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回六零开网店,我带全家丰衣足食 > 第56章 合作社第一次分账会

冬天悄然降临。

秦岭山脉一夜间被霜染白,陈家村的早晨也变得格外安静。蜂群进入冬眠,蜜箱被加厚棉布包裹起来,整齐码在后山棚下。罐头厂的炉火却没有熄,靠着地里最后一批苹果和山楂,仍在紧张地进行着季末生产。

虽然产业已步入正轨,但陈鹏飞没有放松。他知道,一个村能不能真正靠产业站稳脚跟,不仅靠一时的热闹,更看得长、走得稳。

清晨七点,陈鹏飞准时推开村大队办公室的门。

“支书,我把年底分账方案初稿写出来了,你帮我看看。”他把厚厚一摞文件放在桌上,揉了揉发酸的眼睛。

陈支书接过,一页页翻着,脸上的褶子也随着字句舒展开来。

“你小子搞得这么细?工分、出勤、原材料入股、厂区设备投入、分红比例……啧啧,比我年轻时记账还细。”

“这第一年分账,不能乱。”陈鹏飞低声说,“大家伙是真拼了,不能让一户寒心。”

“是这个理。”支书点点头,又问:“你想哪天开分账会?”

“十号,腊月前。”陈鹏飞答,“正好厂子这季最后一批货做完,清点完库存,把账一结,把工分一兑,年前让大伙心里有个数。”

“行,我来安排。”

……

十号的上午,陈家村大队部门前堆满了人,男女老少簇拥着挤进会议室。门口墙上贴着红纸黑字:“陈家村合作社第一届年终分账会”。

会议室里桌上摆着罐头、蜂蜜样品,还有刚打印好的分账清单。村民代表、女工组组长、蜂农代表都在,连年纪大的陈奶奶也被陈鹏飞请来,坐在前排。

“大家安静!”陈支书清了清嗓子,“今天是个头一遭。陈家村第一次以‘合作社’身份分账,谁干了多少、得了多少,都是账上来的,不含糊、不糊弄。陈鹏飞来讲。”

陈鹏飞站起来,拿着话筒,语气沉稳:

“各位乡亲父老,今年,是咱陈家村最不一样的一年。从蜂蜜到罐头,从祠堂到展会,从供销社到省台……咱走的每一步,都靠大伙一双手、一份心。”

他翻开账本,继续道:

“今年罐头厂共生产山楂罐头1300箱、苹果罐头900箱、橘子罐头600箱;蜂场出蜜累计2600斤,其中一级蜜1780斤。产值共计约3.2万元,除去包装材料、运输损耗、设备损耗,净利润1.8万元。”

底下响起小声议论。

“这么多?”

“才一年,就净赚一万八?”

陈鹏飞压了压手:“合作社目前共登记有效出工83人,其中一类工即核心岗位每日按4分计,二类工如临时装瓶、包装岗位每日2分。全年累计工分9876分,根据当初定下的‘五毛一分’标准,工分支出4940元,列为优先支出项。其余盈余1.3万,作为年终分红与村集体储备金。”

“我说几句。”芳兰站起来,手里拿着分红明细,“我这边记录了全部女工组的出勤,每一笔都过了三次账,今天我点名字,按账上清单领钱,签字按手印。”

“刘秀华,全年度工分484分,现金分红242元,加上年终优秀工头奖励100元,总计342元。”

“陈奶奶,全年出勤49次,合记98分,共计49元。”

“王小芳、周艳、陈大兰……都在这了。”

女工组听得认真,几个老人更是偷偷抹眼泪。

“我这辈子第一次,靠削果子赚了几十大元。”

“我家那闺女原先嫌回村没出息,现在天天在罐头组,前几天还领工资请我吃了顿饭。”

会议室一片静谧又温暖的气氛。

随后陈东站出来,代表蜂场青年组宣读收购统计:

“本年度,共收购村内蜂蜜19户,其中李家、周家、杨家产量最高,全部收购价统一为每斤6元,一级蜜加价至7.5元。加权之后,每户平均收入在三百至六百元之间。”

接着,村支书站出来压轴总结:“这第一年,能把账说清楚,大家就踏实。明年,我们将尝试把罐头厂注册成‘乡村小企业’,争取带薪工人指标,进一步扩产。只要大家愿意干,这条路,就能走远。”

……

散会后,村里人簇拥着走出大队部。人人手里或多或少拿着一张红纸信封,脸上都带着一种久违的光。

“俺家老三说回来打工,我现在看,回来是对的。”

“你看我家大妞这回多争气,年初啥也不会,现在光靠贴标签就挣了两百多。”

陈奶奶被陈鹏飞搀着回家,手里还攥着那张分红单据,嘴里一直念叨:“好,好,真好。”

走在回家路上,陈鹏飞忽然停下脚步,看着天边飘落的第一场雪。

“兰子,这账,咱们总算开了头。”

芳兰背着个布袋,笑着说:“第一年能不赔就是好兆头,能分账,就是稳了。”

“可惜的是……”陈鹏飞叹口气,“我妈还没亲眼看到。”

芳兰轻轻挽住他的胳膊,低声说:“她肯定在天上看着你笑呢。你带着全村人,把家给扛起来了。”

风吹起树梢的雪屑,落在他们头顶,白茫茫一片。

那是一个村庄冬日最静谧的时刻,也是这段长路,终于站稳的起点。

陈鹏飞沉默地站了一会儿,望着远处村头祠堂屋檐上挂着的红灯笼被风轻轻晃动,像极了母亲生前在年前忙碌张罗年货的模样。那时他总嫌母亲唠叨,嫌她做的罐头太甜、蜂蜜太稠,如今才发现,那些柴米油盐的手艺和细节,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他如今最倚重的基础。

“兰子。”他忽然低声道,“咱明年过年,就不出去买年货了。蜜、罐头、腊味,咱都自己做,自己村产的。”

芳兰“嗯”了一声,声音轻得像雪落肩头。

“还要给厂里每位工人发一盒带包装的年货盒子。”他又补了一句,“贴着‘陈家村·蜜果牌’的商标,让大家知道,咱干的,不只是工分,是咱自己的牌子。”

“行。”芳兰点点头,“你说咋办就咋办,我来安排。”

雪越下越密,村里屋檐下开始燃起炊烟,一户户人家开始为冬日里第一场雪忙碌起来。

陈鹏飞转过身,看着这一切,心里忽然很平静。

这一年,他们走得并不容易,但终究,他们撑过来了。

他们把一个落后的村庄,变成了一个能分账、有产业、有尊严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