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为傻儿子改命 > 第48章 进取的贾张氏 破浪行拓新局

两位催更,加更一章

贾张氏坐在豆腐坊那略显昏暗的办公室里,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睛紧紧盯着账本上那不断增长的数字,起初,这豆腐坊的巨大收益让她心惊肉跳,可日子一长,如今她已是等闲视之。

居委会那几个人,被她打理得明明白白。居委会王主任拍着胸脯明确表示:“张经理,在我们居委会,您就放一百个心!”王主任家的豆腐早就吃腻了,如今贾张氏隔三岔五就派人送去肉蛋、蔬菜,王家的生活质量那是急剧上升,一来二去,王主任和贾张氏关系愈发密切,两人都姐妹相称了。

这日,贾张氏一脸兴奋,凑到王主任跟前,提议道:“姐啊,咱这豆腐坊可不能就这么小打小闹下去,得扩大规模,搞成豆制品加工场!销售也不能只盯着单位了,得面向群众。而且啊,这加工场把咱居委会辖区里适龄没工作的青年都收进来。”王主任一听,心里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巨大的利益摆在眼前,当即满口答应。

贾张氏敢这么干,那是有底气的。之前啊,原料不足可把她愁坏了,李魁勇手下那些人采购黄豆的量有限,做出来的豆腐,连供应几个单位都不够。可如今不同了,保城的陈江河和李奎勇取得了联系,今后黄豆不限量供应,而且价格低得超乎想象,这可助长了贾张氏的野心。

有了居委会王主任的背书,贾张氏决定放手一搏。她跑去居委会批紧邻豆腐坊的用地,现在账面上资金雄厚,只要是合法用于公事,她张经理个人签字就行。接着,她找到张家庄的族长,调来了一支30多人的施工队伍。短短半个月,一座崭新的厂房拔地而起,比原来的豆腐坊足足大了二十倍还多。新建场房侧面还建了一排住房,当做职工宿舍。

原来李魁勇手下的人从采购转为销售,再加上新从居委会接手的社会待业青年,一共100多人。贾张氏统一发放印着“南锣鼓巷豆制品场”字号的蓝色工服,还统一配发了居委会的销售人员证件。他们的任务就是用小车推着豆腐走街串巷去售卖,对象就是普通群众。这些小车是通过易中海从轧钢厂定制的,整整200辆,这阵仗震撼了易中海,也惊艳了整个大院。

清晨五点的南锣鼓巷还浸在墨色里,豆腐坊的灯火却早已亮成一片星河。贾张氏裹着新做的藏蓝风衣,胸前的“豆制品长”铜扣在汽灯下泛着冷光。她踩着胶靴穿过雾气蒸腾的车间,手指拂过刚出模的嫩豆腐,雪白的表面立刻显出三道指痕。

“老刘家的,这批豆腐脑点得老了。”她突然停住脚步,声音不大却让整个车间骤然安静。负责点卤的刘婶手一抖,石膏水洒了半勺。

如今再没人敢叫她“贾婆子”,连居委会王主任见面都要笑着喊声“张场长”。这个曾经为半斤粮票能跟人撕扯半天的寡妇,此刻正盯着温度计皱眉:“七十五度下卤,我说过多少次?重做!”

“厂长,这些...”刘婶看着二十板已成型的豆腐,声音发颤。

“倒给养猪场。”贾张氏掀开棉布帘子,寒风卷着豆香扑进来,“咱们的豆腐脑要嫩得能托住铜钱,这是招牌!”

“厂长,王主任带人来了!”门房老周小跑着报告。贾张氏吐个烟圈,看着窗外那群深蓝制服——居委会的娘子军们正对着新厂房指指点点,领头的王主任脖子上还系着她上月送的丝绸围巾。

“姐妹儿!”贾张氏未语先笑,肉褶子里都堆出殷勤,“正好新出的豆干还没装箱,都尝尝鲜!”她朝库房使个眼色,几个小伙立刻抬出印着“南锣鼓巷特供”的礼盒。王主任假意推拒两下,转头对随行干部感慨:“看看人家张场长的觉悟!”

豆制品场的会议室里,贾张氏正用钢笔敲着财务报表。自从兼并了街道两家小作坊,现在每日要消化三千斤黄豆。李魁勇坐在下首,新理的寸头上还带着理发店的雪花膏味。

“张厂长,东单菜市场的摊位谈下来了。”他递上合同,“就是工商局老周暗示要两成干股……”

“给他!”贾张氏突然提高嗓门,吓得窗外偷听的会计差点摔了算盘。她抓起茶杯灌了一口,茶叶沫子沾在牙上:“但要写明是技术顾问费,按月给。”转头又对负责生产的侄儿厉声道:“明天开始,所有送货员随时带着居委会发的销售人员证件!”

“场长,居委会王主任找您”“老姐姐,赶紧把账本收拾收拾……”

暮色四合时,贾张氏蹲在新建的厕所旁抽烟。下午来的调查组翻遍了所有账目,最终只查出“超范围经营”的小问题。她知道这是王主任提前透风的功劳,更明白那些没被查到的“技术顾问费”才是真正的护身符。

第二天清晨,豆制品场破天荒地没冒蒸汽。贾张氏穿着素日舍不得穿的的确良衬衫,正给区卫生局领导斟茶。她额头的冷汗冲淡了头油,却还记得把“特殊顾问费”的账本往对方公文包里塞。

“张厂长啊……”领导摩挲着鼓胀的公文包,突然换了称呼,“听说你们厂解决了不少待业青年?”

当广播里响起“本台记者报道”时,贾张氏正带着全体职工大扫除。记者镜头前,她给新装的更衣室剪彩,背后是闪闪发光的不锈钢操作台。当晚的新闻特别提到,这家“街道模范企业”如何严把质量关,甚至主动召回问题产品。

只有秦淮茹看见,婆婆深夜在院里烧了几大摞单据。火光映着她浮肿的眼袋。

那天,豆制品厂门口挂上了“南锣鼓巷副食品联合公司”的铜牌。贾张氏与街道王主任共同揭牌。她真正成为张场长。

河水裹挟着枯叶向前流淌,对岸的轧钢厂正响起下班的汽笛。她突然想起老贾下葬那天,自己曾在这河边哭嚎:“往后可怎么活啊!”如今答案就揣在她内兜里:三张存折,加起来正好四位数。

风里飘来油炸臭豆腐的香气,那是厂里新开发的产品。贾张氏深吸一口气,把粮本撕成碎片撒进河里。那些泛黄的纸片在漩涡中转了几圈,终于沉入水底,就像那些为半斤肉票折腰的岁月。

傻柱和何雨水搬进了通完风的阁楼,空出的房子,何雨水找到秦淮茹,说道:“淮茹姐,贾家就一间屋子,孩子都渐渐大了,住着多不方便啊,你带着小当和槐花搬到我和我哥原来的屋子吧。”秦淮茹不敢自己拿主意,就跑去和贾张氏商量。

贾张氏看着秦淮茹,此时的她,其实已经不把这几间房放在眼里了,心里还想着找机会买套房子呢。她心情复杂地看了看秦淮茹,最终还是同意了这个建议。她那异样的眼神让秦淮茹有些心虚,不自觉地低下了头。就这样,秦淮茹带着小当和槐花搬进了原来的何家住宅。

现在秦淮茹时间充裕,常在家照看孩子,有事的时候就把孩子交给一大妈看管。贾张氏隔三岔五就买回肉蛋蔬菜,还时常买一大堆零食。秦淮茹给她养老钱,她都不屑于接,随手就给秦淮茹一把票据,说道:“给我大孙子和孙女吃好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