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 第42章 东阳陈登

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第42章 东阳陈登

作者:辛西娅158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0 16:01:26 来源:小说旗

王镜车驾自广陵沿黄土官道向东阳县城行进。远远望去,县城城墙低矮,如伏牛静卧,青瓦屋檐间几缕炊烟袅袅升起。她便吩咐侍从找个茶棚歇脚。

此时正值春耕,官道旁水田里,数十顶竹笠倒映水中,农人弯腰把翠色秧苗插入如镜的水田,远处布谷鸟声断断续续。村童趴在田埂边,用芦苇杆逗弄水洼里的蝌蚪。

这座小城,粗朴里透着周全,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安宁祥和,堪称乱世中远离战乱的一片净土。看来,这里的官员着实用心了。

蓦然,王镜发现个年轻男子正在稻田里摸鱼。

那人穿着不合身的粗布衫,裤腿卷到膝盖,弓着腰在泥水里摸索。

他脚边的竹篓里半浮着几尾银鳞,发髻松散,垂下的黑发沾了泥星子。

晨雾里晃动的侧脸白得扎眼,眉骨投下的阴影里嵌着对清亮眼瞳,清隽眉目不似庄稼汉。

那人直起身来,水珠顺着胳膊滚落,正撞见王镜驻足的马车。

他甩了甩湿漉漉的手,将刚逮住的鲫鱼抛进竹篓,眼尾忽地弯起道月牙,冲外乡人一笑。

这是王镜与他的初次照面。

谁能料到,第二次碰面竟是在馆舍。彼时,他已换了身份,成了东阳县县令陈登。

听闻丹阳郡主下榻自己治下,于情于理都得前来拜会。显然,两人都对第一次见面记忆犹新。

他穿着一身靛青色的官袍,腰间悬着青玉莲花佩,前日散落的黑发此刻规整束在玉冠下,只眉眼依旧清朗。

“下官陈登拜见郡主,前日稻田里失礼,实因巡察春耕时瞧见稻花鱼肥美。”他抬眼轻笑,和王镜从前见过的士族都不同。寻常士族子弟,多是沉迷清谈,讲究虚礼,眼前这人却务实得很。

“无妨,那日见你在田间,毫无官架子,倒像个寻常农家子弟。”王镜眼里闪过一丝兴味。

陈登直起身,神色认真道:“下官身为东阳的父母官,本就该常到田间地头,了解百姓疾苦,春耕之事关乎民生,半点马虎不得。”

王镜微微颔首,目光在他身上打量。

原来他就是陈登。杨夫人提起过他,有意与之议婚,不过看陈登的样子,估计他自己都不知情,王镜也没声张,只当一切都不知道。

这样的人才,比起和他结为姻亲,更适合招揽成为自己的下属,让他辅助自己,以尽其才。

想着,王镜嘴角噙着一抹淡笑:“东阳县在你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倒真是难得。”

“都是百姓勤劳,下官不过做些分内之事。只是这乱世之中,想要护住这一方安宁,实属不易。”陈登十分谦逊,但话语间透着几分忧虑。

“这天下动荡,各方势力纷争不断,东阳能独善其身,陈县令想必费了不少心思。”

“下官不才,只愿能守好这一方百姓,不负朝廷,不负黎民。”听闻此言,王镜不禁由衷地感到敬佩。

“陈县令心怀百姓,举措务实,实乃东阳百姓之福。往后若有难处,尽可告知,能帮衬之处,我定不会袖手。”

这番话,说得真诚又带着几分豪爽,毫无天潢贵胄高高在上的姿态 ,倒让陈登颇感意外。

陈登笑道:“郡主豁达明理,实非寻常人可比。你我岁数相仿,若郡主不嫌弃,往后唤我表字元龙便好。”

陈登,陈元龙。

王镜爽快应下:“好,元龙。我单名一个镜字,表字照君 。”

陈登当即恭敬行礼,口中轻唤:“照君。”

礼毕,他兴致勃勃地提议:“照君,城郊有处水塘,鱼肥景美。不如一同前去钓鱼,再到农家吃顿晚饭,尝尝乡野佳肴,一品人间烟火。”

王镜心中莞尔,不禁感慨,初次见陈登,他在稻田摸鱼。这才第二次碰面,他便邀自己去钓鱼吃鱼。看来他对鱼,当真是喜爱至极。

后来,他们当真一道去城郊水塘钓鱼。

城郊水塘浮着几片睡莲,柳枝垂绦扫过水面,芦苇丛在东南角围出天然屏障。

两人相隔三丈各自抛竿。

王镜半眯着眼,感受着微风拂面,不禁忆起在长安乡下庄子时,也曾与贾诩这般一同垂钓。可如今时过境迁,不知故人身在何处?

王镜轻轻叹了口气,收回心神,专注地盯着水面。

没过多久,王镜便见浮子在水面划出细密涟漪,竿梢剧烈震颤,旋即猛地弯成新月,银鳞在粼粼波光里一闪而过。她赶忙收线,一条银鲤破水而出。

“今日鱼群都在照君那边呢。”陈登轻声说道,声音仿佛是从水底幽幽浮上来的。

他看着满是羡慕,脚边鱼篓依旧空空如也。

王镜将银鲤从鱼钩上取下,放入鱼篓,随后再次挂上鱼饵抛出钓竿。

“今日鱼儿肯赏脸,让我有所收获,不过是运气稍好罢了,换个时日,指不定我也得对着空篓发愁。”她眼中带笑安慰道:“元龙莫急,钓鱼讲究心境与机缘。鱼儿爱扎堆,说不定下一刻就成群往你那儿去了。”

日影悄然西移,王镜脚边又多了三四尾鲫鱼,陈登鱼篓始终空着,倒有只翠鸟停在他竿头理羽。

陈登忽然轻笑出声,缓缓开口:“这潭中鱼,见饵便吞的是愚钝,审时度势的才是智者……看来今日我碰上的,都是些精明伶俐的鱼。”

王镜抬眸望向陈登,“钓鱼本就是图个闲适自在,得鱼多少实在不必挂怀。若你不嫌弃,我这些鱼分你几条。”

陈登一边说着郡主的好意陈某心领了,一边接过鱼放入鱼篓。紧接着他就抬眼望了望天色,拍了拍灰尘站起身。

“照君,时间不早了,我们回去吧。寻个农人,将今日的收获烹制成美味,也算是不虚此行。”王镜道好。

暮色渐深,远处农舍升起袅袅炊烟。二人并肩沿着蜿蜒的小路往回走,脚下的泥土松软而湿润。他们踏着晨露而来,伴着夕阳回去。此刻落日西沉,天边染作橙红,余晖洒落在水塘,波光粼粼,如梦似幻。

陈登领着王镜,来到一处农人的院舍。穿过两重竹篱,只见一位正在舂米的老农抬起头,脸上绽出笑容。

“小陈县令,今日来得可真巧。”

陈登熟稔地与他打招呼:“阿伯,又得麻烦您了。今天我俩钓了些鲜鱼,想请您帮忙烹煮一下。”

老农接过鱼篓,爽快应下,热情地将他们迎进院子。

庖屋里白雾升腾,王镜瞧见陈登喉结在青衫领口微微滑动。老农的桑木砧板响得极有章法,刀刃破开鱼腹的沙沙声与斩断细骨的脆响交替成韵。

不多时,老农便端上热气腾腾的鱼汤和薄如蝉翼的鱼脍。

陈登迫不及待夹起一筷子近乎透明的鱼脍,蘸料在暮色里泛着琥珀色的光,放入口中细细咀嚼,一脸满足,随即又赶忙招呼王镜。

“试试这个。”

“《诗经》讲‘炮鳖脍鲤’,可要论刀工火候,还得是乡野庖厨最懂真味。”

王镜尝了一口鱼生,有一股江水裹挟青苔的气息,混着姜蒜的辛辣在齿间散开。果然还是不习惯吃生食。

王镜斟酌着说道:“生鱼虽鲜,到底寒凉伤身。”

陈登正把第三片鱼脍送入口中,听了大笑:“若为口腹之欲折寿,岂非胜过在浊世苟活?”

王镜看着陈登大快朵颐的模样,眉头微皱,满心无奈。这生鱼片吃多了定要生虫。历史上的陈登就是因腹有虫疾年纪轻轻去世的。

一想到这儿,王镜恨不得立刻去寻打虫药来给他服下。须臾,她计上心来。

【叮——成功购买“驱虫药”(一盒)】

王镜缓缓从袖中掏出一颗与糖丸有几分相似的药丸,而后端到陈登面前,脸上挂着温柔笑意:“元龙,来尝尝这丹阳特产的饴糖,甜着呢。”

陈登闻声抬眸,目光落在那色泽诱人的“饴糖”上,毫无戒备,伸手便接了过去。他笑着打趣:“照君有心了,竟还随身带着这般好物。”说罢,随手丢进嘴里,牙齿刚一咬合,眉头瞬间皱起,脸上闪过一丝惊愕。

“这饴糖……味道似乎有些古怪。”陈登咂咂嘴,疑惑地看向王镜,“照君,这真的是饴糖?怎么还有股药味?”

王镜眨了眨眼,故作无辜道:“啊?不会吧,我尝着挺正常的呀。许是存放的地方沾了些药材气味,不碍事的,快吃了吧,对身体好呢。”

陈登半信半疑,却还是选择相信。

“罢了罢了,友人一番好意,再怪的味道我也认了。”他悄悄端起一旁的茶水,一饮而尽,试图冲淡口中怪异的味道。

夜色如墨,浓稠地晕染开来,将农家小院温柔包裹。院中的石桌上,王镜与陈登对坐,享受着酒足饭饱后的惬意。

陈登忽然起身,几步走进院子角落的草丛里。他微微蹲下,双手在其间小心地翻找。过了一会儿,他双手合拢,不知捧着什么东西回到王镜身前。

陈登的睫毛在月光下折出细碎的光,指缝间漏出几点游移的幽绿。

“照君,且看我给你带了什么。”他尾音里压着笑。

说话间,他慢慢打开掌心,碎银似的流光漫出来,顺着陈登舒展的指骨倾泻。

趴在他手心的萤火虫拍拍翅膀,扑簌簌飞起来。

王镜不禁睁大了眼眸,脸上绽放出笑涡。

她小时候夏日夜里常能见到萤火虫,后来便很少看到了。没想到在此处还能见到,亏陈登能想到寻来。

“萤辉点点,煞是好看。”

在这里,王镜只觉偷得浮生半日闲。自离开长安,一路辗转颍川、丹阳,再到徐州,她始终疲于奔命。如今身处田园,才终于给自己放了个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