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 第67章 棉花棉衣

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第67章 棉花棉衣

作者:辛西娅158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0 16:01:26 来源:小说旗

几月后

蝉鸣一日弱过一日,早晚的风里已掺了凉意。

随着秋意渐浓,田野里的土豆和红薯迎来了大丰收。

农人们走进田间,手中的锄头扬起又落下,轻轻刨开疏松的土壤,露出圆乎乎带着潮泥的土豆。大的足有拳头般大小,小的则如鹌鹑蛋,偶尔挖到串特别肥硕的,人们总要举起来嚷一嗓子。

不远处,红薯地里同样热闹非凡。田垄间拱起道道土棱,红皮薯块顶开土层,露出半截沾着湿泥的身子。人们抓住藤蔓,用力一拔,便能带出一串沉甸甸的红薯。它们形态各异,有的笔直修长,有的弯曲如钩,还有的圆滚滚的。

人们轻轻擦去土豆与红薯表皮的泥土,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它们煮熟后的香甜软糯。

田埂上,一筐筐果实堆成小山,映照着农人们满足的笑脸。粮仓内,麻袋摞起的小山堵住了门。

“老天爷开眼呐!今年这收成,可是咱几辈子都难遇的好光景,往后的日子可有盼头喽!”

“咱跟着君侯,埋头苦干,果真就盼来了这大丰收!来年咱更得加把劲,多打些粮食!”

“家里那口子总念叨日子苦,这下有这些粮食,保管他笑得合不拢嘴,往后也能吃几顿饱饭啦。”

恰在此时,只见农官敲着铜锣,赶着牛车而来。众人纷纷投去好奇目光,待农官揭开油布,成排陶罐映入眼帘。封口红纸被风掀起一角,露出青灰色、朱砂色、深褐色的籽种。

“诸位父老乡亲,且都过来一观!”

“乡亲们,此次土豆、红薯喜获丰收,君侯欣喜万分!特命我送来这些珍奇种子,此为黄瓜、西红柿、萝卜、生菜的种子……待庄稼收完,大家把它们种下去,莫使田地荒芜。往后吾等饭桌上的吃食定能更加多样、丰盛,日子定当愈发昌盛兴隆!”

众人围拢过来,眼中满是好奇与疑惑。一位鬓角斑白的老农,双手在衣角上蹭了又蹭,才小心翼翼地拿起一粒黄瓜籽,放在掌心反复端详,嗫嚅着:“这模样小巧的东西,真能长出什么黄瓜?”

农官见状,笑着上前解释:“老人家,您可别小瞧了这小小的种子。这黄瓜种下去,用不了多久,藤蔓就能爬满架子,结出的黄瓜又脆又嫩,既能当菜,又能解渴。”老农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忙不迭地点头。

这时,人群中一个年轻后生高声问道:“官爷,那这西红柿又咋个吃法?”农官耐心说道:“这西红柿,生吃酸甜可口,熟吃能做菜汤,滋味鲜美得很。”后生挠挠头,咧嘴笑道:“还有这般新奇吃法,俺可得好好试试。”

接着,农官又拿起萝卜籽和生菜籽,详细讲解它们的种植方法和食用妙处:“这萝卜耐寒,种在后院,冬日里也能有新鲜蔬菜吃。这生菜更是方便,生长快,清水涮涮就能入口,清爽解腻。最好是西边沙地栽黄瓜,后坡阴面种生菜……”

众人听得津津有味,心中满是对来日的期待。

“自君侯治理以来,事事为百姓着想,此番送来种子,必能带来好收成。”

“是啊,之前的土豆和红薯,要不是君侯,我们哪能吃上饱饭,这次肯定也错不了!”

农官一边念叨着,一边抓了一大把种子洒进木盆,籽粒撞得盆底叮咚响,“诸位莫要拥挤!谁先来领这稀罕种子?家中田地多、劳力足的,不妨先站出来,早些领了种子回去,也好早日翻地播种,莫误了农时!”

“我先来!”

农人们纷纷趋步向前,领取种子,彼此交头接耳,相互讨论着如何规划田地,谁负责开垦新地,谁又负责引水灌溉。孩子们在一旁嬉笑奔跑,叫嚷着要帮大人种种子。

这片土地上,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忙碌与憧憬。

……

【当前时间:东汉初平三年九月初七】

【叮——签到成功,获得“棉衣(1000件)”】

王镜不禁眼前一亮,1000件棉衣。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发放下去,能让不少人温暖过冬。她随即将棉衣收入储物空间,里面顿时被罗列得满满当当。

王镜把棉衣从储物空间里取出来几件查看,这些棉衣款式多样,长短都有,而且版型设计很贴心,十分宽松,无论何种身材都能穿着。

她看着这些棉衣,思绪飘远,想起史书上记载,秦汉时期,棉花还没传入中原,贵族靠珍贵的裘皮来抵御严寒,平民百姓只能用柳絮、芦花之类的东西填充在麻制衣物里,勉强熬过冬天。

兴奋劲儿稍稍过去,王镜开始盘算起来。光把这批棉衣发下去还不够,要是能把棉花引进到江东种植,那意义可就大了。等棉花收获,用棉絮填充襦衣、冬袍,织成棉布,江东百姓以后再也不用为过冬发愁,能舒舒服服地过个暖冬了。

王镜正低头沉思,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只见侍从撩开布帘匆匆进来,恭敬禀报道:“大人,孙府小姐求见。”

王镜闻言一顿,脸上闪过一丝诧异。

孙策的妹妹孙尚香,她怎么突然来了?

不过,她很快恢复镇定,抬手示意,“允她进来吧。”

彼时,孙尚香已经在朱漆廊柱下站了半盏茶工夫。待书房传来三声铜磬响,她提起裙角跨过门槛,走上近前,端正跪好:“江东孙氏尚香,拜见君侯。”

王镜正坐在案几前看书,望着这个素来策马游街的孙家幺女,此刻竟连发间金步摇都纹丝不动,不禁搁了书卷笑道:“尚香怎的来了?还学了这些虚礼,起来说话吧。”

“多谢君侯。”孙尚香规规矩矩地起身站定。

她犹豫了一下,神色间满是恳切,主动开口道:“禀君侯,小女今日来,实有一事相求。”

“听闻糜氏之女于学宫勤勉向学,小女甚是歆羡……而小女学业不精,想来与学宫无缘,整日深居闺中,无所事事,实感虚度光阴,心中难安。

久闻君侯广纳贤才,委以重任,斗胆相问,能否赐小女一份差事?小…小女不图功名利禄、一官半职,只盼能施展自身所长,成就一番事业!”

以前没看出来,孙尚香性格竟如此刚烈英气,和她大哥二哥如出一辙。要是悉心培养,说不定能成大器。

王镜目光在她身上打量一番,嘴角微微上扬。

“倒还真有一份差事,只是此事颇为繁琐,不知你可有耐心与决心去完成。倘若你能办得妥妥当当,往后提拔你做女官,也并非没有可能。”

“当真?”

孙尚香听闻,眼睛瞬间亮如星辰,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惊喜,她迫不及待地趋前一步,急切问道:“究竟是何等要事?还请君侯告知小女。”

王镜不慌不忙,站起身来,走到屏风后。

孙尚香只见她取来一件形制厚实的衣物,手中还有一团洁白似雪、蓬松轻柔的东西。

王镜将那团东西递给她,正色道:“我欲命你发放一批过冬的棉衣。此物名为棉花,棉衣便是由此而来。”

“棉花……棉衣?”孙尚香疑惑不解,她伸手接过棉花,翻来覆去地打量着,指尖捻开绒绒纤维:“这东西比蚕丝硬,比葛麻软。竟能制成衣服吗?”

“正是。别看这棉花模样普通,其保暖之效可是极佳。”

王镜又伸手将棉衣递向孙尚香,温和说道:“你不妨穿上亲身感受一番。”

孙尚香半信半疑,伸手接过棉衣,缓缓披在身上,轻轻系好衣带。刹那间,一股暖意在周身弥漫开来,从肌肤渗入骨髓。

她先是一怔,随即眼眸中绽放出惊喜的光芒,忍不住轻轻跳了一下,双手紧紧抓住棉衣,“呀!这棉衣竟如此暖和!单着一件,便觉暖意融融,可比那裘氅轻薄太多了。”言罢,她眼中的雀跃之色渐渐隐去,缓缓垂下双眸,神情间染上了一抹凝重。

“听说去年冬日不少流民冻死,皆因麻絮裹不住寒气。若百姓也能有此物,寒冬定能安然度过……”

她抚摸着棉衣,追问道:“如此神奇珍贵之物,君侯到底是从何处得来?”

王镜双手负于身后,悠然道:“此乃西域良种。数年前,有商队自西域归来,将其带入中原。这棉花在西域种植已久,当地百姓用它抵御严寒,效果奇佳。辗转之间,流入我手。”

“这棉花的种植,大有讲究。待春日来临,气温回暖,便可将棉花种子播撒入土。需选那肥沃疏松之地,且需光照充沛,水源近便。种子种下后,悉心照料,勤加灌溉施肥,待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待棉花绽放之时,便可将其采摘,而后晾晒风干。取其棉籽,妥善留存,以作来年再种之用。

而后便是制作棉衣,把棉絮铺均匀,直接塞进衣服里,西域将士保暖衣物,多是如此制作。

还有一种更讲究的做法。弹棉、抽线、纺织,织就棉布,缝制成衣。你看这棉衣,便是循此工序制成……你聪慧过人,既已熟谙纺织之术,如今用这棉花棉絮进行纺织,想来亦非难事。”

王镜微微颔首,目光紧紧锁住孙尚香,眼中满是对她的信任和期许。

“今番交付你发放棉衣之事,望你借此机缘,广传棉花之名,需令每一位获此棉衣者,皆知此保暖御冬之衣,乃棉花所制。但凡植此棉花,寒冬保暖便再无烦忧。待到来年官府颁下棉种之时,百姓皆踊跃主动,欣然领种。”“此事关乎万民冷暖,牵系社稷民生。不仅要让百姓知晓棉花的保暖奇效,更要教会他们种植与制作之法,你可有信心做好?”

孙尚香唇角飞扬,双手抱拳,郑重其事地说道:“承蒙君侯信任,不嫌小女粗笨,小女定会全力以赴。”

王镜微微一笑:“待来年三月,先在江东试种百亩,你得教农户把棉籽浸足三日温水。秋收时雇手脚伶俐的妇人,用铁轴轧出棉籽,弹棉弓须得足够力道才蓬得均匀……”她说着从木匣取出本册子,“这手札你且先誊抄百份。”

“遵命!”

孙尚香双手接过册子,珍而重之地抱在怀中。

【叮——成功获得信仰值50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