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军工雄途:陈今朝的霸世征途 > 第145章 猝不及防

军工雄途:陈今朝的霸世征途 第145章 猝不及防

作者:豪门俱乐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0 10:27:29 来源:小说旗

2008 年 5 月,全球地质活动进入前所未有的活跃期。环太平洋地震带仿佛被点燃的导火索,从日本海到加勒比海,地壳运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东方大国西南腹地,彩云之南的横断山脉深处,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正悄然酝酿。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大地突然发出沉闷的嘶吼。震中 “谱儿” 地区的山体如同被巨手撕扯,岩层断裂的脆响穿透数十公里。6.4 级的强震波以每秒五公里的速度向四周扩散,深度仅五公里的浅源地震让破坏力成倍叠加 —— 钢筋混凝土建筑在摇晃中如积木坍塌,滇黔交界的群山间,无数条裂纹如蛛网般在山体表面蔓延。

川渝军区某军用机场,警报声撕裂午后的宁静。代号 “八爷” 的运输机群引擎轰鸣,机翼下挂载的集装箱里装满野战医疗设备和单兵自热口粮。机腹舱门关闭前,带队的张团长最后检查了一遍舱内的战备部队:三十名特战队员腰间的液压剪钳泛着冷光,他们即将空降到灾区相邻的芒市机场,为后续大部队开辟通道。

“记住,我们比死神快一分钟,就多救十个人。” 张团长的声音通过喉麦传来,螺旋桨掀起的气浪卷着落叶拍打在舷窗上。当第一架运输机腾空时,地面指挥中心的电子地图上,震中半径五十公里内的道路图标正成片变红 —— 二十三条省道、五条县道因山体滑坡彻底中断,如同被掐断的血管,让灾区成为与世隔绝的孤岛。

震后十二小时,滇西某盘山公路。暴雨倾盆而下,混着泥土的雨水在路面形成浑浊的溪流。某机械化步兵师的先头部队被堵在塌方现场,装载机的铲斗刚推开半吨重的巨石,上方又有碎石滚落。

“报告师长!K12 路段二次塌方,清障车被砸坏了!” 通讯兵举着防水电台,声音在雷声中断断续续。师长李建国盯着沾满泥浆的作战地图,指尖在 “谱儿镇” 位置重重敲击 —— 那里有十万群众被困,而最近的补给点还在百公里外。

“全体下车!” 李建国甩掉雨衣,雨水顺着钢盔边缘灌进军服,“背物资,徒步进山!三小时内必须抵达分水岭!” 三百名战士在雨中列成纵队,每个人肩上都扛着二十公斤的物资箱,铁锹和十字镐在腰间碰撞出清脆的响声。当第一列队伍踏入泥泞时,炊事班班长老王突然想起三个月前的军事演习 —— 那时他们还在抱怨负重奔袭的课目太严苛,此刻却巴不得背包里能再塞进两箱矿泉水。

山间小道上,战士们用工兵铲劈开倒伏的树木,用爆破索清除拦路的巨岩。二等兵小陈的登山靴被尖锐的碎石划破,脚底的血泡混着泥浆,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但他看着前方战友背上的 “急救” 标识,咬着牙继续前进 —— 就在三小时前,无人机航拍画面显示,谱儿镇中心小学的废墟下还有十七个孩子的生命体征。

震后二十四小时,临时救灾指挥部。投影仪在帆布墙上投出灾区三维地图,红色区域代表完全失联的乡镇。老领导陈天明的手指关节抵着桌面,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现在是黄金救援期的第二天!” 他的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火,“但我们对重灾区的情况还停留在震后第一时间的航拍!卫星电话打不进去,无人机飞不进峡谷,连最基本的物资空投都做不到!”

会议室里,空气仿佛凝固。南云省应急厅的年轻干部小林张了张嘴,又把话咽了回去。他知道老领导说的没错 —— 现有的八爷运输机虽然能载重二十吨,但需要至少八百米的平整跑道,而震区唯一的芒市机场距离核心灾区还有六十公里,中间隔着三处塌方带。

“不是我们不想送物资,” 空军代表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无奈,“但灾区连块像样的空地都没有,直升机都得贴着悬崖飞,运输机根本不可能降落。”

就在这时,川渝军区参谋长突然抬头:“陈总师的‘军马’运输机呢?上周在金佛山试飞时,不是成功降落在三百米的临时跑道上?”

陈天明的瞳孔骤然收缩。他想起半个月前在秦岭基地看到的那架运输机 —— 土黄色涂装的机身布满试验痕迹,四台涡桨发动机比现役机型多出百分之三十的推力,起落架系统经过特殊加固,能在未经平整的地面起降。

“马上联系陈今朝!” 陈天明抓起卫星电话,拨号的手指几乎要戳穿屏幕,“不管他在做什么,立刻把‘军马’调到前线!”

秦岭特种飞机制造基地,总设计师陈今朝正在调试预警机雷达模型。当裤兜里的卫星电话响起时,他刚把最后一组数据输入电脑。

“陈总,灾区情况紧急!” 听筒里传来陈天明的怒吼,“现在只有你的‘军马’能突破封锁,能不能飞?”

陈今朝的手指在桌面上敲出急促的节奏。他想起三年前在西北戈壁的试验 —— 那架编号 001 的运输机曾在沙包铺设的临时跑道上成功起降,但这次面对的是雨后泥泞的山地,能见度不足两公里的峡谷,还有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

“给我三十分钟。” 陈今朝挂断电话,转身冲向厂房。警报声中,正在进行预警机改装的 “军马” 运输机被拖出机库,地勤人员用高压水枪冲洗机身,机械师钻进发动机舱做最后检查。

“李机长,这次任务没有气象数据,没有地面引导,” 陈今朝握着飞行员李鹏飞的手,目光灼灼,“跑道可能是稻田,可能是河滩,甚至可能是被震塌的操场,全靠你目视判断。”

李鹏飞点头,指尖摩挲着飞行手套上的茧子:“三年前咱们能在沙漠里起降,今天就能在群山里开条路出来。”

当运输机腾空时,陈今朝突然抓起对讲机:“等一下!” 他跑回办公室,抱出一个金属箱子 —— 里面装着今朝军工自研的灾区应急套装,包括十五台便携式卫星基站、二十台生命探测仪,还有他连夜改良的空投引导装置。

“告诉地面,” 他对着机长室大喊,“如果找不到跑道,就把这些设备空投到镇中心小学,记得用红外信标标记!”

震后三十小时,灾区上空阴云密布。李鹏飞趴在驾驶舱玻璃上,目光穿透雨幕 —— 下方的山谷里,原本的稻田已被泥浆覆盖,唯一一块相对平整的区域,是镇中学的操场,此刻正有数百名群众冒雨清理瓦砾。

“高度八百米,下降率每秒五米。” 副驾驶的声音有些颤抖,“左侧山体有滑坡迹象,右侧峡谷风速每秒十八米……”

李鹏飞没有回应。他盯着下方逐渐清晰的操场,注意到人群中有人挥舞着红色床单 —— 那是临时铺设的信号标志。油门杆缓缓后拉,四台发动机发出尖啸,运输机的机头昂起,机身在气流中剧烈颠簸。

“准备接地!” 轮胎接触地面的瞬间,机身剧烈震动,泥浆被卷起三尺高。当运输机在操场中央停稳时,舱门刚一打开,等候在旁的民兵便冲上来搬运物资 —— 最前面的箱子上,“急救药品” 四个红字在雨中格外醒目。

与此同时,秦岭基地的指挥屏上,陈今朝看着实时传回的画面,终于松了口气。他摸出手机,给哈城自研基地发去短信:“启动‘鲲鹏’计划,三小时内准备好无人机集群。”

当第一架运输机完成卸货腾空而起时,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灾区深处,原本寂静的山谷里,挖掘机的轰鸣声响彻云霄 —— 那是陈今朝从附近军工基地紧急调配的两栖工程车,正在啃食最后一处塌方。

老领导陈天明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台前,看着运输机在云层中划出的白色轨迹,忽然想起三年前在汶川的场景。那时他们还在为直升机不够用而发愁,如今,当军工科技与军人血性碰撞,终于在天地之间架起了一条永不中断的生命线。

雨还在下,但没有人注意到。因为在运输机的轰鸣声中,在战士们的脚步声中,在千万人齐心协力的呼喊声中,这片伤痕累累的土地,正在迎来重生的曙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