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为傻儿子改命 > 第39章 下乡的张经理 贾家村的机遇

累得瘫倒的秦淮忽然清醒过来,自己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刚才那么勇猛?脑海里闪现刚才扬鞭策马的情景,立刻羞得满脸通红,装鸵鸟,抱起被捂上自己的脑袋,再也不敢出来。

直到何大清看时间已近,揭开薄被,照着她白臀“啪”拍了一下,秦淮菇才忍住羞涩,从被里出来,大眼睛瞪着何大清,嗔怒模样,让何大清恨不得再来一次。

两人又到浴室梳洗一番,穿衣出门。小当槐花已经送到一大妈那。

出门就见到等着的何雨水,秦淮菇脸顿时就红了。但想起刚才被算计,何雨水就是帮凶,可不能轻饶了这丫头,脸一变就要收拾他一番。

可何雨水多精明,一看形势不妙,不等秦淮菇说话抢先道:“哎哟,小妈,看你这脸,白里带着红,有了我爸滋润变得更漂亮了!”

秦淮菇:小妈……,顿时想教训何雨水的话都说不出口了。

何大清暗笑,这小棉袄没白疼,助攻得力……

“雨水呀,小当、槐花送到一大妈那了?”

“嗯,送去一会了,小妈声音太大,我怕她俩听见找妈妈”

秦淮菇:……,你这臭丫头。

“好了,雨水呀,别皮了,和你小妈在这等着,我开车到门口接你们。”

“爸、爸,我跟你一块去好不好,我怕小妈打我”

秦淮菇:我……

何大清还是自己去取车,因为从空间里取车,就算是雨水也不能让她看到。

车还是m国大吉普,秦淮菇、何雨水上车后,便去了豆腐坊去接贾张氏。

贾张氏见到秦淮菇与何雨水感到惊讶,秦淮菇连忙解释帮何大清到秦家村办事,贾张氏三角眼扫来扫去,倒是也 没再多问。

秋阳斜照的秦家村笼罩在淡金色光晕里,村尾新砌的石头围墙泛着青灰色泽。何大清踩着碎石小路往养猪场走,老远就听见此起彼伏的猪崽哼唧声。石头围墙足有成年男子胸口高,顶上插着削尖的竹片,寒光里透着几分野趣。

“何领导您瞧,这都是按您说的法子弄的。”秦大山掀开竹篾门帘,二十多头油光水滑的小猪崽正在泥塘里打滚。豆饼渣混着野菜的酸香弥漫在空气里,几只芦花母鸡正偷啄食槽边的碎渣。

何大清用草棍拨了拨食槽里的糊状饲料,暗黄的豆饼渣裹着剁碎的苜蓿,发酵后的酸甜味直冲鼻腔。他不动声色地点头:“豆饼渣再磨细些,猪崽肠胃嫩。”心里却盘算着空间里那猪,等过些日子掺进来,任谁也分不清。

“何叔,大棚那边预备种反季黄瓜。”秦淮茹的弟弟秦力英凑过来,晒得黝黑的脸膛泛着油光,“就是这煤……”

“十月底前准到。”何大清摸出包大前门散给众人,青烟缭绕间瞥见贾张氏正往这边张望。这婆娘今儿穿了件簇新的藏蓝列宁装,胸前别着镀金领袖像章,活像只开屏的孔雀。

果然,晌午刚到秦家堂屋,贾张氏就捏着兰花指掀门帘进来。她腕上明晃晃的银镯子晃得秦大娘直眯眼,“亲家母快坐,这新衣裳真衬人。”

“哎哟现在城里时兴这个。”贾张氏故意把挎包往桌上一放,人造革包角磕出清脆声响,“我们坊里女工都穿工装,就我这是托人从上海捎的料子。”

何大清适时接话:“张经理在厂里可是这个。”他竖起大拇指,余光瞥见秦淮茹正带着弟弟往西厢房搬粮袋。白面袋子压在黄米堆上,簌簌落下的粉末在阳光里织成细密的网。

去张家庄的路上,吉普车穿过一片片的田地。贾张氏感觉有点紧张,指甲不停抠着皮包搭扣。直到看见村口那棵歪脖子枣树,她突然直起腰板:“大清啊,待会儿可得给我撑足场面。”

张家院里早摆开八仙桌,贾家大哥搓着手迎出来,两个嫂子挤在灶房门口偷瞄。贾张氏皮鞋踩得青砖咔咔响,从包里掏出两张盖红戳的招工表:“四丫、五丫下月就能去我那报到。”

“妹啊!”大哥眼眶发红,两个嫂子旋风似的冲出来。穿碎花布衫的大嫂子攥住贾张氏的手:“他姑喝茶,刚沏的茉莉香片。”二嫂子忙不迭递上瓜子盘:“城里工作苦不苦?可得叫丫头们勤快着……”

贾张氏翘着二郎腿抿茶,轻咳两声:“我们街道王主任最疼年轻人。”她故意把“王主任”仨字咬得响亮,何大清适时插话:“张经理现在管着二百多号女工呢。”其实二十,二百就差个零呗,差不了多少。何大清有心捧,贾张氏也不纠正,张经理的威望顿时更进一层。

灶房里飘来炝锅的葱花香,大嫂往贾张氏碗里夹了块颤巍巍的肥肉片子。贾张氏盯着油花在汤面漾开的纹路,忽然想起三十年前回门那天,大嫂往她碗里扔的明明是半截咸菜疙瘩。

何大清把街道办事处想在这里长期收购辣椒的事说了,张家庄的庄头与张家老族长也为此事赶了过来。有了街道办事处背书,合理合法,公社也不敢找事,收入增加了,也能让庄子里的人家多吃几顿饱饭,张家庄人很兴奋。

几经商量,确定了种植辣椒的田地的大小,数量等细节,签了合同,何大清便把事全权交给了贾张氏,族长看了看这个嫁出去了三十多年的张家姑娘,目光中多了几分赞许。

从没得到族长正眼看过的贾张氏此刻神清气爽,扬眉吐气。看着一直装小透明的儿媳妇秦淮菇轻叹了一口气,看向这个似乎对自己儿媳妇有“不良企图”的何大清也顺眼了几分。

见时间紧,几个人匆忙上路,车开出了很远,贾张氏见庄里的人们还在向她挥手。

赶到贾家村时,天色已经逐渐有些暗下来。

暮色中的贾家村笼罩在淡金色的余晖里,贾张氏扶着斑驳的土墙跨过祠堂门槛时,檐角铜铃正被春风撞出清越的声响。二十年了,这座五进院落的青砖地面依然泛着冷光,正厅高悬的\"仁德传家\"匾额被岁月沁出细密裂纹,就像贾族长沟壑纵横的面庞。

老族长拄着紫檀拐杖从太师椅上起身,银白的长须随着呼吸微微颤动。贾张氏忽然想起三十年前初嫁时,这位威严长辈用秤杆挑起盖头时审视的目光。她双膝重重磕在冰凉的地砖上,鬓间几缕白发垂落在绣着“福”字的靛蓝粗布衣襟前。

“这些年...东旭他...”老人枯瘦的手搭在她肩头,喉头滚动着浑浊的哽咽。堂前供桌上,贾东旭的牌位积着薄灰,旁边是去年新刻的幼孙牌位。穿堂风掠过供桌上的长明灯,在贾张氏布满老茧的掌心投下摇曳的光斑。

何大清适时递上盖着街道红印的计划书。当听到“每月供应八百斤玉米面”时,老族长布满老年斑的手指骤然收紧,泛黄的纸张在他掌中发出细碎声响。院中老槐树新发的嫩芽在风中沙沙作响,惊起檐下一窝春燕。

“明儿就腾出西头三十亩晒谷场建养殖场,何领导放心,按你说的,所产的禽、蛋全部让办事处回收。”老人转身从乌木匣里取出族谱,用朱笔在贾张氏名字旁郑重画了个红圈。这抹迟来二十年的印记,在暮色中红得刺目。

签完合同的钢笔还带着体温,贾张氏望着族谱上蜿蜒的墨迹,忽然听见祠堂外传来孩童的嬉闹。有个总角小儿扒着门框探头,眉眼间依稀是东旭幼时的模样。老族长颤巍巍解下腰间玉坠塞进孩子手心,浑浊的眼泪终于砸在青砖上,洇出深色的圆斑。

回程的吉普车碾过村口碎石路时,夕阳正将最后一线金红洒在贾张氏银白的发髻上。她怀里揣着用红布包好的族谱副本,布料下压着何大清带来的供粮食合同。后视镜里,贾氏族人提着马灯排成长龙,暖黄的光点蜿蜒如河,渐渐隐入暮色苍茫的群山。

当四合院的飞檐轮廓出现在地平线上时,贾张氏忽然摇下车窗。带着麦苗清香的夜风灌进车厢,将她眼角的泪痕吹成细碎的星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