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花屋湘军传奇 > 第42章 精毅营

花屋湘军传奇 第42章 精毅营

作者:萧一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1 05:03:18 来源:小说旗

咸丰元年春,湖南新宁的桃花开得正盛。刘长佑站在自家门前的老桃树下,手中握着一封刚从省城送来的书信,眉头紧锁。

信是他的同窗好友从长沙寄来的,字里行间满是忧国之情——太平军已攻陷永安,正势如破竹地向北推进。

\"少爷,门外有位江大人求见。\"家仆匆匆来报。

刘长佑微微一怔:\"江大人?\"

\"正是新宁团练的江忠源江大人。\"

刘长佑连忙整理衣冠迎了出去。门外站着一位身材魁梧的军官,三十出头年纪,浓眉大眼,一身戎装虽旧却整洁,腰间佩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在下刘长佑,见过江大人。\"刘长佑拱手行礼。

江忠源爽朗一笑,声如洪钟:\"刘公子不必多礼!久闻新宁刘家世代书香,今日特来拜会。\"

刘长佑将江忠源引入书房,亲自沏茶。茶香氤氲中,他注意到江忠源虎口上的老茧和眉间那道浅浅的疤痕,那是军人的印记。

\"刘公子可曾听闻粤匪作乱之事?\"江忠源开门见山。

刘长佑点头:\"刚收到友人书信,说太平军已攻陷永安。\"

\"不错。\"江忠源面色凝重,\"朝廷已命各地组织团练,我奉命在新宁招募乡勇。听闻刘公子熟读兵书,又深得乡民敬重,特来相邀。\"

刘长佑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颤。他虽出身书香门第,却自幼习武,尤其对《孙子兵法》钻研颇深。然而投笔从戎,却是他从未想过的道路。

\"江大人高看了。在下不过一介书生,如何能担此重任?\"

江忠源放下茶盏,目光炯炯:\"刘公子,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我观公子眉宇间有英气,绝非池中之物。如今贼势猖獗,正是我辈报效国家之时。\"

窗外一阵风吹过,桃花瓣纷纷扬扬飘落。刘长佑望着那些花瓣,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佑儿,读书固然重要,但更要明白,学问当用于济世。\"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江大人,刘长佑愿随您投军报国!\"

江忠源大喜,拍案而起:\"好!有刘公子相助,如虎添翼!\"

就这样,刘长佑加入了江忠源的新宁团练,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军营生活远比刘长佑想象的艰苦。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操练,从最基本的队列行进到刀枪棍棒,再到火器使用,无一不精。江忠源治军极严,稍有懈怠便会受到严厉责罚。

\"刘公子,你拿刀的手势不对。\"训练场上,江忠源亲自纠正刘长佑的动作,\"刀如臂使,要人刀合一。\"

刘长佑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手臂因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微微发抖。他咬牙坚持,按照江忠源的指导调整姿势。

\"好!这才像样!\"江忠源满意地点头,\"刘公子进步很快。\"

训练之余,江忠源常邀刘长佑到帐中讨论兵法。刘长佑发现这位看似粗犷的武将实则饱读诗书,对《孙子兵法》《吴子》等典籍的理解极为深刻。

\"用兵之道,在于知己知彼。\"江忠源指着地图说道,\"太平军虽人多势众,但纪律松散,我军若能以精兵击其不备,必能取胜。\"

刘长佑认真聆听,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江忠源对他的悟性颇为欣赏,渐渐将他视为心腹。

一日深夜,刘长佑正在灯下研读兵书,帐外传来脚步声。

\"刘兄还未休息?\"一个年轻的声音响起。刘长佑抬头,看到江忠源的弟弟江忠济站在帐外。

\"江二爷请进。\"刘长佑连忙起身。江忠济比兄长小五岁,性格更为活泼,与刘长佑年纪相仿,两人很快成为好友。

\"兄长常夸刘兄勤勉,今日一见果然如此。\"江忠济笑道,从怀中掏出一壶酒,\"长夜漫漫,不如小酌几杯?\"

刘长佑笑着接过酒壶。两人对饮畅谈,从兵法战略到诗词歌赋,再到家乡风物,竟有相见恨晚之感。

\"刘兄可知我兄长为何如此看重你?\"酒过三巡,江忠济忽然问道。

刘长佑摇头:\"江大人厚爱,长佑受之有愧。\"

江忠济正色道:\"兄长常说,乱世之中,需要的不只是勇武之士,更需有胆有识的儒将。刘兄文武双全,正是国家所需之才。\"

刘长佑心中一震,顿感肩上责任重大。

咸丰三年春,太平军攻陷安庆,直逼庐州。朝廷急令江忠源率军驰援。临行前夜,江忠源召集众将议事。

\"此次救援庐州,凶险异常。\"江忠源环视众人,\"但我辈既食君禄,当以死报国。刘长佑!\"

\"末将在!\"刘长佑出列抱拳。

\"你率五百精兵为先锋,明日寅时出发,探查敌情!\"

\"遵命!\"

次日黎明,刘长佑率军先行。这是他第一次独立领兵,心中既紧张又兴奋。临行前,江忠源亲自为他整理铠甲,叮嘱道:\"遇敌不可轻进,保全实力为上。\"

刘长佑郑重应下,率军出发。一路上,他谨记江忠源教诲,派出斥候多方打探,行军谨慎有序。三日后,先锋军抵达庐州外围,发现太平军已重重包围城池。

\"速报江大人,庐州危矣!\"刘长佑立即派人回报,同时率军在城外隐蔽处扎营,等待主力到来。

当夜,江忠源率大军赶到。听完刘长佑的汇报,他眉头紧锁:\"贼众我寡,此战凶险。但庐州乃江淮重镇,不可不救。\"

次日黎明,江忠源下令攻城解围。战斗异常惨烈,湘军虽勇猛,但太平军人多势众,双方死伤惨重。刘长佑率部冲锋陷阵,左臂中箭仍坚持战斗。

\"大人!西门告急!\"一名传令兵慌张来报。

江忠源当机立断:\"刘长佑,你带三百人速去增援!\"

刘长佑领命而去。西门战况更为惨烈,守军已伤亡过半。刘长佑率军杀入敌阵,浴血奋战,终于暂时稳住阵脚。

然而战局急转直下。太平军增援不断,湘军渐渐不支。第五日黄昏,城墙一角被攻破,太平军如潮水般涌入。

\"大人!城破了!速速撤退!\"刘长佑浑身是血,冲进江忠源的指挥所。

江忠源却岿然不动:\"我奉命守城,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大人!\"刘长佑跪地恳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江忠源扶起刘长佑,从怀中取出一枚玉佩交给他:\"这是我江家祖传之物,交予忠济。告诉他,兄长无能,未能保全庐州,但求无愧于心。\"

顿了顿,又道,\"刘长佑,你是个将才,日后必成大器。带着忠济和剩余弟兄们突围出去,为我湘军留些种子!\"

刘长佑泪流满面,还想再劝,城外已传来震天的喊杀声。

\"快走!\"江忠源厉声喝道,转身拔出佩刀,\"众将士,随我杀敌!\"

刘长佑含泪领命,找到正在东门奋战的江忠济,强行拉着他突围。当他们冲出重围,回首望去,庐州城已陷入一片火海。

那一夜,刘长佑和江忠济带着不足千人的残部,在荒野中默默行进。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悲痛和愤怒。

\"兄长他...\"江忠济声音哽咽。

刘长佑紧紧握住那枚玉佩:\"江大人临终嘱托,要我助你重振旗鼓,为湘军留种。\"

江忠济擦干眼泪,咬牙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此后数月,刘长佑协助江忠济重整残部,招募新兵,严格训练。

这支队伍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百战余生的精锐,战斗力极强。

咸丰四年春,太平军大举进攻湖南。曾国藩兄弟被围困在湘潭,形势危急。江忠济率军驰援,刘长佑为先锋。

\"刘兄,此战关系重大,务必救出曾大人!\"行军途中,江忠济郑重嘱托。

刘长佑点头:\"放心,我必全力以赴。\"

战斗打响后,刘长佑率精兵直插敌阵,以少胜多,硬是杀出一条血路,救出了被围的曾国藩兄弟。

此战过后,\"精毅营\"的名号开始在湘军中流传——精于战术,毅于战斗。

然而命运弄人,就在捷报频传之际,江忠济在一次遭遇战中不幸中箭身亡。临终前,他将部队托付给刘长佑。

\"刘兄...这支队伍...交给你了...\"江忠济气若游丝,\"继承...兄长遗志...保家卫国...\"

刘长佑紧握江忠济的手,泪如雨下:\"江兄放心,刘长佑在此立誓,必不负所托!\"

江忠济含笑而逝。刘长佑按照军中礼仪,亲自为这位挚友整理遗容,然后转身面对肃立的将士们。

\"从今日起,我等继承江氏兄弟遗志,以'精毅'为号,誓死报国!\"刘长佑声音铿锵,\"不怕苦、舍得死、霸得蛮,此乃我湘军之魂!\"

\"不怕苦!舍得死!霸得蛮!\"三千将士齐声呐喊,声震云霄。

从此,刘长佑正式成为这支队伍的主帅。他将江忠源传授的兵法与自己的领悟相结合,治军严明,爱兵如子。

每逢大战,必身先士卒;平日训练,与士兵同甘共苦。很快,\"精毅营\"成为湘军中最能征善战的一支劲旅。

在随后的岁月里,刘长佑率领\"精毅营\"转战南北,屡立战功。从湖南到江西,从安徽到广西,这支继承了江氏兄弟遗志的队伍,在刘长佑的带领下,成为太平军最畏惧的对手之一。

每当夜深人静,刘长佑总会取出那枚江忠源临终交给他的玉佩,轻轻抚摸。月光下,玉佩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那些永不磨灭的记忆,一个书生如何在一代名将的引领下,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统帅;一支残部如何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淬炼成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军。

\"不怕苦、舍得死、霸得蛮。\",刘长佑轻声念着这九个字,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支军队的军魂,更是一个民族在危难时刻挺起的脊梁。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