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 > 第2章 (第49章 ) 太阳系内的无果探寻

2.1木星与土星:风暴肆虐的气态巨行星

可控核聚变动力系统发出稳定而低沉的嗡鸣,这是通过约束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在极高温度和压力下发生聚变反应,将质量转化为能量,为舰队提供持续稳定的推进力。

银白色的舰队在太阳系广袤无垠的空间中蜿蜒前行,宛如一条机械长龙在宇宙的海洋中游弋。旗舰“华夏号”舰桥内,充满了未来科技的气息,各种精密仪器闪烁着幽蓝光芒,巨大电子显示屏将木星的影像放大到百米宽,暗红色的风暴核心如同一只恶魔之眼,在浓厚的大气层中疯狂转动,散发着令人敬畏的气息。

“量子之芯,启动全功率推进,保持30万公里安全轨道。”林轩的机械手指在量子触控面板上快速划出数据流,电子语音仿佛在与老友调侃,“咱倒要瞧瞧这三百年不歇的大红斑,里头藏着啥秘密!”

“动力系统全功率运行,预计5小时后进入探测轨道。”量子之芯的回应从林轩机械胸腔内的集成芯片传出,冰冷而精准,没有丝毫感情波动,就像一台完美的机器在执行指令。

全方位探测器启动的瞬间,搭载的量子纠缠成像阵列开始发挥作用。它利用量子纠缠现象,即两个或多个粒子即使相隔遥远距离,一个粒子的状态变化也会瞬间影响另一个粒子,从而实现超距、实时的成像,穿透木星万米厚的大气层。

纳米级传感器如同无数敏锐的触角,捕捉到风暴核心以每小时640公里的速度疯狂旋转,暗红色云带与橙黄色气流激烈碰撞,迸发出一道道蓝色闪电,每道闪电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地球百年用电量总和。

这些数据通过中微子通道实时传输到量子之芯,在显示屏上形成不断跳动的三维图谱,仿佛是宇宙在展示它神秘的心跳。中微子通道利用中微子质量极小、穿透力极强且几乎不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确保数据能在复杂宇宙环境中稳定、快速传输。

“好家伙!这就是个天然的粒子加速器!”林轩机械眼的十字准星快速缩放,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量子之芯,分析物质循环路径,重点追踪氨冰结晶的异常波动。”

他的机械手臂在空中挥舞,仿佛在指挥一场宏大的交响乐,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激情。

当舰队调整至最佳观测角度时,木星突发磁暴。强大的磁暴引发空间扭曲,产生的引力潮汐如同无形的巨手,让三艘小型战舰剧烈震颤,姿态平衡系统警报声此起彼伏,尖锐的声音在舰桥内回荡,仿佛在诉说着危险的来临。

“启动冗余推进模块!各舰执行蛇形规避!”林轩的量子态意识流在0.3秒内生成237种应对方案,机械手臂在空中划出复杂而精准的轨迹,“Rob1号,接管探测器防抖系统,数据优先传回核心舱!”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如同战场上的指挥官,镇定自若地指挥着每一个行动。

冗余推进模块采用多组独立的可控核聚变动力单元,当主推进系统出现故障或遭遇外部干扰时,可迅速切换并提供稳定推力,保障舰队航行安全。

舰队如银色游鱼,在蓝紫色的等离子尾焰推动下灵巧转向。可控核聚变动力系统喷射出强劲的火焰,推动着舰船在狂暴的宇宙环境中穿梭。

当风暴逐渐平息,探测器成功捕捉到大红斑内部的氦 - 3富集区,这一发现让林轩的机械手指兴奋地敲击着控制台:“这要是能采集,够咱舰队跑十个星系!”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惊喜与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星际航行的无限可能。

离开木星引力范围后,舰队驶入了一片寂静而神秘的宇宙区域。这里没有璀璨的星光,也没有狂暴的风暴,只有可控核聚变引擎发出的微弱光芒在黑暗宇宙中显得格外渺小,仿佛是夜空中孤独闪烁的萤火虫。

设备运转的电流声在舰桥内回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紧张的氛围。

林轩独自站在全景观测窗前,机械眼凝视着远方若隐若现的金色光环——那是土星的璀璨光环在向他们招手。

“量子之芯,模拟土星环系的引力共振模型。”他突然开口,打破了这片寂静。

“已调取开普勒 - 452b观测数据作为参照,预计17分钟后完成建模。”量子之芯的回应精准到毫秒,同时在全息屏上投射出土星环的动态模拟图。

不同区域的冰粒和岩石碎片以微米级精度呈现,仿佛是一幅精美的宇宙画卷在他们面前徐徐展开。

在这漫长的航行中,舰队依靠可控核聚变动力系统持续稳定地提供动力,维持着精确的航线,向着未知的神秘星球进发。

2.2土星:璀璨光环下的奥秘

当土星的金色光环终于完整呈现在视野中时,舰队仿佛驶入了一座由冰晶构成的宇宙宫殿。那光环宛如一条镶嵌着亿万钻石的绸带,在宇宙中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A环泛着琥珀色的光泽,直径数米的巨型冰块如同悬浮的陨石,静静地诉说着宇宙的沧桑;b环闪耀着珍珠般的白色,大小不一的冰粒在阳光折射下形成流动的光谱,仿佛是仙女的裙摆随风飘动;最内侧的c环则像一层半透明薄纱,细小的尘埃与冰晶在洛希极限边缘保持着微妙的平衡,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

“启动高分辨率光谱分析仪,重点检测甲烷冰的同位素比例。”林轩的机械手指划过触控面板,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专业与专注,“量子之芯,对比木星光环的物质构成差异。”

高分辨率光谱分析仪利用光子共振原理工作,当光子照射到物质上时,不同元素和化合物会吸收或反射特定频率的光子,形成独特的光谱“指纹”。

通过分析这些光谱信号,仪器能够在分子层面解构光环物质,精确检测出各种成分及其含量。

当检测到c环中存在有机化合物痕迹时,林轩的电子语音提高了八度:“瞧瞧!生命诞生的原材料都齐活了,可惜这200万个大气压...”他的语气中既有惊喜,又有遗憾,仿佛是一位探险家发现了宝藏,却无法将其带走。

突然,探测器传回异常数据:土星环某区域出现周期性的密度波动。“启动引力波监测!”林轩立即下达指令,量子之芯瞬间调取过去72小时的轨道数据。

引力波监测设备基于激光干涉原理,通过检测时空的微小扭曲来捕捉引力波信号,即使是隐藏在光环中的微型卫星产生的微弱引力变化也能被探测到。

经过13秒的高速运算,电子显示屏上浮现出隐藏在光环中的微型卫星,其引力正以正弦波形式扰动着周围冰粒。

“原来如此!”林轩的机械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就像给光环装上了节拍器,把数据存档,说不定能解开行星环形成的世纪谜题。”他的机械手臂挥舞着,仿佛已经触摸到了宇宙的奥秘,眼中充满了对科学探索的执着与热情。

告别土星后,舰队踏上了穿越小行星带的征程。这里布满了形态各异的冰质小行星,它们大小不一,从数米到千米不等,表面凝结着固态氮与甲烷,在黑暗的宇宙中散发着幽幽的冷光,宛如一片沉睡的冰原。

“注意规避!检测到暗物质浓度异常波动。”Rob1号突然发出警报,尖锐的声音打破了航行的平静。林轩的量子态意识流瞬间接入舰队防御系统,敏锐地发现三颗小行星的运行轨迹出现违反牛顿定律的偏移,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操控着它们。

“启动中微子雷达,扫描三维空间。”他果断下令。中微子雷达利用中微子几乎不与普通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能够穿透各种物质障碍进行探测。发射出的中微子束遇到物体后,会因相互作用产生极微弱的信号变化,通过高精度探测器捕捉这些变化,再经过复杂算法处理,就能构建出探测区域的三维图像,从而发现隐藏在虚空中的微型黑洞,其引力正以潮汐力形式扭曲周围空间,形成一个危险的引力漩涡。

舰队立即启动紧急制动程序,在可控核聚变引擎的轰鸣声中,以螺旋轨迹惊险绕过这片危险区域。每一次调整航向,每一次动力输出的变化,都凝聚着林轩的智慧与勇气,他在这片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宇宙区域中,小心翼翼地前行,探索着宇宙的奥秘。

2.3天王星与海王星:极寒的世界

当淡蓝色的天王星出现在视野中时,这颗侧躺的冰巨星宛如被冻结的深海,散发着神秘而冷冽的气息。其大气层中的甲烷吸收红光,赋予星球诡异的冷色调,层层叠叠的带状云层在零下224c的低温中凝固,如同被时间定格的水墨画,静静地诉说着宇宙的古老故事。

“这自转轴倾斜98度...简直是太阳系的叛逆者。”林轩盯着探测器传回的图像,机械眼闪烁着好奇的光芒,“量子之芯,调取太阳系形成初期的角动量数据,模拟撞击事件对磁场的影响。”

机械身躯的备用计算系统瞬间启动,为量子之芯提供额外算力。量子之芯采用量子计算原理,利用量子比特的叠加和纠缠特性,能够同时处理海量数据和进行复杂运算。

随着模拟的推进,电子显示屏上重现了45亿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碰撞——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以60度角撞击原始天王星,强大的冲击力导致其内部液态金属层偏移,最终形成与自转轴呈59度夹角的奇特磁场。

这一模拟过程不仅揭示了天王星磁场异常的奥秘,也让林轩对宇宙天体的演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原来如此!”林轩的机械手臂兴奋地挥舞,“这就像把地球的磁场拧了个麻花!”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科学发现的喜悦,仿佛是一位解开谜题的智者,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继续前行,海王星的宝蓝色球体出现在远方,宛如一颗镶嵌在宇宙中的蓝宝石。这里的风速高达每小时2100公里,呼啸的狂风将大气层撕成汹涌的浪涛,仿佛是宇宙在咆哮。

当全方位探测器试图深入大气层时,低温使超导量子干涉器瞬间冷凝,数据传输陷入中断,仿佛是宇宙给他们设置的一道障碍。

超导量子干涉器基于约瑟夫森效应,利用超导材料的量子特性,能够对极其微弱的磁场和电流变化进行高精度检测,但在极低温下容易出现冷凝失效的情况。

“启动纳米自修复程序,切换备用传感器!”林轩的量子态意识流直接接入探测器控制系统,以每秒百万次的频率调整探测参数。

纳米自修复程序由无数纳米机器人组成,这些微小的机器人能够在微观层面自动检测和修复设备的损伤,清除冰霜并恢复传感器功能。

在他的操控下,探测器表面的纳米机器人迅速清除冰霜,重新建立数据链路。这些纳米机器人如同勤劳的小蜜蜂,在极寒的环境中忙碌着,为科学探索保驾护航。

“检测到固态氢金属层...这压力怕是能把钻石压成橡皮泥。”林轩分析着传回的数据,语气中带着遗憾,“可惜这温度,液态水连存在的机会都没有。”

尽管再次与生命失之交臂,舰队的存储器中却积累了海量珍贵数据,这些数据将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基石。

“每一次失望都是下一次惊喜的铺垫。”林轩望着深邃的宇宙,机械眼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量子之芯,标记异常坐标,等咱装备升级,再来会会这些宇宙奇观!”

在可控核聚变引擎的轰鸣声中,舰队调整航向,向着更遥远的星系边缘进发,在浩瀚的星空中留下一串探索的足迹,继续书写着林轩——这个地球孤子探索宇宙的壮丽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