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 第69章 流寇侵扰

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第69章 流寇侵扰

作者:辛西娅158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0 16:01:26 来源:小说旗

陈登将白麻外袍的广袖仔细卷至肘间,露出小臂。他站在井台边舀水净手,水珠顺着指缝滴落在青石板上。

王镜倚着廊柱看他将一尾鲥鱼按在砧板上,银刃轻轻破开鱼腹,玉竹似的指节探进鱼鳃,血水洇出珊瑚色。

陈登忽然偏头笑出声,额角碎发随着动作轻轻扫过眼尾:“主公总在这里站着做什么,回屋去吧。”

“元龙既通经史,该知《礼记》所言……君子远庖厨。”忽想起去岁颍川清谈会上,那些高谈阔论的士族子弟连麦苗与韭菜都分不清,可眼前这人却不同。

“孟子曰‘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圣人是教我们存仁心,不是教人摆空架子。”陈登一边处理着鱼,一边认真回应,“就像这尾鲥鱼,既要取它性命裹腹,便该亲手料理得干净利落,方不负它这一遭。”

“元龙说的对。治大国若烹小鲜......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可曾说过‘君子远庖厨’?他与百姓同饮浊水,共食藜藿,那蒸藜炊黍的烟气,才是真正的王佐之气。”王镜感慨道。

“正是如此。”陈登冲王镜笑了笑,澄澈眼瞳中满是认同。

处理完鱼后,他迈过门槛,抱来柴火,塞进灶膛。木柴一遇明火,便噼啪炸开火星,火光跳跃,映得他侧脸忽明忽暗,睫毛在眼下投出细密的影子。

王镜冷不防被烟灰呛得咳嗽。陈登忙用湿布垫着陶罐递来温水,王镜捧着陶罐小口啜饮。

随后,陈登转身往滚水里撒了把粳米,又将姜丝撒进粥锅,接着放入切好的鱼片。

“从前随父亲巡视堤坝,总要给河工们煮姜汤……今晚给主公煮鱼片粥吃。”

他握着木勺在陶釜中画圈,不多时,米香混着鱼鲜飘散出来,米粥渐稠。

灶膛的火光映在他侧脸上,将鸦青鬓角染成琥珀色,照出他鼻尖沁出的细汗。

王镜忽然伸手,将陈登垂落的鬓发别到耳后。

指尖擦过耳垂的瞬间,陈登微微一僵,耳尖泛着薄红。“多谢主公……”

随着时间的推移,蒸汽越发氤氲,模糊两人眉目。

陈登舀起一勺粥,轻轻吹了吹,递到王镜唇边,“主公尝尝看,晚生的手艺如何?”

王镜就着他的手抿了一口,滚烫的粥滑过喉间,暖意蔓延开来。

“元龙这手艺能开食肆。”

陈登的睫毛上沾着细碎的水珠,随笑意轻轻颤动。“主公可真会夸赞人。”

陈登虽煮了鱼片粥,但到底没忍住,还是做了鱼脍。

他切出的鱼脍薄如蝉翼,每一片都均匀剔透,切好后用井水湃过,在青瓷盘里堆成雪色小山。

陈登夹起一片鱼脍蘸上橘酱,送入口中,脸上瞬间露出愉悦之色,他的眼睛不自觉地眯成了一条缝,轻声赞叹道:“此味至美,主公与我一同享用吧!”

王镜看着那诱人的鱼脍,虽也有些心动,但还是关切地说道:“鱼生太寒凉,还是多喝些热粥吧,对身子好。”

陈登无言,随即低下头挑着粥里的鱼刺。

用完餐,王镜摊开掌心,露出一颗圆润小巧的糖丸,递到陈登面前。

陈登问道:“又是丹阳产的饴糖吗?”

“对,饭后一颗糖,今生活得长。”

“这饴糖的滋味,确实令人难忘。”

陈登不由感慨。

……

次日清晨,天色微亮,王镜与陈登便已整顿好行装,前往农田巡视。

不多时,他们便来到了稻田边。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广袤的稻田一望无际,满目金穗垂首,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陈登引着王镜穿过阡陌,千顷稻田翻涌如海,他弯腰托起稻穗,眼角眉梢浸满笑意,“单穗足有三百粒,较之寻常稻种多出五成有余。”

王镜接过稻穗对着朝阳端详,耳边继续传来陈登清越的声音:“亩产十六旦七斗,这是登丈量过七处田垄后的均数。”

“主公送来的这海外仙种,当真神奇……”

他直起身来,望向这片稻田,言语中充满了憧憬,“若是天下百姓都能种上这样的良种,那便再无饿殍遍地的惨状了。”

王镜静静地看着陈登,听着他的话语,心中却思绪万千。她想起那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陈登觉得有了良种,便能解万民倒悬。

然而,此般丰稔之景,仿若华裳掩瑕,其下藏着更为错综复杂的民生症结。

人心叵测,纵使良种高产,沃野千里,然土地兼并之势愈演愈烈,苛捐杂税如附骨之疽,致使百姓虽处丰年,却仍不免在饥馑中辗转。

但看着陈登眼中的热忱与希望,她终究没有将这些沉重的想法说出口。此刻直言,徒增沮丧,倒不如怀揣期许,待来日徐徐图之,以谋苍生福祉。

她抬手,轻轻拍了拍陈登的肩头,和声抚慰:“元龙,你所言极是。日后,我欲将此稻种广布江东……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陈登抬眼,露出微笑。

就在这时,远处山坡突然传来尖锐的唿哨声,那声音划破长空,惊得田间栖息的水鸟振翅而起。紧接着,十数匹鬃毛散乱的马匹冲下土坡,马蹄重重踏在满是泥泞的地面上,裹着泥块溅起丈余高的水花

“你们看,东阳的稻子比官仓还肥!”

“东阳真是肥得流油!我们这趟来对了!”

贼寇们狂笑着肆意挥鞭,掠过整片稻田,马蹄踏碎整片稻穗。

田埂边,一个身着蓑衣的小女孩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脸色惨白。一阵疾风随着贼寇的马队呼啸而来,将她的蓑衣猛地掀开。

她呆立当场,来不及闪避。

马队奔驰而来,领头的一匹青骢马已高高扬起前蹄。

陈登在不远处目睹了这一幕,心脏猛地一缩,不假思索地立刻吼道:“趴下!”

他不顾一切地箭步冲上前,飞扑过去,用臂弯将呆愣愣的孩子护在胸前。

慌乱中,他被断茬的稻根绊得踉跄,跪倒在地上,马掌擦着他后肩划过,衣衫瞬间裂开,渗出血痕。

陈登跪坐在泥水里,血珠洇湿衣衫,孩子终于反应过来,“哇”地哭出声。

惊马嘶鸣着调转方向,领头的刀疤汉子冲陈登喊道:“小子,活得不耐烦了?敢坏老子的好事!”

陈登抬起头,眼神中毫无惧色,紧紧盯着刀疤汉子,质问道:“你们这群强盗,光天化日之下竟如此横行霸道,就不怕王法吗?”

刀疤汉子听了,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仰头大笑起来,笑声戛然而止,他恶狠狠地啐了一口:“长安的小皇帝都被挟持成了傀儡,这天下大乱,哪还有什么王法?我手中的刀,就是王法!”

说罢,他一挥手,手下的贼寇们便纷纷围了上来——

一旁的王镜目睹一切,冷冷道:“何必与他们废话。她召出弓箭,五指如灵动的游鱼,擦过箭囊尾羽,反手抽箭射出。

利箭裹挟着劲风,直直地正中那名刀疤汉子,他瞬间发出惨叫,捂住流血的眼眶,从马上坠落。

“长眼不用,这眼睛也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话音未落,她已扯开第二箭,瞄向其他人。几乎在同一时刻,三十余名丹阳精兵从村落土墙后涌了出来,他们手持刀枪,配合默契,绊马索贴着稻茬横扫而过,贼寇们纷纷落马,摔得人仰马翻,一时间,哭喊声、求饶声充斥着整片稻田。

“饶命啊!姑奶奶饶命!”

“我们有眼不识泰山,冲撞了您,求您高抬贵手,放我们一条生路!”

“是我们错了,我们不该来东阳撒野,您大人有大量,就当我们是一群瞎了眼的畜生!”

“我们以后再也不敢了,求您饶过我们这一回!”

“对,对,我们保证,马上离开,再也不踏进东阳半步!”王镜冷眼扫过这群狼狈的贼寇,手中长弓微微下垂,却没有收起的意思,寒声道:“先把他们绑起来。”

亲卫迅速上前,将贼寇们两两一组反剪双手,用粗麻绳紧紧捆绑,像一串待宰的牲畜,横七竖八地倒在田埂边。

王镜看向陈登那边,他跪坐在泥水里咳嗽,怀里的小女孩抽噎着抓他渗血的衣襟,他轻轻摸着小女孩的脑袋柔声安慰。

王镜蹲在他身侧,“伤的重吗?”

陈登轻咳了一声,摇摇头,“我并无大碍,眼下还是审问清楚这群贼寇要紧。”

“最近很多这样的事?”

“东阳有你的精兵压着还算好,这是头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广陵十六县,被抢空的粮仓少说有五个。”

王镜踱步到被捆成一团的流寇面前,厉声问道:“你们是从何处而来?”

流寇们瑟缩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一个瘦高个哆哆嗦嗦地开口:“我们……我们从青州来。”

“青州?青州离此甚远,为何跑到东阳来撒野?把原委说清楚,若有半句假话,休怪我手下不留情!”她的声音冰冷而威严,让流寇们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瘦高个咽了咽口水,战战兢兢地讲起来。

原来,青州、兖州黄巾复起,兖州刺史刘岱在镇压黄巾时战死,昌邑陷入混乱,东郡太守曹操亲自率军前去征讨,招降谈判,最终收编了三十万降卒。

可曹操的粮草储备远远不够养活这么多人,军中管理又混乱,一部分士卒趁乱逃跑,一路流窜,为了活命,就来到附近州郡落草为寇,四处烧杀抢掠,祸害百姓,东阳便成了他们的目标之一。

王镜听完,神色愈发凝重。三十万降卒,这不是个小数目,若是任由这些逃兵四处为祸,不知还有多少百姓要遭殃。

心中暗自思量对策。这时,陈登不知何时已来到她身旁,听到这番话,也是满脸忧虑:“当务之急,得想办法围剿这些流寇,不然东阳乃至周边之地,永无宁日……我必以此事上报州牧。”

“我随你一同前往。”

王镜微微侧身,扫了一眼那些被俘虏的流寇,“至于这些人,你打算怎么办?”

陈登站直身子,目光投向狼藉一片的稻田,明澈温柔的眸子里露出一丝冷意。

“秋收正缺人手,把他们捆了押去北坡——那边二十亩晚稻还没割。他们踩碎多少稻穗,便责令其亲手收回来多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