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凝玉见这江湖人凶神恶煞,连忙掏出自己的碎银子,数了几颗放在台子上。
“老伯,这里是四十六两,你再找他三两八钱就是了,这锭银子我就拿走了。”
老伯感激的连说了两声谢谢,李凝玉将银锭子收进荷包里。
江湖人看了她几眼没多说话,将碎银子装进钱袋子里。
皇后等红衣男子走了才小声嘀咕,“你这个傻孩子,干什么多管闲事?”
李凝玉笑笑,“反正闲来无事,这老伯眼睛还有些不便利,茶铺本就是小本生意,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这老伯给那群江湖人上了茶水,接着提着茶壶给她和皇后倒了满满两碗。
笑呵呵道:“这碗茶阿伯送给小郎君喝,不收钱。”
李凝玉冲他点点头,接受了他的好意。
有些人就是这样的,不愿意欠别人的人情。
刚端起碗喝了一口,门口飞身进来一个人,抽出长剑对着之前那几名江湖人就是“唰唰”几剑。
惊得周围安静喝茶的人纷纷作鸟兽退散。
李凝玉拉住皇后往后躲,不远处的亲信和护卫听到动静连忙跑过来,将她们团团围住,生怕被这伙人波及。
李凝玉控制不住自己吃瓜的心,眼睛透过护卫之间的缝隙,投向那混乱的几人。
飞身进来的是名蓝衣少年,上半颗脑袋留着半长的碎发,后脑勺留着及腰的长发被一根紫发带编成辫子坠在身后。
不一会儿,那蓝衣少年的脸转过来被李凝玉看清了容貌。
少年长的雌雄莫辨那叫一个好看,有一双上挑的丹凤眼,眉眼精致的不似凡人。
到底是两拳难敌四手,少年只孤身一人,很快就打不过对面的一群人,转身往外跑。
茶铺老伯苦着脸,丝毫不敢叫住他们。
“江湖人就是这般没教养,在大庭广众之下就敢持剑伤人。”皇后拍了拍衣袖,冷冷道。
李凝玉对江湖人的感观也不太好,但不至于出言辱骂,便沉默着没有出声。
本以为此次不过是一面之缘,谁知道途中路过破庙休息,李凝玉又见到了那位一人单挑数人的蓝衣少年。
只不过相比着前不久,他浑身都是伤口,脸上也溅着血,瞧着像是一个杀神。
叶青衣拧眉,生怕此人会给他们带来麻烦,想要出口赶人。
可叶青山却抬手制止了他,面色一肃走近少年道:“逍遥门的人?”
少年警惕抬眸,见到叶青山的面容一愣,放松了心神。
“是你。”
这对话,瞧着两人互相认识?
李凝玉好奇的张望。
只见那少年抱拳对叶青山行礼道:“晚辈逍遥门大弟子谢可灵,见过正红派掌门师叔。”
叶青山伸手将人扶起,面上的表情有些自嘲,“什么正红派,如今我已经入朝为官,再不是什么掌门师叔了。”
江湖传言叶青山背逃师门,谢可灵也有听说,如今听他亲口承认,眼里怔忪片刻。
他感慨一句,“怪不得正红派如今乌烟瘴气,还要举办什么狗屁武林大会,我看是斗鸡大会还差不多。”
听少年这么说,敢情正红派没了叶青山这位掌门师叔坐镇,内部斗的你死我活。
叶青山摇摇头不想多提这些陈年往事,指着他身上的伤问,“你这伤是怎么回事?”
谢可灵苦笑,捂着胸口坐在地上,明明是个少年郎,却垂着头满身暮气。
“如今的逍遥门已经改名情缘阁了,师兄弟皆被屠,我想为他们报仇,可惜我实力不济,就杀了几个小啰啰,把自己搞成了现在这副样子。”
可能觉得自己活不久了,他语气越来越弱,最后侧倒在干草堆上昏了过去。
叶青山蹲下身查看他的情况,发现是失血过多引起的晕厥,人还活着。
师门被屠让李凝玉想到当初的叶家,心下不忍,见叶青山有救人的心思,想起国师给自己的伤药还没用完,她回到车上拿来递给叶青山。
叶青山有些惊讶,抬头对她露出一个浅笑,接过药给谢可灵包扎伤口。
处理好伤口,怕人在昏迷中失温,叶青山将人安排在了火堆旁,算是对这晚辈的一点照顾。
要说他对这人多熟悉倒也不是,只是年轻时跟掌门师兄在交流大会上见过这孩子一面。
当时他很是崇拜自己,说要以他为目标,成为江湖第一高手。
李凝玉蹲在火堆边烤火,扭头看到谢可灵被大哥包成了一颗粽子,摇头叹息,“满门被屠,未免太可怜了些。”
注意到他脸上还有血,她掏出帕子擦了擦,不过这血渍早已经干了,擦了几下都没有擦掉,最后只能作罢。
刚才两人都谈话引起了李凝玉的好奇,她凑近叶青山,眼巴巴的看着他。
“大哥你还闯过江湖啊,江湖是什么样子?能不能跟我讲讲?”
一听李凝玉问这个,叶青州这个八卦仔也凑了过来,明显对此也很感兴趣。
叶青山看了一眼两人闪亮亮的目光,要不是因为李凝玉想听,他是真不想讲。
他转了转手里的烤**子,开始讲,“我自小习武,当时对武学格外痴迷,为追求最高武学,十三四加入了正红派,那时的正红派还是第一门派,师父是蝉联多年的江湖第一高手,我心向往之……”
在叶青山的故事里,他既要追求最高武学,又要因为叶家的没落而考取功名,可谓是文武两手抓。
年轻时跟着师父习武,从武者排名榜第一百单挑到第一,也就是自己的师父。
他胜了,当时的叶青山只有十七岁。
可就在他意气风发时,师父突然辞世,给了他一记重锤。
正红派内掀起掌门之位的争夺,诸多师兄弟看好叶青山接任掌门一职,然而叶青山深知自己在江湖中难以久留,遂推举大师兄担任。
岂料大师兄事后竟倒打一耙,散布谣言称,乃是因他战胜了师父,致使师父没了心气心灰意冷,最终郁郁而终。
叶青山自认为问心无愧,未曾亏欠任何人,然大师兄寥寥数语,却能蛊惑人心。
正红派的弟子们不辨是非,竟轻信了这些荒谬言论。
更遑论外界那些本就嫉妒叶青山登上第一高手之位的人。
谣言愈演愈烈,乃至发展到江湖人见之唾之的地步。
此时叶青山已到了该回叶家之时,待成功考取功名后,他便顺势归隐江湖,不再过问正红派的事。
也因此事,他洞悉了人心叵测,人心善变。
江湖已然如此,更何况那波谲云诡的官场。
自此,他学会了察言观色,遇事喜怒不形于色,更无师自通地掌握了驾驭人心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