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朕都要殡天了,你叫我赢在起跑线? > 第四十二章 誓不两立

朕都要殡天了,你叫我赢在起跑线? 第四十二章 誓不两立

作者:破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1 01:22:47 来源:小说旗

看到一众文臣束手无策的样子,太子也是无奈。

“莫说三十万边军,便是只有十万之众回援,我们又岂能相抗啊?”

这些士族也想过发动自己的影响力,说服更多的世家和地方守军与他们汇合,但是哪怕有更多的力量前来投奔,也不可能把兵力增加到十万以上吧?

“先不要着急,北疆边军乃是提防北蛮各部族的,岂能轻易调动?情况不至于那么惨。”

“谁说不能!防范北蛮乃是朝廷正常运作之时,现在咱们跟陛下之争乃是生死之战,陛下真有可能不顾一切从北疆调兵的!”

“够了!”

太子冷喝一声,打断了他们这些动摇士气的话。

“这一点,不用诸位大人提醒,本太子早就想到了!”

“宿州正好卡在京城与北疆联络的中心,而且还有许多中原世家心向本太子,我已经派出精锐,截断京城与北疆的联络要道。”

“短时间内,北疆各禁军是无法得知京城之变的准确消息的。”

众臣内心稍安。

韩史亮沉声道:“那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段时间,尽可能地扩张实力,解决掉陛下的威胁!”

工部尚书何挺主动表态:“何氏一族,多与其他家族有姻亲,臣愿出面,说服各地中原世家,不但他们所据城池可以归入太子麾下,更能派出家仆,组成义军,以助太子之威势!”

“好!何大人真乃众臣表率,本太子绝对不会忘记何氏之功。”

太子大感振奋,立即表态,也算是提醒其他家族。

他们当初追随自己,为的可是“从龙之功”,哪怕现在受到挫折,但是自己是不会忘记关键时刻,谁表现最好,将来酬功之时,也会优先考虑他们的家族。

何挺得意地扫了其他大臣一眼,再次进言。

“殿下!臣尚有一言,在此关键之时,不得不言,哪怕冒犯殿下,也顾不得了。”

太子连忙道:“何大人乃忠臣也,本太子岂是那种容不下忠臣逆耳之言的君主?”

何挺不由得提高了声调:“除了阻绝京城与北疆边军联络,想办法拉拢其他家族与州郡,现在还有一桩大事必须要做。”

“现在,还请太子立即在宿州登基,直接诏告天下,言明陛下之失!”

“之前,我等还顾念着陛下与殿下的父子之情,想要尊其为太上皇,但现在看来,我等生死相争,已经容不下半点儿人情,必须要让天下人知道陛下乃是无道昏君,只有让太子执掌朝廷,拨乱反正,才能救得天下,打正旗号,才能让各地军民投效于殿下啊!”

何挺的话,直接把其他文臣给吓傻了。

这是在干什么?

把陛下斥为无道昏君,让殿下直接无视其父皇,自行登基,甚至还要号天下之兵,讨伐自己的父皇?

但是,这些以“忠孝”立身的士大夫们,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直斥其非。

包括太子本人!

大家都明白,当他们逃离京城的那一刻,便只有依何挺所说,才能扳回天下道义的制高点。

太子自行登基为帝,而且,把皇帝打入“无道昏君”的行列,才能在正统性上不弱于陛下。

所有大臣都扭头看向太子,看他如此表态。

若真的采用此策,最后当他们成功杀回京城之后,面对一个“无道昏君”,就不能再留情面了,作为“新君”的太子,就必须要解决掉这个天下的隐患?

杀父弑君!

天下人要怎么看殿下,史书又会如何记载?

没有人能替太子下这个决心,只有太子自己才能决断。

“何卿之言,有理!”

太子的语调,却冷得人们心中发寒。

他们发现,太子竟然没有多少犹疑,似乎在他的心里,也早就想过这一点,而且早就拿定了主意。

“本太子,当择吉日登基,同日向天下发出讨贼诏书!我与老贼虽为父子,但为天下苍生,势不两立,诸卿还有什么犹疑之处吗!”

韩史亮等人,望向太子的目光,首次露出畏惧之色。

这等事情,太子竟然不需要考虑便能拿定主意?这等狠辣……

“臣,臣等,领命!”

“还有,北疆大军虽然多追随老贼,但是本太子也早就有所布置,必须要派出使者进行争取。”“记住,我们的目标并不是逼着北疆三十万大军站到我们一方,只要能把北境的水搅浑,让他们无法抽调兵力南下,便算是达成了目标!”

太子的思路越来越清晰,直接让御卫把一张巨大的地图摆到大厅的地面上。

“现在京城是掌握在老贼手中,我们卡在宿州,隔绝北方,老贼只能直接向南方派出使者,说服众州郡。”

“但是不要忘记,南方还遭遇了大型水灾,对于那个伪朝廷来说,只是拖累,却无助力!”

“而我们只要能凝聚中原之地的世家力量,便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韩史亮等人精神大振,首次看到了非常清晰的得胜希望。

是啊,他们确实没有办法收服北疆大军,但若只是让他们互相制衡,无法参与中原之战,那还是很有希望的嘛。

不仅太子早有布局,他们这些士族,在北疆同样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排除掉北疆之后,便等于中原世家的力量,对抗京城加上南方受灾州郡!

陛下……不,是张子扬老贼虽然能控制不少的地盘和子民,但必须把要分散力量救灾赈济,他们根本不必害怕嘛。

……

然而,宿州之地的太子等人却不会想到,现在的京城,并没有被流民拖累,反而处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而这一切,还是拜他们所赐。

诸多世家,抛弃掉京城的根基,直接远逃,张子扬自然不会对他们客气。

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赦免罪责,把滞留于京城的部分士族团结起来,排除内患,他立即把羽林军派出去,强行占据被各家族放弃的祖产和仓库。

韩史亮等人可以带着亲信和家人离去,但是大量的粮食却无法带走!

对于现在的朝廷来说,有了这些粮食,就再也不怕流民涌向京城。

反而那些流民,极大地补充了京城的劳力,可以把张子扬教授于各个商会的技术,更快地变成商货,通过商队流通各地,焕发出商业活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