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 第82章 江东周瑜

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第82章 江东周瑜

作者:辛西娅158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0 16:01:26 来源:小说旗

不多时,二人便到了周瑜府邸。孙策站在朱漆大门前,抬手示意侍卫上前通传。

“就说江东孙伯符来访。”

侍卫刚转身进去,府内便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只见周瑜快步而出,素白锦袍的下摆随着步伐翻飞,腰间玉佩叮咚作响。他远远望见孙策,眼中顿时迸发出惊喜的光芒:“伯符!果然是你!”

孙策大笑着迎上前去,二人相视一笑,随即紧紧相拥。

周瑜用力拍了拍孙策的后背,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激动:“伯符,别来无恙!”

“公瑾倒是清减了些。”孙策松开他,上下打量道,“看来在陆太守麾下没少操劳。”

周瑜摇头笑道:“伯符还是这般爱打趣人。”他目光转向王镜,微微颔首,“这位是……”

孙策立即正色道:“这是我家主公,昭宁侯。”

周瑜目光落在王镜身上,心中暗自惊叹。

眼前女子一袭素色深衣,发髻简单挽起,虽不着华服珠翠,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她眸光清亮如寒潭,唇角含着若有似无的笑意,既不失女子的柔美,又透着上位者的从容。

他早听闻这位昭宁侯以女子之身裂土封侯,坐断东南,乃是当世少有的豪杰。如今亲眼所见,更觉传言不虚。

“原来是昭宁侯大驾光临,瑜有失远迎,还望恕罪。”周瑜郑重地拱手行礼。

王镜微微颔首:“周郎客气了,周郎雅量高致,本侯仰慕已久,今日有幸得见。”

周瑜温雅一笑,广袖轻拂,侧身让路,“请入内一叙。”厅内早已备好清茶,三人落座。周瑜亲自斟茶,动作行云流水。

孙策迫不及待地问道:“公瑾,这两年你在庐江如何?陆太守待你如何?”

周瑜浅啜一口茶,笑道:“陆公待我甚厚。倒是伯符你,如今追随昭宁侯,想必大有作为?”

孙策看了王镜一眼,眼中满是敬重:“主公雄才大略,我有幸追随,自当竭尽全力。”

周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目光在王镜身上停留片刻,似在审视。王镜坦然迎上他的视线,唇角含笑,不卑不亢。

叙旧片刻,周瑜起身道:“二位远道而来,瑜已命人备下薄宴,权当接风洗尘。”

宴席设在后院水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周瑜拍了拍手,乐师奏起悠扬的曲调,舞姬翩跹而至。

他举杯道:“君侯,伯符,请。”

孙策豪爽地一饮而尽,笑道:“公瑾还是这般讲究!”

王镜浅尝杯中酒,只觉醇厚甘冽,不由赞道:“好酒。”

周瑜眼中笑意更深:“此酒乃瑜亲手所酿,埋于梅树下三年,今日特意取出以待贵客。”

席间,孙策与周瑜谈起年少趣事,笑声不断。王镜静静聆听,偶尔插言,言辞得体。周瑜不时为她斟酒,举止优雅有度。

酒过三巡,月已中天。

周瑜放下酒杯,起身提议道:“如此良辰美景,若无丝竹之音,岂不遗憾?我且抚琴一曲,为诸位助兴。”

孙策笑道:“公瑾琴技绝佳,今日有耳福了。”

王镜听闻,心下一动。

她看着二人兴致高昂的模样,指尖轻轻摩挲着酒杯边缘,忽然开口道:“曲有误,周郎顾。世人皆知周郎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本侯自愧不如,不过若能以琵琶相和,倒也不负这月夜。”

她的声音不大,却让孙策和周瑜同时停下了动作。

周瑜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展颜笑道:“不想君侯也精通音律?”

孙策更是惊喜:“主公竟会弹琵琶?怎么从未听您提起过?”

王镜唇角微扬:“略通一二罢了。”

她看似神色平静,实则暗自施展 “乐器精通” 技能,在心底迅速选定 “琵琶” 一项。刹那间,一股奇妙的力量涌入指尖,让她对琵琶的技法与曲调有了前所未有的领悟。

随后,她转头对侍立一旁的侍女道:“劳烦取一把琵琶来。”

不多时,侍女捧来一把紫檀木琵琶。王镜接过,指尖轻轻拨动琴弦试音,动作娴熟。

周瑜见状,眼中欣赏之色更浓:“看来今日能得闻君侯妙音了。”说罢,周瑜也端坐于琴案前,修长的手指轻抚琴弦,调弦试音。

一旁的孙策迫不及待道:“那便开始吧!”

周瑜率先起音。

随着他指尖一挑,清越的琴音流淌而出。琴声如潺潺流水,又似林间微风,悠扬舒缓。

王镜轻吸一口气,随即拨弦。

她怀抱琵琶,指尖轻拢慢捻,琵琶声时而如珠落玉盘,时而如急雨敲窗,与琴音交织,竟似早已配合多年般默契。

随着曲调推进,王镜的指法竟然越来越快,琵琶声渐渐变得激昂起来。

周瑜忽然抬眸,手指不自觉地慢了一拍,但很快调整过来,琴音一转,跟上了这突如其来的变化。

乐声此刻已如惊涛拍岸,气势磅礴,仿佛蕴含着千军万马,又似有气吞山河之势。

庭院中,孙策原本只是静静聆听,此刻却被这激昂的曲调激得热血沸腾。

他“铮”的一声拔出佩剑,剑锋在月光下划出一道银亮的弧线。随着乐声的起伏,他的剑招也越来越快,身形在庭院中腾挪闪转,衣袂翻飞间带起阵阵劲风。

他的剑法刚劲有力,却又带着几分潇洒飘逸。剑锋划破夜空,衣袂翻飞间,竟与乐声完美相合。

王镜低垂着眼睫,指尖在弦上翻飞,整个人仿佛与乐器融为一体。琵琶声时而如暴雨倾盆,时而如雷霆万钧,将整个庭院的空气都搅动得躁动不安。

周瑜的琴音此刻也变得铿锵有力。他的眉头微蹙,全神贯注地追随着王镜的节奏,琴声与琵琶声交织在一起,竟似两个高手在过招一般精彩。

孙策的剑势愈发凌厉,大开大合,剑气纵横。

他的每一次挥剑都精准地落在乐曲的节拍上,

忽然一个腾空翻转,剑尖直指明月,落地时正好踩在乐曲的一个重音上。

三人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乐声与剑舞融为一体。

王镜的琵琶声引领着整个节奏,她的手指快得几乎看不清动作,只有一连串激昂的音符如瀑布般倾泻而下。

周瑜的琴音则如影随形,时而附和,时而对抗,将这场音乐对决推向**。

最后一串音符如惊雷般炸响,随后戛然而止。三人同时收势,庭院中一时寂静,只余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

周瑜缓缓收回按在琴弦上的手,望向王镜的眼神中满是惊艳与赞叹。

他的指尖还微微发颤,方才那场酣畅淋漓的合奏让他心潮难平。

他凝视着眼前怀抱琵琶的女子,月光为她镀上一层清冷的银辉,却掩不住她眉宇间那股凌厉的气势。

方才那曲琵琶,哪里只是寻常音律?分明是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壮志在弦上铮铮作响。

每一个急促的音节都像在叩击他的心神,每一段激昂的旋律都似在向他展示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

眼前这位昭宁侯,分明就是那蛰伏的蛟龙,只待风云际会便要腾跃九天。

那琵琶声中暗藏的锋芒,那指法间流露的霸气,绝非寻常诸侯所能及。

他自幼习琴,最懂音律如人。王镜的琵琶曲里,他听出了吞吐天地的野心,听出了运筹帷幄的从容,更听出了那份不甘屈居人下的傲骨。这样的人物,怎会甘于偏安一隅?

“君侯的琵琶技艺……”周瑜轻声道,声音有些沙哑,“当真是瑜生平仅见。”

王镜将琵琶轻轻放在一旁,她抬眼看向周瑜,唇角勾起一抹浅笑:“周郎琴艺高超,能即时应和这等急曲,才是真正令人佩服。”

孙策收剑入鞘,大步走来,脸上还带着未褪的兴奋红晕:“妙极!这曲子听得人热血沸腾,我都不自觉要舞起剑来!”

“没想到主公的琵琶竟有如此造诣!这曲调我从未听过,可是主公所作?”

王镜浅笑道:“即兴而作罢了。周郎琴艺高超,伯符剑法精妙,我不过是锦上添花。”

“昭宁侯过谦了。方才那曲中暗含兵法之妙,若非深谙韬略之人,绝难弹出如此意境。”周瑜轻轻摇头,忽然轻笑出声:“今夜这场合奏,倒让瑜想起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之谊。不想在乱世之中,还能得遇知音如此。”

王镜深知,周瑜听出了她倾注在琵琶声里的雄心和气魄,听懂了她的弦外之音。

王镜深深地看了周瑜一眼,举起酒樽,“那便敬知音!”

孙策周瑜同时执杯相和,三只酒杯在空中遥遥相碰。月光从云层间隙漏下,正好映在三人交错的影子上,这一刻,仿佛连月色都变得更加明亮了。

夜风轻拂,烛影摇红。

王镜放下酒杯,目光沉静地看向周瑜,终于道出来意:“公瑾,实不相瞒,此番我前来,是为了与陆康谈判一事。”

周瑜执杯的手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却未作声,静静等待着王镜的下文。

王镜指尖轻点案几,声音不疾不徐:“我坐拥江东,有意统一。此次希望陆康能主动归降,这样一来,百姓便能免遭战火涂炭。

你清楚,庐江眼下受袁术辖制,处境艰难。陆康与袁术早有嫌隙,却一直被迫屈从。袁术残暴无道,肆意剥削百姓,庐江已是民不聊生。”

她目光坚定地看向周瑜,“若陆康愿投诚于我,化干戈为玉帛,我必定守护疆土、安抚百姓。”

周瑜听完,微微垂眸。

“君侯文韬武略,兼有仁德之名,瑜素有耳闻。只是此事关系重大……”

孙策适时开口:“公瑾,袁术此人反复无常,绝非明主。我追随主公多时,深知她胸怀天下,爱惜人才,体恤百姓。若庐江能归顺,实乃江东之福。”

周瑜陷入沉思。他深知袁术为人,不可依靠,而孙策如今在王镜麾下,以他对孙策的了解,既然孙策甘愿追随,王镜必有过人之处。况且王镜已掌控大半江东,顺应局势,似乎才是明智选择。

王镜见周瑜神色有所动摇,立刻乘胜追击,她微微一笑,目光诚挚:“公瑾之才,我仰慕已久。此事若能得你相助,我当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若公瑾愿来,”王镜继续道,“我可任命你为军师中郎将,与伯符并列,共谋大业。亦当庇佑庐江周氏一族之安危与福祉,为公瑾解后顾之忧。”

她声音清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袁术暴虐,难成气候。而江东若能统一,百姓方能安居乐业。”

夜风拂过,带来远处荷塘的清香。

周瑜听完这一番真诚话语,心中已有了决断,彻底倾向王镜。乱世之中,能遇明主,能全情谊,能展抱负,何其幸也。

周瑜终于起身,对着王镜郑重地作揖,“君侯雄才大略,心系苍生,瑜佩服……与陆康和谈之事,利国利民,瑜定当全力相助。”

“得公瑾相助,如得千军万马。”王镜回以微笑。

孙策听闻周瑜应允相助,顿时神采飞扬,大步流星跨至周瑜身前,双手重重落在其肩头,声若洪钟道:“妙哉!公瑾,自此我等同侍主公,兄弟又可并肩,纵横天下!”

周瑜忆起往昔与孙策同游四方,共谈壮志,不禁感慨万千,眼中满是追忆:“昔日,我与伯符纵马山河,渴求知遇明主,一展宏图。今幸得明主,仁德广布、谋略超卓,又对我等委以重任,正是我等建功立业的天赐良机。”

言罢,孙策转身,伸手取过案上酒壶,满斟两杯,将其一递与周瑜,自己执起另一杯。二人同向王镜祝酒。

“策(瑜)愿随主公荡平四海,匡扶天下,共谋大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