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 > 第84章 拜谢

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 第84章 拜谢

作者:不如退而结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7 来源:小说旗

说着荣老爷竟然哭了出来,他举起袖子擦拭脸上的泪水。

荣夫人心有所感,也跟着落下泪来。

尔雅也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今天看荣家又是马车又是仆从,明显大户人家。

而荣老爷和荣夫人虽然保养得宜,但看年纪也明显也比尔雅和卫岳大的多。

她还以为她救下来的小男孩是他们的幼子,结果竟是独子。

就这么一个独子要是被一口吃的噎死,昨天伺候小男孩的三个下人,恐怕都别想活了。

怪不得昨天那年轻的小姑娘吓成那样。

尔雅只能出声安慰荣家夫妇:

“荣小少爷一看就是大富大贵之命,有上天保佑,定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

荣老爷连忙又拱手道:

“托宋娘子吉言,只是这头一定要磕。

俗话说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不让耀哥儿给您磕个头,荣某都于心不安。”

尔雅可没有让人跪自己的喜好,她连忙摆手拒绝,说什么也不肯受这个礼。

荣老爷见尔雅是真心不愿意,没办法,只能又送上重礼。

他今日前来带了不少礼物,立刻命人呈了上来。

荣家是青州的地头蛇,虽然只一天的功夫,显然已经把卫家的情况都打听清楚了。

他们知道尔雅善于刺绣,所以送了很多绫罗绸缎。

知道尔雅有个儿子在府学读书。

又准备了一整套大儒注释的四书五经,还有一看就很贵重的笔墨纸砚。

另有人参灵芝等贵重药材,这可都是有价无市的。

尔雅被荣家的大手笔惊到。

在古代无论是绸缎还是贵重药材,都是很容易能换到钱财的。

荣家此次虽然没送银子,但只看这些药材和绸缎,都要好几百两。

更别提那套大儒注释的四书五经,那真是买都买不到的好东西。

古代的世家对于知识的把控封锁是很严的,为什么世家子考科举比农家子更容易。

除了更好的条件,名师教导外,就是因为人家有更全面的教育资料。

前人的智慧,你可能需要悟一生都悟不透,想不明白。

人家翻翻书,十来岁就知道了。

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考得过人家?

所以荣家给卫家送礼是真的用了心的。

尔雅见状都有些不好意思,她昨天真的只是举手之劳。

甚至还犹豫了下要不要救,救完之后也是赶紧跑了,就怕人家讹她。

如今看来,倒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想到此,尔雅连忙再次拒绝:

“这礼太重了,我们不能收。”

荣老爷却道:

“宋娘子千万不要推辞,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还请一定要收下。

除非宋娘子是嫌弃礼物太简薄,所以才不愿收荣某的心意。”

此话一出,尔雅好像不收都不行了。

最终经过好一番拉扯,尔雅还是将礼物收下了。

尔雅收了礼,荣家夫妇也没立刻告辞。

反而闲聊般问起,为何不见燃烧炭火,室内却温暖如春。

尔雅觉得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反正她还希望把地龙这东西传扬出去,然后很多人都能找卫岳来做呢。

尔雅让卫岳把原理跟荣家夫妇讲解了一番。

荣老爷没想到小小卫家还有如此巧思,听说这东西是卫家小儿子率先想出来的后。

荣老爷对卫家这位没见到真面目的小三元顿时更加有兴趣了。

昨天派人查尔雅的身份时,荣老爷已经知道她有个刚到十岁的儿子,正是今年青州院试的小三元。

出身贫寒之家,没有好的教育环境,却能以稚龄将一众青州学子压下。

光想想荣老爷也猜到那小卫公子是何等的天之骄子。

他此次携子上门,固然有感谢尔雅救命之恩的想法。

但同时也想见一见那位九岁的小三元,并想借着这次关系,提前投资一下。

像卫辞这种只要眼不瞎就能看出他将来定是前程远大的人,荣老爷还是想交好一下的。

可惜今天卫辞不在,但现在听说他小小年纪,会读书的同时,竟还能搞出“地热”这种东西,荣老爷一时对他的兴趣更浓了。

他再次朝尔雅与卫岳拱手行礼道:

“荣某有一不情之请,不知贤夫妇可能答应。”

闻言尔雅和卫岳对视了一眼,不知道荣老爷要说什么。

卫岳只能道:

“荣老爷请直说。”

荣老爷道:

“实不相瞒,荣某对这地热也很感兴趣,想在自家建造一套。

不知可能请卫老弟到家中指导一番,请二位放心,荣某不白占便宜。

事成之后,荣某愿付酬金纹银五十两,不知道卫老弟可愿出手帮忙?”

卫岳没想到荣老爷竟是想做地龙,只是这价格给的也太高了。

他连忙道:

“微末手艺哪里值五十两的酬金。”

荣老爷却摇了摇头:

“卫老弟有所不知,这地热以荣某看当真是好东西。

且等荣某做了之后,相信给亲朋好友看了之后他们都会感兴趣。

到时少不得卫老弟出手,荣某现在不把酬金定的高一些。

将来卫老弟又如何跟别人定价呢?所以五十两正正好。”

荣老爷是真心为卫家考虑,本来地热就是稀奇东西。

又保暖还没有烟尘,比烧市场上最好的金丝炭还舒服。

那金丝炭市价可是一两一斤,青州的大户人家,有的一天能烧几十斤金丝炭。

若是装了这地热,那金丝炭岂不省下来了。

跟每年烧几千斤的金丝炭一比,五十两的银子算什么?

且他是第一个请卫辞建地热的人,他给的酬金以后就是标准。

他给了五十两,后面的人找卫岳再建这地热,就不能少于这个钱,所以他自然不能少给。

听到荣老爷这么说,卫岳是真有些不好意思了。

当初他和卫辞两个人建地热,虽然捣鼓了近两个月。

但那时因为是第一次,他们不太熟悉。

现在若是让他重新再建一次,安排几个人手的话。

长则七八天,短则四五天的功夫就能造好。

这么点时间,收人家五十两,属实有点太贵。

荣老爷却不给卫岳拒绝的机会。

说完他就拿出五十两的银票放在了卫家的桌子上,还道:

“钱我就先给了,卫老弟可要快些到我家把这地热建造完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