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为傻儿子改命 > 第95章 大清赴任昌平 政府四件要事

何大清记得2024年的昌平早已改为昌平区位于四九城西北部,北与延庆区、怀柔区相连,东邻顺义区,南与朝阳区、海淀区毗邻,西与门头沟区和河北省怀来县接壤。区域总面积1343.5平方公里,下辖8个街道、4个地区、10个镇。

而1965年的昌平县,正处于一个微妙的转折点。在1961年7月份的那场行政区划调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将原本庞大的公社体系精细切分为10个较小的人民公社。小汤山、南邵、阳坊等公社名称被正式写入县政府文件,而秦家村、张家庄和贾家村这些何大清频繁往来的村落,都被划归在阳坊公社管辖之下。

这个曾经属于河北省的县城,自1956年划归北京市后,始终像个不被接纳的“外来户”。四九城里的干部们提起昌平,总带着几分疏离,使得这里的经济发展始终徘徊在尴尬境地。更棘手的是,前几任县主官接连黯然离场,留下的是一地鸡毛——县政府与周边村庄因场地之争矛盾不断,干群关系紧张得像拉满的弓弦。

何大清翻阅着厚厚的地方志,指尖在泛黄的纸页上轻轻摩挲。上辈子在机关里谨小慎微地熬资历,始终未能一展抱负的遗憾,如今竟在这个特殊时期得到了弥补。他仔细研读每个公社的人口数据、耕地面积,甚至记下了各村主要族姓间的恩怨纠葛。夜深人静时,他对着手绘的地图喃喃自语:“阳坊公社三村联保可解燃眉之急,南邵的果园若能统购统销...”月光照在他密密麻麻的笔记上,他想着,当前破局的首要:清欠?修路?解决村民的饥饱?县里的内部争斗???

但不管如何,作为两辈子的老党员,一颗为国为民的红心是真诚,无论锤打得如何油滑,初心如故。

车缓缓驶入昌平县委大院,市委组织部的黑色轿车在阳光下闪着威严的光泽。赵科长率先下车,身后跟着一位身材挺拔的中年男子,正是新任县长何大清。县委大楼前,县委书记丁克哲早已率领四套班子成员列队等候,几位副县长不时整理着自己的衣装,空气中弥漫着庄重而紧张的气息。

会议室里,赵科长宣读完任命文件后,全场响起热烈掌声。丁克哲起身致辞时,眼角细密的皱纹舒展开来:“大清同志在任副区长期间主导过多个重点项目,有很强的执政能力,和丰富的经验。相信他的到来一定能给昌平县带来新气象。”他说着望向坐在左侧的何大清,发现这位新县长正专注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钢笔尖在纸上划出沙沙的声响。

轮到何大清发言时,他合上笔记本环视全场:“刚才来的路上,看到一个停工的厂院,里面杂草丛生,心里很不是滋味。”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几个局长的茶杯悬在半空。“我这个人做事喜欢直来直往,今后汇报工作不用准备漂亮话,咱们就聊三个事:问题在哪、怎么解决、何时见效。”坐在后排的招商局局长悄悄把准备好的欢迎词材料塞回了文件袋。

晚宴后,丁克哲将何大清请到办公室。月光透过老式木格窗棂,在斑驳的地砖上投下菱形光斑。何大清摩挲着掉漆的办公桌直言:“这桌子比我父亲当年在公社用的还旧,但老百姓的日子必须焕然一新。”老书记闻言一怔,转身从保险柜里取出一摞发黄的规划图:“这是十年前制定的北区改造方案,可惜......”话未说完,何大清已经展开图纸:“丁书记,你看,我来之前做了些功课……”

两人的交谈持续到深夜,窗外的知了声渐渐歇了。丁克哲说起前几任县长有的被举报落马,有的主动请调时,手指无意识敲打着茶几。何大清突然起身推开窗户,夏夜的风裹着麦香涌进来:“老丁,咱们搭班子就像种地,土地不会骗人。你掌舵把方向,我负责抓落实,让老百姓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员。”

月光下,两代执政者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办公室墙上的党徽泛着柔和的光泽。走廊尽头,值班秘书看见书记办公室的灯亮到凌晨,隐约传来铅笔在地图上划线的沙沙声,以及时而激动时而低沉的讨论声。晨光微熹时,勤杂工老李发现垃圾桶里多了几个捏扁的烟盒,而往常这个时间,书记的烟灰缸总是干干净净的。

清晨五点半,昌平县政府大楼的灯已经亮了大半。何大清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外面尚未完全亮起的天空,深深吸了一口气。昨夜他又是一宿没睡好,脑子里全是县里亟待解决的几件大事。

“何县长,人都到齐了。”秘书刘明轻轻敲门进来,手里端着刚泡好的浓茶。

何大清接过茶杯,温热透过瓷壁传到掌心。“走,开会去。”

会议室里,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王泽正和副县长何传友低声交谈,县委办主任马保龙翻看着手中的文件,常务副县长金鹏程则皱着眉头盯着面前的笔记本。所有人都知道,今天这个清晨临时召集的会议,必定有重要事项。

“各位同志,这么早把大家叫来,辛苦了。”何大清在主位坐下,声音沉稳有力,“最近县里几件事拖不得,必须马上解决。咱们长话短说,直奔主题。”

会议室立刻安静下来,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第一件事,”何大清翻开面前的文件,“全面统计政府的拖欠情况,包括欠账时间、欠账原因、具体经手人和负责人。特别是对人民群众的欠款,必须一一核实清楚。”

他环视一圈,目光落在何传友身上:“传友同志,这件事由你全面负责。记住,群众利益无小事,每一笔欠款背后都可能是一个家庭的生计问题。”

何传友郑重点头:“何县长放心,我会亲自带队,逐笔核实。”

“第二件事,”何大清继续道,“关于原来与东风街道办事处签约建厂的项目。后来他们悔了约。现在厂房建好了,设备也进了,也是我们县全面接的手,但是现在看来生产一直没跟上,并且还有很多事城要解决。马保龙同志,你负责组织评估小组,彻底摸清情况,然后我们再决定它的去留。”

马保龙推了推眼镜:“我明白。这个项目拖了很久,确实该有个了断了。”

何大清喝了口茶,转向王泽:“第三件事,治安问题。最近群众反映车匪路霸又有抬头趋势,扫黑除恶不能松懈。王泽同志,你们公安局牵头,开展一次专项行动,务必保证昌平县的海晏河清。”

王泽挺直腰板:“已经部署下去了,这次我们重点打击城乡结合部的犯罪团伙,绝不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好。”何大清满意地点头,然后看向一直没说话的金鹏程,“最后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村村通大型修路建设。”

金鹏程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何县长,修路是好事,但资金和机械...”

“我知道你的顾虑。”何大清打断他,“施工经费县里已经和中兴集团谈妥了借贷方案。他们还会租赁和出售给我们大批运输车、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等设备,十天内就能运到。”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声议论。金鹏程脸上的愁云渐渐散去:“如果有设备和资金保障,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不仅如此,”何大清补充道,“施工的工人全部从各公社、村大队内部招集。这样既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又能增加农民收入。鹏程同志,你要做的就是全面统筹,尽快召集人员,特别是能开车和操作机械的。”

金鹏程眼睛亮了起来,迅速在笔记本上记了几笔:“我明白了。这样一来,不仅能解决就业,还能培养一批技术工人。”

会议持续到七点半,各项工作的细节逐一敲定。散会时,朝阳已经透过窗户洒进会议室,给每个人的脸上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

“刘明,”何大清叫住正要离开的秘书,“准备一下,咱们今天开始为期一周的调研。先去荒废了的那个厂子看看。”

两小时后,何大清和刘明站在东风街道办事处原规划为电子原件厂的厂房前。三栋灰白色的建筑孤零零地立在荒草丛中,大门上的锁已经生锈。

“这厂子建好两年了吧?”何大清皱着眉头问陪同的街道办主任。

“两年零三个月了,何县长。”主任擦了擦额头的汗,“当时想着……,可是……

何大清走近窗户,透过积满灰尘的玻璃向内张望。里面整齐排列着崭新的机器,上面覆盖着防尘布,像一群沉睡的巨兽。

“浪费啊...”他喃喃自语“这么好的设备和厂房,不能就这么荒废着。”

中午简单吃过饭后,何大清又赶往县郊的一个村庄。这里有几户人家反映政府拖欠征粮款已经二年多了。

“何县长,您能亲自来,我们...”六十多岁的老李头握着何大清的手,声音哽咽。

“老李,是我们工作没做好。”何大清拍拍老人的手,“这次专门派金副县长带队核查所有政府欠款,你们的情况一定会优先解决。”

他走进老李家低矮的土坯房,看到墙角堆着的药瓶,心里一阵发紧。“刘明,记下老李家的具体情况,联系民政部门看看能不能先解决一部分医疗补助。”

傍晚回到办公室,何大清刚坐下,金鹏程就兴冲冲地推门进来:

“何县长,中兴集团的设备清单发过来了!比我们预计的还要多三台挖掘机!”

何大清接过文件,疲惫的脸上露出笑容:“好啊,你们筹备工作进展如何?”

“已经通知各公社统计有意向的劳动力,特别是年轻力壮有文化的,优先考虑。”金鹏程兴奋地说,“我还联系了县职教中心,准备开个短期培训班,教基础机械操作。”

“想得周到。”何大清赞许地点头,“记住,这次村村通不仅是修路,更是培养人才、解决就业的好机会。”

接下来的几天,何大清的调研路线遍布全县。他走访了三个拖欠款项最严重的乡镇,实地查看了五处计划修路的路段,甚至深夜突击检查了公安局的扫黑除恶专项行动。

在城关镇派出所,他遇到了正在值班的王泽。“何县长,您怎么这个点来了?”王泽惊讶地看着墙上的时钟——凌晨一点二十分。

“来看看你们是不是真在行动。”何大清笑着说。当他翻看值班记录和当晚的巡逻报告时,脸上的笑容更加欣慰:“不错,就是要这种劲头。群众晚上能睡个安稳觉,我们才算尽到责任。”

两人到没别的人地方,王泽才说:“爸,你可要注意身体,雨水跟我说好几次了,要照顾好你,可是我也一直忙,都见不到你的面。”

何大清笑了笑:“雨水调回来在发展委也不知道适不适应?最近忙,也没时间问她”。王泽说:“一切都挺好,她说都适应了,您别担心。”

调研的最后一天,何大清来到即将开工的第一条村村通公路起点。金鹏程正带着十几个年轻人在空地上练习操作小型挖掘机。

“何县长!”一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从挖掘机驾驶室跳下来,兴奋地跑过来,“我是李家村的,叫李强。金县长说我有天赋,学得快!”

何大清看着年轻人眼中的光彩,仿佛看到了这条公路将带来的希望。“好好学,以后这就是你的饭碗了。”

回县政府的路上,刘明忍不住问:“何县长,这一周跑下来,您最担心的是什么?”

何大清望着车窗外连绵的田野,沉默片刻:“最担心的是我们的干部有没有把群众真正放在心上。刘明啊,政府工作千头万绪,但说到底就是两个字——民心。”

车子驶过一片正在收割的麦田,金黄的麦浪在夕阳下熠熠生辉。何大清想起老李头浑浊的泪眼,想起李强兴奋的笑容,想起王泽深夜坚守的身影...这一周的所见所闻,让他更加坚定了最初的决策。

“通知下去,明天上午八点,召开工作推进会。”下车前,他对刘明说,“这一周调研发现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夜幕降临,县政府大楼的灯依然亮着。何大清站在窗前,和七天前同样的位置,但心境已然不同。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