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为傻儿子改命 > 第97章 昌平城区改造 秦家村赚大了

何大清给昌平县带来了生机。在几经核实下无误下偿还了所有欠款,人民的心顺了,对政府的信任度强了。对原来东风街道办事处毁约的厂子,经评估后昌平县政府与他们续签了合同,增加了人民收入,稳定了人心。

专项严打活动让昌平县的治安,一下子好转过来,也让人民增加了对政府的信心。

四通八达的宽敞的水泥路修建为昌平县各地提供了无数的就业机会,何大清要求的是,每户人家至少有一个工作岗位,这种情况保障了昌平县的每一家都能够吃饱饭。“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经济才能活起来。”何大清心里叨念着。

随着道路建设的推进,何大清又从中兴公司购进了40台大客车,开通了县城到各公社、再到四九城的公交线路。票价定得很低,几乎不赚钱,但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和物资流通。

何大清通过中兴集团物流为县里购进了大批粮食,说是从香江楼娄氏商贸购进,实则是自己空间出产的。

修路的工人工资,选择粮食支付或现金支付,结果工人无一例外的都选择了粮食支付。开玩笑,这年月物资就是天,对很多家庭,尤其是很多没有城市户口的家庭,粮本上那点定量根本就不够量,而今的粮食是平价,并且还不要粮票,绝对是为民谋福利。

大量粮食的涌入,解决了大家的温饱问题,为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

路修好后,建筑工人并没有解散,而是成立了昌平县建筑公司。何大清在成立大会上说:“以后我们县的建设任务多着呢,你们就是昌平建设的骨干力量!”

在又一次县常委会上,财政局长汇报了最新借款数额,会议室里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何大清却神色自若:“同志们,不要只看数字,看看我们县的变化——工厂复工了,商店生意好了,老百姓脸上有笑容了,这不就是我们的政绩吗?”

丁克哲书记带头鼓掌:“大清说得对!账面上的数字是死的,老百姓的生活是活的!”

何大清趁热打铁,让建设局展示了县城改造规划图。当七层高的住宅楼、30层的政府大楼、现代化的工业园区等蓝图展现在众人面前时,会议室鸦雀无声。

“这...这得花多少钱啊?”有人小声嘀咕。

何大清站起身,目光扫过每一位常委:“钱的问题我来解决。我只问大家一句——想不想让昌平县改天换地?想不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丁克哲第一个表态:“干!有大清在前面打头,我们跟着干就是!”

散会后,丁克哲留下何大清:“大清啊,盖高楼的技术问题...”

“老丁你放心,”何大清笑着拍拍书记的肩膀,“我从北京请了专家团队,娄晓鹏带队,都是留过洋的专业人才。”

县里开展新农村建设,何大清亲自包点了阳坊公社的秦家村和贾家村。

今年秦家村县政府重新签订了合约。重新拿回了大棚种植场和饲养场。在何大清的建议下,秦家村拿出了所有的资产,并将,固定资产抵押向银行借贷,何大清又给借贷一部分钱,将蔬菜大棚重新,规划建设。全新的蔬菜大棚,占地2000亩,一码的钢架结构,玻璃做墙,三道地龙能将冬季的大棚室内烘托的如夏天一般。一冬天,新鲜的蔬菜就卖出了天价。

饲养场,也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巨大的养殖楼舍,钢筋砖瓦结构,里面清一色的流水线养殖。猪肉供应了整整大半个昌平县市场。自猪场猪出栏以后,昌平县就没有短缺过猪肉供应。只不过,何大清严禁猪肉流通出昌平县,否则会赚的更多。

这一下子,秦家村赚大发了。

贾家村同样收获满满。他们和县里重新签定了黄豆供应合同。在何大清空间加持下,黄豆大丰收,豆制品厂求到何大清这,便付了现金,把豆子直接从贾家村拉走了。

相同的厂子建设,在昌平县的各地展开着。

只不过是结果各异。按照何大清给出的方案,合约建厂分两种形式,一是政府投资村里投资相结合,村里出土地和人力资源投入,收入或亏损按五五分成;第二种形式,政府投资,村里不负责管理,只是投入土地和人,村里人按照工人待遇发放工资及福利,不享有分成权成。大部分的村子选择了第二种分配方式,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稳妥一些,不承担风险。

而秦家村贾家村在何大清的暗示下,选择了第一种分成的方式,结果都挣了大钱,赢麻了!

“何县长!”村长秦大山小跑过来,脸上笑开了花,“您看,这一车菜运到四九城,能卖这个数!”他伸出五个手指。

何大清笑着点头:“秦村长啊,你们村今年分红能有多少?”

“最少这个数!”秦老汉神秘地压低声音,比了个“八”的手势,“八百块!家家户户都能分到!”

回县城的路上,秘书刘明忍不住问:“何县长,为什么当初您暗示秦家村和贾家村选分成模式呢?”

何大清望着车窗外金黄的麦田,意味深长地说:“风险和收益永远成正比。敢闯敢干的,就该得到更多回报。等那些选择固定工资的村子看到秦家村的变化,明年就会主动要求改合同了。”

车驶入县城,街道两旁的新楼房已经拔地而起,工人们正在铺设最后一段地下管网。何大清让司机停车,走到工地与工人们交谈。

“何县长,听说咱们这新楼房有暖气?”一个满脸灰土的年轻工人兴奋地问。

“不仅有暖气,还有独立厕所和厨房。”何大清笑着回答,“等建好了,第一批分给你们这些建设者。”

年轻人的眼睛亮了起来:“那我得赶紧找个对象,好住新房子!”

周围响起一片笑声,何大清也笑了。他知道,昌平县的生机,正如同这春天的新芽,在茁壮成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