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乾杀猪匠 > 第四十九章 渡河遇劫

大乾杀猪匠 第四十九章 渡河遇劫

作者:乱世浮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1 11:47:23 来源:小说旗

三人在严勇家享用了一顿饱餐,随后趁着夜幕降临,迅速下水,乘坐小船顺流而下,朝着淮水方向疾驰而去。夜色笼罩着水面,小船在静谧中前行,只有船桨划水的声音打破了夜的宁静。

不过短短半个时辰,严勇驾驶的小船便在夜色的掩护下,顺利抵达淮河对岸。

武安君毫不犹豫,纵身一跃,稳稳地踏上了襄阳府的土地。这偷渡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比他之前想象的要容易许多,心中不禁暗自庆幸。

“你仔细看好这棵树,倘若我要北返,便会在此处悬挂红布。记住,一条红布代表一艘船,届时你在夜半时分过来接应我即可。”武安君临行前,神色认真地向严勇交代着。

他心里清楚,此番前来襄阳,是为了寻找铁料,一旦成功弄到,还得想办法将其运送回去。而一艘小船的载重不过千斤左右,真要搞到铁料,一艘船肯定远远不够。

“恩公请放心,白日里在酆水之上便能清晰看到此处,我必定每日前来查看,无论风雨,绝不懈怠!”严勇言辞恳切,郑重地许下承诺。言罢,他与武安君互道保重,便摇着小船迅速离开,消失在夜色之中。

“走!”武安君大手一挥,带着杜老三和贺明,趁着夜色朝着南边大步前行。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有些匆忙,脚步坚定,仿佛在追逐着某个重要的目标。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骤然响起,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武安君心中暗叫不好,凭借着敏锐的直觉,他当即示意杜老三和贺明不要轻举妄动,一切由他来应对。

只见一队数十人的大乾士兵朝着他们快速奔来,为首的竟然有六名骑兵,阵仗颇为浩大。

武安君并不知晓,北元在边界的防守较为松懈,仅在一些关键重点区域布置军队驻防。这是因为北元在与大乾的军事对抗中占据优势,一旦察觉到有异常移动,其骑兵能够迅速赶到事发地点。

然而,反观大乾,由于时刻担忧北元铁骑南下,在整个边境线部署了大量人手,密切注视着对面的一举一动,丝毫不敢有任何松懈。

酆水能够顺流而下进入淮水,大乾方面对此心知肚明,因此直接在这里驻扎了一支五百人的禁军。武安君等人尚未靠岸,就早已被远处的暗哨发现。

“军爷,我们是一心向往大乾的义军,绝非奸细,恳请军爷明察!”武安君此刻心中十分无奈,他极度不喜欢这种生死操控在他人手中的感觉。

即便以他如今的本领,面对这全副武装的数十人,想要成功逃离也绝非易事。

“义军?先带回去,交由指挥使大人处置!”马上的将领仔细打量了他们一番,见这三人还算识趣,便决定免去他们一顿皮肉之苦。

武安君听闻此言,心中稍稍松了口气,只要对方不立刻动手打杀,便还有周旋的机会。

自从唐州归了北元之后,南逃的汉人就从未间断过。这些士兵显然对这种情况已经见怪不怪,但他们的职责所在,务必将奸细排查出来。

武安君一行跟着这队人马回到营地,随后直接被关进一个小黑屋里。此时,指挥使大人正在睡觉,这种小事自然犯不着惊动他。

“公子,您之前所说的安排呢?”杜老三压低声音,轻声问道。

“安排个什么呀,走一步看一步吧,我又不是牛仓那老道,能未卜先知?”武安君没好气地回应道。

他心里其实也很清楚,要是真有十足的把握和门路,又何必亲自冒险前来呢?贺明在一旁听着,心脏砰砰直跳,没想到他们居然是毫无准备就一头扎进了大乾的地界。

好在等待的时间并不长,天色刚刚放亮,小黑屋的门便被打开了。武安君借着清晨的光亮望去,只见一名年轻的将领站在门口。

此人头戴贪狼盔,身披亮银甲,腰间挂着一柄宝剑,此刻右手正轻轻扶在剑柄之上。那宝剑的剑柄和剑鞘上镶满了宝石,在晨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这才是真正的宝剑啊!”武安君心中暗自感叹,他虽然不懂这些珠宝,但单从成色来看,就知道这柄宝剑价值不菲。

“你们三个就是南逃过来的汉人?”年轻将领微微蹙眉,扇了扇鼻翼前的空气,显然对小黑屋中弥漫的气味十分不喜。

“少将军容禀,我们三人乃是大盘山中的义军,此番南来,是打算做些生意,以便为义军购置一些物资!”武安君眼前一亮,他暗自思忖,自己运气不错。

遇到这么一位富家公子模样的将领,想必比那些贪婪的军痞要好打交道得多。

“你们去检查一下,看看他们携带的东西有没有问题!”少年将军一挥手,两侧的护卫各走出一人,上前将他们的背囊打开。

“军爷,可要小心些,千万别弄坏了!”武安君在一旁念叨着,他心里清楚,要是把香皂摔碎了,可就难以卖出高价了。

“手脚轻点!”少年将军见状,连忙吩咐道。这些护卫只听从他的命令,听到指示后,动作明显轻柔了许多。

不一会儿,武安君等人携带的东西都被拿出来,放在门口的地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价值千两的金银,接着是那一百块香皂,此外还剩下一些零碎的干粮以及三柄防身用的匕首。

“这是什么东西?”若是换做那些老军痞,看到这些金银,肯定会两眼放光。

然而,这位少年将军却对一块香皂产生了兴趣,他拿起香皂,仔细地打量起来。显然,他对这种未知的物品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回少将军,此物名为香皂,是用来清洁脸颊或者皮肤上污垢的。”武安君赶紧上前解释道。他早就做好了付出代价的打算,哪怕最后只剩下一半的金银,只要能够买到铁料,他也觉得值得。

“把人和东西都带到我那里去,这个东西,本将要试用一下!”少年将军拆开香皂,闻了闻,感觉味道还不错。

他心想,自己身为翩翩佳公子,天天和这帮糙汉混在一起,身上难免沾染了异味,正好可以用这个香皂试试效果。

武安君三人被带到了一间宽敞明亮的屋子,屋内的陈设与外面的军营截然不同。就连挂着的帷幔都是用上等丝绸制成的,武安君心中不禁猜测,这位少年将军到底是哪家的公子,竟然如此富贵。

三人局促不安地站在屋内,武安君心中虽然忐忑,但在小弟面前,他还是要硬撑着,不能丢了面子。

“不错,你这……香皂,确实不错,本将军感觉干净了许多。咱们动作快点,我还要去洗个澡,去除一下身上的异味!”少年将军大步走进来,脸上带着满意的神情,显然对武安君的香皂十分认可。

“少将军喜欢就好,我愿意奉上十块给少将军!”武安君见状,赶紧顺着杆子往上爬,希望能借此机会与少年将军打好关系。

“嗯,好说。先说说吧,你们是哪里人,到底来这里做什么的?对了,我姓谢,原本是开封人士,如今担任营指挥使,你们可以称呼我为谢校尉!”谢永思心情似乎不错,直接开口介绍了自己的身份。

“在下姓武,名安君,本是唐州的学子。只因在北元,科举之路被断绝,无奈之下只能子承父业,以屠宰为生……”武安君耐着性子,将自己的过往如实道来。这些经历都是可以核查到的,他没必要冒险说谎。

“后来因为被人陷害,不得不逃到大盘山中避难。幸运的是,得到了烈焰虎大帅的收留。因为我读过书,便在他麾下做些文书工作。”武安君前面说的都是实情,可到了落草为寇之后的经历,就开始掺杂虚假内容了。毕竟后面这些事情,对方根本无法核实,他便可以随意发挥。

“你就是写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武安君?”谢永思听到这个名字,突然来了兴致。

最近这两首诗词传到了大乾,在读书人当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原本大乾文坛对北元那边的文化颇为不屑,毕竟大部分世家大儒都南迁了,他们觉得那些草原人根本不懂诗词歌赋。

“让谢校尉见笑了,不过是妙手偶得罢了!”武安君心中暗自欣喜,没想到抄诗还有这样的好处,至少让自己的名气大了许多。

他甚至突发奇想,若是可以,不如在大乾参加科举算了。虽然读书辛苦,但总比窝在大盘山当土匪强。

“如此绝妙的诗词,实在难得,可惜了。北归汉人想要参加科举,简直难如登天。”谢永思微微摇头,脸上带着几分惋惜。

如今蔡桧已经行将就木,而他昔日便是北归汉人中的一员。蔡桧的种种行径,早已被大乾官场厌恶,连带着北归汉人也跟着倒霉,想要通过科举做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武安君刚刚升起的一丝希望,瞬间被浇灭。他心里明白,在大乾混,没有功名就如同蝼蚁一般。叶战那样的人物都被斩杀了,自己还不如老老实实窝在大盘山当土皇帝呢。

“在下不敢有其他奢望,此番也是受大帅安排,想来襄阳府这边做些买卖。谢校尉有所不知,如今北元在大盘山周围设置了众多关卡,物资进出极为不便。”武安君斟酌着言辞,缓缓说道。

“你这香皂,倒确实能卖些钱,你打算买些什么呢?”谢永思微微点头,觉得他说的在情理之中。

“铁料!”武安君眼中闪过一丝希冀,他满心期待,要是能在谢永思这里直接换到铁料,那可真是谢天谢地了。

谢永思猛地抬起头,双眼射出一道精光。他原本以为武安君只是想买些粮食、药材之类的物资,没想到竟然是要武器和铁料,这可是十分敏感的东西。

“校尉有所不知,如今大山中避难的人越来越多,伐木、开荒、种地,每一项都离不开铁料。为了种地,很多人甚至把武器都改造成了锄头。大帅他也想弄些粮食,可根本运不进去……”武安君深知铁料的敏感性,早就想好了一套说辞。

“生活,真的如此艰难吗?”谢永思缓缓点头,他能够想象,要在大山中开辟出一片生存之地,自然需要大量的农具。

“原本日子还能勉强维持,可去年北元南迁了许多草原人,他们将最好的田地都霸占了去,老百姓的日子越发艰难。这些草原人目无法纪,官府却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受苦的终究是老百姓。”武安君长叹一声,这些话倒是他的肺腑之言。

“若是只需要三五十斤铁料,本校尉自然可以帮忙。但看你这架势,没有上千斤根本不行,那只能去襄阳那边碰碰运气了。按照惯例,我们要抽取货值的两成作为税赋。你这香皂的价值不太好估量,本校尉就收二百两银子吧。”谢永思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实际上他是不太愿意趟这趟浑水。

武安君听到这个数字,面容微微抽搐了一下。二百两银子着实不是一笔小数目,但至少这条路算是有了希望。

“一切都依校尉的规矩来。若是下次再来,还是这般规矩吗?”武安君很识趣,他明白,初来乍到,只要能打通这条通道就行。

“下次?咳,本校尉做主了,以后只收一成税赋,而且回程分文不取,货物免检!”谢永思一听“下次”二字,顿时来了精神。

以往那些北归汉人,都是一次性的买卖,而这个武安君却有可能带来长久的生意。

谢永思乃是建康谢家的嫡系子弟,来这里担任校尉,一是为了积累资历,二是为了照拂谢家的生意。

如今大乾与北元已经和谈,双方之间自然有物资流通。但官方渠道抽取的税赋过高,而谢永思在这里驻守,谢家的物资进出自然就方便许多。

谢永思在这里的日子过得还算舒坦,谢家给他的花销也足够用。但谁会嫌钱少呢?

以往那些北归汉人,都是穷困潦倒之人,弄来的几个小钱他根本看不上,都分给了手下人,算是拉拢人心。可若是武安君以后与大乾的物资往来都从他这里走,那就截然不同了。

坐地收取一成的好处,这可比自己亲自做买卖还要划算。至于回程货物免检,管他买的是什么,只要能把北元那边搅得不得安宁,他们大乾这边的日子就能过得更舒坦。

“咳,校尉大人,您这里收取一成税赋确实不算多。但此去襄阳城,关卡众多,就怕到了城里,货物根本剩不下多少了。”武安君脑海中快速运转,他深知自己在大乾这边人生地不熟,若是能得到这位贵公子的照拂,事情自然会容易许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