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 第61章 出城求和

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第61章 出城求和

作者:辛西娅158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0 16:01:26 来源:小说旗

夏雨如注,浇透了南昌城头的青砖。诸葛玄手扶女墙,目光望向城内。

三日前还能隐约瞧见的袅袅炊烟,如今已彻底消散不见。

城垛间巡逻的士卒,与月初相比,人数竟又少了三成。那些空出来的位置,很快被裹着麻布的民夫填补上去,可他们连举盾的姿势都显得极为生涩,一看就是毫无经验。粮仓里的粟米所剩无几。

诸葛玄收到袁术的文书,上面只写着“死守待援”四个字,可承诺的援军却迟迟不见踪影,不知何时才能抵达。

夜幕降临,诸葛玄看见孙策军中的火箭如流星般划破夜空。城下三十丈外新筑起的土山上,投石机的轮廓在火光映照下忽明忽暗。

望着这一切,诸葛玄心中满是无奈与绝望,长叹一口气后,终于做出了决定:主动出城求和。

“开城门。”他说出这三个字时,缓缓解下腰间豫章太守的银印。

城门缓缓打开,诸葛玄身着单衣、赤着双足,走在最前面,手里捧着盛着官印的漆盘。

他看见当先一骑的白马踏碎水洼,马背上的少年将军金冠红缨,眉目英俊,正是孙坚的长子孙伯符。

“豫章郡户籍七万三千户,现存守军四百二十七人。”诸葛玄的嗓音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平稳,将漆盘高高举过头顶。

“将军,城中皆是无辜百姓,战火一起,必定生灵涂炭。恳请将军高抬贵手,放过城中百姓,玄愿以一人之命相抵!”

身后传来压抑的啜泣声。守军纷纷扔下佩刀,铁器坠地的回音在瓮城里久久回荡,迟迟不散。

孙策下马的脚步声很轻,他接过印绶,上前一步扶起诸葛玄,说道:“先生此举,真乃大义。我孙策虽为武将,却也深知百姓疾苦,岂会做出屠城这等伤天害理之事。先生放心,只要你等归降,我必保城中百姓周全。”

诸葛玄听闻此言,心中的一块大石总算落了地,眼眶微微泛红,再次拱手谢道:“将军仁义,玄代城中百姓谢过将军大恩。”

于是,孙策挥军,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南昌城。城中百姓见敌军入城,却对百姓秋毫无犯,不禁暗自庆幸诸葛玄这一求和之举。

安顿好军队后,孙策将诸葛玄请至府中,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先生,我家主公王镜听闻先生之才,十分赏识,特命先生带着家眷前往丹阳。”

诸葛玄心中一惊,脸上瞬间露出忐忑不安的神色。

前往丹阳,无疑是身处他人屋檐之下,从此受制于人。

可如今城已破,自己又刚刚投降,哪还有拒绝的余地。

犹豫片刻后,诸葛玄无奈地拱手应道:“既如此,玄自当遵从贵主公之命。”

此后,在孙策的精心部署下,整个豫章郡迅速被占领。

各郡县官员得知南昌已降,大都望风而降。短短数日,王镜的势力便在豫章郡稳稳扎根。而诸葛玄也在收拾好家眷行李后,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前往丹阳的路途,前路茫茫,不知等待他的将会是怎样的命运。

……

在丹阳理政的王镜收到军报,展卷一阅,见上面写着豫章郡已被攻克,诸葛玄及其家眷正前往丹阳,脸上瞬间绽出欣喜之色,旋即传令犒赏三军。

王镜脸上笑意未减,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诸葛玄的身影,对他的到来愈发期待。此人素有才名,治理豫章多年,人脉、见识都是难得的资源。若能将他招致麾下,不仅能化解豫章潜在的隐患,还能为自己的势力添一员智谋之士。但愿他能看清局势,与自己共图大业。

这日,丹阳城被蒙蒙细雨笼罩。

诸葛玄一家所乘坐的青布马车,在这样的雨幕中缓缓前行,刚转过街角,便见十余名皂衣仆役捧着铜盆丝帛候在府门前。

随后,一位青衣文士走上前来,伸出手,亲自掀开马车的车帘。

他不卑不亢地自我介绍道:“诸葛先生,在下荀彧,乃丹阳太守。”

诸葛玄连忙回礼:“荀太守,有礼了。”

但见荀彧一身整洁的官服,举止儒雅,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丝毫没有胜利者对待败军之将的傲慢。

他和声细语地接着说道:“诸葛先生一路辛苦了,主公特意吩咐,要好好安顿先生一家。”

他将蓑衣递给一旁的从人,腰间玉带轻响,抬手示意诸葛玄一家下车。

“主公特命腾出城东吴家旧宅,虽不比豫章府邸轩敞,倒也有两进院落可供安置家小。”

荀彧一边说着,一边引领着诸葛玄一家朝府内走去。一路上,荀彧耐心细致地介绍着住处周边的情况,还时不时关心诸葛玄一家路上是否安好。

诸葛玄本以为自己献城投降后,会被立刻软禁起来,过上失去自由的日子。可眼前荀彧的热情接待,以及主公王镜如此周到的安排,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这份与想象中截然不同的待遇,让他原本悬着的心稍稍落了地。

安置妥当后不久,荀彧又带来了一个让诸葛玄惊喜万分的消息——此时诸葛玄的侄子诸葛瑾正在丹阳学宫上学,荀彧已安排诸葛瑾前来相见。

听闻此言,诸葛玄先是一怔,随即脸上浮现出惊喜的神情。他已经与侄子诸葛瑾许久未见,往昔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想当年,诸葛珪去世后,诸葛家便日渐没落,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身为长子的诸葛瑾身上。

而自己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后,为了减轻诸葛瑾的负担,便带着诸葛亮和诸葛均前往豫章上任,让诸葛瑾留下照看家里和继母。后来兵祸四起,家乡不得安宁,诸葛瑾被迫带着家中剩余的人和堂弟诸葛诞,一路辗转南渡来到江东。这期间,彼此音信难通,诸葛玄时常挂念着在外漂泊的侄子,却也只能暗自忧心。

如今,竟能在丹阳与侄子重逢,这份喜悦让诸葛玄一时有些恍惚。不一会儿,便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只见诸葛瑾脚步匆匆地走进花厅。

一见到诸葛玄,他眼眶瞬间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疾步上前,激动地喊道:“叔父!”

诸葛玄看着眼前已经长大成人的侄子,心中满是感慨,他伸出手拍了拍诸葛瑾的肩膀,声音略带颤抖地说:“瑾儿,可算见到你了。”

“瑾儿在丹阳过得可好,一切可还习惯?”

“叔父放心,我在丹阳学宫一切都好,学宫的先生们学识渊博,对我也多有教导,同学们也都十分友善。”

诸葛玄又问:“那你在丹阳生活,觉得此地如何?

诸葛瑾脸上露出微笑,语气中满是赞叹:“丹阳百姓安居乐业,安稳太平,街市繁华富庶,店铺林立,往来商旅不绝,实乃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这时,一直站在一旁的诸葛亮和诸葛均按捺不住,齐声唤道:“大哥!”

诸葛瑾笑着看向两个弟弟,说道:“亮弟、均弟,许久不见,你们都长高了,也更懂事了。在豫章可还习惯?”

诸葛亮眨了眨眼睛,“大哥,豫章也不错,只是时常挂念你和家中之事。如今咱们一家人团聚,以后就好了。”

诸葛均也在一旁用力点头,“是啊,大哥,我和二哥一直盼着能再见到你。”

诸葛瑾摸了摸他们的头,声音越发温柔:“有你们这话,大哥就放心了。以后咱们一家人再也不分开。”

你一言我一语,好似永远有说不完的话。

一家人终于得以团聚,这一刻,战争与投降带来的烦恼都被抛诸脑后,他们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之中 。

诸葛瑾少年人清亮的嗓音带着哽咽,诉说着这些年的经历与思念。

荀彧见此情景,不动声色地退出花厅。

夜幕如墨,缓缓笼罩了丹阳城。忙碌一天的喧嚣渐渐沉寂,王镜轻装简行,前往诸葛玄的住处。

诸葛玄带着子侄早候在垂花门下,只见车帘掀起处先飘出一缕沉水香,年轻的女侯扶着侍从的手踏下车辕,灯火映出她玉雕般的面容。肤白若瓷,眉眼明艳,眼中却透着几分淬炼出的凌厉。

诸葛玄一家连忙躬身行礼。

王镜面带和煦笑容,依次看向众人,轻声招呼:“不必多礼,今日特来探望诸位。”

诸葛玄言辞恳切:“承蒙昭宁侯亲自到访,玄感激不尽。”

诸葛瑾站在一旁,抬眼偷偷打量王镜,一时紧张得不敢言语,只能微微低头,掩饰自己的局促。

六岁的诸葛均躲在兄长们身后,唯独十岁的诸葛亮仰头望着王镜,眸色明澈。

“还请君侯移步舍内。”诸葛玄欠身,右手前伸做出请的姿势,王镜微笑颔首,款步踏入屋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