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回六零开网店,我带全家丰衣足食 > 第59章 春日新线·全村人的试运行

转眼到了二月底,积雪已化,地面冒出了点点新绿。

新厂区的第一期工程顺利封顶,设备也陆续到位。加工车间的玻璃窗透着明亮的光,贴标间、灌装间、封罐间,各就各位。厂区外围还没完全收拾干净,但主结构已经具备试运行的条件。

这一天,全村人仿佛都来了。

祠堂的大喇叭早上六点就开始播:“今天上午十点,蜜果牌新厂区试运行启动仪式,全体工人、合作社成员、村干部到场参加。”

陈鹏飞一早就换上了他那身干净的灰色工装,站在厂区门口指挥安排。

“操作班按组集合,设备安全员按片到位,工段长点名、入岗,全流程测试,不能出一点错。”

“今天不是热闹,是验账,是咱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试水’。”

芳兰带着女工队伍也到齐了,个个戴着统一头巾、袖套,手拿笔记本和流程表。

“我给大家分工,老工人负责主流程,新工人跟班观察,谁有疏漏,谁负责回炉再培训,不合格的岗位,宁愿空着也不冒进!”

这阵仗,比省台来采访那次还大。

十点整,陈支书和镇里派来的产业办干部一起按下厂门前那只大红按钮。

“蜜果牌加工厂·试运行,正式启动!”

掌声雷动。

随后,整套工艺流程启动:第一道是果子分拣,女工按颜色、大小将山楂、苹果、橘子分类;第二道是洗果、切块,流水线传送到锅灶旁边;第三道糖煮、杀菌、装瓶、封罐、贴标,所有流程不再是以前一桌一灶,而是分区作业、集中操作。

陈鹏飞站在操作台前,看着一瓶瓶罐头顺着轨道被传送到贴标台,他眼圈竟有点泛红。

“鹏飞,操作间那边标签出了点偏差,我让小芳停线调整。”芳兰低声提醒。

“好。”他点头,“标准是线,不是人情。”

到了下午,第一批试运行罐头共计完成400瓶,蜂蜜灌装120瓶,全流程用时较预估缩短40分钟,合格率达到97.5%。

这一成绩出炉,陈支书忍不住笑着拍了拍陈鹏飞的肩:“你们这一票人,是真能干。”

晚上,厂区会议室灯火通明。

陈鹏飞站在台前,对全体员工做了第一次正式的厂务总结。

“今天,我们完成了陈家村第一批标准化产品线试运行。”

“这不是我干的,也不是某一户人家的事,是全村人一起干出来的。”

“我知道,这一年,咱村人吃了不少苦,有人误解,有人犹豫,但今天你们看到结果了:罐头真能做成商品,蜂蜜真能装进超市。”

他顿了顿,眼神扫过人群。

“从明天起,新厂区试运行进入稳定阶段,接下来的重点不是赶热闹,是保标准、保质量、保信誉。”

“我们不能让这个‘蜜果牌’,只红一季、只红一村,它要能走得出去、留得下来、靠得住。”

掌声再次响起,这次是真正从骨子里鼓起来的掌声。

……

试运行的第一周,订单便如雪片般飞来。

镇供销社下单500瓶,市展会办公室打电话预订试销样品,甚至有邻县企业来人参观后提出联营意向。

陈鹏飞不急。

“订单不是问题,节奏才是关键。”

他设立了“接单委员会”,由村干部、合作社成员、工人代表三方组成。每一张大单需经过预算、人手测算、物料核算之后才批复启动。

“我们不接超产单,不接压价单,不接急单。”

“合作社有纪律,厂子有底线。”

这个制度一出,镇里都说:“陈家村开始像企业了。”

而村里人则说:“陈厂长开始像老板了,但比老板还讲理。”

……

某天中午,陈鹏飞刚从镇上回来,还没进院就听见厂区门口几个女工在聊天。

“你知道吗?我侄子说他们厂贴标一天只给一毛钱,我们这能记三分工,加奖金。”

“我妹在城里服装厂,一天站十小时,不如咱这里一天轻松做仨小时拿的多。”

“我家闺女也回来啦,明年她也想进来呢。”

陈鹏飞没出声,只是笑了笑,转身进了办公室。

他明白,最重要的,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让人愿意留下、愿意干、愿意信。

……

三月初,厂区开始准备第二批季节性扩产,陈鹏飞坐在办公室,看着墙上贴着的年度计划表,逐条标记、核算。

芳兰进来,手里拿着两份档案:“这是两位新报名工人,都是外村的。”

“外村的?”陈鹏飞接过一看,“一个是邻村的果农,一个是回村探亲的打工妹。”

“她们说,想在咱村干。”芳兰微笑,“问能不能报名参加‘设备实训班’。”

陈鹏飞点点头,认真写下两个名字。

这一刻,他忽然意识到:

陈家村,不只是一个村在动。

是一种方式、一种模式,正在一点点向外传开。

他抬头看着窗外,阳光暖暖地照在刚刚粉刷完的新厂房墙壁上,那几个红漆字——

“蜜果牌·陈家村出品”

已经成为这个冬天最真实的春联。

也是未来最清晰的旗帜。

陈鹏飞站在窗前,望着厂区里一排排整齐排列的蜂蜜瓶和罐头箱,心中有种难以言说的踏实感。风从厂房那头吹来,带着淡淡的果香和蜜甜,那不是哪一棵树、哪一块地的味道,而是整个村子的味道,是过去一年每一双手、每一张脸共同拼出来的底气。

他转过身,对芳兰说道:“这厂建起来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我想搞‘村民持股分红制’,让所有参与的人,都能成为这个品牌的主人。”

芳兰听完,眼神一亮:“你是说……以后只要干得好,不光拿工钱,还能拿股息?”

“对。”陈鹏飞点头,“不然咱再怎么干得热闹,还是‘给人打工’那一套;咱要是真想稳住,得让大家觉得这是他们自己的厂。”

芳兰想了想,笑道:“那你得把账做得更细,我女工组那边,可精得很。”

“我就等着你来盯。”陈鹏飞咧嘴一笑。

屋外的风又吹过来,吹动了门口那条写着“蜜果牌·欢迎订货”的红布横幅。

陈鹏飞眯起眼,望着这条旗子在光里飘扬。他知道,这不只是品牌的旗帜。

这是陈家村的风,是他们给自己扛起的一面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