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年春,湖南的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机遇。彭胜安站在长沙城外的军营大帐前,手指间把玩着一枚铜钱,眼睛微眯望着远处忙碌的运粮队伍。
作为周宽世总兵麾下主管粮草调运的得力助手,三十八岁的他早已不是当年杨家滩那个小商人,而是手握实权的官商。
\"彭大人,这是本月第三批粮草的账目。\"一个书吏恭敬地递上账册,眼睛却不敢直视这位以精明着称的上司。
彭胜安随手翻开账册,指尖在某一行数字上轻轻点了点:\"衡阳这批粮食的损耗记了多少?\"
\"回大人,按惯例记了百分之八。\"
\"加到百分之十二。\"彭胜安合上账册,声音平静得像在讨论今日的天气,\"最近雨水多,道路泥泞,损耗大些也是常理。\"
书吏会意地点头,迅速退下。彭胜安转身走向自己的营帐,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这百分之四的差额,足以让他多赚两百两白银。
而这只是他众多生财之道中最微不足道的一条。
营帐内,几个心腹早已等候多时。见彭胜安进来,立即起身行礼。
\"都坐下吧。\"彭胜安摆摆手,从袖中取出一封信函,\"长沙赵知府来信,盐引的事已经办妥了。\"
众人面露喜色。盐铁专卖历来是利润最丰厚的行当,有了官方盐引,就等于握住了白花花的银子。
\"不过——\"彭胜安环视众人,声音压低,\"这事得找个生面孔去做,账面上不能跟我有任何关联。\"
一个瘦高男子立即接话:\"东家放心,我堂弟刚从江西来,底子干净,可以出面经营。\"
彭胜安满意地点头,又从案几抽屉里取出一份名单:\"这是各州县军需官的孝敬单子,按老规矩,每月初一准时送去。记住,一定要亲手交给本人,不留字据。\"
众人领命而去,只留下彭胜安最信任的师爷张德。
\"东家,周大人派人来问,新募的三千士兵冬衣何时能到位?\"张德低声道。
彭胜安眼睛一亮:\"正好。我联系了杭州的布商,可以用低于市价两成的价格拿到货。你跟军需官说,按市价九折报账,差额我们三七分。\"
张德犹豫道:\"这...数目不小,万一被查...\"
\"怕什么?\"彭胜安冷笑一声,\"周大人现在忙着操练新兵,哪有闲心查这些细账?再说了,就算查,账面上也挑不出毛病。\"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喧哗。
片刻后,一个侍卫匆匆进来:\"彭大人,刘连捷将军到访!\"
彭胜安立即起身整理衣冠,脸上堆起热情的笑容迎了出去。刘连捷是曾国藩的爱将,更是他未来的女婿,这层关系比什么生意都重要。
帐外,一位英武的年轻将领正翻身下马。
彭胜安快步上前,深施一礼:\"刘将军远道而来,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刘连捷爽朗一笑,扶起彭胜安:\"彭叔何必多礼?小媛近日可好?\"
\"托将军的福,小女一切安好。\"彭胜安眼睛眯成一条缝,\"将军若不嫌弃,今晚就在寒舍用膳如何?小女新学了几首曲子,正好请将军指点。\"
当晚,彭府张灯结彩。彭小媛一袭淡绿衣裙,在厅中抚琴。少女眉目如画,琴声淙淙如流水,看得刘连捷目不转睛。
宴席散后,彭胜安亲自送刘连捷出门。月光下,刘连捷忽然压低声音:\"彭叔,近日军中有人议论粮饷账目不清,您要多加小心。\"
彭胜安面色不变,拱手道:\"多谢将军提醒。下官行事一向光明磊落,账目清晰可查。不过树大招风,难免有人眼红。\"
刘连捷点点头:\"我相信彭叔的为人。若有需要,尽管开口。\"
送走刘连捷,彭胜安立即召来张德:\"去把最近三个月的账目重新做一份,所有数字都要经得起推敲。另外,给那几个多嘴的军需官每人送五十两银子,让他们管好自己的舌头。\"
咸丰五年秋,太平军大举进攻湖南,湘军粮道被切断,形势危急。
周宽世紧急召见彭胜安:\"胜安,军中存粮仅够三日之用,若不能及时补充,后果不堪设想。\"
彭胜安眉头紧锁,心中却飞速盘算。片刻后,他抬头道:\"大人勿忧,下官有一计。长沙知府赵大人手中有一批官粮,若能借来应急...\"
\"赵大人与我素无交情,如何肯借?\"
彭胜安微微一笑:\"下官与赵大人有些往来,或可一试。\"
当夜,彭胜安带着一千两白银拜访赵知府。
两人密谈至深夜,最终达成协议:彭胜安以高出市价三成的价格\"购买\"官粮,赵知府则从中分得一半利润。
次日,大批粮食运抵军营,危机暂时解除。
周宽世大喜过望,拍着彭胜安的肩膀道:\"胜安真乃我的左膀右臂!此事我定当禀报曾大帅,为你请功!\"
然而好景不长,这批粮食在转运途中被太平军截获。消息传来,军营震动。更糟的是,有人举报彭胜安与赵知府的交易涉嫌贪污军饷。
周宽世大怒,立即召见彭胜安:\"彭胜安!你可知罪?\"
彭胜安跪在地上,额头渗出冷汗,但很快镇定下来:\"大人明鉴,下官一心为公,绝无半点私心。这批粮食虽被劫,但下官已备好账目,每一文钱都记录在册。\"
说着,他呈上一本精心准备的账册。账面上看,所有交易都合情合理,甚至还有赵知府的亲笔收据。周宽世翻阅良久,脸色渐渐缓和。
\"起来吧。\"周宽世叹了口气,\"此事也不能全怪你。只是军粮被劫,该如何是好?\"
彭胜安知道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咬了咬牙:\"大人,下官愿变卖家产,再筹粮饷!\"
周宽世大为感动:\"胜安高义!只是...\"
\"大人不必忧虑。\"彭胜安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下官在衡州有一批私粮,可解燃眉之急。只是需要大人手谕,方能顺利调运。\"
就这样,彭胜安不仅化险为夷,还获得了周宽世亲笔签署的调粮手谕。
凭借这份手谕,他不仅调来了自己的存粮,还沿途\"征用\"了不少商家的货物,大发国难财。
事后统计,彭胜安实际筹集的粮食只有上报数量的一半,但凭借与军需官的勾结,账面上丝毫不露破绽。
更妙的是,由于他在危机中表现\"出色\",周宽世向曾国藩举荐他负责整个湘军南线的粮草供应。
咸丰十年,周宽世因战功升任湖南提督。随着地位的提升,彭胜安的商业版图也急剧扩张。
他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粮食、布匹生意,开始涉足钱庄、当铺等高利润行业。
\"东家,这是本月钱庄的账目。\"新任账房先生恭敬地递上账本,\"按您的吩咐,给各州县官员的'孝敬'都记在特别账上。\"
彭胜安满意地点点头。此时的他已非昔日的普通商人,而是身着绸缎、腰佩美玉的\"彭老爷\"。
他在长沙最繁华的街道上购置了大宅院,家中仆役成群。
一天傍晚,彭胜安正在后院品茶,女婿刘连捷匆匆来访。
\"岳父大人,出事了!\"刘连捷神色紧张,\"曾大帅要彻查军需账目,已经派了钦差前来湖南。\"
彭胜安手中的茶杯微微一颤,但很快恢复镇定:\"贤婿勿慌。此事我早有准备。\"他拍了拍手,管家立即捧来一个锦盒。
\"这是...\"刘连捷疑惑地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叠银票,每张都是一千两的面额。
\"钦差大人远道而来,总得有些辛苦费。\"彭胜安眯着眼睛笑道,\"再说,咱们的账目天衣无缝,怕什么查?\"
果然,钦差在湖南待了半月,不仅没查出任何问题,回去后还在曾国藩面前为彭胜安美言了几句。
从此,彭胜安的地位更加稳固。
随着时间推移,彭胜安的财富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他利用官场关系,垄断了湖南多个州县的盐引;通过女婿刘连捷的关系,插手长江漕运;甚至在一些偏远地区私设税卡,盘剥过往商旅。
咸丰十年春,彭胜安在长沙最豪华的酒楼设宴,庆祝自己四十岁生日。
湖南官场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几乎全部到场,连巡抚大人都派人送来了贺礼。
酒过三巡,周宽世拍着彭胜安的肩膀,醉醺醺地说:\"胜安啊,想当年你刚到我麾下时,不过是个普通商人。
如今却成了湖南首屈一指的富豪,连我都得仰仗你啊!\"
彭胜安连忙起身敬酒:\"大人说笑了。下官能有今日,全赖大人提携。这杯酒,敬大人!\"
众人哄然叫好,宴会气氛达到**。彭胜安环顾四周,看着这些巴结奉承的官员和商人,心中涌起无限感慨。
他知道,自己已经完成了从普通商人到红顶商人的华丽蜕变。
宴会结束后,彭胜安独自站在庭院中仰望星空。
管家悄悄走来:\"老爷,这是今天的礼单。长沙知府送了翡翠屏风一座,衡州知州送了黄金百两...\"
彭胜安摆摆手,示意管家退下,他抚摸着拇指上的翡翠扳指,那是周宽世升任提督时送给他的礼物。
月光下,扳指泛着幽幽的绿光,就像他这些年积累的财富——耀眼却带着几分阴森。
\"聚财容易守财难啊...\"彭胜安喃喃自语。他知道,在这乱世中,今日的富贵可能转眼成空。
但无论如何,他已经走完了一条令人艳羡的官商之路,成为这个时代最成功的红顶商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