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 第164章 豆腐坊扩建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第164章 豆腐坊扩建

作者:钓雪寒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0 03:40:24 来源:小说旗

好说歹说,赵清虎成功从王木匠家,把他们家据说是传了三代的绳锯借走。

赵清虎脑海中的取冰工具有不少。

可张铁匠最后就弄出来两样。

冰镐、冰钎,冰镐很简单,就是变异的榔头,一头尖可以砸冰,一头类似铁铲,可以用凿铲的方式破冰。

冰钎就更简单了,除了上面方便用力的把手外,下面就是大一号的铁刺,冬日钓鱼佬破冰用的。

没有现代工具,无法精准切割,所以取冰这工作,做的有些毛糙。

赵清虎不在乎这些,唯一的要求,往大了取冰。

竹溪上的冰,只有一尺多厚,再不弄大点,指不定就化了。

绳锯只有一个,赵清虎的想法是好的,用这来锯冰,能取下方方正正的一块冰,也不怎么费力,就是胳膊有些酸。

可他费了老半天,弄出来一块一米见方,整整齐齐的冰,一旁大郎拎着冰钎已经凿下三块差不多大的冰。

虽然看上去那冰麻麻赖赖,像是被狗啃下来的一样,可实用啊。

“白费了我口水!”

抱怨一句,赵清虎也扔了绳锯,拿着冰钎开始凿。

为了把绳锯从老王手中借出来,他可是昧着良心夸了对方不少句好话呢,如今想想,亏大发了。

“老爷,我来吧,您还是上岸休息,砸冰累人。”

见赵清虎凿下两块冰,便拄着冰钎在撑腰,大牛立马凑了过来。

“你小子不对劲啊,今天都第三次了,无事献殷勤,非奸必盗!”

“老爷我脑子笨,没读过书,您别说些我听不懂的。”

“说说吧,啥事”

“老爷,我能不跟着凌轩小哥读书识字吗,他还要我学算盘,我学不会啊。”

大牛是真纠结,原本老爷家过年,他们也跟着好吃好喝,还不用干活,日子多好啊。

谁能想到,顾凌轩竟然把他们三兄弟单独拎了出来,每天读书识字。

还要学会打算盘

那些算盘珠子认识我宋大牛,可我不认识它们啊。

赵清虎笑了,把手中的冰钎递给了宋大牛。

凿冰免不了,但是学习也不能落下。

顾凌轩这小子也是蔫坏,自己让他帮着培养一个管家,他就把宋家三兄弟赶鸭子上架。

大牛这憨憨,让他读书识字,怕是比干一天农活还累。

“老爷,我能不学吗”

宋大牛凿着冰,还不忘给自己争取争取。

“大牛啊,老爷我也为难啊,要不你委屈委屈自己”

“老爷,我读书就头疼。”

“你得了吧,也不给你加时间,日后你就跟着大郎他们一起。”

“谢谢老爷!”

不管如何,能少学习一些时间也好。

赵清虎家取的都是大冰,牛车、驴车最多一车就拉上两块,一趟一趟往家运输。

王老九他们没有牛车,所以冰只能挑回去。

大冰取上来,锄头砸开,挑选大一点的,放在簸箩里面挑回去,效率也不错。

整整忙碌了两日,家里的冰窖才装满,木门一关,再用黄泥把缝隙糊起来,便算是大功告成。

不管如何,都要等到夏日再来开窖。

初六早上,赵清虎今天早餐吃的很清淡。

白米粥、咸鸭蛋,过年吃的太油腻,天天都是荤腥,他们家的年肉年鸡到现在也没吃完,他这一把老骨头扛不住,需要换换口味。

早餐过后,他便把大郎几个都找了过来。

修建祠堂,扩建豆腐坊,找店铺,三件事情一说,几个郎全都沉默了。

当然了,隐藏在平静之下的是心绪翻涌。

他们老爹这是要搞事情啊。

扩大豆腐坊,还要在清水镇、沿河县同时开店。

“爹,咱家钱够吗”大郎有些担忧道。

“放心吧,咱家去年赚了不少,卖田卖地花了一些,剩下也有两千多两,绝对够的。”

“清水镇上我熟悉,一家店面,最多五六十两银子,县城的店铺就不知道了。”三郎道。

“购买店铺需等到元宵之后,先说说豆腐坊的事情。”

------

第二天,豆腐坊就忙碌了起来。

经过几次尝试,赵清虎家的豆腐坊,豆皮、腐竹、豆干、老豆腐都能制作。

他们家制作的老豆腐,是偏北方的,用大石头跟木板压出来的,很紧致,远距离运输也不会颠簸坏,用来炖肉绝对美味,同样多的原材料,压出来的老豆腐,只有正常豆腐的三分之一厚度。

豆干也不错,赵清虎想着,是不是弄一个五香卤水,做成五香豆干会好卖一些。

当晚,谢娘子就用这些新鲜材料,做了一桌子好吃的。

尝过之后,赵清虎拍案决定,豆腐坊扩建。

大郎便带着人,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始制作腐竹。

过了元宵,虽然土地尚未开冻,但是他们家已经忙了起来。

大郎负责豆腐坊;二郎负责照看田地,包括李家村的田地;三郎、四郎已经开始在清水镇、沿河县找店铺了。

赵清虎为此去了一趟秦家,想让秦老爹帮着打造一艘大一点的船,用来每日运豆腐到沿河县。

当然了,元宵过后,赵清虎出门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去镇上找郑师傅,而是带着五郎,直奔李家村。

李秀才的学堂不大,就是自家房屋改造的。

听说是赵清虎来了,李秀才亲自出来迎接。

“学生见过赵大人!”

“免礼,快免礼!”

得知父子二人的来意,李秀才考验了一番五郎的学问,很开心就把人收了下来。

他们家束修不便宜,半年是一两银子,束修也要奉上。

李秀才比王童生讲究多了。

马不停蹄,两父子从李秀才家离开后,立马驾着驴车往清水镇去了。

“五郎,你一个人能买全吗,要不爹跟你一起”

镇口,五郎提出自己独自去购买束修,赵清虎有些担心。

“不用了爹,您直接去郑师傅家,我买好了就去找你。”

“好吧!”

过了年,孩子都十七岁了,不是小孩子了。

说起来,赵清虎就对三郎有意见。

这小子是野了,也不着急相看姑娘,就喜欢在外面晃悠。赚那些铜板就这么香,连媳妇都不想要

连带着,四郎也是一样的想法。

三郎已经十九,再等几年,在古代就属于大龄剩男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