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民间故事录合集 > 第24章 地洞下的地脉

民间故事录合集 第24章 地洞下的地脉

作者:零幺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0 10:27:14 来源:小说旗

1987年的夏天来得格外早。蝉鸣声裹挟着溽热,在xc市郊的国营农作物良种场上空织成密网。我们的老屋像块褪了色的青砖,沉在黄绿相间的稻浪里。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这块被大人们称作\"丁字楼\"的平房群,会像压在我童年脊梁上的胎记,在往后的岁月里时常隐隐作痛。

丁字楼其实是由三排砖瓦房组成的建筑群。横排的十二户人家正对着晒谷场,竖排的八户人家沿着灌溉渠延伸,两排建筑在东南角交汇,形成个笨拙的\"丁\"字。我家就在竖排最末端,编号丁字楼3-8的门牌锈得几乎看不清数字,倒是门框上父亲用红漆写的\"流水不腐\"四个字,被雨水冲刷成淡粉色的印记。

那年我九岁,哥哥大我两岁。我们的房间紧挨着堂屋,说是房间,不过是拿旧报纸糊了隔断的里间。靠东墙立着母亲陪嫁来的樟木衣柜,镜面斑驳的椭圆穿衣镜像只浑浊的眼睛,永远注视着两张并排的竹板床。衣柜底部霉烂的木框上,总能看到白蚁新啃噬出的木屑,在晨光里泛着细碎的磷光。

关于地洞的秘密,是哥哥用他视若珍宝的弹弓换来的。某个梅雨季的午后,我们蹲在堂屋的水泥地上玩玻璃弹珠,突然发现弹珠总是往同一个方向滚动。顺着潮湿的水痕摸到墙根,掀开被老鼠啃出豁口的草编脚垫,赫然露出个拳头大小的黑洞。汩汩的清水正从地底渗出,在坑洼处积成个银元大小的水洼。

\"别伸手!\"哥哥拽住我的胳膊。他的瞳孔在幽暗的室内缩成针尖,我们同时听见了某种空洞的回响,像是有人在地底深处敲打铁管。那声音随着水波的震颤忽远忽近,最后消失在衣柜镜面的反光里。从此我们给这个洞起了名字叫\"龙眼\",因为父亲说过,老辈人讲地下都是相通的暗河。

黑影第一次出现是在芒种前后。那天我们在里屋玩捉迷藏,哥哥整个人蜷进衣柜,我正要数到十时,突然从镜中瞥见团模糊的影子。那东西像是被搅浑的墨汁,却分明有着人的轮廓,从衣柜右侧快速掠过,朝着堂屋西北角的厨房方向移动。

\"有人进咱家了!\"我们追出去时,厨房的竹帘还在晃动,但土灶上的蒸笼冒着白汽,案板上的菜刀闪着寒光,就是不见半个人影。这事成了我们连续三天的话题,直到父亲用搪瓷缸敲着饭桌训斥:\"哪来的黑影?准是王瘸子家的狗蹿过去了。\"

但黑影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有时是阴雨绵绵的傍晚,有时是烈日当空的晌午,永远是从镜中闪现,永远朝着厨房方向。我们渐渐发现规律:每当堂屋地洞渗水变快,衣柜镜面就会蒙上薄雾,接着就能看见那个飘忽的影子。有次我大着胆子伸手触碰镜面,指尖传来的寒意激得我连打三个喷嚏。

最诡异的是立秋那天。父母难得同时休息,母亲坐在堂屋补渔网,父亲在门槛上卷旱烟。我和哥哥在里屋用报纸折船,准备放进地洞\"探险\"。忽然镜面泛起涟漪般的波纹,那个比往常清晰许多的黑影再次出现——这次甚至能看清它抬起右手推门的动作。

\"爸!黑影又去厨房了!\"我们尖叫着冲出去。父亲扔下烟卷一个箭步堵住厨房门,母亲抄起晾衣杆绕到后窗。可当竹帘掀开的刹那,所有人都愣住了。八仙桌上的搪瓷盘里,早上剩下的玉米饼还冒着热气,泥地上连个脚印都没有。父亲铁青着脸拎起我们耳朵:\"再胡说八道就送你们去二叔家挖藕!\"

那个夏天结束的时候,地洞突然不再渗水。农机站的人来修水渠时,在老屋地基下挖出段民国时期的陶制水管。工头说这是旧社会地主家的引水装置,早该报废了。随着水管被水泥封死,黑影再没出现过,衣柜镜子也恢复了往日的浑浊。

直到拆迁队推倒丁字楼那天,我在废墟里捡到半块雕花青砖。翻过来时,月光正好照出砖背阴刻的符咒——后来博物馆的人说,这是清代风水镇物,通常埋在发生过横死事件的地方。我摸着砖面上凹凸的纹路,忽然想起那些潮湿的午后,镜中黑影抬手推门的姿态,像极了要打开某扇看不见的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