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80红顶商人 > 第171章 这里可真大!每年得生产多少布料啊!

越靠近上海,市场的活力越让人震撼。

原本国营商店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私人商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街角巷尾,摊贩们支起遮阳棚,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交织成独特的市井乐章。

人流密集之处,自发形成的集市热闹非凡,蔬菜水果、日用百货琳琅满目。

烟火气与商业气息在此交融,勾勒出一幅鲜活的市场经济画卷。

当船只在码头停靠。

顾方远和曹平安越过防洪墙,站在街道的那一刻。

混杂着机油味与海腥味的空气涌入鼻腔,都市特有的繁华气息扑面而来。

街道上。

锃亮的小轿车如游鱼般穿梭,车身上的镀铬装饰在阳光下闪着冷冽的光。

涂满彩色广告的有轨电车“当当”作响,载着行色匆匆的路人驶向城市的各个角落。

双层公交车如同移动的城堡,在高楼大厦间穿行。

那些直插云霄的建筑,外立面贴着崭新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仰头望去,仿佛能触摸到天空的边缘。

与尚在建设中的深圳不同,上海这座城市早已沉淀出成熟的商业底蕴,每一块砖瓦都在诉说着辉煌的过往。

“远哥,现在咱们去哪?”曹平安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街道上飞驰而过的小轿车,喉结上下滚动,活像个看到糖果的孩子。

顾方远见他这副模样,不禁哑然失笑。

伸手在他后脑勺拍了一下。

“先去第二棉纺厂办正事,等所有事情全部办完,再好好玩两天。”

说罢,抬手拦下一辆冒着黑烟的三轮车,带着曹平安坐了上去。

三轮车突突作响地驶向纺织厂。

至于顾大壮.....

依旧在船上守着钱,这次钱太多了,如果每人拿一麻袋钱走在路上太扎眼,还不如放在船上安全些。

这一趟上海之行,承载着太多的期待与未知,而他们,即将在这座繁华都市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商业传奇。

三轮车碾过平整的路面。

不一会儿,上海第二棉纺厂的轮廓便清晰可见。

高大的灰蓝色围墙矗立眼前,透着国营大厂的威严。

顾方远和曹平安来到门卫处,报上“销售科林昌军”后,门卫迅速通过内线电话确认。

紧接着,铁门缓缓开启,仿佛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踏入厂区。

一股混合着棉絮、机油和纺织染料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

举目四望,一排排加高的二层厂房整齐排列,向远处无限延伸,宛如看不到尽头的检阅军队。

办公楼更是气派非凡。

五层的大楼,有着苏式建筑的厚重与沉稳。

墙面的红砖历经岁月打磨,与明亮的玻璃窗相互映衬。

楼前“团结、奋进、创新”的标语牌,红底白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里可真大!每年得生产多少布料啊!”曹平安仰头望着办公楼,满脸惊叹,语气中满是震撼。

顾方远看着厂区内忙碌装卸货物的场景,目光落在远处堆叠如山的布匹包上,说道:“听林科长说,光各类纱线每年都要生产几万吨,生产布匹的部门,不过是整个纺织厂的一部分罢了。”

回想起自家工厂那二十栋厂房,此刻与眼前的宏大场面相比,竟显得如此渺小。

他的话语中,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感慨。

正说着,一声熟悉的呼喊传来。

“顾老板!这边!!”

循声望去。

三楼走廊上,林昌军挥舞着手臂,白色衬衫在阳光下格外显眼,脸上堆满笑容,金边眼镜泛着光亮。

顾方远抬手回应,随即招呼曹平安:“走吧,咱们上去。”

楼梯间光线略显昏暗,墙壁上剥落的石灰留下斑驳痕迹,空气中还带着淡淡的霉味。

刚登上三楼。

就看到林昌军已等在楼梯口,他胸前口袋露出半截“牡丹”烟盒,热情地迎上来。

“哈哈哈,欢迎顾老板来我们厂参观,上一批货可还满意?”说着,便引着两人往办公室走去,皮鞋踩在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办公室内。

阳光透过墨绿色窗帘,洒下柔和的光晕。

铁皮文件柜上整齐码放着半人高的账本,墙角的摇头电扇吱呀作响,送来阵阵微风。

墙上挂着的“季度销售冠军”锦旗,虽边缘已微微卷起,但仍彰显着曾经的荣耀。

“很满意,这次过来顺便把长期供货合同签了。”顾方远坐下时,藤椅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脑海中浮现出市纺织厂送货时布匹随意包装、边角磨损的模样。

又想起上海第二棉纺厂物资运输时精心的分箱装配,布匹被防潮油纸严密包裹,木箱四角还细心地钉着防震棉。

细节之处尽显专业与用心,二者的差距不言而喻。

林昌军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欣喜。

扶了扶眼镜,急忙拿起桌上的铁皮暖壶,给两人倒上热茶,茶叶在杯中打着旋儿。

“顾老板,那具体数量定多少呢?”目光紧紧盯着顾方远,满是期待。

“按普通布匹算,我现在每天大概消耗2万斤,一个月就是60万斤,你看合同怎么签合适?”顾方远有条不紊地说着,手指轻轻叩击桌面,像是在心中默默盘算。

林昌军迅速从抽屉里拿出笔记本,钢笔在纸上沙沙书写。

“先留20万元预付款,之后每月给你发60万斤布匹,验收完你直接把钱存到我们单位账户。

至于颜色和布料类型,发货前一星期跟我们说就行,你看这样行不行?”

对于第二棉纺厂的单位账户,他也非常羡慕。

之前在深圳转账时,便已体会到它的便利。

有了这个账户,做生意无需携带大量现金四处奔波。

这也是国营大厂得天独厚的优势,更是能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的重要资本。

“没问题!你可以让人做合同了,钱晚些时候给你送来。关于外贸资质的事情,你们厂怎么说?还需要办什么手续吗?”

顾方远端起茶杯,轻抿一口,茶水下肚,却难掩眼中对外贸的炽热和渴望。

这也是他此行的目的。

林昌军往后靠了靠,椅背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