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避难所:谨慎的我建起一座城 > 第114章 雨燕一型

避难所:谨慎的我建起一座城 第114章 雨燕一型

作者:老滚刀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5-21 01:22:37 来源:小说旗

方大宝看了看时间,两个人中午吃完饭回来又腻歪了一会儿,“也快到上班时间了,跟我去老梁那看个新玩意儿吧”

“老梁又做了什么出来?”梁江虽然手艺很好,但他可不是设计师,只是改造的话也算不上一个“新”字。

“你可别小看老梁,他做出来的设备,各方面参数比我升级出来的还好。虽然只能利用现有技术,但对技术重新进行组合、设计,也是能打造出精品设备的。”

“精品设备?”付小秋没想到标准化生产的设备还能分成三六九等。

那是你没看过城市猎人,左轮枪都有精品的。“由梁江制造的设备,性能可以在基础水平上提高20%-40%,如果最初的装备算是绿装的话,梁江改造过的,应该是蓝装到紫装之间的水平。”

两人通过第九区中央电梯,进入地下基地第八区。

第八区集成了地下基地中的机械制造和教育、宣传、医疗等几个公共服务部门,保卫队的办公室也是设在这里。

在几个地下分区里,第八区的常住人口都算是比较少的,机械制造团队目前也只有80人左右,其他几个部门人更少,仅在10-20人之间。

但是他们负责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其他分区的居民经常需要到第八区来。

白天来第八区上课的学生大概有600多人,上课的工作有一半都是小美的分形投影在承担。

晚上来上课的人数超过了1000人,这些是白天有工作的16岁以上的成年人,晚上才有时间来学校接受岗位技能培训。

他们目前主要是在农场、牧场工作,但可以选择以前从事、学习过的行业,进行再学习,只要通过小美的考核,就可以在秦薇薇那儿申请调整岗位以获得更好的待遇。

地下基地毕竟是在往科技路线上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岗位分工必然越来越细,岗位的技术含金量也必然越来越高。

基地居民想要适配岗位,原则上都要经过培训,并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然后才能从事相应岗位。

为了不因为培训影响日常工作的安排,暂时还只能分批次安排人员参加培训。

考虑到第八区的重要性和功能性,其环境也是整个地下基地中最好的,不但各种建筑风格颇有未来感,也设置了不少生态花园和健身运动设施。

有些是方大宝用生存点直接升级的,有些是第八区的工作人员自己动手修复、制作的。

如果是在赛博朋克的世界观里,就看这第八区的各种配套服务设施,优美的自然环境,高低也得算是上城区,内环的水平了。

但是现在,路两边都是穿着各种补丁衣服的小娃娃,背着书包,老老实实的两人成排,三人成列,走在路上。还好的是衣服都比较干净,精神头看着也都还不错。

要不说苦难使人成长呢,如果是在天灾降临前,这些学生娃各个都是家里的宝贝儿,再加上正是无法无天的年纪,哪会有这种规规矩矩的样子。

梁江的机械工厂在第八区的东侧部分,占据了整个第八区大约三分之一的面积,极简风格的外立面,金属与玻璃结合的墙体材质。

建筑共分七层,建筑面积超过一万三千平米,对于80个人的团队来说,已经算是很奢侈了。

这里面布置了自动生产线、车辆和设备的改造车间以及专属老梁的私人工作室。

方大宝和付小秋直接来到了位于顶层的老梁工作室。这里有时候会专门做一些高端装备,一般只有梁江和他两个亲徒弟可以进入。

两人进来的声音惊动了正在工作的梁江,跟他打了个招呼,方大宝陪着付小秋一起看着放置在场地中央的一架仿佛是游隼俯冲形态的飞机。

这架飞机采用菱形飞翼布局,翼展8米,这种外形本身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雷达反射。机身采用黑色的数字迷彩自修复蒙皮。

这层蒙皮是这架飞机上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纳米级的LEd阵列与电致变色材料结合,可以在0.5秒内模拟周围的环境。

同时,其还能通过相位调控,将雷达散射至无害方向,真正的实现光学、雷达下的双重隐身效果。满足某大将军口中,只有看不到的飞机才算隐形飞机的要求。

为了保证隐蔽性,飞机采用的是方大宝最近升级出来的离子风推进系统,这种系统的推力并不理想,使飞机的速度只能达到288公里\/小时,但它的优点是静音性非常好,而且稳定性和续航能力也都很不错。

方大宝给付小秋介绍着这架飞机。“雨燕一型,基地自主研发的第一款隐身侦查无人机。”虽然主要是小美从各种网络资料里攒出来的设计图,并进行了建模验证,但小美也是基地的一员,说是自主研发也没毛病。

“这架飞机集成了通信、侦查和干扰吊舱。”方大宝指了指机头、机腹和机背。由于和智能蒙皮一起做了集成设计,看起来并不明显,像是自然的弧度。

“通信吊舱搭载的激光通信设备,中继距离可以达到1500公里,可以和近地轨道卫星直连。抗干扰加密传输通过量子密钥可以避免信息被破解。

侦查吊舱集成有光电、红外成像和合成孔径雷达,还有信号收集系统,可以对信号进行截取。

干扰吊舱可以对雷达、通讯进行干扰、阻断,诱骗,算是以防万一的准备。”

方大宝让梁江打开了飞机的武器仓,里面是一个流线型的纺锤体吊舱,外观有点类似海豚。

“海洋生物侦查吊舱,整合了水下探测和环境监测、数据传输技术。最大下潜深度1800米左右...”

付小秋挥了挥手,打断了方大宝的介绍,“这些东西你准备了多久?”

“陨石袭击后就开始准备了,小美负责设计,能自己造的尽量自己造,但升级这一套的消耗也不比纳米复合装甲低。但是升级出来的技术不管是无人机还是装甲车都用的到,倒是也说上是亏本买卖。”

方大宝对于付小秋打断自己专业的介绍很不满意。他已经尽量精简了,现在只是说了基本的功能,要是把材料、参数各方面详细介绍一遍,绝对能凑够八千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