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直播:开局解密祖父悖论 > 第217章:大爆炸的前兆

直播:开局解密祖父悖论 第217章:大爆炸的前兆

作者:城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09: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面对镜头,江哲一脸严肃地开口讲述。

“这一期,我主要针对天启大爆炸与通古斯大爆炸进行具体详解。”

“天启大爆炸,又称大家耳熟能详的王恭厂大爆炸。”

“这起事件是是发生在明朝天启六年,公元纪法是: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首都京都的一场神秘且极具破坏力的大爆炸事件。”

“当时是明熹宗:朱由校任职。”

“发生地点:位于京都城西南隅,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区域,注意:是火药库附近,而不是火药库现场。”

观众们闻言,心中难免心生疑惑。

他们一直认为是火药库现场,在这里难道不是火药库现场?

如果不是现场发生的爆炸,难不成还是其它原因?

“接下来,是这件事的整体大纲。”

“根据《天变邸抄》记载:突然:【有声如吼,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动荡】。”

“接着:【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屋平沉】。”

“据今天的数据推算,天启大爆炸的火药约为960吨***——相当于219万斤黑火药被同时引爆;当然,还有一些其它数据,火药当量为2000~3000吨,但数据已经无法证实,只能从各种典籍中找到些许数据,然后加以计算,大概就是在1000~3000吨***的炸药。”

“受灾范围从东边顺城门大街到北边刑部街、西边平则门,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化为齑粉。”

“塌毁房屋10931间,灾亡者1万余人。”

“除此此外,爆炸导致明熹宗的乾清宫发生晃动,正在其中用早膳的明熹宗迅速逃亡交泰殿,途中近侍遭飞砾砸中身亡;不满周岁的皇太子朱慈炅在这次爆炸中受到惊吓,不久身亡。”

“当天启大爆炸发生后,明政府发布了修省诏书,同时从国库拨出了一万两白银救济灾民。”

“这次大爆炸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与伤亡,导致明代天启年间的整个社会陷入恐慌与混乱,也加剧了朝廷内部的党争。”

“这,便是天启大爆炸发生的事件大纲。”

这些讲述,让大多数观众对天启大爆炸有了个清晰的认知。

不过仅凭这些些许大纲记载,还难以解析天启大爆炸发生的缘由。

这时,江哲继续开口解释:

“在大明时期,是崇尚热武器的,到了后来的清朝,一系列政策下,热武器才开始销声匿迹。”

“所以,在大家先前的认知中,其实就是军火库发生了爆炸而已,并没有什么离奇的,对吧?”

说完,他嘴角勾勒一抹神秘地微笑。

此话一出,直播间内涌出海量的弹幕。

“就是就是,本来就是军火库发生的爆炸,根本没有什么特殊的!”

“如果就是一个军火库发生了爆炸,为啥现在我们要把这大爆炸传得神乎其神呢?”

“多简单啊,那是因为这种爆炸不符合1600年的明朝啊,如果我们现在地球上出现了反物质爆炸毁灭了一个国家,几百年后的未来人也会疑惑:【2024年的夏国就有了反物质吗,这不科学啊!】,所以是一个道理。”

“嗷~但是江老师已经说了,是火药库附近,而不是现场,这里面就大有文章了。”

“...”

此时,报告厅中。

华云峰和老冯扫视一圈台下,发现历史学者们正在探讨。

有年轻历史学者好奇地问:“前辈们,天启大爆炸的真相是,难道真的不是火药库现场吗?”

这群历史学者们纷纷给出差不多的答案。

“天启大爆炸发生在明朝的王恭厂火药库附近,王恭厂是明朝的军火库,那里存放了大量的火药。虽然当时的火药多为黑火药,威力较小,但考虑到火药库的管理不善和可能的明火引发爆炸;可能是附近存放的小部分火药燃烧,然后引起了整个军火库的爆炸。”

“是,我也是这样认为;这样才符合【军火库附近】,而不是【军火库现场】。”

“...”

前辈学者们的答案都大差不差,让那年轻历史学者一头雾水,“难道真相就这么简单吗,那一系列夸张的现场反应与各种数据怎么说?”

那群中年,老年学者一脸不成器地看向那年轻学者:“难道你还真以为明朝有核弹,除了军火库发生爆炸外还有别的解释?”

“这...”

就在这时。

大荧幕中的江哲给出了回答:

“是的,恐怕现在有许多人都认为天启大爆炸就是一场简单的军火库附近的炸药自燃,然后引火烧身到了军火库现场,产生了大爆炸。”

只见他竖起一根手指,然后摇了摇头,“我没有说它不是军火库爆炸,而是其中有诸多的细节,不是一句:军火库附近先发生了自燃再导致了军火库现场发生了爆炸就能解释的。”

这一点,专家们倒是表示认可,但无论如何离奇,最终天启大爆炸的答案也不可能是死亡之丘的核弹爆炸。

“现在,让我们细化一番这起大爆炸的前因后果。”

“从大爆炸的前几日开始,实际上就有大爆炸的征兆;注意:这前兆不是我认为的,而是当时的古代人认为的!”

这话一出,所有观众与专家们愈发严肃。

简单的军火库大爆炸发生的前几日竟然还有征兆?

如果有征兆的话,那这件事似乎确实会有些神秘。

“灾变前兆!”

“据当时的邸报《天变邸抄》载,解释一下,邸报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就相当于现在的报纸。”

“再解释下天启大爆炸的古时日期,那1626年5月30日,是五月初六。”

“在前四天的邸报《天变邸抄》它上面记录:天启六年,即1626年五月初二,大爆炸的4天前,五月初二夜,【鬼火见于前门之楼角,青色荧荧如数百萤火。俄而合并,大如车轮。】

“解析:【这一晚,前门的楼角出现了几百团发着绿光的鬼火,绿色闪烁就像是数百只萤火虫,不久这些鬼火合并,成了车轮那么大。】。”

“放在以前封建时代,大家都说这是【鬼火】,鬼魂的火焰。”

“但到了现代,大家应该已经知晓其中缘由了吧?”

此话一出,观众们连忙附和。

对于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但凡谁说鬼火是超自然现象,那么那人必然不学无术!

“当然知道,绿色鬼火就是一种自然现象,主要由磷化氢自燃形成的,具体怎么回事,我忘了。”

“简单,这个绿色鬼火多半发生在夏季,1626年的五月,天气已经开始变热了;当人体和动物尸体腐烂时,就会生成磷化氢气体,高温条件更容易促使磷化氢自燃。”

“而且这种气体在高温条件下容易达到着火点,遇到空气后会自我燃烧,产生青绿色的火焰,这就是所谓的【鬼火】”

“...”

听着来自后台导播小钱的弹幕播报,江哲轻轻点头,“看来大家都知晓这个事情的科学性。”

“其实邸报《天变邸抄》中记录的那句话,还有一些隐藏信息。”

“信息也不是很重要,但还是得说说——由于古代人看见鬼火会害怕,恐慌,所以他们在看见鬼火后肯定会加速跑动。”

“我们假设:那一晚,前门的楼角上有人,且测不止1个人,就当他是京城的普通晚间的巡逻士兵吧。”

“几个士兵,甚至十几个士兵,在晚上值班时,突然遭遇鬼火,那些士兵感到害怕,便向同一个地点跑去;他们跑动带起的风迹,将附近的几百团鬼火融到了一起,就变成了【不久这些鬼火合并,成了车轮那么大】。”

听到这话,观众们眼前一亮,心中出现两个词:【推理】与【合理】。

因为古代士兵没有科学知识,害怕鬼火是正常的。

遭遇鬼火时,肯定是一群夜班士兵相聚靠拢。

嗯,很合理,但专家们都知晓,如果有士兵,报纸是会记的,所以只能算是一个很科学的推理!

“当然,有士兵的话,写报纸的人肯定会说的;但是没有记录有士兵。”

“那五月初二夜是没有士兵在那前门角落的;对了,明朝的【前门】指的是今天京都的【正阳门】,记录中的【楼角】指的就是正阳门的某一个角落。”

“所以,那一夜,没士兵闲得无聊去角落里蹲着数星星看月亮,自然而然,得到答案:那一晚,正阳门有些风,在墙角处忽然出现了绿色鬼火;自然微风吹拂着鬼火,将它们吹聚到了角落,最终变成了车轮状大鬼火被人碰见,便记录了下来;这便是前门角落的鬼火真相。”

“而我说的这信息重要也不重要,就是正阳门的某个角落里出现了鬼火,仅此而已。”

讲述到此,江哲感慨一声,“这个记录,跟大爆炸关联并不大;只是一起正常的古代化学现象;但被不懂科学知识的明朝古代人认为,这鬼火跟天启大爆炸有关联罢了。”

这话一出,几乎是瞬间,便说到了报告厅内的历史学者们的心坎儿中。

是因为一件事影响过大,导致老百姓们带有目的地翻阅大爆炸之前的事件,最终找到了一些让人遐想的事情罢了。

下一刻,江哲又露出了神秘地微笑:“但接下来的记录,才是真正的是大爆炸发生之前的前兆,且是公认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