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花屋湘军传奇 > 第78章 合肥李扒皮

花屋湘军传奇 第78章 合肥李扒皮

作者:萧一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1 05:03:18 来源:小说旗

大清咸丰年间,合肥的初夏,烈日炙烤着龟裂的田地。

李鸿章骑在马上,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浸湿了崭新的官服。

他身后跟着三百余名衣衫不整的团勇,队伍拖拖拉拉,像一条垂死的蛇蜿蜒在乡间小路上。

\"大人,前面就是张家庄了。\"师爷赵德昌凑上前来,指着远处一片青砖黛瓦的村落。

李鸿章眯起眼睛,手搭凉棚望去。张家庄依山傍水,田畴整齐,一看就是富庶之地。

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不易察觉的笑容。

\"传令下去,今晚在张家庄扎营。\",李鸿章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赵德昌面露难色:\"大人,张老爷是本地大户,与令尊李大人素有交情,我们贸然前去...\"

\"交情?\"李鸿章冷笑一声,\"我父亲在京城为官,远水解不了近渴。如今长毛贼势大,朝廷命我等办团练保境安民,他张家出些粮饷难道不是分内之事?\"

赵德昌不敢再多言,转身去传达命令。李鸿章望着远处的村庄,心中盘算着如何从这些乡绅口袋里掏出银子来。

自从去年太平军攻陷武昌,朝廷下诏各地官绅办团练自卫,他这个翰林院编修也不得不中断仕途,回到家乡合肥组织团练。

起初,他踌躇满志,以为凭借父亲李文安在京城的地位和自己的才学,必能在乱世中建功立业。

然而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募的团勇多是地痞无赖,训练不足,装备简陋。

上个月与一小股太平军遭遇,三百人的队伍竟被几十个长毛贼打得落花流水,若不是亲兵拼死相护,他险些命丧当场。

\"大人,到了。\",亲兵的通报打断了李鸿章的思绪。

张家庄的庄门紧闭,墙头上隐约可见几个手持棍棒的家丁在张望。李鸿章眉头一皱,心中已有几分不悦。

\"去叫门,就说合肥团练使李鸿章奉旨办团,途经此地,特来拜会张老爷。\"

不一会儿,庄门缓缓打开,一个身着绸缎的中年男子带着几个家丁迎了出来。那

人圆脸微胖,眼睛小而精明,正是张家庄的主人张百万。

\"哎呀呀,不知李大人驾到,有失远迎,恕罪恕罪!\"张百万满脸堆笑,拱手作揖。

李鸿章翻身下马,还了一礼:\"张世叔客气了。小侄奉旨办团,路过贵庄,特来叨扰。\"

\"哪里哪里,李大人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啊!快请进,快请进!\"

入张府客厅,分宾主落座。丫鬟奉上香茗,李鸿章轻啜一口,开门见山道:\"张世叔,实不相瞒,小侄此次前来,是为团练饷银一事。\"

张百万脸上的笑容僵了僵:\"这个...李大人有所不知,今年春旱,收成不好...\"

\"世叔,\"李鸿章放下茶盏,声音冷了几分\",长毛贼距此不过百里,若贼至,玉石俱焚。保境安民,人人有责啊。\"

\"李大人所言极是,只是...\"张百万搓着手,额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前些日子刚给县里捐了五百两剿匪银...\"

李鸿章眼中闪过一丝不耐,转头对赵德昌使了个眼色。

赵德昌会意,从袖中掏出一卷文书,双手呈给张百万。

\"张老爷,这是朝廷诏令和巡抚大人的手谕,各地乡绅需按田亩摊派团练饷银。贵庄有良田千亩,按例应出一千两。\"

张百万接过文书,手微微发抖:\"这...这也太多了...\"

\"多?\"李鸿章突然拍案而起,茶盏震得叮当作响,\"张世叔,你可知我三百弟兄每日要吃要喝?刀枪弓箭哪样不要银子?长毛贼来了,第一个抢的就是你们这些大户!\"

张百万被这突如其来的发作吓得脸色煞白,手中的文书飘落在地。

\"李...李大人息怒...容我...容我与族人商议...\"

\"不必商议了!\"李鸿章一挥手,\"今日天黑前,我要见到一千两银子。否则...\"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门外站立的团勇,\"我这些弟兄脾气可不太好。\"

离开张府,李鸿章带着队伍在村口扎营。赵德昌忧心忡忡地跟在他身后:\"大人,这样强征恐怕...\"

\"怕什么?\"李鸿章冷笑,\"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策。这些乡绅守财如命,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怎会乖乖掏银子?\"

傍晚时分,张百万带着几个族人抬着箱子来到营地,满脸堆笑:\"李大人,这是八百两银子,实在是...\"

\"一千两,少一个子儿都不行。\"李鸿章头也不抬,继续翻阅手中的兵书。

\"大人,实在是...\"

\"送客!\"李鸿章厉声喝道。

张百万被团勇架出营帐,老脸涨得通红。回到庄里,他气得摔了好几个茶碗:\"好个李鸿章!乳臭未干的小子,竟敢如此欺我!\"

第二天一早,李鸿章派兵包围了张家庄,强行征收粮食。团勇们如狼似虎,踹开粮仓,将一袋袋粮食搬上大车。

张百万的儿子张秀才带着几个读书人拦在路中央,高声抗议。

\"李大人!朝廷命你保境安民,你却纵兵抢粮,与盗匪何异?\"

李鸿章骑在马上,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个与自己年纪相仿的读书人,心中一阵烦躁。他最讨厌这些自命清高的书生。

\"张兄此言差矣。本官奉旨办团,征收粮饷乃为保一方平安。你若阻拦,就是通匪!\"

\"你!\"张秀才气得浑身发抖,\"我要上告巡抚衙门!告你盘剥乡里,鱼肉百姓!\"

李鸿章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来人!把这个阻挠军务的刁民给我拿下!\"

团勇一拥而上,将张秀才按倒在地。张百万闻讯赶来,跪地哀求:\"李大人开恩啊!小儿无知,冒犯虎威,老朽愿再出二百两银子...\"

李鸿章冷冷地看着这一幕,心中竟有一丝快意。

原来权力是这样的滋味,可以让人俯首帖耳,可以让人跪地求饶。

\"晚了。\"他一字一顿地说,\"昨日好言相劝你不听,今日就别怪我不讲情面。来人,把张秀才绑在村口大树上,以儆效尤!\"

张秀才被剥去上衣,绑在树上鞭打。惨叫声回荡在村庄上空,村民们躲在屋里,噤若寒蝉。

张百万老泪纵横,跪在李鸿章马前连连磕头。

\"李大人饶命啊!老朽愿出一千五百两,不,两千两!只求放过小儿...\"

李鸿章这才挥了挥手,示意停止鞭打。张秀才已经昏死过去,背上血肉模糊。

当天,张家不仅交足了银子,还额外\"捐献\"了三百石粮食。

消息传开,附近乡绅纷纷主动送来饷银,生怕成为下一个张家。

夜深人静时,李鸿章独自在营帐中数着银两。烛光下,他的脸半明半暗,显得格外阴郁。赵德昌悄悄进来,欲言又止。

\"有话就说。\"李鸿章头也不抬。

\"大人...今日之事,恐怕对大人名声有损啊。乡里已经在传...传大人是'李扒皮'...\"

\"李扒皮?\"李鸿章手上动作一顿,随即哈哈大笑,\"好!好得很!让他们怕我,总比轻视我好。乱世之中,仁义道德能当饭吃吗?\"

赵德昌不敢接话。李鸿章收敛笑容,将银子重重地扔进箱子里:\"记住,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些乡绅守财如命,不给他们点厉害,怎会乖乖听话?\"

第二天,李鸿章带着满载银粮的队伍离开了张家庄。

村口的大树上还残留着斑斑血迹,村民们远远地望着这支队伍,眼中满是恐惧和怨恨。

\"李扒皮走了!\"一个孩童天真地喊道,立刻被母亲捂住了嘴。

这个绰号像瘟疫一样在合肥乡间传播开来。

人们窃窃私语,说李鸿章为了筹饷不择手段,强征暴敛,比土匪还狠。

说他手下的团勇如狼似虎,所到之处,百姓如见阎王。

一个月后,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从京城来信,严厉斥责儿子的所作所为,命他立即停止强征饷银。

李鸿章读完信,冷笑一声,将信扔进火盆。

\"父亲大人远在京城,怎知地方疾苦?\"他对赵德昌说,\"长毛贼势大,若无充足饷银,如何练兵御敌?\"

\"可是...李大人的意思是...\"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鸿章斩钉截铁地说,\"何况父亲只是家书,并非朝廷诏令。\"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鸿章变本加厉。他发明了\"捐输法\",强迫富户\"自愿\"捐银;又实行\"亩捐\",按田亩加征饷银。

谁敢不从,轻则鞭打,重则抄家。合肥乡间怨声载道,但慑于他的淫威,无人敢公开反抗。

这日,李鸿章正在营中检阅新招募的团勇,忽然有亲兵来报,说张百万带着几个乡绅求见。

\"哦?\"李鸿章挑眉,\"让他们进来。\"

张百万等人进来后,二话不说就跪倒在地:\"李大人救命啊!长毛贼已到舒城,不日将犯我合肥!…….

合肥的夏日闷热难当,连蝉鸣都显得有气无力。

李鸿章坐在临时搭建的凉棚下,面前摊开着账册,汗水顺着他的太阳穴滑落,在下巴处悬了片刻,最终滴在\"亩捐\"二字上,墨迹顿时晕染开来。

\"大人,西乡的捐银收齐了。\"赵德昌弓着身子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喜色,\"共两千三百两。\"

李鸿章眼皮都没抬一下:\"比定额少了七百两。\"

\"这...乡民们实在拿不出了...\"

\"拿不出?\"李鸿章冷笑一声,合上账册,\"西乡王员外家去年嫁女,光是嫁妆就值五千两。

去告诉他,若三日内不补齐,本官就派兵去他家庄子上'借粮'。\"

赵德昌喉结滚动了一下,终究没敢多言,低头退了出去。

凉棚外,几个团勇正押着一队衣衫褴褛的农夫走过。

那些人手脚戴着镣铐,背上鞭痕纵横,走路一瘸一拐。

\"这些是什么人?\"李鸿章皱眉问道。

亲兵连忙回答:\"回大人,是东乡抗捐的刁民。按大人吩咐,抓来示众三日,再罚双倍捐银。\"

李鸿章点点头,目光扫过那些农夫绝望的脸。

其中一个白发老者突然挣脱束缚,扑倒在李鸿章面前:\"青天大老爷啊!小老儿家里就剩三亩薄田,去年遭了蝗灾,今年春旱,实在交不起捐银啊!\"

老者额头磕在地上,咚咚作响,转眼就见了血。李鸿章却只是掸了掸袍角上并不存在的灰尘:\"拖下去,再加二十鞭。\"

惨叫声远远传来,李鸿章却已翻开另一本账册,开始计算下个村子的摊派数额。

自从上次从张家庄强征成功后,他越发肆无忌惮。

朝廷诏令成了他敛财的尚方宝剑,保境安民成了他鱼肉乡里的遮羞布。

\"亩捐\"、\"户捐\"、\"丁捐\"...名目繁多的捐税压得合肥百姓喘不过气来。

稍有反抗,轻则鞭打,重则抄家。乡间开始流传一句话:\"宁遇长毛贼,不见李扒皮\"——长毛贼抢了财物就走,而\"李扒皮\"却要扒掉人一层皮。

傍晚时分,李鸿章正在营帐中查看地图,忽听外面一阵骚乱。

他刚站起身,赵德昌就慌慌张张地冲了进来:\"大人!不好了!东乡村民造反了!\"

\"造反?\"李鸿章脸色一沉,\"多少人?\"

\"至少...至少三四百人!拿着锄头镰刀,已经打死我们好几个弟兄了!\"

李鸿章一把抓起佩剑就往外走。营门外,火光冲天,喊杀声由远及近。

借着火光,他看见黑压压的人群正向营地涌来,为首的赫然是那个被他鞭打过的张秀才。

\"诛杀李扒皮!\"张秀才高举火把,声嘶力竭地喊着。

\"诛杀李扒皮!\"数百乡民齐声呼应,声浪震得营门都在颤抖。

李鸿章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剑柄。他没想到这些平日里逆来顺受的泥腿子竟敢造反。

更没想到,\"李扒皮\"这个绰号已经深入人心到成为造反的口号。

\"大人,怎么办?\"赵德昌声音发抖,\"我们的人手不够...\"

\"放箭!\"李鸿章厉声喝道。

\"可...可他们都是百姓啊...\"

\"放箭!\"李鸿章一脚踹在赵德昌腿上,\"违令者斩!\"

箭雨落下,冲在前面的几个乡民应声倒地。

人群顿时乱作一团,哭喊声、咒骂声混成一片。

张秀才的手臂中了一箭,火把掉在地上,但他仍然高喊着:\"乡亲们别怕!李扒皮倒行逆施,天理难容!今天不是他死,就是我们亡!\"

人群再次聚集,更加疯狂地冲向营地。有团勇见势不妙,已经开始偷偷溜走。

李鸿章知道大势已去,咬牙下令:\"撤!往县城撤!\"

趁着夜色和混乱,李鸿章带着亲信狼狈逃往合肥县城。身后,愤怒的乡民焚毁了营地,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

合肥知县周明德是李文安的门生,见李鸿章如此狼狈地逃来,又惊又怒:\"少荃兄,你这是...\"

\"周兄救我!\"李鸿章一改往日的傲慢,拱手道,\"刁民造反,险些要了小弟性命!\"

周明德连忙将他迎入后堂,命人备茶压惊。

听完事情经过,周明德长叹一声:\"少荃兄,你这次...唉,太鲁莽了啊!\"

李鸿章脸色阴晴不定:\"周兄此言差矣。我奉旨办团,征收饷银乃是为国为民。这些刁民抗捐造反,按律当诛九族!\"

\"少荃兄啊!\"周明德压低声音,\"你可知如今合肥乡间如何称呼你?'李扒皮'!这名声已经传到巡抚耳中了。

昨日还有乡绅联名上告,说你盘剥百姓,激起民变...\"

李鸿章手中的茶盏\"啪\"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他没想到事情已经严重到这种地步。

\"那...周兄的意思是?\"

\"速速停征饷银,安抚乡民。令尊大人已经来信,让我转告你立即停止强征暴敛。\"

周明德从袖中取出一封信,\"还有,曾涤生大帅来信,邀你去江西湘军大营效力。\"

李鸿章接过信,手指微微发抖。父亲的信中字字如刀,痛斥他\"残民以逞,有辱门风\";而曾国藩的信却温言勉励,称他\"才堪大用,愿共襄王事\"。

夜深人静,李鸿章独自坐在客房中,面前摆着一面铜镜。

镜中的他面容憔悴,眼下青黑,嘴角两道深深的法令纹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了十岁。

\"李扒皮...\"他喃喃自语,突然抄起铜镜狠狠砸向墙壁。

\"砰\"的一声巨响,镜子碎成数片,每一片都映出他扭曲的脸。

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赵德昌惊慌地探头进来:\"大人?\"

李鸿章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传令,明日停止一切捐税征收。已征收的...退还三成。\"

赵德昌瞪大了眼睛:\"退还?\"

\"怎么,听不懂人话吗?\"李鸿章厉声道,随即又放缓语气,\"另外,准备行装,三日后启程赴江西,投奔曾大帅。\"

赵德昌恍然大悟,连忙应声退下。李鸿章弯腰捡起一块镜子碎片,锋利的边缘割破了他的手指,鲜血顺着掌纹蜿蜒而下。

他看着血珠滴落,忽然笑了:\"李扒皮...好一个李扒皮...\"

三日后,一队人马悄然离开合肥县城。李鸿章骑在马上,回头望了望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故乡,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自己在这里已经声名狼藉,再无立足之地。

\"大人,前面就是渡口了。\"赵德昌指着远处的长江说道。

李鸿章点点头,忽然问道:\"德昌,你觉得我是坏人吗?\"

赵德昌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得一愣,支支吾吾不敢回答。

李鸿章也不在意,自顾自地说道:\"乱世之中,仁义道德能当饭吃吗?我征饷练兵,为的是保境安民。那些乡绅守财如命,宁可被长毛贼抢光也不愿出钱自保,愚不可及!\"

赵德昌唯唯诺诺,不敢接话。李鸿章长叹一声,挥鞭策马:\"走吧,去江西。这合肥...不待也罢!\"

渡船上,李鸿章望着滚滚长江水,思绪万千。他想起了张秀才愤怒的眼神,想起了乡民们\"诛杀李扒皮\"的呐喊,想起了父亲信中的斥责..

但随即,他又想起了曾国藩信中的期许,想起了乱世中建功立业的抱负。

\"大人,风大,进舱吧。\"赵德昌递上一件披风。

李鸿章摇摇头,反而解开了官服的领口,让江风直接吹在皮肤上。

他需要这种刺痛感,需要提醒自己记住在合肥的教训。

\"德昌,你说曾大帅会重用我吗?\"

\"大人少年及第,才华横溢,曾大帅又是令尊好友,自然会...\"

\"不。\"李鸿章打断他,\"我要靠自己的本事。

传令下去,到了湘军大营,谁也不许提我父亲,更不许提我在合肥办团练的事。\"

赵德昌会意:\"是,大人。那'李扒皮'的事...\"

李鸿章的眼神陡然转冷:\"这三个字,我不想再听到。\"

渡船靠岸,一行人马继续向江西进发。途中经过一个小村庄,几个孩童在路边玩耍,见有官兵经过,吓得四散奔逃。

其中一个孩子摔倒了,哇哇大哭。

李鸿章勒住马,下马扶起那孩子,从袖中摸出几文钱塞在他手里:\"别怕,我们不是坏人。\"

孩子怯生生地看着他,突然冒出一句:\"你是李扒皮吗?\"

李鸿章的手僵在半空,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赵德昌连忙上前喝斥:\"小崽子胡说什么!这是...\"

\"无妨。\"李鸿章摆摆手,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孩子,李扒皮已经死了。\"

重新上马后,李鸿章一言不发,只是狠狠抽了马一鞭,绝尘而去。

赵德昌等人连忙追赶,却没人看见,他们的主人在马背上,眼角有泪光闪动。

七日后,江西湘军大营。曾国藩正在帐中批阅公文,忽听亲兵来报:\"大帅,合肥李鸿章求见。\"

曾国藩放下毛笔,捋了捋胡须:\"请他进来。\"

帐帘掀起,一个风尘仆仆的年轻人走了进来,恭敬地行了大礼:\"学生李鸿章,拜见恩师。\"

曾国藩仔细打量着这个故人之子。

李鸿章比上次见面时瘦了许多,眼下带着青黑,但眼神却更加锐利,像一把出鞘的剑。

\"少荃啊,起来吧。\"曾国藩温和地说,\"路上辛苦了。\"

李鸿章没有起身,反而重重磕了三个头:\"学生特来请罪!\"

\"哦?何罪之有?\"

\"学生在合肥办团练期间,操之过急,行事鲁莽,有负恩师教诲...\",李鸿章声音低沉,额头抵在地上。

曾国藩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我听说,合肥百姓送你一个绰号?\"

李鸿章的身体明显僵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如常:\"是。学生...学生愧对家乡父老。\"

\"起来吧。\"曾国藩叹了口气,\"乱世用重典,本也无可厚非。但为官之道,刚柔并济才是上策。你可知为何百姓称你'扒皮'而不骂你'豺狼'?\"

李鸿章茫然摇头。

\"因为扒皮尚留性命,而豺狼赶尽杀绝。\",曾国藩站起身,走到李鸿章面前,\"记住这次教训。去吧,洗个澡换身衣服,明日来我帐中听用。\"

\"谢恩师!\"李鸿章再次叩首,眼中已有泪光。

走出大帐,夕阳正好。

李鸿章深吸一口气,感觉胸中块垒稍解。他知道,在合肥的失败和\"李扒皮\"的骂名将成为他一生都难以抹去的污点,但也正是这些教训,让他开始真正思考为官为将之道。

远处,湘军将士正在操练,喊杀声震天动地。

李鸿章握紧了拳头,暗自发誓:

总有一天,他要练出一支比湘军更强的队伍;总有一天,他要让天下人忘记\"李扒皮\",只记得他李鸿章的名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