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 第181章 小帽一顶

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第181章 小帽一顶

作者:辛西娅158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0 16:01:26 来源:小说旗

建安元年春,新春休沐既毕,枢机重运,文武百官齐聚朝会。荀彧奏请广纳人才,征调地方政绩优异的官员入朝任职。

荀攸任尚书仆射,为尚书台副职;钟繇出任廷尉,凭借其擅长刑律之能主管司法;陈群担任选曹尚书,负责官吏铨选……

此次人事更易,或征调州郡能吏入仕中枢,或徙转各地官员以调补要职;更征辟闾巷隐逸、乡邦名士,委以州郡牧守、丞尉之任,使才适其用,官得其人。

又议春耕诸事,敕令郡国守相劝督农桑,广植稻麦及土豆、红薯等高产作物,严核种粮农具之调配,整饬水利工程。

为发展畜牧,在翊京郊外建设鸡舍和猪场,施先进之法,广传阉猪、积肥、分群饲养等便易之术,选育良种,改良饲粮,以提升禽畜出栏、产蛋之数。

还会编印简易手册,树立乡野示范,减免养殖户赋税,鼓励百姓养殖,务使鸡豚富足。

此外,议及军粮调拨、边塞修缮诸事,以固国防;又商讨祭祀仪轨,安排天子刘协亲祀宗庙,彰显“以孝治天下”之道。

几日后,宗庙祭祀仪式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拉开帷幕。

寅时三刻,晨雾未散。太常卿已领着十二位礼官在庙前肃立,他们手持玉圭,面色凝重如庙前石兽。远处传来车轮碾过御道的声响,由远及近,渐渐清晰。

天子玉辂缓缓驶来,刘协端坐其中,头戴十二旒冕冠,身着黑色礼服,双手交叠于膝上。

“天子至——”太常卿高声宣喝。

百官跪伏。

随后,另一队仪仗自西侧而来。

那是王镜的车驾,朱轮华毂,前导的虎贲卫士执金钺、黄钺。车帘掀起,王镜一袭玄色深衣款步而下。

乐声骤起,庄严旋律回荡在庙宇间。

太常卿引导天子与王镜一同步入庙门。

入内后,只见檀木供桌上陈列着青铜礼器,最中央是汉高祖的神主牌位,两侧依次排列着历代先帝。

“跪——”礼官唱道。

刘协跪于蒲团之上,王镜则立于其侧。

初献环节,由天子亲自向祖先牌位敬酒。

刘备垂首,呈上青铜酒爵。他作为汉室的远支疏亲,承蒙王镜开恩,负责传递祭品,虽然这是祭祀中的微末事项,但能亲手触碰祭器,已是无上荣光。

刘协神情肃穆,双手稳稳地端起酒爵向祖先牌位前倾倒。随后,他拿起祝文诵读。

“维建安元年,岁次丙子,二月乙亥朔,孝曾孙皇帝协,敢昭告于皇祖高皇帝……”

念到一半,王镜接过祝文,继续诵读起来。

“……今率百官虔修祀典,伏惟圣灵,降鉴丹诚……”此举代行天子之职。

而站在记录席的主簿杨修在竹简上记下,“……丞相镜,礼同天子。”

亚献和终献环节,王镜亲自执爵,仪态从容地将酒液倾洒在祭坛前。

供食之际,侍从们抬着盛满煮熟牛羊猪的食器,以及装满五谷的器皿,整齐有序地摆上供桌。那牛羊猪色泽诱人,五谷颗粒饱满,这便是“荐腥”之礼。

“跪拜祈福——”

刘协伏地而拜,额头触地。王镜却只是微微躬身,目光始终平视着高祖的神主牌位。

祈福完毕,燎祭开始,祝文与玉帛被投入鼎中。随着火苗的窜起,它们瞬间被点燃,熊熊烈火将祭品吞噬,袅袅青烟升腾而起,送达祖先,这便是“燎祭”。

“送神——”

奏乐送别祖先神灵,天子率群臣再拜。

仪式临近尾声,分胙环节开始。太官令将祭肉分切装盘,按品阶分赐群臣,寓意共享祖先福泽。

祭肉中,肩胛部位最为尊贵,被单独盛放在鎏金托盘内,由太常卿亲自捧至王镜面前。

黄昏,宗庙偏殿内。

刘协缓缓走到殿中央,仰起头,目光久久凝视着宫殿墙壁。王镜目光淡淡扫过殿内侍立的宫人,那些人立刻无声退下,只留下他们二人。

刘协缓步上前,指尖轻轻抚过廊柱上斑驳的云纹,他轻声开口道:“王卿可知,这宗庙梁柱上的彩绘,还是光武皇帝时所绘?我今日望着那些神主牌位,忽然想起高祖斩白蛇的传说……原来巍巍汉祚,竟也到了垂暮之年。”

片刻的沉默后,刘协继续说道:“听闻左将军刘备,是汉室宗亲?”

“陛下有何吩咐?”

“我想见一见他。”

“刘备虽是汉室宗亲,但毕竟血脉疏远,陛下为何突然想见他?”

刘协的神色有些激动,声音也微微发颤:“只是说说话。”

他的眼神中满是哀伤与无奈,“我没有叔伯兄弟,没有可托孤的宗亲,他纵是远支,身上也流着高祖血脉……若爱卿不愿,我,我便不再提。”说到最后,声音已低不可闻。

王镜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不紧不慢道:“陛下若想见,臣即刻安排便是。”

刘协眼中瞬间亮起光芒,笑容灿烂,语气中满是欣喜:“有劳爱卿!”

……

刘备接到天子诏令时,正在府内翻阅竹简。烛火映照下,他眉间微蹙,低声自语:“陛下深夜召见?”

翊京局势微妙,丞相王镜如今在朝中威望极高,天子对其言听计从。若被误会自己借宗亲之名结党,恐怕会引来不必要的猜忌。

他沉吟片刻,目光落在案几上一顶白日里随手编的草帽上。那是他幼时的手艺,如今偶尔编来,权当消遣。

“刘大人?”侍从在门外轻唤,“宫中车驾已至。”

刘备深吸一口气,将草帽拢入袖中,眼中锋芒尽敛,唯余温润。

“走吧。”他笑了笑,起身整理衣冠。

不多时,刘备踏入殿中,见刘协端坐于案几之后,他眉目清秀,比同龄人多了几分沉静。

刘备恭敬行礼:“参见陛下。”

“免礼。”刘协抬手示意,声音温和,“玄德终于来了。朕常听说丞相手下有位宗亲是中山靖王之后,今日一见,果然仪表不凡。”

刘备微笑:“陛下客气了。臣漂泊半生,今日能见天子,如见亲人,心中百感交集。”

他顿了顿,目光柔和地望向刘协,“臣见陛下气色甚好,心中欣慰。”

刘协轻叹一声:“朕虽居帝位,却少有亲人相伴。今日得见玄德,也觉得十分亲切。”

说到此处,他眼中泛起一丝落寞,似在追忆什么,片刻后才继续道:“汉室人丁稀薄,衰败至此,或许……天意已不再庇佑我刘氏了。”

他苦笑,“难道,是朕德行有亏的缘故?”

刘备心中一凛。刘协这番话,几乎是在自陈无力回天之意。

他斟酌片刻,温声安慰:“陛下年纪尚轻,不谙世事,岂能把一切罪责安在自身身上?”

他心里清楚,刘协当了这么久的傀儡皇帝,想振兴汉室也是有心无力。

“陛下心怀天下,已是难得。”刘备继续道,语气诚恳,“臣虽年长几岁,但亦曾年少轻狂,历经挫折才稍明事理。如今天下已有丞相辅佐,丞相大才,可安天下,定能重振朝纲。”

刘协闻言,目光微微闪烁,低声道:“是啊,丞相仁义宽厚,朕能有今日,全赖丞相扶持,朕不如她矣。”

他的语气平静,却透着一丝认命的疲惫。

在王镜压倒性的权势阴影下,刘协不过是棋盘上一枚任人摆布的棋子,连决定自身命运的资格都被剥夺。无论她是真心扶汉,还是终有一日会取而代之,刘协都已接受这命运的指向。

他早已将自己的帝王尊严与江山宏图,尽数交付给未知的天意,在漫长的蛰伏中,将所有不甘与期待,都化作了逆来顺受的沉默。

“天意如此。”他轻声说道,似在自言自语,又似在向刘备倾诉,“这话压在心里许久,无人可吐露。今日见到玄德,终于能说出口。”

他抬眸,眼中竟有一丝释然:“若真有来日,在九泉之下见到列祖列宗……但愿他们能明白,这天下……终究是有命数的。花开花落有时,朝代更迭亦有定数,不过是顺者生、逆者亡的道理罢了。”

刘备心中一震。刘协这番话,几乎是在暗示他已做好禅位的准备,只是想在最后时刻,向这位刘氏宗亲吐露心声。

他一时不知如何回应。支持?显得不忠。反对?恐怕会得罪王镜。沉默片刻,刘备选择聪明地转移话题。

刘备笑着从袖中取出那顶小巧的草帽,递向刘协:“臣幼时家境贫寒,以织席贩履为生。近日闲来无事,随手编了一顶,手艺粗陋,陛下若不嫌弃……”

刘协眼睛一亮,接过草帽细细端详:“编草帽?朕还从未见过民间手艺呢。”

他指尖轻抚草帽的纹路,眼中浮现出好奇与欣喜:“真精巧!朕还是第一次收到这样的礼物,多谢玄德!”

刘备见他神情舒展,心中稍安,顺势聊起故乡旧事。

“陛下可知涿郡风土?”他语气轻松,似在讲述一段遥远的回忆,“那里虽不比昔日洛阳繁华,但民风淳朴,百姓尚武。臣少时顽劣,常与同乡孩童摘野果、斗蟋蟀,倒也快活。”

刘协听得兴致勃勃,眼中闪烁着向往:“摘野果?斗蟋蟀?朕从未体验过这些……”

刘备笑着点头,继续为他描述涿郡的趣事——夏日里孩童们追逐嬉戏,秋日时采摘野果,冬日则围炉听老人讲述故事。刘协听得入神,仿佛透过刘备的讲述,看到了一个从未接触过的鲜活世界。

一位仁德长者,一位少年天子,闲话家常,气氛渐暖。

良久,刘协把玩着草帽,忽然感慨:“皇叔,朕自幼长在深宫,少有亲人相伴。今日能与您闲话家常,真是难得。”刘备温和安慰:“陛下年纪尚轻,日后有了子女,定会有更多亲人相伴。”

他看了看殿外渐深的天色,恭敬道:“只是今日祭祀已毕,陛下劳累,不宜久谈。臣先行告退,陛下保重龙体。”

刘协郑重颔首:“皇叔也要保重,朕盼着下次再见。”

刘备含笑点头,躬身退出殿外。

离开皇宫时,夜色已深,刘备回想着刘协的话,思绪万千,眸色比夜色深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