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 > 第164章 寺院

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 第164章 寺院

作者:不如退而结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7 来源:小说旗

传旨官走后卫家人看着圣旨都十分兴奋。

连一向话不多的卫木匠都忍不住过来围观,这可是圣旨,上面盖着皇上的玉玺。

除此之外,传旨官还送来一套敕命安人穿的服装。

这套服装一般情况下用不到,正式场合才会穿。

尔雅越来越欢喜,倒不是这圣旨和衣服多好看。

主要是有了这两件东西,她也是有品级的人了。

如果她现在回了章阳县,知县老爷见了她还要给她行礼呢。

以后她每年还有200石粮食的俸禄,无论如何不会饿死,尔雅兴奋的不得了。

人一旦顺起来什么都顺,尔雅这边刚接完圣旨。

那边王夫人也送来消息,何老夫人没什么大碍。

何母终于有了空闲,约尔雅三天后去普度寺烧香。

尔雅得到消息十分郑重,连忙开始准备当天要穿的准备衣裳首饰。

一只簪子她都挑了又挑,连耳坠她都准备了五六对,拉着卫岳跟她一起搭配。

卫岳不明白这些颜色一样的耳坠有什么区别,值得换来换去。

他满脸不解的询问尔雅:

“你至于这么隆重吗?虽说低头娶媳妇,但你也不必这么紧张吧。”

卫岳自然不懂尔雅的紧张,何家人对卫辞并没什么意见。

是怕卫辞的家人粗鲁不懂礼仪才对这桩婚事犹豫。

万一最后这桩婚事没成,可不要她背锅。

而且尔雅还听王夫人说,何母也是清流人家的小姐,清高讲究的很。

平时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俗”,与她相交的夫人都知,她是最怕“俗”的。

听王夫人的描述,这何母像极了另一个妙玉。

听说她喝龙井要用细白瓷盖碗,喝金骏眉要用紫砂壶,喝葡萄酒要用祁连山玉精雕而成的杯子。

平时到别人家应酬,主人家都要按她的习惯来。

不过谁让人家有资本呢,何母的祖父乃是前任礼部尚书。

她的叔叔是有名的大儒,在江南书院教了半辈子书。

最盛的时候,朝廷一半江南的官员都是他叔叔的学生。

她的父亲子承父业,考中进士后入了礼部。

可以说找遍整个大周,都没有比何母的娘家更懂礼的人家。

在社交场上你反驳她,外人一定不会说她不懂礼。

要和这么个人做亲家,尔雅没办法不紧张。

不过再紧张还是要去,到了约定好的那一天,尔雅一早就打扮妥当,带着王婶,坐上王安架的马车去了普度寺。

眼下并不是拜佛的盛季,不过京中的这些夫人都信佛,加上又没别的消遣,想出门散心只能往庙里来。

所以普度寺的香火十分旺盛,前来进香的人也不少。

尔雅与王夫人前后脚到,看到王夫人到了尔雅迎了上去:

“王姐姐,你来了。”

王夫人走过来抓住尔雅的手:

“妹子,你来的这么早。”

尔雅笑笑,对王夫人道:

“我也刚到,再说了,我这不是着急吗。”

王夫人闻言拍拍尔雅的手以示安慰:

“不必急,时间还来得及。”

说着她对尔雅神秘一笑,低声道:

“连老天都帮我们,这桩婚事你放心吧,过了今天一准成。”

看着王夫人胸有成竹的模样,尔雅好奇她这是准备了什么。

王夫人却眼神示意尔雅先不要问,此处也不是说话的地方。

普度寺占地面积很大,分前院与后院,前院是供香客上香礼佛的大殿,偏殿等。

后院则有食堂与供人休息的斋舍,还有一片桃林。

每年春天桃花盛开的时候,都会引来许多游客前来观赏桃花。

尔雅与王夫人先到,两人携手一起到殿中上香磕头,又捐了香火钱,尔雅还给宋奶奶点了一盏长明灯。

接着她们正打算摇签解签,尔雅刚好看到熙熙攘攘的殿内,走进来一对母女。

母女二人气质都极为特殊,年长的母亲昂首挺胸,仪态端庄,给人一种不太好接近的感觉。

挽着母亲手臂的女儿虽面容与母亲有几分相似。

但小姑娘给人的感觉却是大气端庄,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看就是正妻范。

她长的也十分出众,一身粉色衣裙,娇而不妖,身姿婀娜,就是个头有些高。

尔雅是服装设计师,她打眼一瞧就粗略看出,此女差不多有一米七二。

古代男子个头不算高,她这个身高比很多男人都高了。

但尔雅很喜欢,满脑子都是这个小姑娘穿她设计的衣裳一定很好看。

王夫人察觉到尔雅在盯着谁看,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脸上立刻露出一丝喜意道:

“巧了不是。”

说完就拉着尔雅主动向母女二人走了过去。

尔雅一脸懵的被王夫人拉了过去,王夫人走上前笑着对两人道:

“郭夫人,你也来上香啊。”

看到王夫人郭夫人也扬起一抹微笑,她微微屈膝向王夫人行礼,发间的流苏轻轻晃动:

“见过王夫人,夫人也来给菩萨进香吗?真是巧了。”

王夫人笑容灿烂,一把将郭夫人托起:

“这是干什么,咱们不讲那些虚礼,既然能在此相遇就是有缘,一道走走说说吧。”

接着王夫人又拉着尔雅对郭夫人道:

“我这妹子初来京中不久,我带她出来走走。

尔雅,这是翰林学士何大人的夫人,娘家姓郭。

郭夫人,这是我妹子姓宋,也是今年新科状元的母亲。”

王夫人介绍两人认识,尔雅不知郭夫人是有意还是无意。

本是私下碰见,加之之前又相识,面前这位郭夫人却朝王夫人行礼。

如今她只能有样学样,也微微屈膝,对郭夫人道:

“见过郭宜人。”

郭夫人许是不是真心要受尔雅的礼,连忙道:

“宋安人不必多礼,正如王夫人所说,咱们私下碰见,不必讲究虚礼。”

说完她又转头对一旁的女儿道:

“琇莹,给两位夫人见礼。”

名叫琇莹的姑娘听到母亲的话,落落大方的上前一步,然后屈膝向王夫人和尔雅行礼:

“琇莹见过两位夫人。”

王夫人冲尔雅使了个眼色,尔雅连忙上前将琇莹亲自扶起,并浅笑着称赞:

“是个钟灵毓秀的好孩子。”

她知道眼前这个名叫琇莹的女孩就是王夫人给卫辞挑的媳妇。

二话不说将手腕上准备好的翡翠镯子套到了何琇莹手腕上:

“头回见面,我也没什么好东西,这个镯子你戴着玩吧。”

尔雅今天戴的翡翠镯子是她精心准备的,真正的帝王绿,水头也极好。

拿到现代价值千万级别,就是在眼下也值个上千两银子。

看到尔雅套到琇莹手腕上的镯子郭夫人也暗暗惊讶,不是说卫家是泥腿子出身吗。

他们家到底哪来的这么多钱?卫辞高中状元之后就在京城买了一套大宅子。

如今卫辞的母亲也出手这么大方,这样好的翡翠镯子没点门道可买不到,这位宋安人竟说送就送。

且看眼前这位宋安人的言行举止可一点不像民间的妇人。

何琇莹接到镯子倒没什么意外之色,大大方方的收下了:

“多谢宋夫人。”

尔雅看她举止大方,眼神端正,一举一动透露着大家闺秀的文雅,顿时满意极了。

这个女孩子无论是相貌还是气质都和卫辞般配极了。

虽说有些高,不过也不怕,反正卫辞更高,他继承了卫岳的基因,有一米八三。

接着几人一起上香祈福,抽签解签,然后到后院去休息。

到了后院后,郭夫人提议要为抄经书,何太夫人前段时间病了。

如今郭夫人到这普度寺走了一趟,怎能不为婆母抄本经书。

王夫人与尔雅自然要奉陪,普度寺的僧人为她们准备了笔墨纸砚。

何琇莹为三人磨墨,三人聚在一起抄经书。

这还是尔雅头一回抄写经书,因为是给老人祈福。

所以抄的是《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这本经书包含了消除众生一切苦,增长寿命等愿望,适合为身体欠佳的老人祈福。

只是这本经书共有七千多字,在此之前尔雅从未抄过。

为了娶儿媳妇,她只能硬着头皮抄。

抄经书最忌讳错字,一个字错,一张纸就全白废。

三人抄了近两个时辰才抄完一本经书。

抄完经书尔雅看郭夫人还有意犹未尽的意思,生怕她提议再抄一遍,连忙道:

“何家太夫人前段时间生病我也不知道。

回头我想为太夫人绣一本经书,郭夫人可千万不要拒绝。”

郭夫人闻言一愣,连忙道:

“这也太麻烦宋夫人了。”

尔雅道:

“一点心意,算不得什么。”

反正她可不想在这里再抄一遍经书了。

尔雅这寺庙一行,损失了一只价值千两的翡翠镯子不说,还被拉着抄了一下午的经书。

又自找了一个绣经书的任务,她还真是将低头娶媳妇这句话做到了淋漓尽致。

不过谁让她家看上了人家女方呢。

回去的马车上,王婶给尔雅按摩着脖子和手腕,让她松快点。

王婶憋了一天的疑问,她询问尔雅:

“这何家的夫人到底怎么想的?怎么偏拉着夫人您抄什么经书?”

尔雅也没搞懂郭夫人什么意思,她疲惫的摇了摇头:

“随她怎么想的吧,谁让咱们矮人家一截呢。”

与此同时,郭夫人与何琇莹也在马车中讨论着今天的事。

只不过郭夫人手中还拿着一本经书,如果尔雅在此,一定能认出,这正是她今天抄写的经书。

郭夫人将经书仔仔细细从头翻到尾,何琇莹忍不住询问母亲:

“娘,你为什么要拉着王夫人与宋夫人抄经书啊?

现在又让人把宋夫人抄好了供在佛前的经书拿了出来研究了这么久,你到底看出什么了?”

郭夫人眼看一向沉稳的女儿突然沉不住气,当即没好气的看了她一眼。

“娘还不是为你筹谋,那卫辞是有才华,瞅着前途也光亮。

可这嫁人不能只看男人,婆婆可比男人重要多了。

娘不为你把着关,万一让你遇到一个刻薄无知,又爱磋磨人婆婆,你不要哭一辈子!”

何琇莹闻言脸瞬间红了,她摇了摇母亲的手臂,撒娇道:

“娘,那你看出什么了?”

郭夫人叹了口气:

“你这位未来的婆婆,别的不说,倒是个沉得住气的。

你看她抄的这经书,从头到尾,字迹都没什么变化。

今日抄经书时我特意加快了速度,她又是个新手,抄的最慢。

但人家硬是不急不缓,字迹没有一丝潦草。”

何琇莹不解:

“沉得住气又如何?”

郭夫人仔细为女儿讲解:

“能沉得住气,起码说明她要脸面,是个稳得住的人。

虽然那些文人都说什么伪君子不如真小人,但莹儿,咱们女人就要反过来。

宁愿婆母是个伪君子,也不要真小人。

伪君子起码还要脸面,她要脸,沉得住气。

就算品行不好也不敢正大光明的磋磨你,你就还能想办法跟她周旋。

最怕的就是那种没皮没脸的婆母,一哭二闹三上吊,一点脸面也不要。

像如今工部郎中孙大人的母亲,没皮没脸,用儿媳妇的嫁妆不说。

居然觍着脸用儿媳妇的嫁妆给自己儿子纳妾,还在外人的宴席上磋磨儿媳妇。

遇上这样的婆母,那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了。”

何琇莹闻言沉默,孙大人的母亲她也见过。

孙大人出身贫寒,一朝得势也娶了个官家千金。

如今孙家住的是儿媳妇的嫁妆宅子,吃的用的也算是儿媳妇的嫁妆财产。

孙母偏没有一丝羞愧,还想着法磋磨儿媳,听说都有御史要参孙大人了。

这正是因为孙家的榜样在先,如今京中都不流行榜下捉婿了,就怕捉个孙大人的女婿回去。

都说凤凰男的路难走了,再也没有权有势的老丈人赏识凤凰男。

这一切还不是因为前人把路都走绝了。

郭夫人看女儿似懂非懂也没再多说什么。

她的公公与丈夫都看上了卫辞,有意把女儿嫁到卫家,其实如今她想反对也没用了。

但她还是尽力拖了一段时间,提出要看看卫辞的母亲,就是怕女儿成为第二个孙家媳妇。

还好今天的见面还算不错,郭夫人看卫辞的母亲也不像孙母那种人。

否则她定要想方设法毁了这门亲事,哪怕触怒公公丈夫也在所不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