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 第103章 兵不血刃

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第103章 兵不血刃

作者:辛西娅158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0 16:01:26 来源:小说旗

士燮的府邸比三日前更加戒备森严。

士燮在正厅接见贾诩,态度依然客气,但眼神中多了几分警惕。士壹坐在一旁,面色阴沉。

“贾先生求见,可是有事?”

贾诩拱手行礼:“前日拜访,承蒙士使君热情接待。贾某回去后思来想去,觉得初次见面时太过仓促,竟忘了呈上主公特意准备的礼物,实在失礼。今日特来补上。”

士燮眉头微皱,“礼物?王使君太客气了,交州偏远,没什么好东西回礼……”

贾诩微笑摆手:“士使君误会了,这不是寻常礼物,而是王使君对交州的一片心意。”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个精致的木盒,双手奉上。

士壹突然站起:“且慢!谁知道你们江东人安的什么心?这盒子里装的什么?”

贾诩不慌不忙:“士将军多虑了。盒中不过是些糖而已,难道还能藏毒不成?”

他主动打开盒子,露出里面洁白如雪的糖粒。

士燮和士壹同时瞪大眼睛。

士壹一个箭步上前,抓起一把白糖仔细查看:“这……这是糖?怎么可能这么白!”

士燮也坐不住了,起身接过木盒,用手指蘸了一点放入口中,顿时面露震惊:“甜而不腻,纯而不杂……这比交州最上等的糖还要纯正十倍!贾先生,这糖从何而来?”

贾诩淡然一笑:“这是用交州的甘蔗所制,只不过在制糖过程中稍加改进罢了。”

士燮急切地问:“改进?什么改进能让糖变得如此洁白?”

贾诩却不急着回答,而是话锋一转:“前日初次见面,贾某本想立刻献上此物,但见士将军对我江东使者颇有敌意,便没好意思拿出来。今日见士使君态度诚恳,这才敢献上主公的礼物。”

士燮闻言,面色微红,瞪了士壹一眼:“壹弟鲁莽,让先生见笑了。”

转向贾诩时,语气已带上几分恳求,“先生可否告知这制糖之法?”

贾诩这才从怀中取出一卷纸:“这是黄泥制糖法的详细步骤,主公特意嘱咐要送给士使君。不过……这还不是全部礼物。”

士燮接过纸张,立刻被这纸的质地吸引:“这纸触感如此细腻,纹理如此均匀,绝非寻常纸张!”

贾诩点头,“士使君好眼力。这是丹阳特产的云纹纸,采用特殊工艺制成,书写流畅,经久不坏。”

士燮翻看纸张,又注意到上面的字迹:“这些字怎么如此整齐划一,像是……”

“像是印上去的,而非手写的,对吗?”

贾诩笑道:“这正是主公推广的印刷术所制。士使君请看——”

他抬手示意,门外的护卫立刻抬进几个大木箱。

箱子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数十本书籍。士燮如获至宝,拿起一本翻看,只见封面上写着《南方农事改良纪要》。

士燮的手微微发抖:“这…这是…”

贾诩解释道:“这是主公主持编撰的农书,详细记载了堆肥改良、农具制作等实用技术,特别适合南方气候。”

他又指向其他箱子,“那箱是医书,记载了治疗疟疾、瘴气等南方常见疾病的方法;那箱是水利工程典籍……”

士燮如饥似渴地翻阅着这些书籍,眼中的震惊越来越深。士壹也按捺不住,凑过来查看,脸上的敌意逐渐被惊讶取代。

士燮颤声道:“这些…这些书籍在江东很常见吗?”

贾诩微笑:“不算罕见。自主公推广印刷术后,书籍成本大降,如今江东稍有家资的百姓都能买得起几本实用书籍。”

士燮颓然坐回椅子,喃喃自语:“没想到江东已经发展到如此地步,我交州简直成了井底之蛙……”

贾诩见时机成熟,正色道:“士使君,主公派我来,正是希望交州能与江东共同发展。交州有甘蔗、珍珠等特产,江东有技术、有市场,若能联手,必能造福两地百姓。”

士燮沉默良久,终于抬头:\"贾先生,这些技术……王使君愿意全部传授给交州?\"

贾诩斩钉截铁道:“当然,主公胸怀天下,从不藏私。只要士使君愿意,江东可派工匠、学者来交州传授技术,交州学子也可去江东求学。”

士壹突然插话:“大哥,别被他骗了!北人向来狡猾多端,这些所谓的技术,谁知道是真是假?”

贾诩道:“士使君,主公常说,空口许诺不如实在技术。交州若与江东联手,不出三年,交州的糖业将焕然一新,销往中原乃至西域,获利何止翻倍?更不用说农业、医疗的改善,能让交州百姓少受多少苦?”

士燮眼中闪烁着挣扎的光芒。贾诩知道,这位交州霸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冲击。

士燮终于开口:“贾先生,此事关系重大,容我再考虑几日。这些礼物……我暂且收下,定会仔细研读。”

贾诩知道不能逼得太紧,拱手道:“理应如此。贾某在龙编城再盘桓几日,随时恭候士使君召见。”

离开士燮府邸时,贾诩注意到那些便装护卫的眼神已经变了,从戒备变成了好奇。他嘴角微微上扬——种子已经播下,就等它生根发芽了。

士燮会答应归顺的。

当他发现,拒绝江东意味着交州将永远落后于中原时,他就别无选择了。技术的力量,有时候比千军万马更有说服力。

……

三日后,士燮邀贾诩过府一叙。

这几日,士燮寝食难安,如今也想通了。他已派人试过黄泥制糖法,效果神奇,同样的甘蔗竟能产出洁白的糖,令人称奇。

还有那些医书,记载的瘴气疗法与交州郎中所用不同,却更为有效。只是他仍在纠结,一旦归顺江东,交州便不再独立。

贾诩瞧准时机,缓缓开口:“士使君,贾某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先生请说。”

“敢问士使君,是想做交州的土皇帝,还是想当造福一方、名垂青史的贤牧?”贾诩语速平缓,字字却似重锤,“若是前者,只能困守这穷山恶水,看中原如同井底之蛙望月,蜉蝣仰望青天。若是后者,可得主公全力支持,让交州百姓安居乐业,特产行销天下。”

士燮脸色数变,贾诩接着道:“更要紧的是,史书会如何写您?是冥顽不灵、终被剿灭的割据军阀,还是审时度势、造福百姓的明智之臣?”

“这……”士燮额头冒出细汗。

贾诩乘胜追击:“士使君经营交州多年,应知此地并非铁板一块。您能稳坐交州牧之位,靠的是平衡各方势力。若主公转而支持其他豪族,士使君多年心血,恐怕……”士燮猛地抬头,眼中闪过惊恐:“贾先生这是在威胁我?”

“不敢。”贾诩拱手,“贾某只是陈述事实。”

书房再度沉默,雨声渐大。

终于,士燮颓然坐回椅中:“贾先生,若我归顺,王使君当真会善待交州?”

“主公亲口承诺,交州归顺后,士使君仍任交趾太守,家族子弟可入扬州为官;交州赋税三年不增,扬州还会派工匠、医师前来相助。”

贾诩走近一步,压低声音:“士使君放眼天下,曹操多疑,岂会真心援助交州?刘表庸碌,自顾不暇;袁绍刚愎自用,志在中原,又怎会顾及这偏远州郡。

唯有王使君,既有实力护交州,又有诚意促其发展。若士使君主动归顺,江东大军便是交州屏障,各方势力绝不敢轻举妄动。”他顿了顿,又道,“降者可活,顽抗者族灭,这也是主公原话。”

士燮终于开口,声音疲惫却透着坚定:“贾先生,请转告王使君,士燮……愿率交州归顺。”

贾诩深深作揖:“士使君明智之举,必为交州百姓铭记。”

士燮苦笑道:“只望后人别骂我懦弱无能。”

“怎会?”贾诩正色道,“审时度势是大智,顺应潮流为真勇。士使君今日决断,能让交州摆脱蛮荒之名,百姓过上好日子。史书定会称赞您的远见。”

贾诩微笑不语,他明白,这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大获全胜。

士燮并非屈服,而是做出了明智选择。他给出的条件无法拒绝——归顺能保地位、家族富贵,还能发展交州;抵抗则可能一无所有,甚至性命不保。人皆趋利避害,士燮也不例外。

回到馆驿,贾诩立刻修书两封。一封飞鸽传书给王镜,报告喜讯;另一封派人快马送给孙策,命他三日后率精兵千人至龙编城南门外,既为震慑,也为防备万一。

三日后,龙编城南门外。

孙策的精锐骑兵列阵而立,阳光下铠甲闪耀,气势逼人。士燮率领交州文武官员,在万众瞩目下,向代表王镜的贾诩献上交州印绶和户籍图册。

“交州士燮,愿率交州七郡三十六县,归顺扬州牧王使君麾下,从此听调不听宣,岁岁纳贡,永不背叛!”

士燮的声音洪亮,回荡在旷野中。

贾诩郑重接过印绶。

他微微仰头,直视南方的日光,心中想的却是主公闻听喜讯后的表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