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 > 第216章 问世

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 第216章 问世

作者:不如退而结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7 来源:小说旗

做生意没几个蠢人,弯弯绕绕的他们最懂了。

就是这些夫人一时被何琇莹的“装”气到没回过神。

待她们回去将何琇莹的话说给自家夫君听。

他们的丈夫也能立刻明白何琇莹要传达的意思。

事以密成的道理谁都懂,何琇莹来静江也有好几个月了,宴席都参加过好多次了。

从来也没听谁说过她是个话多的,这次突然把要做红糖的生意讲这么清。

连多少钱收购诸柘,怎么往京城卖都透漏完了,完事还说不想沾染生意人的铜臭。

要是这样他们还迟迟听不出何琇莹的话外音,那这种队友卫辞也不想要。

事实证明,有钱人中的蠢人没那么多。

很快就有人找上了闫通判打听消息,不过几天的功夫闫通判光礼就收了一大堆。

闫通判将这些人送的礼单送到了卫辞面前。

并把每家送了什么礼,问了什么话,当家人什么态度,事无巨细的向卫辞交代清楚。

卫辞听完闫通判的禀报,修长如玉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两下。

手指敲击桌面发出“哒哒”的声音,听的闫通判有些紧张,不知道自己有哪里不妥。

良久卫辞才对闫通判道:

“礼单你拿回去吧,如何应付那些人应该不用本府教你吧。”

闫通判闻言连忙道:

“大人放心,上赶着不是买卖的道理属下还是懂得。”

这话让卫辞点了点头,得到卫辞的认可让闫通判松了口气,然后他才又道:

“至于这礼单,受贿之事属下万万不敢。”

卫辞端起茶水轻抿了一口,这才道:

“本府既让你收回礼单便不会认此是受贿。

你是聪明人,只要你不搜刮民脂民膏,本府自然不会多说什么。”

闫通判就喜欢卫辞这一点,在他看来卫辞虽少年得志。

但一点也不像那些读圣贤书读的天真,没经过社会毒打的年轻人。

他既一腔热血愿意为百姓谋福利,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顺势顺利而为。

在他手下做事,既不会虚度光阴,前途渺茫。

也不会只干苦活累活,摸不到一丝好处。

所以他虽然年纪比卫辞大很多,但还是心甘情愿跟着卫辞。

至于搜刮民脂民膏,只要稍微有点出息的正经官员,谁会盯着那群穷百姓啊。

他们手里才有多少钱?就是把他们逼死了也逼不出几两银子,还坏了自己的名声。

真正聪明的贪官,就是贪也不会亲自往百姓身上贪。

他们想压榨钱,那些大富商可不比百姓好压榨多了。

就像现在,卫辞只是透露想做红糖生意,这些家族的人就排着队往他手里送钱。

就这还是他们够不上卫辞,否则送的更多。

闫通判将礼单收回去后,卫辞又交代他:

“这诸柘一事本府便交由你全权负责,如何跟那些人谈,也都由你来决定。

本府只说两点,一是不可压榨诸柘的收购价,每亩地九两白银的价格是本府定下的,以后只许涨,不许降。

以后每年农户种植诸柘前也要像今年一样,提前与农户签订收购单据。

就是遇到灾年田里颗粒无收,也要给农户补偿。

此外,一块地区的诸柘种植数量不得超过本县良田的三分之一。

民以食为天,不能因为种植诸柘误了粮食。

二则是将诸柘制成红糖或白糖的作坊里,你要吩咐下面的人多用女工。”

卫辞的这些话第一条也就算了,闫通判能理解他为何要这样说。

这是在维护农户的利益,可制糖的工坊为何要多用女工?

闫通判忍不住询问卫辞:

“大人,为何要多用女工?大量女子走出家门做工,岂不是不安分?”

卫辞是看他的母亲开办的工坊爱用女工。

也理解母亲想要帮扶这个时代的女子一把,因此才这样吩咐。

但对外他不能这么说,这不符合士大夫的利益,因此卫辞告诉闫通判:

“婆媳矛盾乃千古难题,这天下的女子若不是迫不得已,就没有爱和婆婆一块住的。

她们是手中无权,兜里也没钱,在家中说不上话,所以不得不和婆婆相处。

但只要给她们挣钱的机会,提高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就不愁她们不闹着分家。

只有她们闹着分家了,灵川县才有机会在三年内升为上县。”

闻听此言闫通判只觉醍醐灌顶,他是典型的男人思维,以前总觉得不能给女人太多权利。

否则就是牝鸡司晨,就是颠倒乾坤,却不曾想还有这种解读。

如此看来,凡事还都有两面,以后也可以适当给女人一些权利。

想通这些后,闫通判向卫辞拱手行礼道:

“大人放心,属下绝不让大人失望。”

闫通判风风火火的办事了,对于闫通判的能力卫辞还是信任的,否则也不会让老师特意把他调过来。

将事情交给闫通判后,卫辞有了空闲,又去府学讲了几堂课。

如今卫辞在静江读书人的心中威望越来越高。

静江的百姓对他好感度也极高,卫辞有一次路过茶楼,还听到里面的说书先生讲他如何智破枯井藏尸一案。

说的那叫一个曲折离奇,听的人热血沸腾,都快赶上他写的《少年包青天》里的案情了。

很快《红糖记》也问世了,霓裳苑的周班主把戏词写的顺畅接地气。

卫辞特意交代他不用把戏词写的特别唯美,因为他是要这折戏火遍大连南北。

要许多百姓喜欢,他们喜欢才会注意静江的红糖。

戏词写的太过唯美文绉绉,他们听不懂怎么办。

因为红糖记的剧情跌宕起伏,还涉及皇家爱情。

主要是狗血能调动人的情绪,所以一上映反响十分不错。

许多人听一遍不够甚至会听第二遍。

卫辞拿到戏本当即发动自己的人脉,先往京中家里寄了一套,请母亲出手营销这出戏。

然后又送往江南,请当年在江南书院的的同窗帮忙,让他们帮忙改戏词,并在江南推出这折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