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80红顶商人 > 第115章 这批工人还得学咋使用生产线

1980红顶商人 第115章 这批工人还得学咋使用生产线

作者:幕后天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0 15:38:22 来源:小说旗

“是啊,小顾,万一上面怪罪下来,说我们铺张浪费可怎么办?你看现在各村相连的主干道大多都是泥巴路或石子路,咱们一下子修水泥路,是不是太招摇了?”又有一位村干部出声询问。

顾方远见状,再次给众人发了一圈香烟,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摇了摇头说道:“其他村能和咱们村一样吗?咱们村现在有纺织厂,马上又要有罐头厂了,其他村有这些产业吗?

如果没有一条好的路,以后运输罐头的时候,路途颠簸,很容易造成货物破损,那损失可就大了。

咱们修水泥路,一方面是为了让村民们出行更方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企业发展好了,赚了钱,村里在厂里上班的人就不用担心失业问题。

要是效益特别好,逢年过节还能给大家发些福利呢。往大了说,等这两个厂子规模越来越大,说不定哪天咱们小岗村的人都能变成工人,到时候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走出去那得多风光、多有面子啊?”

众人听了顾方远这番话,都陷入了短暂的沉思,然后默默地点了点头。

他们并没有被顾方远描绘的美好前景冲昏头脑,而是经过认真思考后,觉得顾方远说的确实在理。

最起码,这个理由足够他们去应对上面的询问了。

“那曹书记那边怎么办?他要是不同意,这事儿可就难办了。”一名村委员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询问道。

“他不是生病了嘛,工作总不能因为一个人就停滞不前吧。大领导都说过,办事情不能一言堂,要多听他人意见,积极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

要是我们大家都同意了,书记那边也就相当于同意了。这也是按照上面领导的意思办事,完全合规!”另一名村委员一本正经地解释道,脸上带着笃定的神情。

“有道理!”众人纷纷点头认可,脸上露出释然的表情。

至此,双方顺利达成了协议。

由于村里条件有限,没有打字机,只好和上一次一样,用手写的方式来记录协议内容。

协议一式三份,所有的村干部都签了字并盖上了章。

顾方远也没有丝毫犹豫,将元现金交给了村委会!

当顾母听闻此事,惊得目瞪口呆,好半天回不过神来。

“我的个老天爷哟!40亩地?啥!!将近六万块钱呐?六丫,快!快来搀我一把哟!”顾母一只手被顾方兰搀扶着,另一只手捂着胸口,满脸幽怨地数落道,“你这娃子,咋就这么兜不住钱哩!挣钱不易,可不能这么瞎霍霍呀!”

对于顾母这种习惯性的唠叨,顾方远早已习以为常,就像耳边吹过的风,听过便罢。

“妈,地都已经买回来了,这会儿后悔也没啥用啦。您还是赶紧想想办法协调一下吧,趁现在还没开始播种,跟农户们好好商量商量,省得糟蹋了粮食,那可就亏大了。”

顾母顿时惊醒!

“对对!眼下还没播种呢,正好能去说道说道.....”顾母说着,一把挣脱顾方兰的手,刚才那副虚弱的模样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脚下生风地就要往外走。

可刚迈出一步,她突然想起这次要处理40亩地,脚步硬生生地定住,“不对哟!这次的地太多啦,阿远呐,你让妈咋去跟人家谈嘛?”

“可以拿咱家的地跟别人换!”

“啊?那咱家以后就不种地啦?”顾母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思议。

“不种了,妈,咱有种地的功夫,还不如帮我多做几个头花呢,那挣的钱可比种地多多了。”

“可咱家拢共也就十几亩地呀,就算全拿去换,也不够数哩。”顾母皱着眉头,一脸愁容。

“不够就用钱补贴呗。如今一亩地一年也就挣个15到20块钱,您直接按30块钱一亩地补给他们,人家肯定乐意。”顾方远胸有成竹地说道。

其实这件事上次修路的时候就已经办过一次,只是上次涉及到的农田比较少,一家给了一个进场名额,轻松搞定。

这次应该也不难,村里的人陆续进场,哪有空种地?

即便这次顾方远不买地,过段时间,估计还会有不少田地被自动荒废,毕竟种田哪有进厂香?

“成!那妈这就去!”顾母一听,不敢有丝毫耽搁,生怕晚了一步就有人提前播种,急急忙忙地出门找人商量去了。

顾方兰看着顾母风风火火离去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妈真是的,这么大岁数了还是风风火火的。”

“呵呵~!那是因为涉及到钱的事儿,咱妈从小就节省惯了,见不得一丁点儿浪费。对了,六姐,你帮我找十个力气大些的男娃子,明天上午跟我去磐石生产大队拉罐头生产线,以后就留在罐头厂上班,一个月30块钱。”

顾方远之前就跟家里人说过罐头厂的事儿,所以顾方兰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她点点头说道:“好嘞!除了力气大,还有别的啥要求不?”

“最好能识些字,这批工人还得学咋使用生产线呢。”

“行,我知道啦!”顾方兰爽快地答应。

于是,众人都各自忙碌起来,只有顾方远独自坐在凉亭里,手里拿着纸笔写写画画,全神贯注地为未来做着规划。

特别是8月份即将发生的一件大事,那可是改变时代的契机。

1980年8月,国家成立了4个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顾方远心里明白,无论如何都得抽时间去这几个地方瞧瞧,好好了解一下经济特区的运作模式和发展方向,以便为自己今后的产业布局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这4个经济特区,就像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预示着在未来的十几年里,国家重心将会放在外贸上面。

很多地方官员的政绩都将与创汇紧密相连。

这样充满机遇的前沿阵地,他又怎么可能轻易错过呢?

还有第2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便是苏联解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