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 第166章 种植仙麦

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第166章 种植仙麦

作者:辛西娅158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0 16:01:26 来源:小说旗

暑气消尽,寒风渐起。孙策即将外出驻守,孙权与孙尚香也将回江东。临别之际,王镜亲自到渡口为他们送行。

秋风吹过,江畔的芦苇染上霜色。

孙尚香正指挥着侍从们搬运行李,叽叽喳喳的声音像是鸟儿清脆的啼鸣。

“那个漆盒要轻拿轻放!里面装着杨夫人亲手做的蜜饯……”

孙权站在一旁,手里捧着一卷竹简,时不时抬头望向王镜,欲言又止。

孙策系好披风,转身朝王镜走来。秋日的阳光落在他眉宇间,将那抹惯常的率性笑容也镀上了几分温柔。

他在她面前站定,低声道:“主公,这一去,怕是要到年关述职才能回来了。”

王镜笑着点头:“一路顺风,万事保重。”

她顿了顿,补充道:“近日听闻刘表在江陵增派水师,动向可疑。伯符驻守期间多加留意,若有异动,速遣快马回报。”

“遵命。”孙策单膝跪地,郑重行了一礼。

不多时,远处传来船夫的吆喝声,渡船已经准备启航。他随即转身大步走向渡船,背影挺拔如松。

直到船只渐行渐远,变成江面上的一个小黑点。

秋风卷起几片落叶,打着旋儿落入江中,随波远去。凉意袭来,王镜也转身离开。

马车沿着官道返程,路旁粟米已收割殆尽,只余整齐的茬子。

王镜望着连绵田野,心中思索着又一件关乎民生的大事——在徐州、豫州种植冬小麦。

冬小麦耐寒,若能赶在霜降前播种,来年麦收不仅能补充军粮,还可缓解青黄不接时的粮荒。

经过反复考量,她心中的计划渐渐成形……

……

夜色如墨,星光稀疏。翊京城郊,刚收割完粟米的农田浸润在露水中,散发着潮湿的泥土气息。

“系统,兑换高产冬小麦种子。”王镜在心底默念。

【叮!兑换成功,消耗5000信仰值,获得100公斤高产冬小麦种子。该品种具备抗寒、抗旱、抗倒伏特性,亩产可达500公斤,产量是普通品种的三倍。】

话音刚落,种子已均匀撒入田中。王镜指尖绿光微闪,施展“速生术”。刹那间,种子生根发芽,嫩绿麦苗破土疯长,转眼已有寸许高。

确认麦苗生长良好后,王镜转身隐入夜色之中。晚风拂过,新生的麦田泛起细碎的绿浪,在寂静的夜色中悄然生长。

……

翌日清晨,晨光熹微,农女阿桃推开吱呀作响的柴门,准备开始一天的劳作。

正当她弯腰拿起门边的水桶时,一抹青色吸引了她的目光。

一只通体青翠的小鸟正立在院前的石磨上,喙间衔着一支麦穗,歪着头看她。

那鸟儿不过巴掌大小,羽毛却如翡翠般晶莹透亮,在晨光中泛着奇异的光泽。

阿桃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鸟,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小鸟啾啾叫了两声,突然振翅飞起,却只在低空盘旋,似乎在等她。

阿桃鬼使神差地放下水桶,跟着小鸟走去。小鸟飞一段停一段,引领着她穿过村道,来到城郊的农田边。

“咦?”阿桃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

昨天还是一片光秃秃的粟米茬地,此刻竟麦浪翻涌!

那麦苗已经成熟,结出了沉甸甸的麦穗,在风中微微摇曳。

阿桃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摸了摸麦穗,确认这不是幻觉。

她喃喃自语:“这……这怎么可能?这块地刚收完粟米,要休耕到明年春天才能种春麦啊!”

小鸟在她头顶盘旋两圈,发出一串清脆的鸣叫,然后突然冲向高空,消失在云层中。

阿桃呆立原地,半晌才回过神来,连忙跑回村里喊人。

“爹、娘!村长!快来看啊!东边的田里凭空长出麦子了!”她的喊声惊动了早起劳作的村民。不一会儿,田边就聚集了十几个人,大家对着突然出现的麦田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怪事,我昨天傍晚路过时还是空地呢!”

“这麦子是从哪里来的?”

“你们看这麦苗,叶片比平常的宽大许多!”

“奇事,莫不是天降祥瑞?!”

农人们议论纷纷,最终决定上报官府。消息层层上报,最终竟惊动了翊京城的司空大人。

不多时,一队车马缓缓驶来。为首的正是当朝司空王镜。

有人喊道:“主君来了!”

村民们自动让开一条路,眼中带着敬畏。

王镜身着素色长袍,缓步走到田边。

她俯下身,仔细查看着田里的麦苗,时而用手指轻轻拨开叶片观察,时而捻起一撮泥土在指尖摩挲。

观察良久,王镜直起身来,面向众人。

“诸位不必惊慌,这是天降祥瑞啊!”

“祥瑞?”老村长拄着拐杖上前一步,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疑惑。他身后的村民们也都面面相觑,交头接耳地小声议论着。

王镜微微颔首,解释道:“昨夜我观天象,见东方有青气升腾,原是青鸟衔仙种而来。这必是上天见我等勤勉耕作,特赐高产麦种,助我等渡过寒冬。”

站在人群中的阿桃突然惊呼出声,她激动地向前挤了几步:“青鸟?我刚才确实看到一只青色的小鸟!它引我来这里的!”

这番话在村民中引起一阵骚动。几个年长的老人已经颤颤巍巍地跪倒在地,朝着麦田方向虔诚叩拜。更多人则用充满期待的目光望向王镜。

王镜趁机说道:“此麦名为冬仙麦,耐寒耐旱,产量极高。若现在播种,来年开春即可收获,正好接上春荒。”

老村长仍有些迟疑,他捋着花白的胡须问道:“主君,这麦子真能在冬天生长?我们祖祖辈辈都是春种秋收啊,从未听说过冬天能种庄稼的。”

王镜露出温和的笑容,指着眼前的麦田说:“这片麦田,不正是在寒冬中生长吗?”

村民们顺着她的手指望去,只见田里的麦穗沉甸甸地低垂着,金黄的麦浪在寒风中轻轻摇曳。

饱满的麦粒压弯了麦秆,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这丰收的景象让不少人开始相信这确实是上天的恩赐。

……

随后,王镜指挥众人开始选种工作。

她让农人们挑选出颗粒饱满、色泽金黄、无病虫害的麦穗、麦粒当做种子,然后分发到各郡县。她还调派熟稔农事、已掌握“冬仙麦”种植法的农官,奔赴各地指导,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

与此同时,王镜主持编纂《麦作要术》,书中详细记载冬小麦从种植到加工的各个环节,播种的深度、间距,施肥的时机、种类,以及冬季防寒的特殊技巧,比如在麦苗上覆盖稻草保暖,在雪后要及时清理积雪等。

此书刊印发行后,迅速在乡间流传,越来越多农民开始尝试种植冬小麦。

田野间新添成片青翠麦苗,成为秋冬之际独特的风景。

王镜还命人收割部分麦子,在石磨上碾压脱粒后磨成细粉。经过筛麸取精,加水揉成面团,静置片刻便可制成各类面食——汤饼、饵饼、蒸饼、烙饼,不仅滋味鲜美,更便于储存携带。

她先在军中推行此物,待将士们将面食传回家乡后,又在翊京举办盛大面食宴,邀世家大族共赏。

宴席间,御厨在王镜指导下制作了十余种面点:细如发丝的龙须面、薄如蝉翼的春饼、香甜软糯的枣糕……令宾客们大开眼界,赞不绝口。

自此面食渐成贵族风尚,而后自上而下流传民间,终使中原百姓改变了千年食粟之习,形成南稻北麦的饮食格局。此皆后话,却已埋下伏笔。

【叮——成功获得信仰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