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为傻儿子改命 > 第113章 首长调研昌平 王泽升任市长

车队缓缓驶过交界线,何大清站在昌平县领导班子的最前排,双手不自觉地微微颤抖。入秋的风带着几分寒意,却吹不散他心中沸腾的热血。工作组的车队在交界处停下,何大清等人急忙迎上去,而此刻首长下了车,也正迈着稳健的步伐向他走来。

当那双温暖有力的大手握住他的时候,他感到一阵激动。首长就站在他面前,眼中含着赞许的笑意。

“小何县长,你们昌平的工作做得很好啊。”首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路上我都看到了,变化很大嘛!”

何大清连忙擦了擦眼角,挺直腰板:“报告首长,这都是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在市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首长爽朗地笑了:“好,好,上车吧,路上你给我详细说说。”

中巴车内,何大清坐在首长斜对面,能清晰地看到首长鬓角的白发和眼角的皱纹。这位老人为国家操劳的身影让他心头一热。

“说说你们那个工业园区吧。”首长翻开笔记本,钢笔在纸上轻轻点着。

何大清深吸一口气:“报告首长,工业园区占地15平方公里,目前有43家工厂,去年总产值达9千万元,出口创汇700万美元。我们特别重视高科技产业发展,电子厂虽然还在投入期,但已经研发出了...”

车子驶入工业园区,宽阔的道路两旁是整齐的厂房。首长透过车窗仔细观察,不时点头。当看到电子厂门口“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标语时,他眼睛一亮。

“这个提法很好。”首长指着标语说,“你们昌平走在了前面。”

车队在电子厂停下,首长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生产线。当听说这里的技术骨干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时,他高兴地说:“年轻人敢想敢干,这就是我们的希望!”

下午的行程安排在县城中心。车子驶入城区,首长明显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宽阔的马路,林立的高楼,繁华的商业区,这与传统印象中的县城截然不同。

“这...这简直比大部分地级市还要现代化啊!”随行的一位部委领导惊叹道。

何大清介绍道:“我们按照'二十年不落后'的标准规划县城建设,目前城区面积比五年前扩大了四倍,城镇化率达到58%。”

在县委大楼前,首长仰头望着那五栋30层的建筑,若有所思。丁克哲书记介绍说:“我们把所有政府部门集中办公,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顶层是干部周转房,解决了住房问题,也方便群众随时找到我们。”

“这个思路很新颖。”首长点点头,“不过要注意,不能搞特殊化,干部和群众要心连心。”

夜幕降临,县招待所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首长单独召见了何大清和丁克哲。

“小何啊,你今年多大了?”首长亲切地问。

“首长,我今年四十六岁。”

“正是干事业的黄金年龄。”首长点燃一支烟,“你们昌平的发展模式很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和农村的集体经济模式。我这次来,就是想亲眼看看,亲耳听听。”

何大清详细汇报了昌平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基础设施建设,到惠农政策,再到科技创新的扶持机制。首长不时插话询问细节,笔记本上记满了要点。

谈话进行到一半时,首长突然对秘书说:“把那个小王同志也叫来。”

何大清心头一跳。王泽是他的女婿,也是县里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这次县里上报他接替丁书记。他没想到首长会知道王泽,更没想到会在这个时候点名见他。

王泽很快赶到,他今年24岁,虽然年轻,但显得干练而沉稳。首长打量着他,突然问道:“听说你带队去香江引进了精密机床?”

“是的,首长。“王泽声音清晰,”我们历时三个月,与d国厂商反复谈判,最终以市场价七折的价格引进了三台高精度数控机床,现在已经投入生产。”其实机床是何大清从境外顺的,而厂商则是尤正义找人扮的,王泽按何大清的剧本,带领各部门人员在香江把程序走得周密。

首长眼睛一亮:“好!年轻人有魄力!”他转向何大清,“你们昌平不仅经济发展得好,干部培养也得力啊!”

接下来的五十分钟里,首长与王泽就县域经济发展、国有企业创新、思想领域建设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王泽脑子飞速运转,后背都是汗水,心里暗自庆幸,多亏自己岳父带自己迎检时写材料一点一点的指导自己,自己吸收了老丈人大量先进思想……

“小王的思路很开阔啊。”谈话结束时,首长满意地说,“我们的国家就需要这样思想扎实、有视野、懂经济的年轻干部。”

次日清晨,车队驶向秦家村。远远地,红色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旋律就传入耳中。村口,秦大海带领村干部列队欢迎。

“首长,我们村实行集体经营、统一分配的模式。”秦大海边走边介绍,“村民住别墅,吃食堂,孩子免费上学,老人有养老金。”

首长参观了养猪场、罐头厂和大棚基地,对秦家村的集体经济模式表现出浓厚兴趣。在村民别墅区,他随机走进一户人家,与主人亲切交谈。

“老同志,生活怎么样啊?”首长坐在客厅的沙发上问。

六十多岁的秦老汉激动地说:“托党的福啊!以前我家五口人挤在二十平的土房里,现在住二百平的别墅,每月还有一百多块钱收入,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中午,全村人在大食堂用餐。首长端着餐盘,与村民们一起排队打饭。四菜一汤的自助餐,荤素搭配,营养丰富。

“首长,我们村实行'工资 福利'的分配方式。”秦大海介绍,“村民基本生活全部由集体保障,工资主要用于改善生活和储蓄。”

首长对秦家村的建设十分满意,当着市县领导和村里干部面说:“秦家村不是称为“四九城第一村”吗,我看名副其实。市委李书记心念一动,急忙上前“首长,要不您给村里题个字?”。

首长也不推辞,当即提笔写了“华东第一村”……

下午在县委会议室召开的座谈会上,首长认真听取各方汇报后,突然宣布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小何县长,你跟市里要求在昌平再干四年的申请我同意了。”首长环视众人,“你的发展蓝图才刚刚展开,我要看看你能把昌平带到什么高度。”

何大清激动地站起来:“感谢首长的信任,我一定...”

“别急着表态。“首长笑着摆摆手,“至于丁克哲同志的接任人选...”他停顿了一下,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县里推荐的王泽同志不合适。”

何大清和王泽同时心头一紧。首长接着说:“不是王泽同志不够优秀,恰恰相反,我认为他的能力应该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他目光炯炯地看着王泽,“保城市长的位置空缺,你去那里施展拳脚吧!”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保城是地级市,市长是正厅级,而王泽现在只是正处级,这是破格提拔!

见首长哈哈一笑接着说:“前段日子我通过工业部发声,谁要弄到我们急需的精密机床,我有重奖,要钱有钱,要物有物,想升官儿,我给他连升三级。是王泽同志带队到香江完成了这项任务,这个账我认。”

首长说完,目光还扫了杨家家主一眼,心里想着你们杨家的子弟不成器,拉了一个屁股屎没擦干净,还想暗度陈仓到外地躲舆论,要去保城去还要升职,我就要断了你这个念想。

杨家家主也暗暗叫苦,有五家争这个保城市长的位置,都让自己许以利益,才退出竞争,没想到竟凭空出现了这一个王泽!这事得立刻回去跟老爷子汇报。

王家家主在一旁,心情很是复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