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 > 第231章 折让

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 第231章 折让

作者:不如退而结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7 来源:小说旗

莫说吕宁,这一刻就连吕为先也懵了,不知道知府大人怎么会来这一出。

吕宁?一个书没读多少,却自视清高的蠢货到底哪点入知府大人的眼了?

“大人,您…莫不是…莫不是在说笑吧?”

吕为先磕磕绊绊道。

只是他想不通,卫知府要什么样的人才没有?吕宁又能替他做什么?

而且这么好的机会给吕宁,那不是太便宜那小子了吗?

他的儿子和孙子哪一点比吕宁差了?

卫辞闻言却脸色一冷:

“怎么?吕员外是觉得跟在本府身边委屈了你的侄孙?”

看到卫辞脸色沉了下来,吕为先连忙陪笑:

“大人哪个话,吕宁能跟在大人身边,得大人青眼,那是他三生有幸。”

说完他立刻转头对吕宁道:

“吕宁,还不赶紧来谢过大人。”

吕宁还如在梦中,整个人都有点晕晕乎乎,走路都跟踩在棉花团上一般。

在今天之前,他还是吕家人见人厌,不得长辈喜欢看重的小辈。

可今天以后,背靠知府大人,整个吕家有谁还敢看不起他?

难怪别人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不枉他多年勤奋苦学,如今这不是什么都有了。

吕宁激动兴奋之下,直接给卫辞下跪磕头道:

“多谢大人,以后大人若有吩咐,吕宁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卫辞看到这样的吕宁微微一笑,然后让他起来。

卫辞才不指望自视清高,实则没什么本事的吕宁能给他做什么,吕家人又不是傻子。

吕宁有多少分量他们最清楚不过,吕宁要真是学富五车,只是碍于商户子的身份不能科考。

吕家就就是过继,也会给他铺一条路出来。

吕家人看不上吕宁,那是因为吕宁真的只是表面爱读书,内里一塌糊涂。

还天天自诩读书人,看不上这个,看不上那个。

甚至嫌弃吕家发家的生意铜臭,这样的小辈,有人喜欢才怪了。

但就是这样的吕宁,却是卫辞千挑万选选出来的。

他看重吕宁的一是他吕家人的身份,二是他自诩读书人的作风。

吕宁没啥能耐的事很多人都知道,卫辞却偏选这样的人带在身边。

也许吕家人现在一时看不透,但很快他们就会反应过来,卫辞就是在告诉所有人,他喜欢读书人。

哪怕是不能参加科举读书人,他也一样喜欢。

接下来四大家族的人只要不傻,为了讨卫辞欢心。

他们不仅会让家族中的小辈在读书一道更加用功,还要拿钱出来资助建设学堂。

静江学风不盛固然是因为这里的百姓在读书一道看不上啥希望。

但也有学堂太少,他们想读书也找不到地方的缘故。

将来有四大家族资助,多几家学堂,总能让更多的人有读书的机会。

当然卫辞选吕宁最最重要的是他是吕家人,而吕家的产业包含很多酒楼,客栈。

吕宁好忽悠,卫辞只是带着他装作巡查静江百姓生活的样子。

去了几趟吕家的酒楼,客栈,然后发出感慨:

“读书人矜贵,自然该与众不同些。”

此言一出吕宁疯狂点头,这话深得他的心思,他也是这样的认为的。

否则当初在吕家他就不会故作清高,看不起其他族人,还嫌吕家的生意有铜臭。

吕宁满脸认可道:

“大人说得对。”

卫辞接着又道:

“可本府看很多酒楼客栈,对待读书人与普通人竟没有丝毫差别,实在让人寒心。”

闻听此言,吕宁头点的更加厉害了,心道,可不是吗,当初这些酒楼客栈的掌柜看到身穿青衫,头戴四方平定巾的他。

居然没多大反应,一点也不尊重他,真是岂有此理。

知府大人果然不愧是状元郎,跟他想的一模一样。

吕宁道:

“大人,那都是些庸人俗人,又岂懂我等苦读圣贤之书的尊贵处。”

听到这话,卫辞唇角一僵,这些天他每每出来都带着吕宁,对吕宁的水平已经在清楚不过。

就吕宁的读书水平来说,连半瓶子水晃荡都谈不上。

也不知道他自视清高这股自信到底是哪来的。

不过这正好也是卫辞要的效果,当着吕宁的面,他眉头紧皱。

吕宁看他这样立刻就想为他排忧解难,这段时间他跟着卫辞,自己在吕家的身份也跟着水涨船高。

就连吕禄那小子都对自己客客气气,他父母在吕家原也不起眼,现在也因为他扬眉吐气。

这段时日的风光让吕宁更加飘的同时。

也让他意识到他必须更加抱紧卫知府的大腿,如此他才会有好日子过。

因此看到卫辞皱眉,他立即就上前献计道:

“大人可能不知,这家酒楼正是吕家名下。

等我回头就命吕家名下产业的掌柜必须要尊重读书人。

以后凡读书人进吕家产业的店中花销,皆折让一半如何?”

吕宁此话一出,卫辞当即赞赏的看了他一眼道:

“不错,本府真没看错你。”

卫辞要得就是这个效果,一个社会若想让某个职业尊贵起来,光靠宣传和说可不行。

要让百姓感受到,看到切实的实惠,读书科举将来固然能做官。

可静江已经几十年没出过进士了,普通百姓谁会想着自己孩子就是那个打破传统的天命之子。

他们只会觉得读书科举根本不能当官。

虽说举人也有做官的资格,可那是需要花钱打点的。

没有钱铺路,全国那么多举人,凭什么给你分官?

所以在静江普通百姓眼中,读书做官这条路基本上已经堵死了。

做不了官他们也想过家中能出个秀才也不错,将来能开书院教书。

也很受人尊重,挣钱还体面,可惜这条路也被斩断了。

静江地处偏僻,知府是能在府试和院试上只手遮天的。

再有才华的学子,知府不点你中,你也考不上童生和秀才。

原先是杜知府在,那是个贪财的,在静江自然是谁给的钱多,他点谁中。

院试三年两次,每次只有不到三十个名额,以往都分给有钱的人家了。

那些出身普通的学子苦考多年,连个童生都难考上。

久而久之,普通百姓自然不愿意花钱送孩子读书了。

现在静江的知府换成了卫辞,今年的院试他自然会点真材实料的学子。

可光靠这个还不够,他还要让普通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家里出读书人的好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