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 第39章 开办学宫

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第39章 开办学宫

作者:辛西娅158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0 16:01:26 来源:小说旗

郡主府这几日门庭若市,门槛都快被踏破了。张昭来了之后,王镜又迎来一位贵客——卢植。此前,王镜修书一封,邀卢植来丹阳。他们曾有交情,在长安时,王镜出钱换粮赈济百姓,便是卢植从中牵线促成。当时卢植隐居涿郡,收到书信后便应允,即刻启程。

卢植半路上听闻丹阳天降祥瑞、神赐作物,不禁心急如焚,于是快马加鞭赶来,一心想要亲眼见识一番。

她担心卢植舟车劳顿,身体吃不消,便让其先休息几日,之后才前往府上亲自会面。

……

“拜见郡主。”

卢植的膝盖刚弯到一半,便被王镜双手搀住。

她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卢公不必多礼,您乃长辈,这般大礼,反倒折煞我了 。”

王镜一边说着,一边引着卢植在厅中入座。

待卢植坐定,她微微侧身,关切地问道:“近来卢公身体可好?”

卢植捋了捋胡须,轻轻叹了口气:“还是老样子,这人上了年纪,难免有些三病两痛,不足为道。”

“您可得保重身子,不如我为卢公切脉一番?”

卢植早就听闻王镜医术精妙,堪称一绝,如今见她主动提出,也不推辞,当即拱手致谢:“多谢郡主关怀,那就有劳郡主了。”

王镜轻轻伸出手,将指尖搭上卢植的腕脉,眉心微蹙。

片刻之后,她收回手,温声道:“卢公身体并无大碍,只是年事已高,有些体虚,需要好好调养一番。我开些温养滋补的方子,命人精心煎好,卢公每日按时喝下便好。

“不愧是青囊仙!”卢植忍不住感慨。

随后,他眼中露出回忆之色,缓缓开口:“郡主,回想在长安之时,您便心怀天下,一心只为救国救民。那些出钱换粮赈济百姓的义举,长安百姓至今仍念念不忘,对您感恩戴德。”

“如今来到丹阳,更是亲眼所见您治理有方,把这里经营得风生水起,百姓安居乐业,对您尊崇有加,郡主的贤名早已传遍四方。”

卢植一把年纪,走过许多地方,见过不少人,可像王镜这般心怀苍生、有勇有谋的人,实属罕见。他深知自己此次来丹阳,是来对了地方。

说到此处,卢植站起身来,神情庄重道:“卢植不才,愿归于郡主麾下,倾尽所能,了却我毕生所愿 。”

“如此甚好!”王镜稍作停顿,朗声道,“我这儿有几句残诗,觉得最适合卢公不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话一出口,王镜才反应过来,这是曹操的诗句,自己竟不小心提前挪用了。

可卢植显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两句诗。

只见他双唇微张,喃喃重复着这几句诗,浑浊的双眼瞬间亮了起来。他反复揣摩着诗句里的意蕴,越品越觉得其中饱含豪情壮志,一时间激动得难以自已。

“好诗,当真是千古大作!”卢植不由自主地赞叹。

“郡主,这诗句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虽已年迈,却也还有一腔热血,想为这天下百姓再做些实事。没想到郡主竟能以如此精妙的诗句,道出我心中所想,实在令人佩服!”

他满脸通红,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就像找到了知音一般,对王镜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随后,王镜任命卢植为太学令,司掌教化,建设学宫。王镜可谓是对他寄予厚望。凭借他的声名与人脉,定能吸引源源不断的人才来投。

而后,卢植出任丹阳太学令的消息果然引发极大震动。北海大儒郑玄公开称赞这是“文脉南渡”,保存文化火种。清流震动,寒门躁动,纷纷想要前往丹阳求学,成为卢门弟子。

然而,北方的袁绍却命陈琳撰写《讨伪学檄》,曹操也扣押了兖州士子南行的队伍,试图阻碍北方士子南下求学。即便面临这样的阻碍,依旧有许多学子义无反顾地前往丹阳,其中不乏吴郡四姓的子弟,以及为躲避战乱而南下的士人。

一月后

十五岁的徐州糜氏之女糜真立在丹阳学宫门前,晨雾中青砖黛瓦的院落透着墨香。

糜真望着学宫的大门,深吸一口气,脑海中回想着兄长临行前的千叮万嘱。卢植先生最重礼数,或许不收女子入学。

于是兄长让她用灶灰把脸涂暗,用黛石将眉毛画粗,穿上宽大的直裰裹住初显的身形。

她又紧了紧束发的布巾,确保没有一丝破绽。

准备妥当后,她小心翼翼地将备好的腊肉与铜贝束修抱在怀中,抱得更稳些。

她跨过门槛,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蔚为大观的庭院,就在这时,她瞧见一个少年正蹲在古柏下逗蚂蚁,衣服上沾着草屑,看起来随性又自在。

“新来的?”少年察觉到有人靠近,抬起头来,挑起眉毛笑了笑,面容被晨光映得生动鲜亮,“你束修备的彘肩还是雉羽?”

没等她答话,廊下传来温润嗓音:“莫吓着人家。”

糜真循声望去,只见一位青衫少年执卷转出竹帘,面容清隽,腰间玉组佩随步伐轻响。

“在下吴郡陆逊,幸会。”

“在下糜震,徐州人士。”糜真慌忙后退半步,微微欠身,连忙回礼,心中暗自惊叹这少年的风度翩翩。

“你们这些世家子就爱穷讲究!”蹲在地上的少年站起身来,冲糜真咧嘴一笑,露出颗虎牙,“我叫朱然,会稽人,会耍长戟会泅水,以后有人欺你便报我名号!”

糜真在心里暗自嘀咕,瞧朱然这大大咧咧的样子,平日里欺人的怕是他自己。

可还没等她多想,朱然突然凑近在她面前晃了晃,“糜郎生得这般秀气,莫不是女公子扮的?”

闻言,糜真后背瞬间沁出冷汗。

下一刻,却见陆逊用竹简轻敲了下朱然的头顶。

“《礼记》有云‘君子不戏言’,义封又该抄书了。”

朱然吐了吐舌头,做了个鬼脸,糜真见状,也忍不住轻轻笑出了声,紧张的情绪消散了不少。

随后,糜真怀着忐忑的心情踏进学堂,堂内檀香袅袅,邻座的少年生得雪团似的白净,身上的圆领袍肘部却打着青布补丁,虽然穿着朴素,但难掩温润如玉的气质,像是个落魄士族。

他微微侧身,将一块胡饼轻轻推过界来,脸上带着一抹腼腆羞涩的笑容,轻声说道:“琅琊诸葛瑾。你是糜竺的弟弟吗?晨课要讲到申时,垫垫。”

糜真刚要推辞,前排的朱然突然扭头插话:“诸葛木头总爱瞎操心!”说着从怀里掏出油纸包,“尝尝我们富春的炙鱼干,比这酸儒的冷饼强!”

糜真犹豫了一下,接过了胡饼和鱼干,小心地吃了起来。可能是吃得太急,她突然被噎住,就在这时,一只手悄悄地递来一个竹筒清水,她抬头一看,正是陆逊。

陆逊微微颔首道:“义封鲁直却心热,他不是有意为难谁,阿瑾人也很好,你以后慢慢接触便是。”

糜真望着周围这些各具特色的少年,心中一暖。与此同时,她也暗暗下定决心,将来,定要不输于他们任何一人。

过了一会儿,卢植先生缓步踏入讲堂,原本还热闹非凡的学堂瞬间安静了下来。

行过庄重的拜师礼后,须发皆白的老者临窗而立,手中执着书卷,目光缓缓扫过台下的每一位学子,突然发问:“诸生为何来此?”

朱然站起身来,抢先捶案,大声喊道:“我要当征东将军!”诸葛瑾微微低下头,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衣袖上的补丁,轻声说道:“若能为郡守,我愿保境安民,造福一方百姓。”“愿效法郑玄公,注经释典,传承先圣之智。”陆逊如是回答。

众人的回答不尽相同,各有志向。

待众人都回答完毕,卢植才缓缓开口:“丹阳学宫建成当日,郡主为书院立匾,题名“太平书院”。当我问郡主“太平”二字由来,郡主只念了四句诗。”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卢植道出这十六字时,似有一种神奇力量,令在场学子无不动容。

也正是这四句诗,赋予了丹阳学宫如今的名字——太平书院。这里不只是求学之地,更是承载无数人理想与希望的圣地,激励人奋进,为实现抱负,为开创太平。

卢植望着学生们的眼神,既有审视又有期许。

“……当下学风不正,世人追名逐利、攀附权贵,早忘了儒家治学根本。我等需回归经典,通经致用,以学问匡正时弊。

今之世,土地兼并愈烈,吏治**丛生,社稷危机四伏。吾辈当于经学教育之中,引入实务之学,以育知行合一之士。

于太学之内,理当奖掖学术争鸣,兴理性之辩,以促学术鼎新。

人才拔擢之制,亦需更张。当破“门生故吏”之裙带弊风,以学问、德行考校士子。定时策论、辩难,奖掖寒门,广施教化,有教无类……”

糜真不自觉地握紧了双拳,身子微微前倾,听得越发入神。

就在这时,她心中忽有所感,抬头望向窗外,浅碧裙摆的一角拂过朱漆栏杆,转瞬便没了踪迹。

只见穿堂风悠悠掠过庭院,风吹花落,一地落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