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 第158章 万象更新

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第158章 万象更新

作者:辛西娅158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0 16:01:26 来源:小说旗

夏日的翊京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湿热的气息。连续三日的暴雨刚刚停歇,城中的低洼处便积起了浑浊的污水。张超踩着木屐,小心翼翼地穿过东市泥泞的街道。

“大人小心!”随从连忙扶住差点滑倒的张超。

张超摆摆手,眉头紧锁地环顾四周。

东市的街道上,积水已经没过了脚踝,几个小贩正愁眉苦脸地将货物往高处搬。浑浊的水面上漂浮着菜叶、碎布和各种垃圾,在烈日下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腐臭气味。几只绿头苍蝇嗡嗡地在积水上盘旋,不时落在行人裸露的皮肤上。

“这积水要几日才能退?”张超问身旁的东市令。

东市令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回答道:“回大人,往年至少三日,若是再下雨,恐怕要五六日。最麻烦的是积水退后,蚊虫滋生,疟疾频发……”

张超语气坚定:“主公将此重任交予我,我必不负所托。先带我去看看现有的排水沟渠。”

一行人来到东市边缘的一条明沟前。沟内淤积着厚厚的污泥,水流几乎停滞。张超用木棍拨了拨,污泥下露出几段断裂的陶管。

“这管道是何时修建的?”

东市令解释道:“回大人,是前朝所建,已有百余年未曾大修。每年只是简单疏通,治标不治本。”

张超点点头,心中已有计较。

翊京城内涝之患,根源在于排水不畅。他欲先在东市试点改造,若成效显着,再推广全城。

次日清晨,张超亲自带队勘测全城地势,然后他下令开挖深一丈二尺的沟渠,铺设五边形陶管,管径比旧时扩大一半,接缝处用桐油灰密封,每三十步设一沉泥井,便于日后清理。次干道则采用明沟加盖石板,沟底铺卵石过滤,石板留细缝排水。

百名工匠日夜赶工,不到一月,东市焕然一新。再逢暴雨,积水迅速排干,街道干净清爽,蚊虫大减。

“神了!真的不积水了!”

“张大人真乃治水能臣!”

张超却谦逊道:“此皆司空大人所授之法,我不过照做罢了。”

自此,翊京城内涝之患渐除,清水畅行。为让百姓安居,张超着手解决供水之事。

他命人于城郊高地开凿蓄水池,雨季储水,旱时放流,既可灌溉农田,又能补充城中用水;又效仿先秦沟渠之法,引山泉入城。

以竹管或陶管沿坡铺设,接缝处涂以桐油灰以防渗漏。清冽山泉入城后,百姓争相取用。

旧井易受污水倒灌,张超便加高井台,砖石砌筑,上设盖板,并于井旁设排水沟导流污水。数管齐下,饮水安全终得保障。

治水功成,张超转而整治屋舍街巷。

他按王镜传授的“三合土”之法,以石灰、黏土、细沙混合夯实为墙,此法较夯土更耐水浸,较水泥更易制取。

百姓初疑,见新墙坚如磐石后争相效仿。

翊京城原本布局混乱,张超重新规划,分区治理。

居住区集中建房,远离作坊和市场,减少火灾和污染。

商业区店铺沿主干道整齐排列,方便交易,也便于官府管理。

工业区则把冶铁、制陶等作坊搬到河边或下风处,不让烟尘影响居民。

继而重新修整街道。主街拓宽到八到十米,能并排走四辆马车,路面用灰浆夯实,平整耐用。小巷修成三到四米宽,像棋盘一样整齐。设置人行道,在主街两边种树或砌墙,让人车分流,再无争道之患。

起初,百姓对迁坊改道颇有怨言,但数月之后,新城气象渐显。屋舍坚固,街巷通达,烟火各安其位。

商贾赞道:“如今行商便利,再无拥堵之患!”

匠人也欣然:“作坊远离居所,家人不再受烟熏之苦。”

张超漫步新城,见市井繁荣,道路井然,心中亦十分欣慰。

治城和治水一样,疏导得法,方能长久。

王镜时刻关注着城市基建的进度,不时提醒张超。一座真正宜居的城池,还需防火无患、秽气不生。

“火患一起,延烧千家,不可不防。”

张超顿感醍醐灌顶,依王镜之言设立“太平缸”,即每坊每隔百步设一口大陶缸,平日贮满清水,一旦起火,可立即取用。

组建“水龙队”,每坊挑选壮丁二十人,配备水桶、长钩、云梯,每月操练灭火之法。

起初,百姓嫌水缸占地方,水龙队又费人力。可不久后,西市一家酒肆不慎失火,水龙队迅速赶到,太平缸供水不绝,火势很快扑灭,未延烧邻舍,众人这才信服。

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垃圾处理会逐渐成为一大难题。

为了根治此患,需要划定固定垃圾倾倒点,定点倾倒,严禁随意弃置垃圾,同时招募百姓组成清运队,每日沿街收运垃圾,确保街巷无积秽。最终把垃圾运往城外,堆以土覆盖,发酵为肥,再用于官田耕种。

新规初行时,懒散惯了的百姓怨声载道。可不过两月,街巷再无腐臭扑鼻,清风徐来,竟有草木清香。

一位七旬老者不禁感慨:“我活了大半辈子,还是第一次见到城里如此干净!”

王镜还向张超提出,城市建设应增设公共配套设施,详细阐述了公园、公厕与公共浴池的概念。

张超一点就透,再次雷厉风行地执行下去。

《周礼》有云:园囿毓草木。

张超首先命人在城内空阔处遍植榆柳,辟为苑囿。

城东设“清风苑”,引活水成池,池畔筑亭台,夏日可供百姓纳凉闲话。

城西留“平安场”,不建屋舍,专植林木,既添绿荫,又作灾时避难之所。

不多时,苑囿附近绿树成荫,游人如织,又带旺了周边的茶肆酒坊。

其次是建造公共浴池。张超在城北温泉处建“涤尘堂”,砖砌浴池,男女分开使用。无温泉处则设“汤屋”,以陶灶烧水,铜管导流,五文钱一次,初一十五免费。

有了价廉而便民的洁身之所,百姓纷纷从蓬头垢面变成洁身净体。

再次是公厕改革。每坊建砖砌公厕,下接粪池,防渗防臭。专设肥夫收运粪尿,沤熟后售与农户,既洁城池,又肥田地。

百姓见街巷再无臭气,疾病大减,无不交口称赞。

旧时粪秽横流,除了将秽物还田积肥,更开辟出能源利用新径。城郊新建十座发酵池,将粪尿与秸秆混合密封发酵,产生的沼气通过管道引入附近官舍。

夜幕降临时,沼气点亮琉璃罩灯,光亮盈盈,令一众官吏惊叹:“竟能以秽生明!”

能源改良并未止步于此。官府还大力推广改良灶台,一是普及带风箱的陶土省柴灶,可节省三成柴火;二是命矿工采掘煤炭,教百姓用砖砌烟道,既防毒气,又比木柴耐烧。

从次,改善交通,每三十里设一个驿站,快马接力,紧急军报得以实现“朝发夕至”。组织人力疏通河道淤塞,清理河床淤泥,让运粮船通行无阻,翊京的粮食供应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解决了用水、房屋、防火等问题后,张超发现城里的治安还不够好,于是他向兄长张邈请教,二人一起制定了新的治安管理办法。

加强夜间巡逻,每十户人家设一个亭长,晚上拿着木梆在街上巡逻,听到异常动静就敲梆子提醒大家。原本负责灭火的水龙队,现在也帮着抓小偷、防强盗。

这样一来,夜里有人盯守,盗贼不敢轻易作案,百姓睡觉也踏实了。

管理外来人口,官府规定符牌验身。外来商人必须携带符牌,上面刻着籍贯、职业,进城时由守门官吏核对登记册。可疑者严查,没牌子的、信息对不上的,一律不准进城。

商人们一开始嫌麻烦,但后来发现这样能防骗子、防小偷,反而更愿意来翊京做生意了。

改良户籍制度,以前户籍混乱,有人冒充身份、逃避赋税。

官府改进办法,合符户籍,每户发两张一样的登记纸,一张官府存档,一张百姓自己留着,上面写清家里几口人、有多少地、做什么营生。官府每年派人检查,确保信息准确。这样一来,谁家添丁、谁家买卖田地,官府都清清楚楚,税收也更公平了。

随着城池日美,官府又放宽宵禁,开放夜市,允许东市开到三更天。夜市热闹,灯火如昼,游人络绎。有卖字画的、卖瓜果的,官府还派巡夜卒维持秩序。繁华之景宛如太平盛世。

几月后,翊京城已经焕然一新。

街道干净,房屋坚固。市场繁荣,夜市热闹。

饮水安全,防火到位。绿树成荫,交通便利。

真是样样都安排得妥当。

从此,翊京城的治理方法,被各地纷纷效仿。

王镜赞赏有加,封张超为将作大匠,加督造翊京使衔,张邈亦获擢升。

……

天刚蒙蒙亮,陈三就被窗外槐树的沙沙声唤醒。

他披衣起身,推开木窗深吸一口气。

自打官府在巷口栽了这些行道树,连晨风都带着清香。

踩着平整的青石板路,他熟门熟路地拐进巷尾的公厕,砖砌的厕屋干净清爽,再不像从前那样臭气熏天。

从公厕出来,陈三顺手从太平缸舀水洗手。这口大陶缸是不久前官府安置的,既防火患又方便街坊用水。他抬头望了望天色,赶紧招呼徒弟往东市赶。

主街上已经热闹起来。拓宽后的道路能容四辆马车并行,两侧新栽的柳树下,货郎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经过清风苑时,几个老者正在池边亭子里对弈,水面倒映着朝阳,泛起粼粼金光。

粮铺王掌柜远远地招手:“陈师傅!新到的松木,走漕运河来的!”

陈三走了上前,摸了摸光滑的木材,心里盘算着东街酒楼的订单。自从疏通了水道,木料价钱便宜了不少,加上新式的三合土,这单活计半月就能完工。

正午时分,陈三蹲在工坊后院煮饭。新砌的省柴灶火苗旺盛,徒弟往灶膛添了块石炭,火势更旺了,煤烟却小了。

夕阳西下,陈三揣着刚结的工钱往涤尘堂走去。

推开木门,一股温热的水汽扑面而来。他褪下沾满木屑的衣衫,缓缓浸入池中,温热的泉水立刻包裹了全身。他长舒一口气,感受着疲惫随着蒸腾的热气一点点消散。隔壁池子里,几个街坊正闲聊着今日的见闻,笑声在水汽氤氲的空间里回荡。

“这温泉水可比自家烧的舒服多了。”

陈三抹了把脸,靠在池边闭目养神。他想起从前只能在木桶里草草擦洗的日子,如今花上五文钱就能泡上半个时辰,实在是舒坦。

擦干身子出来时,天已完全黑了。

主街两侧的陶灯一盏接一盏亮起,远远望去,宛如一条火龙蜿蜒盘旋。夜市已经开张,各色灯笼将街道照得如同白昼,叫卖声、谈笑声隐隐传来。

梆子声由远及近,巡夜的亭长带着两个青壮走过。

陈三安下心来,往家的方向走去。躺在新屋里,陈三盘算着,该去官署更新户籍纸了——他下月想再修两间新屋。想到这里,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起来。

瓦檐外,星河垂落,与翊京城中万家灯火融成了一片。

【叮——成功获得信仰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