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回六零开网店,我带全家丰衣足食 > 第84章 制图少年

重回六零开网店,我带全家丰衣足食 第84章 制图少年

作者:子曰星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1 07:48:09 来源:小说旗

初冬过后,陈家村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堂。

不是蜂窝系统的制度讲座,也不是乡建专家的指导课,而是一场专门为“十四岁以下”少年开设的试点课程,名字叫——“咱村的账是怎么来的”。

讲课的人不是谁别的,正是张浩。

他站在蜜果学院的老黑板前,戴着棉帽,板书工整,语气认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上历史,也不上语文。咱们来讲讲‘咱村的账’,讲讲为啥你们爸妈有工分、罐头有标签、咱村的地能按劳分红,而不是你家几亩地你自己种、你自己卖。”

教室里坐着二十多个孩子,最大的十五岁,最小的八岁。他们一开始有些走神,直到张浩拿出一张陈旧的工分表,展开在讲台上。

“这是我当年第一年回村时,干活记的第一张工分单。我贴了一百二十张标签,最后记了三块六毛五。你们猜,当时我高兴不高兴?”

孩子们都摇头。

“我高兴得不得了!”张浩笑了,“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我知道,这三块六毛五,是我干的每一个动作换的,不是谁赏我的,不是村干部按关系分的。”

“咱们村,后来为什么走出来了?不是因为我们有人当官了、有人发财了,而是因为我们能把一张纸,一笔账,几十年用下去,而且不怕贴在墙上给人看。”

他把手按在黑板上,慢慢写下几个字:

“制度,是让人说得清、分得明、走得远的东西。”

孩子们眼神开始聚焦。

其中一个小女孩问:“那为啥别的村不这么干?”

张浩沉吟了一下,答:“不是他们不想干,是他们不知道这条路咋走,也没人陪着他们试第一步。”

“咱们村当初干第一批共田的时候,也有人反对。说‘你一个外头回来的,还想教我们分地?’但我们最后还是把账贴出来、把错改出来、把活干出来。”

“所以今天讲这堂课,是想告诉你们:你们以后,不一定都要留在村里,但你们得知道,你家过的这个‘不怕贴账、不怕评理’的日子,是怎么来的。”

讲完课后,孩子们排队去看墙上的制度图谱、贴标流程、工分分配图。他们七嘴八舌,有人惊叹“这原来不是老师规定的,是你们村民一起商量的?”还有人一边看一边记:“以后我也想参与一次村议。”

这一幕,被芳兰站在窗外默默看在眼里。

她没有进去打扰,只是转头对身边的林璐璐说:“等这些娃长大,咱们村的制度,就真是扎根下去了。”

林璐璐点头:“我们这一代是建设者,他们这一代,是接棒人。”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不光是制度的记录者、维护者,还要当一个能把这些东西讲得明白、传得下去的**‘叙述人’**。”

……

十二月初,蜂窝系统首次启动**“制度叙述工程”**。

这个项目不是给媒体准备的,而是给未来人准备的。

由每个制度运行满三年的节点村自行提交**“制度口述史”**,记录一个制度从发起、试行、失败、修订到稳定运行的全过程,并用本地语言、村民口吻录音归档。

北岭村的一份口述记录中这样写道:

“我叫王狗子,前年村里说要搞什么‘议会制’,我压根不信。我说你们开会的都年轻,谁听我一个老汉说话?”

“结果开了三次会,我每次都说‘不同意’,最后他们真改了我提的那条。我那天回家,跟老伴说:这不叫制度,是咱自己说出来的道理。”

“我现在每个月都来议会,我不识几个字,但我知道啥叫‘说得清’。”

这段话上传后,被系统标注为“共议机制形成阶段·深度参与型个体视角”。

陈鹏飞看到后,转发到个人文档,并写下注释:

“制度,不是精英写的词,是普通人说得出口、认得了、听得进的语言。”

随后,他召集了一次小型会议——不是工作推进会,而是一次新的战略讨论:

蜂窝网络的下一阶段,不再只是制度运转,而是制度“生命体”的自我描述能力。”

“制度叙述,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为了让后来人不再从零开始。”

这项提议得到了平台的支持。

蜂窝平台开发了“制度叙述地图”子系统,用户可以点开任意一个节点村,听见真实的本地口音、看到原始记录、感受到每一条制度如何与村民的生活发生关系。

平台首页也新增了一个板块:

【第三代村民】

——他们不是制度的设计者,却是制度的继承人

——他们不是系统的参与者,却是系统的重启人

——他们听见了祖辈说过的那句:‘别让规矩死在我们手上’

……

岁末,陈家村准备收工账。

这一次,不是年终总结,也不是媒体采访,而是“制度托管年鉴”的最后一道程序。

每一个制度点位,都要上交一份“自评报告”:

?本年度修改了几次?

?村民反对声音集中在哪?

?有没有出现临时中断?

?最严重的一次争议是什么?是怎么化解的?

?有无制度新苗生成?有没有年轻人参与议会?

张浩交上报告时写了一句附言:

“我终于知道,‘制度’不是给别人看的花架子,它是我们村唯一能留下来的根。”

而此时,平台后台的数据已经悄然显示:

蜂窝系统第201个村点亮,143份制度图谱归档,52项失败机制备案,27项本地话术录入成功,19位‘下一代讲述人’提交演讲音频。

陈鹏飞坐在祠堂里,一页一页翻看那些少年讲制度的稿子,听见一个个带着乡音的声音说:

“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治理现代化,但我们知道什么是让人服气的理。”

“我们村规矩从来不是写下来就算数,是有人敢拍桌子说‘你这不公平’才算数。”

“我们爷爷那代人盼着村干部别乱分地,我们这代人盼着大家都看得懂账。”

他听着,没说话。

只是又提笔,写下一句:

“若这一代仍愿追问‘我们凭什么’,那我们就还有未来。”

腊月初六,北岭村发生了一件小事。

一位村民在参与共田分账时,公开质疑账目不公,指控负责登记的组员少记了自己的出勤次数。

按照蜂窝制度标准,这类问题应进入本村“共议屋”处理,由五人制度监督小组、两位非参与村民代表组成小议会,三天内出具调解建议。

然而这一次,问题在第三天没有解决。

调解组意见严重分歧:有人认为这是“制度误判”,应返查;有人坚持“记录为准”,不可因个人印象更改;还有人提出应由平台调解,而非再推给村中老人。

这不是蜂窝制度第一次“卡住”,但却是第一次引发“信任滑落”:

当晚,微信群里爆出几十条质疑,“平台说的公议机制,到底能不能兜住这种情绪?”

“制度一旦失信,我们该不该有二审?”

问题逐渐不再是“一个账怎么分”,而是“制度遇到内部分裂,怎么办?”

陈鹏飞得知此事后,第一反应不是介入,而是观察。

他没有立刻出面,而是在后台建立了“第146号制度波动观测档案”,调出北岭村的制度演化轨迹、议事日志和历史投诉记录,发现:过去半年,这一机制运行平稳,直到一个月前组员调整,才首次出现意见不统一。

“这是制度里的细微撕裂带。”

第二天一早,陈鹏飞没有联系北岭村,而是给平台发了一条公告:

“蜂窝制度进入‘共治压力测试阶段’。即日起,平台不干预个案处理,但将开放‘集体观测窗口’,由全平台成员村实时追踪制度修复过程。”

张玉英看到这条公告时,正在龙虎村忙冬收,她对身边的村支书说:“陈鹏飞这个人,真的退下来了。他不是在管村,是在等这个网络自己长出‘免疫力’。”

北岭村果然没有崩。

第七天,村中自发召开了一场扩大共议会,破例请来平台记录员直播全过程。

会上,没有人讲空话。有人承认记录员确实疏忽,有人指出制度表格确有模糊项;更有人提出在制度外补设“印象复核机制”,由两位非当事工友现场签字确认补报。

两个小时的会,开得磕磕绊绊,却最终达成一致:

?本次账目纠偏有效;

?记录员不处罚,但责任卡挂账;

?制度表格修订增设“第三方印象备注项”;

?机制版本升级为“1.2版”,同步提交平台归档。

会后,蜂窝平台发布动态:

【制度自愈成功】

节点村北岭完成首次制度纠偏测试,升级后版本由成员村自主编排,通过全员共识机制生成,系统未介入。

标记为:“蜂窝制度自愈机制首次有效触发。”

消息一出,全平台震动。

不少村留言:“我们以为一旦制度出问题,要靠专家来修;没想到真靠自己走出来了。”

吴凡在群里回复:“真正能留下的规矩,从来不是靠别人的强硬保证,而是靠我们能不能一吵之后,继续坐回来。”

这一次,小事变成了一次“集体免疫演练”。

蜂窝系统不仅没有崩塌,反而生成了第一个内部版本号更替的村级制度系统——真正进入了制度生命周期管理阶段。

……

而就在此事发生的同期,地方政府也开始“关注得更近了”。

市里一位主管农村治理的副市长,亲自到访陈家村,带来了一份正式调研意向书:

“我们考虑在明年全市‘村社一体改革’中,引入蜂窝制度节点体系,形成以‘平台托底、村治自主、流程透明、节点互鉴’为核心的基层治理模式。”

“当然,我们希望——不是我们照搬蜂窝,而是你们能来参与设计。”

陈鹏飞听完,沉默了十秒。

“您是说,要让蜂窝进政策?”

副市长点头:“是的,但前提是,我们要解决三个问题:

1.制度谁认证?

2.失败谁担责?

3.村民自治与法律监督之间,如何搭桥?”

陈鹏飞答得很直接:

“制度不能靠认证,靠使用。”

“失败不能推责任,要记录。”

“自治与监督之间,不靠管,而靠协作轨迹公开化。”

“只要每一条制度的流程、协商、争议、修复,都有迹可循、时间可查,那就不需要设立‘替你做主’的第三方。”

副市长沉思片刻:“你是说,让法律走进轨迹,而不是盖在头顶?”

“是。”

“那这就不只是村庄内部治理问题了,是我们这个时代,到底能不能信任一群‘不靠指挥’的人,真的能管好自己。”

陈鹏飞不再说话,只起身,带着副市长去看那群正在老果林旁贴新制度图的少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