做到底是真心可怜那位琵琶女,还是故意立人设。

不过哪一种她只管夸就好了,于是看到秦妙清打赏后,尔雅一脸真诚的夸赞道:

“妙清姑娘真是菩萨心肠,虽然生于皇家,却小小年纪就懂得民生多艰,真是难得。”

听到尔雅的夸赞秦妙清眼神中的笑意遮都遮不住。

紧接着尔雅就主动牵起她的手,在秦妙清惊讶的目光中。

将自己手上碧莹莹的翡翠镯子套到了秦妙清的手上。

尔雅手上的这只翡翠镯子还是当初在青州时帮陆同知的女儿陆小姐化妆,陆小姐的母亲程夫人给的谢礼。

镯子水头极好,颜色也正,少说值个几百两银子。

她之所以出手如此大方,这么轻易送给秦妙清。

一是因为秦妙清的确帮了自己,哪怕今天的帮忙有可能是她算计的,但尔雅没有证据。

在外人眼里她就是帮了自己的,所以尔雅要送个重礼以示感谢。

以后此事就算说出去,她也不会被人挑理。

二则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尔雅既然想在秦妙清嘴里套出点有用的信息。

那自然不是三言两语,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

说不得要多接触几次,才能无声无息,不动声色的得到她想要的消息。

尔雅知道卫辞也是有过这个想法的,但他身为男子不好跟秦妙清接触。

如今尔雅有机会,自然要帮自己儿子一把。

现在送点拿的出手的礼物,以后也好有更多的接触。

果然秦妙清看到尔雅套在自己手上的镯子又惊又喜。

她虽说不缺首饰,却也知道卫家是农家子出身,家底并不富裕。

如今尔雅一出手就送了她一只这么贵的镯子让她惊讶极了,连忙推拒道:

“夫人,你这是做什么?这也太贵重了。”

尔雅却按住秦妙清的手不让她把镯子褪下来,笑意真诚,语气温和道:

“我是真喜欢你这孩子,聪慧善良,水晶心肠,这第一次见面又怎能不给见面礼呢。

更别说你今天还帮了我的忙,这镯子你可不准拒绝。”

秦妙清看到尔雅注视自己的目光中皆是满意。

仿佛真的十分欣赏喜欢她,顿时更加欢喜,忍不住对尔雅道:

“夫人,其实我第一眼看到你就觉得好亲切,似乎前世有缘一般,我能叫你一声姨娘吗?”

闻听此言尔雅脸上的笑容更加慈和,口中却道:

“你出身高贵,可是王爷的女儿,我哪里敢担得起你一声姨娘呢?”

秦妙清连忙接话:

“有何不可?我这人才不在意什么身份门户。

夫人,我与你一见如故,看到你我就觉得你亲切极了,你就答应我吧。”

尔雅满脸赞叹之色:

“你的品行比你的出身还要高贵,真是我见过最优秀出众的孩子。

你若不嫌弃我,就叫我一声宋姨吧。”

秦妙清被尔雅夸的晕头转向飘飘然,甜甜的喊了一句:

“宋姨。”

通过秦妙清的态度尔雅已经完全看清楚,这个女孩对卫辞十分有意。

毕竟她身上可没什么值得秦妙清图谋的。

更别说这位秦小姐曾经还提点过卫辞科举舞弊一事。

她既然对卫辞势在必得,那么接下来定然还会故意接触自己。

而自己今天已经在她面前表露出足够的喜欢,差不多该退了。

再怎么说她与秦妙清也才第一次见面,按照逻辑不该说太深的话。

跟秦妙清又寒暄了一会后,尔雅起身告辞了。

从茶楼出来坐上马车后,尔雅才深深叹了口气,脸色也沉静下来。

今日见秦妙清的事她不打算瞒着卫辞,回头她还要让卫辞想办法让人去暗中观察秦妙清,看看此人对诸皇子的态度。

当今皇上子嗣不少,先不说在储君之位坐了快十年的太子,以及和太子分庭抗礼斗的死去活来的赵王。

剩下来的皇子中,才九岁但有个宠妃母亲的八皇子,人缘极好的大皇子,还有才华横溢,在文人中名声极佳的四皇子,也未尝没有一丝可能。

不过这几位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没有太子和赵王登基的可能大罢了。

比如大皇子虽然人缘好,但皇上十分不喜欢他,经常斥责他。

八皇子是受宠,可年龄太小,等他长大还要十多年呢,到时候皇上还是否活着都是个事。

四皇子在文人中名声好是不假,可他身体不好,骑射功夫差劲,还总爱生病。

皇上不到万不得已,应该不会扶个体弱多病的儿子上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