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避难所:谨慎的我建起一座城 > 第118章 一路向南

避难所:谨慎的我建起一座城 第118章 一路向南

作者:老滚刀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5-21 01:22:37 来源:小说旗

事实上,当张魁和闫学文又带货回到黑市的时候,那些在群里嚷嚷着要揭竿而起,讨个公道的各个避难所基本都准时准点的回来了。

互相在心里暗骂对方一声“怂包”,然后不带一点尴尬的热情的打招呼。半年多的灾后生活,在锻炼了人们的生存能力的同时,也拉低了不少的道德下限。

或许在这些人的眼中,这压根就不是欺骗,而只是必备的生存技巧。如果连这点基本的战略定力都没有,主动出头,得罪了官方,那绝不是因为他们的挑拨鼓动,而是对方的脑子有问题。

由于所处层次的原因,张魁还是首次见到这些他眼中的大人物耍这样的手腕。

果然,高端的商战,往往使用最朴素的手段。讲究的就是一方有难,八方刁难。

你以为的商战,断他自己链;现实中的商战,捏他的方便面。

招数不用太花哨,管用就行。追求的就是一个利不利己不重要,能坑人就行。

作为一个曾经的小买卖人,讲究与人为善的张魁表示“我不太懂,但是我大受震撼”

作为过来人的方大宝,“你买卖没黄,纯粹是因为你丫规模太小,油水太少。”要知道东哥开餐厅,都被谈恋爱的收银和厨子给联手教育了。

对于官方避难所,各个避难所除了暗搓搓的鼓动下,也并没有太好的办法,毕竟别人有制定规则的权利,还有维护规则的实力。

如果有人敢掀桌子,大家可以跟着声援下,看能不能蹭点好处。但无论如何,最终大家还是要回到规则之下混口饭吃。

如果没有带头的二傻子,各家也只能采用软对抗的方式,表达下自己的不满,争取自身的利益。

说白了,这种事情,各个民间避难所都可以等,无非是日子过的苦了点,又不是没有苦过。

希望市场发展起来,创造更多价值的,另有其人。

要是一直迟迟没有起色,自然会有人“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再适当的做出让步,开出几个实习生,那时候才是谈条件的时候。这种办法,老套,但是有用那就是好办法。

黑市的蝇营狗苟,方大宝并不是很关心,只是感慨了一下,利益动人心,都到了这种时候,还是少不了勾心斗角。顺便再坚定一下和这些大聪明保持距离的想法。

他更关心的,一直都是雨燕在东南沿海的搜索进度以及为岚山城准备的在危急情况下的撤离方案。

因为距离超出岚山城量子谐振中继塔信号的覆盖范围,方大宝在乌盟山脉中建立了移动中继信息节点。

专门升级了一架大型多旋翼无人机,换装了石墨烯-空气电池,携带了可折叠的光伏发电系统,配合雨燕的侦查行动。

雨燕以80-100米左右的巡航高度,避开人口密集区,沿着河道峡谷,穿山越岭,飞往粤西沿海。

在经过乌盟山脉的时候,短暂的爬升到300米的高度,利用山体避免雷达发现,对山脉进行了完整的测绘,作为他预想中的中转基地,对这片区域自然是越熟悉越好。

事实上,方大宝习惯性的有点过于谨慎,凭借雨燕的光学、雷达隐身的能力,即便选择直飞,被发现的概率也不大。

但方大宝还是选择了这条相对曲折、复杂的道路,宁可浪费点时间。

虽然陨石袭击给人类的各种体系都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整体实力明显衰退。但是灾难之下,往往也是技术飞跃发展的时候。

难保就很意外的点亮了科技树上某个奇怪分支,创造出什么了不得的黑科技。更何况,还有能力千奇百怪的觉醒者,小心总是无大错的。

方大宝人工导航的结果,就是使本来直线距离1100公里左右的路程,被绕到了将近2000公里,花了足足十七个小时。

要是出租车这么绕,那绝对是要被投诉的,说不定还能上个区域热点。现在么,除了收获了一堆的地形、气候信息,就是顺便看了看沿路的风景,却几乎没看到成规模的人群活动迹象。

陨石袭击,南极冰盖完全融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约60米。看起来不多,还不到几座着名大坝的三分之一。

但是反映在海岸线的变化上,受局部地形差异的影响,海岸需要内退30-70公里。

在来不及建立海堤的情况下,只能完全放弃被淹没的区域,选择有利的地形,紧急建立一道道的防御工事。

看这阶梯布置的防线,官方似乎也没有要在一线硬抗到底的架势,形势不利,可能还是会逐步后撤。毕竟海岸线范围太广,对于防御方是比较不利的。

雨燕一型在进入粤西后,就迅速爬升到了1000米左右的高度,远远的绕过城市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城市里正在转运物资的车、船。

方大宝选择在粤西与西南邻国安南交界的位置进入了南部海域,并一路南下。

如果说,在国内,出于一贯的谨慎习惯,还有点躲躲藏藏。出国后,沿着海岸线南下,方大宝可就彻底没什么顾忌了。

虽然被淹没的陆地面积只占安南国土面积的16%,但这几乎是其全部的精华之地所在。首府和几个重要的港口城市都被完全被淹没,海水倒灌。

对于没有纵深,又呆在海边的安南来说,海平面上涨带来的灾难是毁灭级的,基本可以放弃治疗了。

雨燕一型-真-隐形侦察机在通信最远距离降低高度,投放水下探索吊舱后,又重新爬升,在最大升限滞空侦查。

同时通过通信吊舱即时回传资料,也截取可能存在的通信信号。

从目前收集到的影像资料分析,海洋中的威胁,还没有正式的进入可接触范围。

官方得到的资料很有可能是通过远洋舰队、潜艇或者卫星获得的,具体的位置可能还很远。

但是从内迁启动的时间节点看,过去了这么久的时间,通过对海洋中环境和生物的分析,应该也有可能发现些端倪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