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 第75章 五郎入学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第75章 五郎入学

作者:钓雪寒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3:40:24 来源:小说旗

赵清虎是行动派,翌日早上,便带着五郎去了私塾。

王童生有些意外,好端端的,赵清虎带着五郎来干嘛

“清虎,你这是”

“老叔,这段时间我让孩子们在家读书识字的事情你也听说了吧”

王童生点了点头,这一点他还是颇为支持赵清虎的。

家大业大,有了家业,不让儿孙读书识字,那不是长久之道。

赵清虎能有这个认知,已经很不错。

“老叔,我也不瞒你,五郎这孩子能耐得住性子,也能读进书,他自己也说了,想要读出些名堂来,这不我就带他来给你看看,若是合适,你就收了他,让他跟着启蒙读书。”

“哦!”

王童生来了兴趣,捋了捋胡须,“五郎,你读了那些书”

“回禀夫子,我读了《三字经》、《千字文》。”

“可能背诵一段”

“人之初、性本善---”

五郎当即将整本三字经背诵了出来,千字文也背了一大段。

王童生面露惊讶,没想到,半个月时间不到,五郎竟然能把整本三字经背诵下来。

“可练字了”

“只用木棍在沙盘上练习过,还没用过毛笔。”

王童生满意点了点头,随即看向赵清虎。

“这孩子不错,虽然年纪大了,启蒙有些晚,但是大器晚成之辈自古以来皆有。五郎我收下了,明日你带上束修,送他来读书。”

“好嘞老叔,都听你的。”

村里面的私塾,束修不多,一年就一两银子,至于送腊肉、芹菜、桂圆、香肠啥的,王童生人老成精,已经不计较这些,只让每个学生,一年多送五十斤精细粮食就好。关键还是银子,是银子。

回家后,赵清虎在库房取了一套文房四宝给五郎。

同样,也给了其他读书的人一人一套。

沙盘用来练字可以,可不能一直拿着木棍在沙盘上划拉沙子啊,最后还是要拿起毛笔,在白纸上写大字的。

上午赵清虎没出去找石头,而是上山收了猎物后在家等着朱屠户上门,今天是他们约定好的时间。

大上午的时候,朱屠户拉着牛车来了,牛车上的竹筐内,小猪崽子正哼唧哼唧呢。

“吴树根,来活了。”赵清虎喊了一声,吴树根立马从豆腐坊里面跑了出来。

见到一马车的猪崽子,老脸上也浮上了笑容。

他终于有用武之地了,否则,天天吃精米饭,荤油菜,他感觉自己就是个吃白食的,这让老老实实的农家汉子,十分不适应。

不仅如此,主家还是一日三餐,给他们的房子也是砖瓦房。

“赵老弟,十六头小猪崽子,都是老哥我挑选过的,一个个壮实的很。”

“好。”

等把猪崽子放进猪圈,看着一个个活蹦乱跳,开始抢食的猪崽子,赵清虎十分满意。

“老哥,这些猪崽子很好,咱们对对价格。”

十六头猪崽子,一共两百五十四斤。

按照事先的约定,三十文一斤,七千六百二十文。

十六头猪崽子,按照赵清虎的要求,其中有两头是没有阉割的小母猪。

豆腐坊开起来了,要养猪,赵清虎总不能每次都指望从外面买进小猪崽子。

养上两头小母猪,若是能养起来,明年就能生产第一胎。

虽说,母猪的第一胎,大部分都很少,也就是一两头小猪崽子,可第二胎就能正常。

到时候,他们养猪场的猪崽子数量就能跟上。

赵清虎拿出了自己的钱袋子,掏出了七两六钱银子,钱袋子立马瘪了一大半。

二十文钱,朱屠户要了六十块豆腐。

都上门了,见到赵清虎家是开豆腐坊的,那窗户下面就摆着豆腐呢,能不买点回去吗

目前天气还不是很炎热,豆腐放在水里面养着,放在阴凉地方,能保存四五日不变质。

下午,赵清虎去了一趟棉花地。

之前大郎他们已经除了草,阳光下,棉花绿油油的,已经开始分叉。

地垄上的草全都清理掉了,刚刚开荒的旱地,施了肥,藏在泥土之中的草种子草根,全都冒了出来。

不清理的话,棉花好不了。

传闻之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种情况,在他们纯正农户人家,是不可能发生的。

他们家拉出来一排的壮劳力,岂能容忍野草在田地里面抢夺庄稼的养分

刚刚冒头就要给你掐灭,还要让你曝尸田地之内,腐烂掉成为庄稼的养分。

南瓜、丝瓜,还有茄子、苦瓜、豆角、胡瓜都长得不错。

每一株丝瓜苗、苦瓜苗、豆角苗、胡瓜苗旁边,大郎都插上了一根小木棍,让瓜苗生长有一个攀附缠绕的依仗。

再长一长,就要搭上架子了。

南瓜苗不用,按照赵清虎的吩咐,就让南瓜苗随地爬,不过,爬的方向要控制下,是往棉花地外面爬,不能往棉花地里面爬。

棉花虽然能长成一两米,可也扛不住南瓜藤祸害,一株南瓜藤成长起来,能祸祸一大片棉花。

“清虎啊,你种的这个就是棉花”

路过的村民,见赵清虎来了,在查看棉花地,有几个扛着锄头就过来问了问。

对于他们来说,棉花可是稀罕东西,从来没种过,也不知道怎么种,可家里面能用上。

冬天没有棉衣棉被,能冻死人。

大家的旱地里面,大部分种植的是冬小麦。

如今过了立夏,马上就是小满。

小满时节,冬小麦会灌浆,也是增肥施肥的大好时候。

可惜,农家只有粪肥,还不够用,水田要用,旱地也要用。

有了堆肥法之后,有些勤快的,弄些半腐烂的草木树叶,已经堆肥成功了,也都弄来了旱地肥小麦。

“这一片都是棉花,是我从县城弄来的种子,等到秋天才有棉花出来,到时候你们一看就知道了。”

“这棉花一亩地能产多少啊”

“连花带子,几百斤应该有的,弹上十几床被子没问题。”

“那种了棉花,你这地岂不是接不上冬小麦了”

“种值能接上,就是来年冬小麦没成熟,就要栽种棉花了,时间对不上,所以要种植只能是套种。”

“套种”几个汉子不解,啥是套种啊

这旱地原本肥力就贫瘠,古代也没有化肥,套种赵清虎是不建议的。

但是,把地荒上几个月,对农家来说,又是巨大损失。

“你们看我这棉花,是起了地垄的,一笼一排棉花。等秋天棉花收了,要再种冬小麦,我就要平地!冬小麦种下不能用咱们原来的办法,天女散花。而是要一排一排播种,而且要把给棉花起地垄的空间算计好,预留下来。等明年到了棉花种植的时候,冬小麦即便没有成熟,我们也能在一排排小麦间隔中播种棉花。”

“那能有多少小麦收获啊,这不是浪费地吗”

“是啊,所以我不打算接种冬小麦,我打算种油菜,能跟棉花种植接上。”

“也是,种油菜好,你这一大片地,若是肥力足够,你们家一年都不缺油水。”

“还是种小麦好,小麦是粮食,油再多没有粮食也是白瞎。”

“你个榆木脑袋,你就不能变通下,油菜籽又不是不能卖钱。卖了钱,你想吃什么粮食没有”

“我看你才是蠢的,这才过了几年安稳日子啊,以前饿肚子的日子忘了别说是天灾**,随随便便有什么变故,那镇上的粮价就蹭蹭蹭往上涨,还是种小麦好,再少也是粮食。而且有了清虎教我们的堆肥办法,肥力不缺,就算是一排排播种,一亩地小麦也能收不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