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回六零,闪婚军嫂,硬核求生 > 第66章 年关将至,家家盼过年

冬储大白菜的忙碌过后,日子仿佛一下子就慢了下来。北风呼啸着卷过光秃秃的枝桠,营区里也一天比一天冷。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糊上了厚厚的纸,或者钉上了塑料布,烟囱里也开始冒出袅袅炊烟,驱散着严寒。

时间悄然滑入腊月,年味儿,就像那早晨窗户上的霜花一样,一点点地在军属大院里弥漫开来。

虽然物资依旧匮乏,但“年”这个字,对中国人来说,总有着特殊的意义。再苦再难,年总是要过的,而且要过得像个样子。

军嫂们的话题,也逐渐从家长里短、谁家男人立功受奖,转向了过年的准备。

“哎,你们家今年分了多少肉票啊?够不够包顿饺子?”

“布票攒够了吗?想给孩子扯块新布做身衣裳,哪怕是罩衣也好啊。”

“听说供销社要来一批处理的糕点渣子,得早点去排队抢,不然连渣子都捞不着!”

“男人单位过年发啥福利啊?去年发了袋处理的杂面,也算不错了。”

苏麦子去水井打水的时候,总能听到这样的议论。她一边摇着辘轳,一边听着,心里也盘算着自家的年该怎么过。

这是她来到这个时代的第一个新年,虽然对所谓的“年味儿”没有太深的执念,但入乡随俗,总不能太寒酸。而且,想到顾沉舟……不管怎么说,现在他们也是一家人,总得像个家的样子。

好在,顾沉舟的津贴和各种票证还算丰厚,加上他时不时能从“特殊渠道”(比如部队打猎分得的野味、或者上级发的慰问品)弄回点东西,家里的底子比大院里多数人家要好上一些。

苏麦子把家里的票证仔细清点了一遍:肉票、布票、粮票、糖票、油票……零零总总一大堆。她按照重要程度和需求排了个序,心里大致有了谱。

首先,吃的方面不能含糊。过年嘛,总得吃点好的。饺子是必须的,猪肉大葱馅儿或者白菜肉馅儿都行,得管够。还得准备点年夜饭的菜,炖只鸡(如果能弄到的话),或者烧条鱼(更难),再炒几个像样的素菜。零食方面,能买到点瓜子花生就算奢侈了,糖果更是稀罕物。

其次,穿的方面。她自己对新衣服没什么要求,旧衣服改改缝缝也能穿。但顾沉舟,是不是该添置点什么?给顾沉舟织副手套或者做双棉鞋?她手里攒下的布票和棉花票倒是够用。

还有就是人情往来。虽然她和军属大院里的人关系算不上多热络,但过年总得意思意思。关系近一点的,比如之前帮助过她的嫂子,是不是该送点自家做的小吃食?顾沉舟的战友要是来拜年,也得准备点招待的东西。

里里外外一盘算,需要准备的东西还真不少。

苏麦子开始行动起来。她先是把家里能利用的食材都规划好,能腌的腌起来,能晒干的晒起来。上次提议的腌酸菜和辣白菜已经做好了,放在坛子里,酸爽开胃,到时候也是一道不错的下饭菜。

然后,她开始留意供销社的消息。一旦听说有什么紧俏物资到货,就立刻带上钱和票去排队。运气好的时候,能抢到点花生瓜子,或者处理的点心渣子,也能给平淡的生活添点甜味。

她还找出顾沉舟换下来的旧军装,拆洗干净,准备用里面的棉花和自己的布票,给即将到来的冬天(或者已经到来的孩子)做件厚实的小棉袄。她的针线活算不上顶尖,但胜在细致耐心,一针一线都缝得格外认真。

顾沉舟看她这几天忙忙碌碌,跟个小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嘴上没说什么,但行动上却有了变化。

比如,某天他会“顺路”从外面带回一小捆处理的粉条,嘴上说是“炊事班用剩下的”;又或者,他的口袋里会多出几块水果糖,硬邦邦地塞给她,理由是“开会发的,我不爱吃甜的”。

还有一次,他甚至弄回来一小块冻得硬邦邦的野猪肉,黑黢黢的,看着不怎么样,但苏麦子眼睛都亮了。这可是货真价实的肉啊!过年能添道硬菜了!

“哪儿来的?”苏麦子惊喜地问。

“山里打的,分了一点。”顾沉舟轻描淡写,仿佛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苏麦子才不信他说的“一点”,这家伙,总是这样,做了好事也不肯好好说。她喜滋滋地把肉收好,心里盘算着是红烧还是做成腊肉。

随着年关越来越近,整个军属大院都沉浸在一种忙碌而又期待的氛围中。家家户户窗户上开始贴上红色的窗花(大多是自己剪的),空气中偶尔能闻到炒花生或者炸油果子的香味。孩子们也格外兴奋,盼着过年穿新衣、吃好吃的。

苏麦子看着这一切,心里也渐渐生出一种奇异的感觉。这种属于特定年代的、质朴而又热烈的盼年心情,是她在现代社会从未体验过的。

或许,这个年,会过得有点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