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 > 第87章 岁考

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 第87章 岁考

作者:不如退而结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0 01:12:17 来源:小说旗

卫辞绝对是个非常捧场的儿子。

哪怕尔雅将故事讲的没有一点跌宕起伏,他还是能一脸真诚的赞叹:

“娘,你真的好厉害,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尔雅被卫辞真诚的夸赞逗乐了,忍不住摸了摸他的脑袋,又给他夹了一筷子菜。

卫辞见状也给尔雅夹菜,母子两人十分腻歪,看得坐在一旁的卫岳牙都酸了。

他不由得敲了敲桌子,卫辞刚想询问尔雅具体是怎么救的荣家小少爷,就听到敲完桌子的卫岳询问他:

“府学岁考快到了吧?郑夫子什么时候到?”

就像现代很多家长一想训孩子就提成绩一样,卫岳也询问起了卫辞的学业。

府学岁考有点像现代大学的期末考试,俗话说讨饭怕狗咬,秀才怕岁考。

岁考是由学政主持的一种考试,隔一年一次,都是在年底进行。

考试结果分成一到六等,一等最好,还有机会成为廪生。

六等最次,若是秀才连续两次考试结果为六等,就会被开除秀才队伍。

卫辞目前就是廪生,可以享受朝廷每年六两的津贴。

但如果明年他还想继续保持廪生名额,岁考中就必须要得到一等。

他的启蒙夫子郑夫子也是秀才,不出意外也是要到府学参加岁考的。

古人极为尊师重道,郑夫子曾教过卫辞。

如今卫家住在府城,郑夫子冒着风雪到府城考试,卫家自然要接待他。

前两天卫辞就告诉尔雅要把东厢房收拾出来,到时候给郑夫子住。

提起岁考和郑夫子卫辞也有话说:

“就这两天了,爹,郑夫子年纪大了,晚上睡觉肯定怕冷。

明天你去西市买些炭火,等郑夫子来了晚上能烧炭取暖。”

听到儿子对夫子考虑的这么周全,卫岳又有点心酸了。

他儿子怎么不怕他冷?怎么不说给他也买点炭火晚上取暖呢?

卫岳此时完全忘了郑夫子都快六十了,花甲之年放到古代算是长寿了。

郑夫子冒着风雪到府城参加岁考,卫辞可不要细心点。

否则万一在这出点啥事,以后他们回章阳县都没脸见郑家人。

不过卫岳心酸归心酸,办事一点都不马虎的。

卫家这情况,自然买不起什么一两银子一斤的金丝炭,但普通炭火还是烧的起的。

第二天卫岳到西市买炭火,尔雅也跟着一起去了,她要置办一些年礼。

今年过年他们一家不打算回章阳县过年了。

原因很简单,青鸾的婚事和李荣的产期都在明年的二月底。

到时候是一定要回去的,既如此过年他们就不打算再跑一趟了。

且天寒地冻的路也不好走,在野外过夜很容易冻死人的。

但年可以不回去过,礼却不能少。

卫家还好,没啥亲戚十分省心,只用给卫木匠和周三娘送年礼即可。

尔雅把荣家送来的绸缎挑出来两匹,又买了些府城的特产,到时候打算托镖局运回去。

想到青鸾快要出嫁,尔雅还把荣家送来的绸缎中最鲜亮的一匹红色给了卫木匠和周三娘。

好让周三娘能给青鸾做身体面的嫁衣。

其他的年礼则全部是备给宋家这边的亲戚。

尔雅一视同仁,荣家送来的绸缎她打算也给林氏和宋老三一人一匹。

想到有李荣在,若是直接送绸缎回去,可能穿不到林氏和宋老三身上。

所以尔雅打算花些时间,直接给宋老三和林氏做成成衣。

绸缎用不完的,刚好还能给没出世的小侄子或者小侄女做几身小衣裳。

除此之外,尔雅的大伯二伯,还有宋奶奶,以及二爷爷家,还有外婆和几个舅舅家都要送年礼。

还有卫辞的同窗好友,郑夫子的年礼也不能少。

古代人跟现代人可不一样,哪怕再穷逢年过节都要送点东西。

东西可以少,可以不值钱,但不能没有,你没有人家就会觉得你是要跟我断交。

尔雅不知不觉买了一大堆,有点后悔没把卫辞也一起叫来拿东西。

她和卫岳大包小包的带了一堆礼物回家。

尔雅将礼物都归置到正房右边的房间。

又将东厢房好好打扫了一遍,床上铺上被子和被褥,等郑夫子到了可以住。

买完东西的第二天,卫岳去了荣家帮忙建造地龙。

也是这天郑夫子到了府城,古代人通信不方便。

卫辞不知道郑夫子到的具体时间,好在章阳县到青州有一个固定镖局。

郑夫子跟着镖局一起来的,卫辞提前跟镖局的人打了招呼,郑夫子到了之后人家会通知他。

接到郑夫子后,卫辞立刻带他回了卫家。

这次是郑夫子的小儿子陪着他一起来的。

两人在路上明显受了冻,都有些风寒的迹象。

年纪大的人生病了很难好,搞不好还会小病成大病。

到了卫家尔雅看到郑夫子和他小儿子情况不妙后。

立刻煮了姜汤,又去抓了两副治疗风寒的中药。

煎了给两人喝下后,看二人情况逐渐好转尔雅这才放下心来。

卫辞也有些心惊,忍不住对郑夫子道:

“夫子,要不你也赶紧上报学政,以后就不要这么辛苦的参加岁考了。”

岁考虽然很重要,但朝廷也不是死心眼,非要每个秀才考岁考考到死。

一般年纪大的,比如超过花甲之年。

还有身体不好卧病在床的,只要你报到学政,人家也可以酌情免了你的岁考。

但从此以后就没资格再考举人,成绩也只是最低一等,勉强不开除秀才学籍罢了。

郑夫子早已经放弃考举人,如今年纪也大了。

卫辞觉得他完全可以报到学政,以后不再参加岁考。

郑夫子冻僵了一路的身子,在喝完尔雅煮的姜汤和中药,又在卫家的堂屋坐了许久后,终于缓了过来。

他摆了摆手对卫辞说:

“今年是最后一年了,后年我就到了花甲之年,可以免岁考了。

只是学政今年的岁考怎么定的如此之晚,这么不体恤学子,也不怕造骂。”

古代的书生啥都敢骂,也什么都骂,大周对文人的言论放的很宽松。

所以大周的学子跟现代的喷子有点像,屁大点事他们就要写文章写诗讽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